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第一高峰白马山,海拨1780米,位于隆回县西北部,东邻大水田乡、西接溆浦县大华乡、横跨小沙江镇、麻塘山乡、洞口县的桐山乡、石柱乡。 白马山山巅有座宝莲寺,内供有三位白马仙娘的神像,宝莲寺原址由于风雪太大,全部由块石修造,顶上加盖铁瓦,但块石铁瓦并不能保全这千年古刹,某夜,肆虐的狂风将砖瓦吹成翩跹彩蝶,翌日入山朝圣的善男信女惊讶的发现,先夕还在的宝莲庵一夜之间竟灰飞云散、无影无形,仅留下零星的碎石。人们在白马山展开了大规模的搜寻,终于在距白马山顶直线距离大约二千米的一个椅子型的山坳中发现了白马三位仙娘的圣像,圣像前端正的叠放着几片铁瓦,善男信女认定这是白马仙娘显灵,菩萨所坐的地方就是仙娘选定的庵址,于是善信各发诚心,踊跃出力捐资,在菩萨降落之地重修殿宇,再塑金身,也就有了现在的宝莲庵。
世事无常,桑田变幻,宝莲庵白马仙娘也无法逃离俗世影响,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将供奉在白马山庵堂的三姊妹神像戴高帽子抬着游行批斗,然后付之一炬给破了“四旧”,庵院也基本被毁,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重新给予了民众宗教信仰自由,宝莲庵于1982年被文化部门评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同时被宗教部门审核认定为合法宗教活动场所,白马仙娘平反昭雪,重新登上神龛,接受善男信女的顶礼膜拜。庵院也在原址有所修建,但修造规模大不如前,现修的庵院两旁尚能清楚看到从前被毁庵院的高大院墙。
关于白马仙娘有很多优美的传说。相传元末圣正年间,陈友谅拥兵自重,在江洲自称汉王,改年号为大义。圣正23年,与朱元璋决战鄱阳湖,陈友谅中流矢身亡,残部及家小逃到湖南,来到白马山下时,追兵已至,他的三个女儿永贞、雪女、神女骑着白马,见以无处可逃,三女急中生智,退马上山。追兵见马蹄印是朝前走的,便往前追去了,三女免难,在山上隐居了下来,以绩麻度日。
仙人自有仙缘,一日三妹外出卖麻,家中的大姐二姐作饭等三妹回来,却不知焚烧的却是白马山的一株沉香神木,缕缕清香直通天界,时逢王母娘娘蟠桃盛会,娘娘欣闻异香扑鼻,瑞气氤氲,为蟠桃会增添了无尽祥霭,心中大为高兴,舒开慧眼往人间一瞧,见二名人间女子在山头不住叩头礼拜,随手在白玉盘中拾取二枚蟠桃,扔在二姐妹面前,当时二姐妹正在劈柴作饭,其劈柴姿势俯看却也真如叩头礼拜,二姐妹各拾取一枚食之,当下白日登仙。却说三妹卖麻归来,不见大姐二姐,只见地上二枚桃核,遂取石砸开桃核,取桃仁而食,因桃仁为蟠桃精华,竟也成佛成仙,且传言三妹法力比大姐二姐更为深厚。
初登仙时,三姐妹肉体躯壳历百年如生如存,肤色红润,美艳如昔,据说百年后都能用针在其身上扎出鲜血,而其鲜血能医治各种疾病,更能益寿延年,是以常有人不顾约法,私自采扎,更有登徒浪子,垂涎仙姑姿色,妄加轻薄,致使天神震怒,动用轰天巨雷,搬运它山巨石,封住仙娘肉身洞穴,时到今日,善男信女再也无缘得睹仙姑真容,只能对封住洞口的巨石烧香礼拜。
为祈求社会和谐稳定,百姓乐业安居,经宗教部门审核批准,庵院主管倡议,善男信女踊跃参与,白马山宝莲庵举办了盛况空前的罗天大醮,醮会历时七天七晚,日前圆满完成醮内各项法事,得到了管理部门、各地道友、信善群众的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