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文庙简介 曲周文庙位于“县治”(即曲周县衙)东,在今曲周镇凤城西路原曲周老县委、武装部一带。文庙在东,衙署(县衙门)在西,文庙在县衙的左侧,“左文”即崇尚教化,体现了国家重视教育理念的施行。
曲周文庙始建于金代大定二十五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知县刘信重修;明世宗嘉靖九年,国学生、曲周赵庄人、曾任鸿胪寺序班赵来凤重修;明神宗万历三十年知县高出,三十七年知县张泼重修;明熹宗天启四年知县赵胤昌,七年邑绅霍允猷(明代曲周县孝固村人,现属邱县,进士,曾任山东武德兵备道);明思宗崇祯十三年邑绅路振飞“大修之”,路振飞是曲周东关人,为明代曲周四大尚书之一。入清后,清世宗雍正十一年知县张若岩,到任后见“学宫荒废,半为荆榛瓦砾之场”,协同曲周县训导侯元勳对文庙进行了加修,“丹雘(huo)璨然,甲于他邑”。嘉庆年间,知县蔡为章重修;清穆宗同治三年知县王延桂又一次对文庙进行了大修。
曲周文庙建筑群主要是,自南迤北首先是照壁,照壁迤北是儒学的正门,叫作棂星门,两边有角门,东边的角门叫“金声”门,西边的角门叫“玉振门”;东西(左右)两个牌坊,东边的叫“德配天地坊”,西边的叫“学冠古今坊”,正南方向是“南屏坊”,即“棂星门坊”。综合所述,文庙建筑共有三架牌坊,也是“曲周好牌坊”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夏天,凤城西路进行路网改造工程,在原文庙前挖出多块牌坊的构件,如抱鼓石等,图像精美,雕刻细腻。初步认定为学宫的牌坊遗存,同时也印证了“曲周好牌坊”所言不虚。再往北是儒学的泮池,泮池上面有三座石桥,为明代纳银子户刘锡瓮建,即在曲周传闻已久的“不出城三座桥”的由来。泮池呈半月形,人们俗称为“月牙河”。泮池桥的北边是戟门;东边(左边)为祭器库,存放各种祭祀用的礼器;西边为更衣亭;迤北又有两座翼门,其中东边的叫作“聚英门”,明代知县方逢时开建。西边的翼门叫作“毓秀门”。 聚英门和毓秀门的正北方向各有一个照壁,直接冲着崇圣祠和忠义祠。在棂星门与戟门之间,东西还有一组重要的建筑,东边的为“名宦祠”,西边为“乡贤祠”。 名宦祠在戟门左方(东边),“旧在明伦堂”,明代知县张鹏翼建;崇祯年间邑绅路振飞移建今地;同治三年知县王延桂重修。曲周名宦是赵宏燮、朱昌祚、李荫祖、沈朝聘、格尔古德、于成龙(山西人)、于成龙(奉天人)、朱宏祚、邵嗣尧、梁忠、李诡祖、马大儒、李允登。乡贤祠在戟门的右方(西边),“原修及移建俱如名宦祠”,同治三年知县王延桂重修。曲周的乡贤是李若水、王世爵、张师孟、刘荣嗣、王介、秦庭奏、路振飞、路元升等八位。
戟门的北边是儒学的最重要的建筑为“大成殿”,即民间所说的“圣人殿”,六楹(间);东西两庑廊房各有二十五楹;崇圣祠在大成殿的左方(东边),为明世宗嘉靖十六年,知县张鹏翼创建;清高宗乾隆元年曲周县训导侯元勳重修;清穆宗同治三年知县王延桂重修,时任曲周县教谕赵大山、曲周县训导张锡三添建两庑。
大成殿的后边(北)是明伦堂,两者中间为仪门,左右各有一个角门。明世宗嘉靖十六年知县张鹏翼修建;清代康熙四十九年教谕卫蕃重修。仪门内悬挂有六块匾额,为教谕卫蕃置;乾隆九年教谕王雯对匾额进行了更新;同治三年教谕赵大山、训导张锡三重修。明伦堂大堂的前边有左右二斋,左方(东边)叫作“存心斋”,右边的叫作“养性斋”,这两座斋房在清同治年间被废。在两座斋房前各有号舍二十六楹。明伦堂的东边为神库,西边为馔堂。神库、馔堂“久废”。
明伦堂的后边(北)的建筑物是敬一亭,为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知县方逢时建;清高宗乾隆三年知县张硕勳重修;清穆宗同治三年知县王延桂重修。
敬一亭后(北)边的建筑物是高耸的尊经阁,是整个学宫中最高的建筑物,清代顺治年间曲周知县浙江宁海人陈大均创建;清高宗乾隆三年知县周硕勳重修;同治三年知县王延桂重葺之。尊经阁高二层,为重檐歇山顶式结构。
射圃亭在崇圣祠西,嘉靖间知县张鹏翼建;清代康熙间知县崔湄重修,不久即废;道光二十九年知县胡启文重修,并在此设立义学。邑人徐恭为之记。同治丙寅年知县王延桂、训导张锡三“捐廉重修”,有诗入艺文志。
教谕宅在大成殿的西南隅(西南方向),为一四合院。清代乾隆八年教谕王雯增修;同治三年教谕赵大山重修之。教谕是明清时期各县主管教谕的朝廷命官,秩正八品,负责全县的教谕,主持县试(选拔秀才的考试),录取生员,并为县学兼讲经书,年俸银40两。训导斋在崇圣祠东,位于整个学宫的东北角,毓英书院的正北方,“旧在教谕宅后”。雍正六年训导侯元勳就“射圃园”的基址改建,乾隆八年训导刘业淑增修;同治三年训导张锡三重修。明清为加强对儒生的教育,在各县增设训导一名,秩从八品,年俸银40两,协助教谕管理全县教育工作,但重点必须抓好生员的德行(思想)教育。
曲周文庙的基址为“南至大街(今凤城路),北至城根,内房数间,系学役假地修建,以便使令者,倘有更革,房应归役,地自属官”。
清朝灭亡,进入民国后,文庙的功能逐渐发生了变化,民国后成为曲周第一小学的所在地。日本占据曲周期间,文庙成为日本的队部。著名民族英雄、抗日县长郭企之被捕后就曾在明伦堂被日寇审问拷打,后不幸牺牲。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等作为后来曲周县人民委员会、革委会的会议室,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被拆除。
曲周文庙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教育场所,历史上的很多曲周的名人都曾在这里学习、成长,是包括四大尚书在内的曲周名人成长的摇篮。在封建时代,新任知县到任后,循例要到文庙行香;每年都要举行祭孔的典礼等等。
曲周文庙规制非常完备,虽然现在已经难觅其踪,令人遗憾。但各个时期出版的《曲周县志》中都有曲周文庙的示意图,还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清代同治年间曾任曲周县儒学训导的阜平人张锡三曾经赞叹道,“一泓泮水,数仞宫墙。藻芹撷秀,桃李联芳。曰俊曰豪,人文蔚起。入室升堂,如游阙里。”
梧桐子家乡曲县网址:
刘梦滋能力秀主页:/upload_files/2021/10/04/2r9eiliumengzi
新浪微博: /upload_files/2021/10/04/pmhyuliumengzier
新浪博客:/upload_files/2021/10/04/aa6i63076327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