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家大院的正名叫做“汀江圩华侨建筑群”,于1931年由当地华侨以及侨眷侨属创建,大院占地面积80亩,108幢二至三层带骑楼的楼房,呈长方形排列,鳞次栉比,整齐划一,中间有40亩专供商贩摆卖商品的市场空地,俨如一座小方城,由于当地梅姓股东占了一半以上,故有“梅家大院”之称。
由于始建之初,其规划设计是业主将各自旅居国的风情和建筑特色融入于中华建筑艺术之中,因而大院的建筑物既表现出欧美国家的建筑风格,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虽然每幢楼宇规划整齐,但外型却各异,既领先于当时圩镇的建筑潮流,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年侨乡人民的思想和生活水平;整个大院的每幢建筑物经过了70多年的风雨侵蚀,但原貌保留较为完整。国务院侨办主任郭东坡、省侨办主任吕伟雄以及一些国内建筑界的专家学者视察后都认为:梅家大院是全国保存得最完好,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华侨建筑的典型代表。
这个大院虽旧,但气派不减。连排骑楼屋团团围成一个长方形大院,除一面是大同河的河岸码头外,三面均有出口。这些骑楼屋共有108间(也有说104间),全部占地80亩,中间空地有40亩,就像古罗马的集市广场。大部分是三层(个别二层)的楼房虽已陈旧甚至有些破败,但统一中又有差异的欧式阳台、罗马柱、拱顶、灰雕装饰等等,今天看来还是颇为精美,只是破落的景象有点令人慨叹。电影中街景一端本有个钟楼的,其实是个临时搭建的假景,现已拆除,我们还能看到一些泡沫塑料做的假建筑构件弃在路边。电影中的红土场,据说是制片方专门从云南运来10吨红土铺成的,拍片后就清走了,现在看到的是红砖铺成的广场。这里骑楼的名称各有不同。一问,原来“号”是商店,“庐”则是住家。开平的碉楼,多是住宅,故名称尽是“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