汉中历史---褒斜古道

汉中历史---褒斜古道

历史 123℃ 12

汉中地处陕南,北接秦岭,南连巴山,中间一条汉水,秦巴山脉给了这座城市不屈的脊梁,绵绵汉水滋润了这片丰腴的土地。这里自古为秦蜀必经之地,更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刘邦得汉中,一出“暗度陈仓”汉兴秦亡;诸葛孔明在汉中,“六出祁山”却留憾定军山,辉煌的历史引文人墨客千百年的诵唱,给汉中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由于战略地位突出,在汉中境内留下的古栈道见证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由于秦巴的险峻让李白诗仙

我为自己的家乡代言(十八)

我为自己的家乡代言(十八)

历史 123℃ 12

龙窝镇中学创办于一九八三年冬,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经过全镇人民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逐年为上级学校输送了一批批合格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批劳动者。近年来,为适应“普九”要求,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学校位于圩镇东测,占地12000米2,建筑面积5712米2,其中有教室16间,物理、生

涞水县的历史遗迹

涞水县的历史遗迹

历史 123℃ 12

涞水县的历史遗迹  怡贤亲王园寝位于北京西南大约88公里、涞水县以北12.5公里的石亭镇东营房村西云溪水峪。墓主人就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该陵寝也叫十三爷坟。  怡亲王胤祥,生前谨慎忠诚,实心任事,勤奋奉职。雍正继位后,加封允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后晋封为怡亲王,先后总理户部三库,总理户部等重任。雍正三年,他曾总理京畿水利,对于防治防治河患、开辟营田,成绩颇多,而屡受恩赏。雍正八年,皇帝又来

与武汉有关的历史名人之张自忠

与武汉有关的历史名人之张自忠

历史 123℃ 12

张自忠——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字荩忱,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学校,次年转入济南法政专科学校。1914年,他投笔从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并先后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市市长。抗日战争暴发后,他率部南下抗战。1940年5月1日,在枣宜战役(枣宜改自忠)中英勇殉国。1940年5月28日,重庆国民政府举行隆重葬礼。8月15日,延安各界

河源老八景—你本来就很美

河源老八景—你本来就很美

历史 123℃ 12

河源市自198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以来,经过风雨的洗礼,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现已成为广东省内颇具盛名的旅游胜地。旅游资源丰富,不得不提的就是最具河源特色的八景:桂岫晴岚、梧峰夕照、宝江渔唱、石径樵归、龙津晚渡、东埔春耕、龟峰宝塔、燕石长亭,下面一一为你道来。桂岫晴岚:指的是桂山,河源最高的山峰,主峰好汉顶海拨1056.2米,河源四周被桂山环绕着,桂山的美景美不胜收,尤其在雨过天晴,或朝阳初开的时刻。

莱阳十大特色文化之诗歌文化

莱阳十大特色文化之诗歌文化

历史 123℃ 12

莱阳文化的发展,在明清两代进入繁荣期。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文化,可以归纳出十大特色文化:①梨文化、②龙文化、③大理石文化、④参文化、⑤灯文化、⑥道教文化、⑦武术文化、⑧山川名胜文化、⑨诗歌文化、⑩书画文化。这十大特色文化,凝结了广大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经过了久远历史的积淀和磨砺,价值深厚,具有稳定性,是莱阳宝贵的文化资源,必将在树立城市形象,开发旅游产业,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

隆回白马山

隆回白马山

历史 123℃ 12

湘中第一高峰白马山,海拨1780米,位于隆回县西北部,东邻大水田乡、西接溆浦县大华乡、横跨小沙江镇、麻塘山乡、洞口县的桐山乡、石柱乡。 白马山山巅有座宝莲寺,内供有三位白马仙娘的神像,宝莲寺原址由于风雪太大,全部由块石修造,顶上加盖铁瓦,但块石铁瓦并不能保全这千年古刹,某夜,肆虐的狂风将砖瓦吹成翩跹彩蝶,翌日入山朝圣的善男信女惊讶的发现,先夕还在的宝莲庵一夜之间竟灰飞云散、无影无形,仅留下零星的碎

祁阳历史沿革

祁阳历史沿革

历史 123℃ 12

【祁阳政区】沿革之一 黄帝时“划野分州,祁为湘上游”。舜帝时,祁阳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祁阳为楚国之南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郡县,祁阳属长沙郡。西汉时,分长沙郡南部,置桂阳、零陵二郡, 祁阳属零陵郡泉陵侯国。东汉时,除泉陵侯国为县,祁阳属泉陵县隶属未变。(县史志办)沿革之二 三国东吴孙亮太平二年(257年),分泉陵县,置祁阳县和永昌县,仍属零陵郡。西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由荆州改属湘州

洋溪万人堆

洋溪万人堆

历史 123℃ 12

新化县洋溪镇龙潭湾村文昌阁旁边,有一座圆形黄土堆,叫做“万人堆”。它记录着日寇在这里犯下的滔天罪行。1945年4月,日寇发动“湘西战役”。驻宝庆(今邵阳)的日军3000多人从新邵进入新化。驻新化的国民党第73和第74军,与从芷江赶来增援的18军18师,在洋溪一带钳制日军。从4月27日开始,双方相持战斗43天。在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日本侵略军被打败,仅剩500余人逃回宝庆。在这43天中,日寇在洋溪

美丽邵阳

美丽邵阳

历史 123℃ 12

邵阳,史称“宝庆”。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总面积2082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107576人,常住人口7071741人(2010年),为全省户籍人口第一大市。全市辖3个市辖区、7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大祥区。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地形以丘陵为主,南、西部多山地,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主要河流有资江、邵水。气候温润,年降水量1200~1500

邵阳学院历史沿革

邵阳学院历史沿革

历史 123℃ 12

邵阳学院历史沿革邵阳师专1958年7月根据湖南省委关于在等地设立师范专科学校的总体布局,决定成立邵阳师范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1958年9月学校正式成立。1959年9月湖南省教育厅指示学校正式定名为邵阳师范专科学校,并上报国务院备案1965年10月郭沫若亲笔为学校题写“邵阳师范专科学校”校牌。1993年更名为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3月邵阳师专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根据国家教委教高函(199

秀友许静苹果之乡礼泉-礼泉县隋、唐、五代县城遗址

秀友许静苹果之乡礼泉-礼泉县隋、唐、五代县城遗址

历史 123℃ 12

北魏时,析池阳置宁夷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宁夷为礼泉县,其区域约同于今。因之,城址在今县北5公里的泔北村与泔河袁家村一带。1958年修建泔河大坝及平整土地以来,在该村周围先后发现一处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600米,灰层厚约1~2米的城镇遗址,散弃的残砖、碎瓦俯拾可得。1981年,泔河袁家村农民修宅基地时,曾清理出30厘米见方的大多为素面的铺地青砖十余块,同时出土的还有菱形、方形图案的

科尔沁左翼后旗博王府

科尔沁左翼后旗博王府

历史 123℃ 12

博王府原为“科尔沁郡五府”, 1855年,著名爱国将领、本旗第十任札萨克郡王僧格林沁因战功显赫,被清廷晋升为亲王,赐“博多勒嘎台”号。此后,旗的名称也改为“博多勒嘎台亲王旗”,简称博王旗,王府改称为博王府。这里曾有7任札萨克、11任旗长视职。博王府 - 简介 科左后旗博王府始建于清乾隆 5年(1740年),距今已有250余年的历史。王府院落呈正方形,占地约4万平方米。 博王府,,现仅存珍贵的正殿

蠡县齐氏家祠

蠡县齐氏家祠

历史 123℃ 12

齐氏家祠又称齐公祠,位于蠡县大曲堤村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道光十年(1860年)重修,民国25年(1936年)由清末举人、东齐庄四存小学校长齐焘主持再修。时在北京四存中学的校董齐树楷和曾担任军学司司长、陆军次长的齐振林均鼎力相助。祠堂原占地面积八点六亩,现 今零点七亩。为北方典型四合院建筑风格。大门口为三顶一门,大门上方有乾隆四十八年官府赐金匾一幅,上书“汉贤齐公祠”五个大字,体势雄健,浑厚丰腴

蠡县孟尝村的来历

蠡县孟尝村的来历

历史 123℃ 12

蠡县鲍墟乡孟尝村,分为东、西、中3个自然村。在中孟尝村东街北面,曾建有“孟尝君子庙”一座。庙内塑像高大魁威,体态丰盈,慈眉善目,一身官相打扮,此像就是孟尝君。孟尝君,姓田名文字孟尝,君字是对他的尊称。孟尝君自幼聪慧好学,才思机敏,不仅尊师敬长,且孝道父母诚待乡邻,自小树立为国出力的雄心壮志。他虽出生在动乱时期的燕国,但他青年时期却入仕于齐国,官至宰相,辅佐齐国的国君齐湣王。由于孟尝君政绩突出,深得

化州历史

化州历史

历史 123℃ 12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南越,置南海、桂林、象郡。今化州境属象郡。秦亡后,南海郡尉赵佗取桂林、象郡,称南越武王。西汉前期,今化州境属南越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灭南越国,分其地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今化州境属合浦郡高凉县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合浦郡分立高兴郡。  在今化州境。灵帝建宁元年(168年)改高兴郡为高凉郡,旋废,今化州境属

蠡县的由来

蠡县的由来

历史 123℃ 12

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三户(今河南的南阳县)人,跟随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先后任越大夫、相国及上将军等职,是当时颇负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范蠡为官可居卿相,经商可致巨富,实为千古风流人物。 越国为吴所败时,范蠡曾随越王勾践赴吴为质二年。回国后,助越王苦身戮力,发愤图强,完成了灭吴复越的大业。他认为,天时气节随着阴阳二气的矛盾而变化,国势的盛衰也在不断地转化,对付敌人要随着形势的变化制订计

陈仓区的历史点滴

陈仓区的历史点滴

历史 123℃ 12

春秋秦武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灭西虢,于今虢镇设 陈仓区钓鱼台虢县。战国秦在今区东置陈仓县。秦属内史。东汉虢县废入雍县。北魏太延三年(公元437年)今虢镇为武都郡治,孝昌二年(公元526年)于长蛇镇(今区西北县功镇附近)设长蛇县,于今区西北香泉镇设南由县。西魏大统四年(公元538年)废南由县,十三年于今虢镇设洛邑县,属武都郡。北周保定四年(公元564年)复置南由县,并移治金陵河东岸(今县功镇北

固安各村村名的由来(三)

固安各村村名的由来(三)

历史 123℃ 12

辛营,明崇祯年间,1628-1944由烧锅营(丁百户)迁居一部分于此,得名新营,后衍新为辛,取名辛营。东辛村,清光绪年初,1875-1885年由北孝城迁几家于此定居,称北孝城新村,1935年划为行政村,取名东新村,后衍为东辛村。兴旺庄,据查,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建村,后建三关庙,村民取流水作业旺之意,得名兴旺庄。道光年间,有一太守路过此地,村中有一恶狗阻拦,太守说:“真似狼也”后也称此

固安各村村名的由来(二)

固安各村村名的由来(二)

历史 123℃ 12

东礼村,据查,该村沿永定河南堤下,原名大礼村,为敬奉河神之意。清光绪十三年1905年,永定河决口,将该村冲为两部分,该村居东,为东礼村,其西为西礼村。   丁村,清光绪年初,1876年左右,建立村子,因丁姓在此居住早,故取名丁村。   梁各庄,据查,清光绪年初1875年左右,建村,因梁姓在此居住早,故称梁各庄。   西营,据查,该村建立于清光绪年初,1875年,因位于知子营西,称西村。   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