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超墓祠
马超墓是东汉末年军阀、蜀汉名将马超的墓地,已知的有三处,分别在陕西勉县定军山附近;四川新都;甘肃成县。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之一,被曹操在潼关击败后,投靠刘备。刘备称帝,拜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斄乡侯。次年马超病逝阳平关任上,就地葬在了定军山附近,也就是现在的勉县老城。隔邻的同样是三国人物墓祠的,有对山观子山的女郎祠(既张鲁之女:张琪瑛
马超墓是东汉末年军阀、蜀汉名将马超的墓地,已知的有三处,分别在陕西勉县定军山附近;四川新都;甘肃成县。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之一,被曹操在潼关击败后,投靠刘备。刘备称帝,拜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斄乡侯。次年马超病逝阳平关任上,就地葬在了定军山附近,也就是现在的勉县老城。隔邻的同样是三国人物墓祠的,有对山观子山的女郎祠(既张鲁之女:张琪瑛
汕头市濠江区于2003年建立,由原达濠区和河浦区合并组成,总面积123.88平方公里,有达濠,礐石,马窖,广澳,玉新,三和,滨海共七个街道办事处,60个居委会和3个渔业联社,总人口为27.25万。濠江区人文文化历史悠久,是历史上著名的侨乡,侨胞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个国家和香港等地区。地理位置上,濠江区依山傍水,为低丘陵地貌。 经济上,濠江区以工业,建筑业和”三高“农渔业为支柱。风光名胜方面,濠江
追随历史车轮碾过的痕迹,我们的脚步正一步步靠近望江县著名历史发源地----古雷池。下面就由我来向大家介绍下这段著名历史的渊源和深远意义。 在安徽省望江县城东南10公里处,紧靠长江北岸,面积100平方公里,入江处为雷港。因古雷水一说源自湖北黄梅县界东流;另一说源自宿松隘口以下之水均为雷水。雷水东流至此,积而成池,故名雷池,亦名大雷池。东晋时置大雷戍,为江防要地。1974年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在晋
柘城这个古老的地方,在远古的时候曾经居住过伏羲氏、朱襄氏这些古老的氏族。春秋时,柘城是陈国的领地,秦朝设柘县,因县城内有柘沟得名。现如今的柘城已经繁华强盛,但是在柘城县还流行这样一个关于柘城的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柘城只是个村庄,凶恶的庄主和他的五亲六故霸占着四周所有的土地,百姓们只好卖身为奴,没天没夜地为他们种地。有一年,碰上百年不遇的大旱,地上裂的口子都能伸进去拳头,庄稼颗粒不收。可庄主
洪洞大槐树迁民并非只迁洪洞人.洪洞大槐树是山西迁民的聚集地,迁出的居民是以太原、平阳二府,泽、潞、辽、沁、汾五州为主之人。根据《明史》、《明实录》的记载,按当时的行政区划,太原府辖州六县二十二;阳曲县、太原县、榆次县、太谷县、祁县、徐沟县、清源县、交城县、文水县、寿阳县、临县、盂县、静乐县、河曲县;平定州:乐平县;忻州:定襄县;苛岚州:岚县、兴县;代州:五台县、繁峙县、谆县;保德州;石州:宁乡县
睢宁县处于徐州市东南部,徐连经济带的中心区域,面积 1773平方公里,总人口130万,全县辖16个镇。是徐州市的重要卫生城,具有优越的位置区域条件。西靠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徐州市,东临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市。境内高标准的徐宁(机场)路、104国道、省市县一级公路纵横交错,徐(宿)宁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京沪、霍连高速公路与我县擦肩而过。内河航道紧连京杭大运河,徐沙河、徐洪河直通洪泽湖。国家民航一
公园从缘起、发展到形成,历经千余年,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泰州主城区城市建设、文化发展的历程,现存的许多自然、人文景观,充分反映了泰州丰富的文化底蕴。伴随盐粮产销的发达,泰州一度成为文人荟萃地方,王维、白居易、李商隐、范仲淹、晏殊、欧阳修、王安石、秦观、苏轼、文天祥……来此任职、侨寓、游憩的历代名流广有题咏。城西的泰山脚下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更是骚人墨客流连忘返之佳处。他们把盏唱和的遗韵,不仅使一串如画
土山汉墓位于云龙山北麓,它是未确认的某一代彭城王夫妇的合葬墓,墓室约7-8个,1979年,从一号墓出土了一件银镂玉衣,全长1.7米,由2600多块玉片用银丝编缀而成,其复制品现存于徐州市博物馆。 此汉墓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2 土山汉墓美食: 编辑本段鼋汁狗肉相传秦末时,樊哙以屠狗为主。刘邦喜食其所售狗肉,手头不宽裕时,常拖欠樊哙的狗肉钱。樊哙为免受赊欠之苦,渡河另徙它处。不料刘邦得一大鼋相助,也渡
徐州大风书画研究院 徐州大风书画研究院,成立于2002年5月,隶属于徐州市文化局,徐州市民政局领导。画院设置八间房子,展厅一处,共约300余平方米(其中包括:画室、办公室、接待室等),设施齐全(包括画室、办公桌等等)。现有书画家九人,即王冰石、姜舟、吴俊友(以上三人为名誉院长)刘运君(现任院长)朱天杰、王志铭、黄秉乙、刘健林、李素(以上为现任副院长)等,均为实力派画家。其中王冰石先生现为江苏省书协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大西南。11月19日,地处黔北的湄潭迎来了解放,全县人民欢欣鼓舞,扬眉吐气。然而,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于他们精心构筑的“西南反共基地”的失败,派遣潜伏下来的敌特分子开展反共活动。他们结成土匪武装,蠢蠢欲动作垂死挣扎。迫于人民政府的威慑力,湄潭的土匪活动由分散到集中,由经济土匪、流氓分子转为国民党特务、伪政府残余掌握的政治土匪,并用欺骗、威胁、拉拢手段
湄潭是革命老区,至今仍然保留红军长征留下诸多的革命遗址。1935年1月,红军长征入黔,5日,中央红军右路军一、九军团由余庆方向推进攻取湄潭,九军团留驻湄潭县城和牛场一线,以保卫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召开。军团司令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后何长工)、政治部主任黄火青住在县城天主堂,这一时期到过湄潭的还有聂荣臻元帅和杨德志将军。元月7日,红军在县府衙门口召开2000多人群众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湄潭抗捐
湄潭置县四百余年来,文化的发展曾出现了三个高峰期。一是明末清初,一批不愿仕清的文人学士来湄潭隐居,或著书立说,或开馆授徒,开湄邑文化教育传播之先河。二是抗日战争时期,被誉为“东方剑桥”,拥有著名科学家竺可桢、苏步青等名流的浙江大学西迁,在湄潭、永兴办学7年,培养了诺贝乐奖得主李正道博士等一大批世界知名学者,对湄潭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倡导和推动作用。三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湄潭置县后正式划入贵州管辖。这以后的三百余年,贵州兵燹不断,战祸连年,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湄潭却因此引来大批移民而促进了本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贵州给外界落后,蛮荒的印象,除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原因,舆论导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贵州”这个名称始见于宋太祖(赐普贵敕)中“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古地理书《禹贡》把中国疆土分为五个地域,名为“五服”,以京城为中心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
平播战争结束,朝廷在播州开始改土归流。当时播州面积很大,东西相距二千余里,南北相距四百余里,属于四川管辖,很不好管理。主持平播的川湖贵总督李化龙向朝廷建议把播州一分为二,分设遵义军民府和平越军民府,遵义府辖现在的遵义县、桐梓县、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绥阳县、正安县,由四川统辖;平越府辖福泉市、黄平县、瓮安县、平塘县、余庆县、湄潭县,由贵州统辖。平越即今天的福泉市,其后三百余年,湄潭均属平越管辖。
湄潭置县已四百余年了。四百年来风云变幻、人事沧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想写一段湄潭四百年的历史,却不知从何处下笔,谈湄潭离不开湄江,还是先从湄江说起。湄江为湄潭境内第一大河,全长134公里,由北向南纵贯9个乡镇。源头有二:一处源于绥阳县小关乡黄才沟;一处源于马山河北支流;沿途集洗布河、复兴河、蒲水河、湄水河、九洞河、鱼泉河、牛场河、金塘河、茅官河、陶泥河等十余条支流,后与洛安江、湘江汇合,流入乌江
南沙区是中国第三大城市广东省广州市的城区之一,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家在东部沿海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发展引擎地区设立的又一个重要国家级新区。南沙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与东莞虎门隔海相望,西连中山市,以南沙为中心,周围60公里半径内有14个大中城市,面积80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86万(六普)。南沙
阳山县 - 概况阳山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因秦朝末年在县境设阳山关而得名,西汉时期置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公元803年,唐代大文豪韩愈被贬任阳山县令时,曾以“吾州之山水名天下”赞美阳山。现全县辖16个镇1个瑶族乡,总面积3418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阳山县水陆交通和通讯便利,107、323国道和省道260、114线贯通东西南北。县到乡镇通二级水泥路,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水上运输直通清远
黄骅,原名黄金山,1911年出身于湖北省阳新县良上村。黄骅15岁时,家乡革命兴起,相继建立了许多革命组织,良上村成立了儿童团,黄骅被推选为联村儿童团团长。1928年,黄骅17岁参加了阳新县赤卫队,1929年黄骅加入了中国Communistparty。1930年5月,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以后他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延安。黄骅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等职。1941年4月任一一五师教导六
南县建制较迟,于清光绪21年(1895年,至今115年)设县建制,是个年轻的县。南县是一块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据考证,新石器时代晚期,华夏先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后因地壳构造运动,这里沦陷为泽国。唐宋时期,县境尚在浩渺洞庭之中,仅有寄山、明山、宋田山和太阳山浮峙水面。清咸丰二年(1852年)六月,湖北省石首县藕池江堤溃决,因频年失修,至咸丰十年,长江洪水泛滥,夹大量泥沙从原溃口倾泻南奔,直灌洞庭
南县位于湖南北部、益阳市东北部,地处南洞庭湖,为益阳市辖县。辖域面积1,321平方公里(不包括大通湖,面积为1,075平方公里);GDP总量108.9亿元(2010年含大通湖);总人口为79.41万人(2009),其中城镇人口29.15万人,乡村人口50.26万人[1]。县治南洲镇。1825年刊刻的《洞庭湖志》上,还没有这个县城的影子,在当时的记载里,这里唯一出现的就是两座露出水面的小山。 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