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动人的红军胜地——哈达铺

历史

美丽动人的红军胜地——哈达铺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青砖古木的藏羌风格建筑令人眼前一亮。哈达铺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爱国主义家培育基地、红色旅游胜地位于陇南市宕昌县西北部,是宕昌县北部重镇,距县城35公里,国道212县纵贯全境,交通非常便利。 2010年9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来到哈达铺,视察了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在视察过程中,李源潮就哈达铺小城镇建设和红军长征纪念馆建设分别作出了重要指示。视察结束后,陇南市委书记王玺玉在哈达铺镇主持召开座谈会,就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领导指示精神,推进哈达铺小城镇建设和红军长征纪念馆建设,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明确要求。2011年在全市重点工作观摩督察会议期间,王玺玉就哈达铺建设的有关问题又作出了四点重要指示,有力地推进了哈达铺镇的开发建设。

近年来,虽然哈达铺镇的建设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但是随着兰渝铁路和兰海高速公路的修建,城镇的对外交通网络发生了重大的调整与变动,城镇的建设已部分突破了规划确定的基本框架,现有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城镇建设的需要。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宕昌县委、县政府审视镇情实际,吸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经过认真分析讨论,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提出哈达铺小城镇发展的基本定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爱国主义家培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圣地、未来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仓储商贸中心。

新规划提出了“一心、两带、三轴、四片区”的布局理念。一心是指:镇区核心,以镇政府行政管理用地为中心,布置商业金融用地、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用地,形成镇区综合中心;两带是指:南北两山万亩绿化带和秋末河生态滨河带;三轴是指:以改造后的国道212线为主的商贸景观轴、以迎宾大道为主的大型商业轴和以红军长征一条街为主的革命历史文化轴;四片区是指:新型居住风貌展示区、革命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商贸流通区和工业集中区。这样将使得镇区功能布局更加清晰、合理、完善。同时,在规划中还预留了工业园区用地,为今后哈达铺产业发展提供了用地支撑;对道路交通作了科学规划,提高了哈达铺作为宕昌乃至周边的交通中心的地位;确定了历史文化名镇范围,将对保护历史资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还进一步合理确定了电力、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排水、防灾减灾等设施的建设规划。

按照把哈达铺建设成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胜地、未来的交通枢纽及物流仓储商贸中心的定位,从2011年开始,该镇按照“抓规划、抓改造、抓管理、抓建设、抓产业”的五项举措,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和镇区管理,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城镇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征地172亩完成了宽24米,长5.15公里投资6161.28万元的南滨河路建设任务,目前,路面工程正在施工,预计今年7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完成了宽56米长900米的迎宾大道路基建设任务;完成长征路400米仿石条标准道路硬化和各居村道仿石条道路硬化200米、镇区长6公里的人行步道建设任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累计硬化镇区大小巷道12条,使原有道路从宽度12米增加到21.6米,车行道达14米;安装了镇区仿古太阳能灯210盏,栽植行道树410株,规范门店管理,统一改造制作临街仿古牌匾310块,按照突出风貌改造,彰显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彰显文化内涵、体现风格的原则,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元素,体现明清风格特点,有效缓解了镇区交通压力,方便了群众出行。

与此同时,全面强化镇区管理,组建了城镇建设综合执法管理所。把集中开展整治活动,作为长效机制,对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土地管理等方面工作加强了管理,切实改变了镇区面貌,提升了镇区品味。突出产业发展,全面启动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完成了新寨大黄种植基地建设和力藏马铃薯、下哈楞药材种植基地以及上罗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的同时,加强土地统征工作,目前储备土地1250亩,同时制定了优惠政策,利用哈达铺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招商引资,正在与投资商洽谈,即将启动300亩的物流中心建设项目。

按照打造宕昌县经济中心、交通枢纽、旅游胜地、对外窗口的目标定位,今后,哈达铺将成为宕昌药材产业的集散地,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沟通全县和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也是拉动全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宕昌县委书记朱宝莹信心十足地说:“今后三到四年,随着铁路、高速公路的建成,随着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哈达铺将成为宕昌‘特区’和甘肃通往西南的重要门户和“旱码头。”哈达铺镇党委书记王福全告诉记者,兰渝铁路不仅从哈达铺镇通过,还在镇子南面的金布川村规划了火车站。2010年2月开工的兰成(兰州至成都)铁路在哈达铺与兰渝铁路交会。加上兰海高速公路的修建,哈达铺的对外交通网络正在发生历史性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