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文化的发展,在明清两代进入繁荣期。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文化,可以归纳出十大特色文化:①梨文化、②龙文化、③大理石文化、④参文化、⑤灯文化、⑥道教文化、⑦武术文化、⑧山川名胜文化、⑨诗歌文化、⑩书画文化。这十大特色文化,凝结了广大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经过了久远历史的积淀和磨砺,价值深厚,具有稳定性,是莱阳宝贵的文化资源,必将在树立城市形象,开发旅游产业,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三)大理石文化
莱阳的大理石,在清朝以前主要出产于莱阳城西南的江旺庄村一带。因为大理石深藏地下,起初人们很少采到,所以比较珍贵,明朝以前莱阳的牌坊和墓碑还很少使用大理石。清朝以后,人们采出了大量大块头的大理石,于是大理石制品在民间普遍使用了,如农具、阶石、门枕、墓碑、牌坊、石臼和石雕龙狮等。莱阳的大理石储量巨大、质地优良、色彩丰富。至清末,莱阳的大理石已开始逐渐被外界认识,多次被朝廷征用,解放后,北京的多处著名建筑也都调用过莱阳的大理石。
明清时代,莱阳城里有七十二座牌坊,在整个北方是非常出名的,应该是莱阳城的标志性建筑群。这一方面因为明清时期莱阳人文簇集,一方面也是由于莱阳出产大理石,就地取材十分便利。一座座精雕细作、美轮美奂的石牌坊遍布城市,使整个城市变成了一个大理石雕刻的博物馆。因为大理石的普遍使用,莱阳便产生了一个《石大哥的传说》,讲初彭龄为一个屈死的状元寻碑石,巨石托梦现身的故事。现在莱阳的大理石开采、加工、销售规模还是很大的,吕格庄一带的农民多以此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