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的奈曼

抗战胜利后的奈曼

历史 123℃ 12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奈曼存在着两股对立的政治势力:以奈曼旗末代王爷苏达那木达尔济为首的一方,为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地位,紧急追随国民党反动派,与人民为敌;另一方以哈斯通力嘎为代表的蒙古族进步青年,其中包括旺楚克道尔吉,那木云道尔吉等。苏达那木达尔济在1945年9月,主持成立“奈曼旗临时人民自卫委员会”,自任会长。10月,成立奈曼旗保安司令部,苏达那木达尔济又任司令,以阻止八路军进驻奈曼为

奈曼旗历史沿革

奈曼旗历史沿革

历史 123℃ 12

奈曼,系明代蒙古族部落名。奈曼即《元史》所谓乃蛮。据《钦定金史语解》:奈曼“蒙古语八数也”。清初设旗。奈曼旗辖5个建制镇,13个苏木和13个乡,共31个乡级行政单位,529个嘎查村,12个居民委员会。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人),其中各乡镇苏木人口(人):大沁他拉镇 36258、八仙筒镇 28580、青龙山镇 15119、东明镇 21968、治安镇 14032、义隆永镇 11785、

东上官乡-----我的家

东上官乡-----我的家

历史 123℃ 12

东上官乡是富平县辖乡。1961年建东上官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偏南,面积48平方公里,人口2.4万。咸(阳)铜(川)铁路、富(平)阎(良)和富(平)华(头庙)公路过境。辖嘴头、焦村、南韩、定国、上官、牛村、皂角、元良、余湾、北里、五星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运输、商贸。农业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境内有富平县骨科医院东上官乡现有企业石刻石雕长,混凝土,无公害绿色蔬菜园。 位于富平

东子--富平三迁

东子--富平三迁

历史 123℃ 12

“富平三迁”是发生在东汉的事情。东汉(公元25—220年)时期,北地郡(郡治就在富平)已成为羌族的主要居住地。这些已经归顺东汉政府的羌人,人口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强盛,但政治地位十分低下,饱受地方小吏、刁滑地痞的政治压迫和经济盘剥。他们“或倥騘于豪右之手,或屈折于奴仆之勤。”“皆为吏人豪右所徭役,积以愁怨”。处于苦境的羌人,不断发生骚乱。东汉永初元年(107年),邓太后亲政,决定要把西域都护和田卒

东子--富平之战

东子--富平之战

历史 123℃ 12

富平之战是中国南宋时期和北方金国为争夺川陕地区(今陕西南部、四川北部)爆发的拉锯战,公元1130年,金国大举进攻南宋川陕地区,南宋派兵抵御,最终以金国获胜而告终。名 称 富平之战地 点 富平(今陕西富平北)地区时 间 1130参战方 南宋,金结 果 金军获胜主要指挥官 张浚,完颜娄室1简介2背景3双方战术▪ 宋军▪ 金军4

海丰鸡鸣寺

海丰鸡鸣寺

历史 123℃ 12

鸡鸣寺:俗称半岭庵,位于海丰县海城镇莲花山与银瓶山交趾之半岭山,地处汕尾八景“莲峰叠翠”之间。传说:明崇祯六年(1633),印真和尚创建,原址前后二进各五间,坐西向东。明末至清康熙年间,其中有僧普容(字仰空)、通宝、通白(字若浮)、通法(字印真)、心融、广祐等禅师居此。大革命时期至国内战争时期,该寺曾作革命根据地,后来,遭受战火而毁。1987年,释达观法师自陆丰定光寺移至于此,当初有赵高华、马南、

龙门县永汉镇

龙门县永汉镇

历史 123℃ 12

永汉镇镇域辖区面积216 平方公里。辖城东和城西2 个街道居委会,大埔、鹤湖、低冚、牛冚、洋陂、见田、官田、梅州、油田、马星、黄河、锦城、上埔、合口、振东、前锋、莲塘、新陂、红星、寮田、釜坑、蕉坑等22 个村委会,222 个自然村,2007 年镇域总人口60974 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357 人,暂住人口13000 人,农业人口37617 人。城镇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心镇区即城东和城西两个街道,约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历史 123℃ 12

广东省惠来县简介:惠来古称葵阳,隶属广东省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东连汕头市(潮南区),西接汕尾市(陆丰市),南濒南中国海,北接普宁市。厦深高铁、沈海、揭惠、普惠等多条高速通道贯穿其境内,并拥有对外开放的窗口神泉港。惠来县旅游景点:惠来依山傍海,名胜古迹众多。“惠来八景”闻名遐迩,有峻峭挺拔的“百花领袖”,取之不竭的“海角甘泉”等,神泉的“海市蜃楼”与山东蓬莱齐名。人文景观丰富,有22处文化古

南雄中学9Y

南雄中学9Y

历史 123℃ 12

整整一个世纪,南雄中学从书院转变为新式学堂,又从学堂转制为省立中学,校址几经搬迁,几度轮回,学校规模由小到大,班级由少到多,师生由寡到众,条件由陋到美,力量由弱到强。至今日,该校已发展成为粤北地区乃至全省知名的“广东省一级学校”和“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特别是进入新世纪至今,该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成就和办学效益一年上一个台阶,“大气雄中”实至名归。2002年7月该校调整领导班子,以

南雄中学8Y

南雄中学8Y

历史 123℃ 12

百年岁月悠悠,百年弦歌不绝。南雄中学从1906年的新式教育——州立中学堂一路走来,几经辗转,数度曲折,在百年历史长河中终长成粤北大地上的一株蓊蓊郁郁大树。二十一世纪后,该校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办学条件的大改善带来了办学水平的大提高,办学成就令人瞩目。2003年,南雄中学提出“以人为本,建立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学习化校园,培养全面并具有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的办学新理念。依据这

南雄中学7Y

南雄中学7Y

历史 123℃ 12

从1906年南雄直隶州知州沈之乾将道南书院改为南雄州中学堂,委分州曾淞为首任监督(相当于校长)始,迄今100年。在一个世纪的岁月长河中,共有近50人担任南雄中学校长(含清末时期的监督、主持校务的副校长等)。他们当中既有学识渊博、懂得管理的教育家,又有政府委任的官员(如清末时的监督),还有的身兼二职,既为地方政府领导,又是学校校长(如建国初期的县长等,同时也是南雄中学的校长),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条件

南雄中学6Y

南雄中学6Y

历史 123℃ 12

作为粤北最高学府的省立南雄中学,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知识人才,也培育了一批富有先进革命思想的仁人志士,成为南雄革命斗争的摇篮,并使之成为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民国十年(1921年)春,南雄中学学生曾昭秀、陈召南、彭显模、张功弼和周群标等人,因不满学校禁止阅读马列主义和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书籍,利用水南兴隆庵附近新建学生宿舍倒塌、压伤学生之机,联合该校学生100多人,在县城

南雄中学5Y

南雄中学5Y

历史 123℃ 12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宋淇源任南雄知难而进府时,重修天峰书院,后与凌江书院合并称道南书院。●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道南书院改为州立南雄中学堂,学制四年,学堂监督(相当于校长)曾淞。●民国元年(1912),南雄中学堂奉广东省教育厅命令,改为省立南雄中学,首任校长为陈泽东。●民国七年(1918),军阀混战,北军侵入南雄,省立南雄中学图书器具焚毁一空,员生奔逃,学校停办。●民国八年(191

南雄中学4Y

南雄中学4Y

历史 123℃ 12

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教育战线的改革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深化。1984年,南雄中学进行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并加强了学校领导班子,始设校长办公室、教导处和总务处。当时的领导班子由正、副校长4人和处、室正副职主任10人组成,校长李仕仁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其他成员分管各项工作。1985年至1987年,南雄中学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开展教学工作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和推广“启、读、议、讲、练”五字教

南雄中学3Y

南雄中学3Y

历史 123℃ 12

1949年9月24日,南雄解放。10月,南雄县人民政府派李树华、邓功琳、钟玉铫同志接管省立南雄中学和南雄县立中学,随后两校合并成立南雄县临时联合中学,1950年定名为广东南雄中学。当时第一校长由中共南雄市委县委书记、县长张尚琼兼任,第二校长由县委秘书邓事型兼任,学校日常工作由校务主任(副校长)李树华主持。当年10月,学校共招收学生288人,其中初中生219人,高中生69人;共有教师30人。高中部设

南雄中学2Y

南雄中学2Y

历史 123℃ 12

清代南雄人曹忄宾,,力学经史百家,热心地方教化,曾执掌于书院,任书院山长(院长),著有《四书详说》、《十三经解》,订正《古诗解》、《历代诗选随笔》、《柱峰制艺》和《天镜阁集》等。清代名宦胡定告官回乡后,主教道南书院,编纂《御篡通鉴纲目测义》,著有《双柏庐文集》。从北宋至清末,道南书院及其前身,在近千年的历史中,以讲坛和书斋为阵地,以思想和文字为手段,在南雄传承中华文明、播洒儒家文化,并在弘扬南雄地

南雄中学1Y

南雄中学1Y

历史 123℃ 12

南雄中学创建于1906年,至2006年刚好走过100年的历程。到2002年,南雄中学校园面积增至148亩,建筑面积57289平方米,教学设施日臻完善,有功能齐全的图书馆、实验楼和各种教学辅助室、功能室,配有新式电脑335台,建成了校园网,图书馆藏书10万多册,生均图书36册,并拥有400多个座位的阅览室和各种标准的体育运动场所。据《南雄县教育志》载:“南雄直隶州知州沈之乾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

历史 123℃ 12

潮州市(官方音译:Chaozhou,传统外文:Chauchowfu,港府拼音:Chiuchow[2]),是广东省 东部的一个地级市,与福建省比邻,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是中国十大宜居中小城市之一,同时还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瓷都等称号。现辖湘桥区、潮安区、饶平县。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潮州市文物古迹众多,截止至2010年全市现有文

古堡:光二大屋

古堡:光二大屋

历史 123℃ 12

我们没有故宫那样宏伟的古迹建筑,但是我们有有特色的智慧建筑,它就是光二大屋。来到我们郁南记得要来领略一下它的风采哦!光二大屋位于我们广东郁南县连滩镇西坝石桥头村,当地村民称其为“清朝古堡”。这座“古堡”事实上既非贵族城堡又非军事要塞,而是供红尘小民繁衍生息的普通大宅。光二大屋的屋主姓邱,排行第二,因其秃顶,被称为光二。他和5个儿子耗时10年建成此屋。始建屋于清嘉庆年间,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整座

茌平——历史的产物

茌平——历史的产物

历史 123℃ 12

历史事件茌平县乃平原之地,在历史上百姓饱受欺压和战乱之苦,发生了多次农民起义,也经历了许多战事,创造了茌平历史,也记录了茌平人民的文明业绩.1,汲桑,石勒起义于茌平 西晋时期,汲桑本为茌平牧民首领,晋永兴三年(305),成都王司马颖部将公师藩,在清河县(今平原县)起兵,汲桑和羯人石勒率牧兵前往参战,公师藩失败后汲桑,石勒又回到茌平继续活动.永嘉元年(307)举行武装起义,汲桑自称大将军,以石勒为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