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兴化市大营镇
北宋时期,大营乃杨家将屯兵扎营地,营盘甚大,故名 "大营"。处江苏省兴化市东北部,南濒海沟河,东邻大丰市白驹镇,北接大丰市刘庄镇,332省道横贯东西,直通204国道和盐通、宁靖盐高速,新长铁路穿境而过,通村公路三纵三横循环互通。境内河港纵横,水乡特色鲜明。全镇土地面积56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居委会,8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8万人。兴化市辖乡。1956年建大营乡,1959年改公社,
北宋时期,大营乃杨家将屯兵扎营地,营盘甚大,故名 "大营"。处江苏省兴化市东北部,南濒海沟河,东邻大丰市白驹镇,北接大丰市刘庄镇,332省道横贯东西,直通204国道和盐通、宁靖盐高速,新长铁路穿境而过,通村公路三纵三横循环互通。境内河港纵横,水乡特色鲜明。全镇土地面积56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居委会,8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8万人。兴化市辖乡。1956年建大营乡,1959年改公社,
贺兰县原名宁夏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县治位于宁夏府城内。1928年,宁夏道改建为宁夏省,属宁夏省。1931年春,将平罗县贺兰山东麓的苏峪口、贺兰口、插旗口下山地和立岗、清水、通义、丁义4堡及徐合、于祥、桂文、掌信、洪广、高荣6堡以沙窝为界的东半部,均划归宁夏县;将宁朔县的丰登、丰盈、杨信、芦花等堡及贺兰山东麓的冲石口、大口子、小口子(即滚钟口)、拜寺口、黄渠口下山坡地划归宁夏县;宁夏县属
曲周文庙简介 曲周文庙位于“县治”(即曲周县衙)东,在今曲周镇凤城西路原曲周老县委、武装部一带。文庙在东,衙署(县衙门)在西,文庙在县衙的左侧,“左文”即崇尚教化,体现了国家重视教育理念的施行。曲周文庙始建于金代大定二十五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知县刘信重修;明世宗嘉靖九年,国学生、曲周赵庄人、曾任鸿胪寺序班赵来凤重修;明神宗万历三十年知县高出,三十七年知县张泼重修;明熹宗天启四年知县赵胤昌,七年邑
在我们的家乡茌平县境内有这样一处遗址,1977年12月,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一处遗址,它就是尚庄遗址。尚庄遗址位于聊城市茌平县城西南1.5公里的尚庄村东20米处隆起的土岗上,相传古时在此建有能人寺、红门寺。1975年秋与翌年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两期发掘,揭露面积约750平方米,出土汉代、商周、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较完整的遗物四、五百件。该遗址为研究新石器时代的商周文化提供
秦统一南后设桂林郡,汉武帝时改为郁林郡,唐贞观九年(635)改为贵州,历代为郡治和州府所在地,至明洪武二年(1369)降为县,后一直沿称贵县。自唐朝伊始,贵港原名为“贵州”,是贵州郡址所在地;“贵”字入地名的出处,是以县城北十里有座“宜贵山”,即平天山而命名。到明朝洪武二年(1369),“贵州”降为县制,取名“贵县”,历经清朝、民国一直延续使用;1988年12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贵县撤销县建制
东湖公园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物众多,观赏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大。翼王亭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建,八角形砖木结构,重檐琉璃瓦盖顶,高9米,宽12米,亭内施兰花板,四周砌八条圆柱,高4.5米,刷红色。东面两圆柱有原国民政府监察院长于佑任题书的对联:“田畴历史卢龙塞,锦里馨香丞相祠”;有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题书“还我河山”的横额。西面两圆柱有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白崇禧题
龙泉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根据资料记载,龙泉寺始建于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坐落于当时的四平山上,为临济宗高僧净琛老和尚所修建。金大定二年即(一一六二年)重修,敕封龙泉寺。该寺规模不大,据寺内碑文所载,它「东接翠屏,西连五寨,南披封龙,北带滹沱,其间基址动作规模气象,称石邑首腾之区」。历史上金、元、明、清历代均修葺和续建,是石家庄市附近现存的古寺之一。龙泉寺鼎盛时期,曾有僧
历史建筑编辑鼓楼位于扬州仪征市区城河景观带,建于明代成化23年(公元1487年),位于仪征市政府所在地真州镇中心。历经清代及建国后多次维修,2000年又对其进行了大修,保存了原有风貌。坐北朝南,台基面阔26.8米,进深20.9米,高6.75米。楼体建在有拱门的通道的高台基之上,面阔三间8.2米,进深5米,两层,层面铺简瓦,为带回廊的重檐九脊歇山顶式结构建筑。该楼通高28.6米,占地面积518.86
仪征市是扬州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江苏省中西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的顶端,是宁、镇、扬“银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长江岸线27公里,直顺稳定、深泓临岸是理想的建港岸线,长江、运河两条大动脉以及贯穿市区北部的国道328,组成了水陆交通网,并随着润扬大桥和宁启铁路的兴建,仪征与上海、南京、扬州、镇江等大中城市的距离近在咫尺之间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是江苏省五大重点经济发展带之一。综合简介编辑仪征,历史悠久。
莱阳文化的发展,在明清两代进入繁荣期。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文化,可以归纳出十大特色文化:①梨文化、②龙文化、③大理石文化、④参文化、⑤灯文化、⑥道教文化、⑦武术文化、⑧山川名胜文化、⑨诗歌文化、⑩书画文化。这十大特色文化,凝结了广大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经过了久远历史的积淀和磨砺,价值深厚,具有稳定性,是莱阳宝贵的文化资源,必将在树立城市形象,开发旅游产业,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
江都历史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江都先后属吴、越。汉初,称扬州为广陵郡。汉高祖刘邦封侄刘濞为吴王时,曾建都于此,称吴国,后又更名为江都国。公元前153年(汉景帝前元四年),江都始建县,隶属于江都国。“江都”之名,始见于史。称江都者,按郭璞江赋云:“表神委于江都”。大概是以江水都汇于此,故而得名。另一说称江都者,“乃江淮的一大都会”。二说并存,皆与水有关。江都历史有据可考的当从西汉建县开始,它的治所从隋朝
白云区是贵阳市的6个市辖区之一,地处贵阳市中部,北接修文县,东、南与乌当区毗连,东南部与云岩区相邻,西部与金阳新区相连,西部一角与清镇市接壤,把守着贵阳市北部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该区东西最长为28千米,南北最宽为20千米,全区总面积270.37平方千米,占贵阳市总面积的11.31%,是全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之一。有意思的是,贵阳市的地理中心落在了白云区,贵州省的地理中心也恰好落在了这里,所以
淮阳是个古老的城市,不仅体现在伏羲创造充满神奇的八卦台、具有小改革意义的神农炎帝的五谷台、有文人墨客的交谈的弦歌台。还有约有46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古城遗址——平粮台遗址。平粮台古城遗址位于淮阳县城东南4公里的大连乡大朱庄西南隅,占地面积一百余亩,高二丈,俗称平粮台、平粮冢、贮粮台,古城建立在高5米的台地上,占地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城址的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85米,城墙残高3米,宽10米,用小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天启元年(1621年)焚毁,总督朱燮元重建,更名来凤阁。复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抚田雯重建,仍用旧名。有浮玉桥衔接两岸。从古到今该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是贵阳历史的
从火车站到宣化城的繁华地带———新步行街有十多分钟车程。大青砖铺成的街道看上去比北京的王府井步行街更宽阔,繁华的气氛也一样。到宣化时已是多,早饿了,前来接站的朋友不无担心地说,这里的餐馆中午过了点就没得吃了。朋友一路念叨宣化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军事重镇”、有“京西第一府”之誉,其古城就是按北京城的格局建的。于是我们决定撇开繁华就访古。钟鼓二楼撑起古城风骨钟鼓二楼处在城市的中轴线上,南北前后相距约20
我是黔西人,我的家乡黔西县历史悠久。据境内“黔西观音洞”出土文物考证,黔西是乌江源百里画廊、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属长江以南旧石器早期文化的代表,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享有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的美誉,我查到的资料显示黔西县在夏商时为梁州南徼外“荒裔”。商末周初属鬼方联盟的卢夷国。春秋战国时先后属蜀国和鳖国地。秦嬴政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纳入秦国版图属夜郎县。经过汉、唐、宋、元的演变,
宣化是一个看似平淡却底蕴深藏的城市。从宣化大街上放眼望去,宽敞的马路,林立的高楼,热闹的商铺,飞驰而过的私家车,俨然一派现代都市的繁华。而漫步其间,你又会发现它不经意中流露出的古韵:绵延数里残存的古城墙;新步行街向北延伸的钟鼓二楼;马路旁哥特式的天主教堂;教育学院里栩栩如生的五龙壁;还有地下值得探究的四通八达的防空洞。只是,历史遗迹在变迁中消逝得太多,让人一路追寻一路叹惋。从城楼上往外望,能看到藏
宣化城:始建于唐朝。明洪武二十七年展筑包砖。展筑后的宣化城垣为正方形,每边六里多,周长24里有余。城高2丈8尺、雉堞高7尺。通高3丈5尺。环城设7门,南有昌平、宣德、承安三门;北有广灵,高远二门;东有安定一门;西有泰新一门,门外设关,环有瓮城、瓮城外连月城,城四角建有角楼,城外设隍堑、护城河、吊桥等。其布局俨然为明代北京城之缩本,仅规模较小、门制不同而已。现在城体虽破环严重,但土垣基本完好。为
北方部族经宣化南入的较大战争达70多次。所以历代汉民族朝代都非常重视北部边防,并选派重兵固守。特别是明王朝先后18次增筑和修葺长城,沿长城设九镇驻兵防守。其中宣府镇担负着东起四海,西至大同长达1030里的防守任务。洪武、隆庆年间宣府驻扎新旧官军达151452人。明太祖朱元璋封其十九子朱惠为谷王,在宣化建谷王府(皇城),常驻宣府。明武宗朱厚照在宣府建镇国府第。清康熙皇帝7次征西,北巡时均路经宣化
宣化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在张家口市东南30公里处,为张家口市辖区,位于东经115°03′,北纬40°37′。东偏南距首都北京170公里,南偏西距省会石家庄280公里,西距大同200公里。总面积264.3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满、蒙、朝鲜、壮、纳西、布依、白、彝、侗、土家、达斡尔等13个民族。共29万人。 宣化历史悠久,形势险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众多文物古迹。从先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