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动人的红军胜地——哈达铺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青砖古木的藏羌风格建筑令人眼前一亮。哈达铺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爱国主义家培育基地、红色旅游胜地位于陇南市宕昌县西北部,是宕昌县北部重镇,距县城35公里,国道212县纵贯全境,交通非常便利。 2010年9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来到哈达铺,视察了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在视察过程中,李源潮就哈达铺小城镇建设和红军长征纪念馆建设分别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青砖古木的藏羌风格建筑令人眼前一亮。哈达铺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爱国主义家培育基地、红色旅游胜地位于陇南市宕昌县西北部,是宕昌县北部重镇,距县城35公里,国道212县纵贯全境,交通非常便利。 2010年9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来到哈达铺,视察了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在视察过程中,李源潮就哈达铺小城镇建设和红军长征纪念馆建设分别
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
萧山区是杭州市的南大门,是中国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区,综合实力居浙江各县(市、区)之首。萧山历史悠久,境内的“跨湖桥文化”距今有8000年。公元2年始建县,始称余暨,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现名,一直沿用至今。经国务院批准,1988年撤县设市,2001年3月25日,撤市设区。萧山地处浙江南北要冲,临江近海,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 钱江一桥、二桥、三桥、五桥和六桥飞架钱塘江南北。浙赣、萧甬铁
玉门市地处甘肃省西北部,古丝绸之路要道,东临嘉峪关,西毗敦煌,为甘肃河西走廊交通之门户,是我国中原通往新疆、青海、蒙古、中亚、欧洲的必经之路,素有“塞垣咽喉、表里藩维”之称。 玉门是我国现代石油工业的摇篮,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建市较早的工业城市之一。全市总面积1.3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8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0.8万人。 玉门有着悠久的历史。新石器晚期即有人类居住。商至战国为西羌地,秦至汉初为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教学派创始人,据史料考证,老子晚年出函谷关西来到陇西郡在岳麓山凤台(今临洮岳麓超然台)飞升而去。老子思想对于缓和、调解乃至化解当前面临的诸如生态危机、资源枯谒、社会冲突等问题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大背景下,临洮县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老子文化,在县城东规划建设老子文化园。该园东面以岳麓山AA级景区为界,西至文庙巷一线,北至临洮县城瑞新路,南至美
各位秀友们,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信宜市的历史。据信宜登高山及大坪出土的石网坠、石纺轮、石船形砸考证,新石器清末时东镇墟的江水景色时代晚期便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秦以前信宜属百越之地,秦平定百越之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在百越设桂林、象、南海三郡,信宜地属桂林郡。前111年(汉元鼎六年),信宜地属交趾(后改交州)州史部苍梧郡端溪县。公元346年(晋永和七年),信宜地属广州晋康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地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 1.兴起时期。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366~535年),大约170余年。此时
陇西李氏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世为理官,到了周朝时文化名人老子李耳是孔子的老师。其后是秦国的司徒李昙长子陇西郡郡守李崇,李崇之次子李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其子孙“飞将军”李广是汉朝时的重要人物。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主。南北朝时陇西李氏高官累世不断,门第高华,与赵郡李、清河博陵崔、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并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到了唐高宗时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也是一个城市有别于其它城市的内在DNA,而历史文化无疑是其中最具魅力的特点。上古时期,炎帝率领姜炎族在宝鸡渭水流域创造出丰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并最终开创出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使得新千年的宝鸡,有幸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究竟诞生于哪里?这关系着炎黄子孙“根”之所在。历年来,在宝鸡举办了多次全国瞩目的大型研讨论坛活动,最终使得“宝鸡就是
梅家大院的正名叫做“汀江圩华侨建筑群”,于1931年由当地华侨以及侨眷侨属创建,大院占地面积80亩,108幢二至三层带骑楼的楼房,呈长方形排列,鳞次栉比,整齐划一,中间有40亩专供商贩摆卖商品的市场空地,俨如一座小方城,由于当地梅姓股东占了一半以上,故有“梅家大院”之称。 由于始建之初,其规划设计是业主将各自旅居国的风情和建筑特色融入于中华建筑艺术之中,因而大院的建筑物既表现出欧美国家的建筑风
开封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位于著名文化历史名城、七朝古都开封的市中心。该寺历史悠久,是我国汉传佛教十大名寺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1992年8月恢复佛事活动,复建钟、鼓楼等建筑。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旅游景点。 大相国寺至北宋时期达到空前的鼎盛,辖64禅、律院,占地540亩,因受帝王崇奉,地位如日中天,是为我国历史
金城街道办事处地处韩城市城区,108国道、西韩铁路横贯南北,辖区盛产果、椒、粮、菜,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全办共辖27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14个村民小组,8213户,60038人,其中农业人口31811,城市人口28227人,共有耕地面积33475亩,2007年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0%,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1354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韩城是大禹凿龙门之地,黄河龙门闻名天下,韩城境内龙站以下沿黄河一带有三十多个村庄,人们为纪念大禹凿龙门功绩,多数村庄都建有大禹庙,也称禹王庙,现保存最为完好的是周原大禹庙。周原大禹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完好,堪称禹庙之最。 周原大禹庙,位于城东2公里黄河崖畔周原村。占地面积1983平方米。现存主要建筑有献殿和正殿。献殿面阔明3间暗5间,前檐柱为八角形石柱。正殿面阔3间,殿内全部作
今天为大家介绍我们澄城县的历史文化 澄城是黄河流域的古老县份,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古属雍之地,春秋属晋,秦始设北徽县,从北魏始建澄城县,县名县治沿用至今已有1540年。这里前拱原阜,后依山陇,地形复杂,地理位置险要,是历代屯御敌的战略要地。吴起在此屯兵,郭子仪率兵征叛,李自成抗击官兵,王震率领的西北野战军浴血奋战等等,都在古徽大地留下过深沉的足迹。这里土厚水淳,风和俗美,梁原起伏,山川
韩城市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古城区东部的文庙、东营庙及城隍庙内。韩城市博物馆于1984年5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全馆现有干部职工35人,下设陈列保管,宣都、接待服务,安全保卫,旅游产品开发五个小组,对全馆行,业务、接待、安全保卫工作实施全面管理。 韩城市博物馆馆址设在韩城文庙内,是一座集元明建筑与文物陈列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总占面积一万四千平方米,有馆藏龙文物
黄河龙门自然风光惊险动人,龙门就位于韩城,距市区30公里。龙门两山屹立,河出其中,上宽百步,下泻千里,相对如门,唯神龙可越,故称龙门。站立山顶远眺黄河。纵观全景,恰似银龙吐水。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所凿,从壶口至龙门这段峡谷,波浪壮观,北国风光。在这里流传着美妙的神话传说,最有名的是“鲤鱼跳龙门”,可谓家喻户晓。《三秦记》上说:大鱼集龙门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下者为鱼”。千百年来文人学士,皆以“
军管建政阶段(1949年5—9月)1949年5月20日,惠来县全境解放,成立惠来城区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詹泽平。同时,成立中共惠来县委。这一阶段,惠来县委继续贯彻执行1949年1月1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发表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战略决策,按照党的政策,接管国民党县政府各行政机关部门、各公立学校、医院、文化机关、一切档案,同时建立健全各级党政领导机构,大力开展政治宣传,成立工、农、商、学及青年、妇女
武装斗争阶段(1947年10月—1949年5月)中共惠来地方组织贯彻中共中央和香港分局关于开展农村游击战争的指示。1947年10月,在潮汕人民抗征队第三大队摧毁林樟乡公所后,先后建立武工队、抗征队等武装队伍,开展武装斗争。他们开辟大南山、三清山革命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大力宣传,发动群众,讲形势,讲抗“三征”(征兵、征粮、征税)的意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和“三征”的罪恶,组织人民政权——“八乡林
惠来是一个富有革命传统的地方,惠来人民素来敢于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早在明清时期(1645年前后)就有林学贤发动的农民起义,清咸丰四年(1854年)陈阿围(潮阳人)带领惠来民众举起抗清大旗,一度攻占惠来县城。1923年,在“农民运动大王”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影响下,惠来就开始有农会组织。1926年1月,中共惠来党组织成立后,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与反动统治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彭湃亲自
中都寺当时为一方胜境,庙貌雄伟,香火隆盛,游人不绝,曾建有“七重楼阁,高可望省”,可惜毁于火灾,原阁础石至今犹存,直径一米有余,足证其规模双林寺双林寺之大。约至宋代,中都寺改名双林寺。据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涅盘之地为古代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旁沙罗双树之间,尔时佛在双树之下,头北面西,右胁而卧,圆寂升天,四边双树顿开白花。称为“双林入灭”。宋以后,寺中曾住有尼姑,故有“姑姑之碑”及“贞义祠”等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