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十大特色文化之诗歌文化

历史

莱阳十大特色文化之诗歌文化

莱阳文化的发展,在明清两代进入繁荣期。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文化,可以归纳出十大特色文化:①梨文化、②龙文化、③大理石文化、④参文化、⑤灯文化、⑥道教文化、⑦武术文化、⑧山川名胜文化、⑨诗歌文化、⑩书画文化。这十大特色文化,凝结了广大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经过了久远历史的积淀和磨砺,价值深厚,具有稳定性,是莱阳宝贵的文化资源,必将在树立城市形象,开发旅游产业,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九)诗歌文化
古代,莱阳就是一个诗歌大县。明清时期,莱阳经济发展,文化发达,文人辈出。“南翁北宋”“山左大社”“南施北宋”在全国赫赫有名,尤其是宋琬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有名的大诗人,其诗词已经入选《清诗三百首》《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等经典选本里。在宋琬前后,张梦鲤、高出、宋玫、左懋第、姜埰、姜垓、董樵、宋继澄、张允抡、赵原、赵仑等人都是作诗能手,全国知名,各自都留下了精美的诗歌著作。清初大诗人王士祯在《带经堂诗话》里,对莱阳的诗人群体有过很高的评价。

当代,莱阳这片土地也和诗歌有着不解之缘。民国时期,莱阳兴办过“山东省第二乡师范学校”,著名的北大才子诗人何其芳就来此执教,逗留了两年多,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解放后,原籍沐浴村的严阵成长为一位享誉全国的大诗人,以吟咏江南风光的歌行体诗和长篇叙事诗见长而跻身诗坛,成为《诗刊》理事,担任了安徽省作协主席,九十年代,他又主持创刊了《诗歌报》,成为九十年代现代诗歌的一面旗帜,贡献巨大。原籍穴坊镇西南岩村的忆明珠也是诗歌大家,其新诗古体诗兼能,经常与黄永玉、黄苗子等名家唱和,风格清新,旨趣高雅,作品多次发表在《诗刊》上,曾任浙江省作协主席。其他老诗人如宋协周、刑书第等都在全国享有盛誉。

现在,莱阳的文学创作仍然以诗歌见长,宋文华、吴亮汝等诗人创作颇丰,每年在报刊上发表作品上百首,并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诗人创作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