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县永汉镇

历史

龙门县永汉镇

永汉镇镇域辖区面积216 平方公里。辖城东和城西2 个街道居委会,大埔、鹤湖、低冚、牛冚、洋陂、见田、官田、梅州、油田、马星、黄河、锦城、上埔、合口、振东、前锋、莲塘、新陂、红星、寮田、釜坑、蕉坑等22 个村委会,222 个自然村,2007 年镇域总人口60974 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357 人,暂住人口13000 人,农业人口37617 人。城镇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心镇区即城东和城西两个街道,约2.0 万人,占总人口的34.9%。镇区东部、北部的人口相对集中,镇西、南部人口较少。沿S119 省道、S355(永南路)和永麻路自然村分布的人口较多,各村人口均在0.1~0.7 万人之间,镇西南部各村的人口相对较少,均在0.1 万人以下。

永汉四面环山,东起天岭山,西至牛牯嶂,北靠南昆山,南面旗岭山,中间盆地,四水归池,酷似一个“聚宝盆”,自古乃兵家商家必争之地,原称横龙(永汉盆地有一条山脉将永汉平原与谷地隔开,南北走向,似一条横卧沉睡在永汉盆地的巨龙而得名),清顺治元年改名为永清;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制,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时改名为永汉,一直沿用。永汉镇所属范围,明、清时是龙门县长沙乡平康都的一部分,分为七约;民国时为第十一区(后期称永汉区);解放初期属龙门县第四区管辖,分为三个乡,1952 年冬分为十四个乡;1958 年成立永汉人民公社(当时的永汉圩镇已于1956 年被省批准为省级建制镇);1961年又分为永汉、振东、油田、寮田四个公社;1963 年重新合并为永汉公社;1986 年冬建立永汉镇(原来的永汉镇改名为居委会)。

梧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