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

湖南邵阳

历史 123℃ 12

  大祥区是1997年10月调整市区区划时设立的,位于邵阳市市区南部,辖城北路、红旗路、中心路、百春园、城西、城南6个街道办事处和城南、雨溪、面铺、檀江、蔡锷、板桥6个乡,素为湘西南的重要门户和物资集散中心,总面积208平方公里,总人口2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万。大祥区城区中心地段是宝庆古城故址,建城已有2500年之久,是西汉以来历代设治之地。大祥区历史悠久,名人迭出──著名民主主义革命者蔡锷

我的邵阳

我的邵阳

历史 123℃ 12

  邵阳是一座历史古城,西周召伯,甘棠布政;春秋白善,垒土筑城,距今已有2500余年了。辖邵东县、新邵县、洞口县、隆回县、城步县、新宁县、绥宁县、武冈市等八个县市和双清、大祥、北塔三个区。  邵阳市境内山环水复,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有被誉为“山水甲桂林”的丹霞地貌莨山风景名胜区;有八十里南山的江南草原风光;有全国七十二佛地之一的武冈云山;有原始次生林绥宁黄桑自然保护区。市区有“双清秋

龙门巷牌坊 息县第一牌坊

龙门巷牌坊 息县第一牌坊

历史 123℃ 12

息县的龙门巷是我们息县的最大特色 不禁让我怀念那个巷,龙门巷牌坊建于1927年 很早 是元朝的时候 龙门巷 三个字是 书画家景献琢提的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

广饶解说之文物考证,我为广饶代言

广饶解说之文物考证,我为广饶代言

历史 123℃ 12

秦代实行郡县制,分山东之国凡七,泰山之北为齐郡,县境属齐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广饶县,此广饶县名之始。西汉时,今县境为齐、千乘两郡属地。据《汉书-地理志》齐郡领县十二,千乘郡领县十五。县境在齐郡者有广饶、钜定及利县的东部,在千乘郡者有琅槐及千乘的东部。因此,西汉时,今广饶县境为两郡五县之属地,即:南部广饶县、西部利县、中部钜定县属齐郡,东北部琅槐县、西北部千乘县属千乘郡。广饶县,故城(

晋之广灵——洗马庄汉墓群

晋之广灵——洗马庄汉墓群

历史 123℃ 12

在家乡广灵县有着历史遗留下来的洗马庄汉墓群,产生于汉代,位于广灵县的城东10公里处的洗马村,汉墓群分布在村北较平坦的耕地中,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共有十一座汉墓。现存九座封土堆,呈圆形,高4——7米,周长130——400米。保存基本完整,另外两座墓的封土已毁。1992年发掘了其中的一座,墓为汉代多室砖墓,穹窿顶。墓室总长6.2米,宽1.53米,距地面1.8米,出土文物有罐、勺、耳杯、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历史 123℃ 12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有“万里长江第一桥”之称,出现于新中国第三套人民币贰角券背面,体现了其在中国桥梁史上的重要意义。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1956年6月,毛泽东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视察大桥施工后写

邯郸-毛遂自荐

邯郸-毛遂自荐

历史 123℃ 12

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中国典籍《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近义词:自告奋勇。比喻自告奋勇去做某项工作。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

如东范公堤

如东范公堤

历史 123℃ 12

范公堤是江苏省黄海沿岸防风防海潮个堤坝。范公堤是当地老百姓为仔纪念北宋范仲淹主持修建个捍海堤坝而命名个。位置勒勒江苏苏中沿海,长江口北面,北起阜宁,南到启东个吕四,全长大约匝300公里。当时建成个范公堤,大致从盐城到东台沿线大约匝百把公里,海堤堤高5米,堤底宽10米,堤面宽大约匝3米,勒河穿堤入海个地方弄砖头、石头围衬,而且勒堤里向种柳树植草皮,加固堤防,施工技术非常完善。元、明、清、民国,一直到

兴化古城墙

兴化古城墙

历史 123℃ 12

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很多国家和城市都曾以墙围城,以求安宁和自保。据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修纂的《重修兴化县志》中记载,兴化城墙始建于宋代。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兴化知县陈垓为治安要计,开始筑周长六里一百五十七步的土城,元末废圮,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元)守御千户郭德、蔡德、刘人杰以砖更建城墙,高一丈八尺,内外环水为濠。其后,民环城内郭,以广建宫室,使城墙日渐衰落。嘉靖十一年(公元15

莱阳十大特色文化之武术文化

莱阳十大特色文化之武术文化

历史 123℃ 12

莱阳文化的发展,在明清两代进入繁荣期。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文化,可以归纳出十大特色文化:①梨文化、②龙文化、③大理石文化、④参文化、⑤灯文化、⑥道教文化、⑦武术文化、⑧山川名胜文化、⑨诗歌文化、⑩书画文化。这十大特色文化,凝结了广大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经过了久远历史的积淀和磨砺,价值深厚,具有稳定性,是莱阳宝贵的文化资源,必将在树立城市形象,开发旅游产业,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

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   程晨

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   程晨

历史 123℃ 12

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是由孙秉君领队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于梁带村发掘发现的两周时期遗址。梁带村隶属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位于市区东北7公里黄河西岸的台地上,遗址紧临黄河。初步确定,梁带村村北一带为一处西周晚期至东周早期大型墓地,墓地面积约为33万平方米。1 概述 在梁带村及其附近地区约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发现两周时期墓葬895座,其中,4座带墓道的大墓当为诸侯级墓葬,车马坑17座。初步确定,梁

新野汉华酒

新野汉华酒

历史 123℃ 12

河南省新野汉华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座落在古城北郊,白河河畔,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流的质量检验检测设备,传统的酿造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选用优质高粱为原料,上等小麦制曲,沿袭五粮工艺,陈年老窖发酵,长期储存,精心勾兑。经国家酿酒专家品评,具有窖香浓郁,绵甜醇厚,入口爽净,余味悠长的独特风味,以其香味突出,口感正,不上头,不刺喉,不口渴等特点,得到了消费者青睐。我公司所产优质浓香型“汉华牌”曲酒30

唐迪----蓝田猿人

唐迪----蓝田猿人

历史 123℃ 12

因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故命名为“蓝田人”。蓝田人的生活年代,本来认为是距今约69万年前到95万年前,但是1987年重新测定后认为是距今约115万年前到70万年前。据测定距今约50万年,晚于公王岭化石。有人将这件化石也称为蓝田人。但不少学者主张,这一名称以专用于公王岭的直立人化石为宜,而另把陈家窝的直立人化石称作陈家窝人(Homo erectus chenchiawoensis)。她

新野-邓禹故里

新野-邓禹故里

历史 123℃ 12

东汉二十八宿之首邓禹,新野三泉陂村人(今名板桥铺,属城郊乡),村边有其后人所立之“汉高密侯邓元公故里”碑楼,至今犹存。近年来回新野寻根祭祖的海内外邓姓传人,无不亲临祭吊,追怀先祖。 邓禹故里碑是记载东汉云台“二十八宿”之首邓禹故居地的重要实物资料。该碑高2.56米,宽0.97米,由整块青色大理石刻制而成。碑正面中间刻“汉高密候邓元公故里”九个大字。碑文曰:“公讳禹,字仲华。东汉中兴,功盖诸将。始封

新野“一捧雪''文物

新野“一捧雪''文物

历史 123℃ 12

“一捧雪”玉杯,明代玉器珍品。河南省新野县文化馆,在七十年代收藏一件古代玉杯,名为“一捧雪”。原收藏者李某,”称其家族为莫怀古后代,从明代珍藏至今,玉杯已传世四百多年。“一捧雪”玉杯为白色,略透淡绿,口径7厘米,深2.5厘米,杯壁厚0.2厘米。杯身琢为梅花形,五瓣,似腊梅盛开。杯底中心部分琢一花蕊,杯身外部攀缠一梅枝,枝身琢有十七朵大小不等的梅花,与杯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玉质晶莹,花美枝嫩,显然玉

新野县汉画砖博物馆

新野县汉画砖博物馆

历史 123℃ 12

新野县汉画砖从六十年代开始,在新野县这些汉墓中出土了大量汉画像砖,这些汉画像砖上绘有阙楼桥梁、车骑仪仗、舞乐百戏、祥瑞异兽、神话典故、奇葩异卉等,内容珍奇,技术古朴,蕴含丰富,和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一样,同为汉代砖石绣像史,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是研究我国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的宝贵文物。为了妥善保存汉画像砖这批珍贵文物,新野专门设立了一座汉画砖博物馆,使世人能一睹古代劳动人民这

汉桑城-新野

汉桑城-新野

历史 123℃ 12

在我国“三国旅游景点线上”,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新野。而在新野境内有两座千年汉桑城。而这称“城”的地方,实际是两处长宽不过3米的古迹建筑。建筑内有两棵千年汉桑,一棵名曰“关 植桑”,一棵名曰“关宿桑”。这两棵历经千年沧桑且富有传奇色彩的汉桑,被当地人奉为“神树”,加以保护。因为它传颂着三国名将壮穆候关羽树下爱民、助民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公元201年至206年(建安六至十三年)刘备、关羽、张飞

议事台-新野

议事台-新野

历史 123℃ 12

议事台(亦称汉议事台,原名议事堂),原始建筑修于三国时期,现存建筑为后人重建,坐落于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解放路南段,县人民政府对面,为新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国时,刘备在新野屯驻,后经徐庶走马荐诸葛,三兄弟顶风冒雪至南阳卧龙岗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便于商讨军国大事特意修筑的。据传说:台呈圆形,台基高三丈六尺,象征一年365天,亭修八角,以显示“八卦”之意。当时诸葛亮在此处头顶太极,脚踩八卦,踏

召父渠-新野

召父渠-新野

历史 123℃ 12

““召父渠”座落在今沙堰镇西南白河故道的拐弯处,是西汉元帝时南阳太守召信臣广集群众兴修的规模较大的水利建设工程” 沙堰镇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城北13公里处,素有新野“北大门”之称,“两河一渠”(老溧河、老白河、鸭灌三分干三支渠)纵贯全镇,水利条件便利。交通发达,豫“01”线穿境而过。文化积蕴丰厚,召父渠、鹊尾坡等遗迹闻名遐迩,民间艺术─“猴戏”登上法国荧屏。全镇总面积80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

新野故城遗址-棘阳

新野故城遗址-棘阳

历史 123℃ 12

今河南新野境内,有一条南北流向的河叫溧河,历史上称棘水。战国时期,棘水是楚国和秦国的界河,河东属楚,河西属秦。楚怀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03年),楚怀王与秦昭王在楚境边界处之黄棘(址在今新野溧河铺镇江黄集附近)有过一次会盟,双方都出于自身利益之考虑,向对方作了一些外交让步,此后两国曾相安了一段时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重大事件“黄棘会盟”。棘水东侧有城,近黄棘,因位于棘水之阳,故名棘阳。秦灭楚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