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大桥

历史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有“万里长江第一桥”之称,出现于新中国第三套人民币贰角券背面,体现了其在中国桥梁史上的重要意义。
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1956年6月,毛泽东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视察大桥施工后写下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
大桥为双层特大钢桁梁桥,上层为双向四车道的公路桥,两侧设有人行道;下层为京广铁路复线,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桥身共有8个桥墩,每孔跨度128米,可让万吨巨轮通行无阻。大桥的通车形成完整的京广线,成为连接中国南北的大动脉,极大的促进了武汉的发展,同时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半世纪以来,大桥经历了大风、洪水及多达76次的撞击事故,2011年6月6日一艘万吨级油轮迎面撞上武汉长江大桥7号桥墩,大桥仍屹立而坚挺,重现了“万里长江第一桥”的"顽强"与“坚韧不拔”。
2013年5月3日,由国务院印发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在国家文物局官网公布,56岁的武汉长江大桥入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成为武汉市目前29处国保文物中最年轻的国保文物。

能力秀主页:/upload_files/2021/10/04/fb8jmdearlhm
微博:/upload_files/2021/10/04/hsisl576847722
博客:/upload_files/2021/10/04/jmsxv166653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