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古龙桥

三原古龙桥

历史 123℃ 12

古龙桥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36公里处三原县城清峪河上。简介明万历十九年(1591)破土兴建,历时12年竣工。桥身长110米,宽11米,高26米,采用三孔拱桥形式,中间孔大两边孔小。大孔采用尖形拱顶,建筑全部用石钩铁钳,青石砌筑,石缝用糯米和石灰汁粘合,桥上两边石栏杆上雕刻有二十四孝图等。古龙桥宏伟壮观,坚固异常,虽曾久经劫难,现在仍然巍然屹立。古龙桥位于三原县城北,系明工部尚书三原

阳江寺庙——石觉寺

阳江寺庙——石觉寺

历史 123℃ 12

石觉寺位於广东省阳江市区南三里外的漠阳江畔,坐南朝北,占地面积四千平方米。“石觉禅林”,是阳江八景之一。简介始建於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与开元塔旧址相连。历代五次重修。清顺治十一年(1554年),邑人陈千胜、陈奇兄弟捐地拓建观音阁,掘出一石,上刻“石觉”二字,故改称“石觉寺”。康熙三年(1664年)增建大佛殿、准提亭。乾隆十三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度重修,增建文昌阁。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又重修

玉湖镇历史文化

玉湖镇历史文化

历史 123℃ 12

玉湖镇隶属揭阳市揭东区,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西北部,与梅州市丰顺县汤南镇接壤,处榕江支流北河上游两岸,南距揭阳市榕城区25公里,北距丰顺县城(汤坑)12公里,平面图似一叶芭蕉,东西两翼为山地,中间形成小平原,总面积134.5平方公里,山地11.3万亩,耕地面积3.2万亩。总人口111919人,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山区农业大镇。玉湖古称“产湖”,民国时期更名为“山湖”,建国后改称“玉湖”,因镇境四周为

我的家乡——甲子镇

我的家乡——甲子镇

历史 123℃ 12

我的家乡——甲子镇。甲子镇是一个古老、发展较早的粤东古镇,原称甲子门,因港口有大石壁立排列如门,与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字相符,故称甲子。甲子镇地处陆丰市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2℃,温和多雨,阳光充足。水产和土产资源十分丰富。甲子镇工、渔业发展迅速,商贸发达,素有“金甲子”之称。工业主要有轻工、食品、服装、塑料、机械、渔具、电子五金、工艺美术等八大行业,出口产品

常州新北区的历史

常州新北区的历史

历史 123℃ 12

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州新区是在开发区的基础上于1995年正式成立的, 新北区与开发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  常州新北区位于常州市城北,北濒长江,南至沪宁铁路。现辖6个乡镇,3个街道 ,总面积约439.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8万人。规划布局上分成三大区域: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之间,面积约

卢氏县--历史

卢氏县--历史

历史 123℃ 12

汉置卢氏县。据《读史方舆纪要》:“汉因卢敖得仙,始置卢氏县。”卢敖为秦朝博士。一说以山得名,卢氏山在今县城西北。1994年,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杜关乡撤乡设镇。杜关镇辖杜关、康家湾、窑峪、梁家坡、民湾、马院、骆家池、北沟、显众、南盘、十字路、郑家湾、郭家、刘家、龙王庙、桑树沟、荆彰、草店、北王、 尧头、刘双、石峪22个村民委员会,162个村民小组;行政区域与设镇前的乡相同,未调整变更。1995

江门--陈白沙

江门--陈白沙

历史 123℃ 12

大家好..我是彭宝莹..我来自江门..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陈白沙..陈白沙祠在江门市郊白沙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已成为江门市首屈一指的历史文化品牌。1985年,江门市政府拨款大修陈白沙祠并辟为陈白沙纪念馆,成为知名的旅游景点。景色特点祠内正中为陈白沙塑像,旁有用白沙手迹刻的匾联和碑刻。门前木石结构牌楼,立面三间,四柱三楼。楼上有檐,檐下有玲珑致密的斗拱、枋椽及精美的瓦面雕饰,是广东

固安县革命斗争2

固安县革命斗争2

历史 123℃ 12

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本县开展了反奸清算、大生产和土地改革运动。内战爆发后,县委领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的自卫战争,在本县境内进行了固安保卫战、柳泉战斗、攻打宫村据点等一系列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1948年10月4日固安全境获得解放。在解放战争期间,全县共有1763人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民兵队伍发展到4996人,有步枪1600支。全县人民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土地制

固安县革命斗争1

固安县革命斗争1

历史 123℃ 12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固安县委建立后,领导全县人民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正确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实行全面抗战,与全国人民一道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8年间,抗日军民在本县境内开展较大的战斗50余次,共歼灭日伪军1441名。全县共有2007人参加了抗日部队,1686名壮士为国捐躯。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为挽救民族危亡,冀中一带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武装。共产党员

我的家乡-大荔县

我的家乡-大荔县

历史 123℃ 12

大荔县,为关中平原东部重镇。早在商周时期,大荔为古芮国及同国所在地,春秋时少数民族沿洛河进入此地建立大荔戎国。秦厉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秦伐大荔,设临晋县。汉武帝时改为左冯翊,晋武帝时(公元265——公元290)更名为大荔县。以后地名变为频繁,西魏改为同州,唐天宝初年(公元742年)曰冯翊郡,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复同州。元朝以后改县为同州,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升同州为府,后又置

凉州历史底蕴深厚

凉州历史底蕴深厚

历史 123℃ 12

边塞古城凉州,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它曾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驿站和商埠,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融汇、传播和辐射之地,由此而形成的古凉州文化,以独特的风姿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宝库。 凉州人杰地灵,自古艺文荟萃,文学、音乐、书法、美术等活动,有着久远的历史与优良的传统。有诗云:“武威莫道是边城,文物前贤起后生。不见古来盛名下,先于李益有阴铿”。西晋至五

澄城历史简介

澄城历史简介

历史 123℃ 12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渭南市澄城县: 作者:贠旭平 澄城历史文化悠久。据史记载夏商属雍,春秋属晋,秦始设北徵邑,汉置徵县,北魏太平年间始建澄城郡,县名由此沿袭至今,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风和俗美,梁原起伏,山川壮丽,隋文帝修建行宫,唐名相魏征在此受封。历史上曾有过“澄城八景”,如今更胜当年:壶梯山幼树成林,翠柏环绕;龙首坝湖光潋滟,雪浪排空;大市场古色古香,游人如织;乐楼和澄塔遥相

陇南市武都区的历史演变

陇南市武都区的历史演变

历史 123℃ 12

武都历史悠久,白龙江、北峪河流域已有七千多年的人类活动史。周秦为白马氏羌地。秦置武都道,属陇西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师古曰:以有天池大泽,故谓之都。”(((汉书·地理志·武都》)秦用武力拓疆,破白马氏至天池大泽,故称武都。故址在今西和县洛峪乡。东汉武都郡治移下辨(今成县西)。永嘉之乱后为杨氏所据。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置武都郡于石门县。石门以地有天然石门坎而名。同年又置

谈山城堡战役

谈山城堡战役

历史 123℃ 12

环县是一块有着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的红土地。早在1927年,中国共产党就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三十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的陕甘游击队多次活动于八珠原、樊家川、曲子一带。红军长征途经之地,原陕甘宁省委、省政府驻地,是陕甘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总后方。1936年6月,习仲勋为第一任县委书记;同年7月,陕甘宁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由吴起镇刘家渠子移驻环县河连湾, 11月下旬,毛

沛县-歌风台

沛县-歌风台

历史 123℃ 12

歌风台为纪念汉高祖刘邦平定叛乱的淮南王英布,还归故里,置酒沛宫,邀家乡父老欢宴,把酒话旧,感慨万千酒酣兴起,这位马上归来的开国皇帝、布衣英雄击筑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歌风台位于徐州市沛县县城中心汉城公园内。为“沛县古八景”之一,也是现今重要观光旅游景点之一。82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歌风台上有大风歌碑,大风歌碑共存三块。一块汉碑,高一丈一

沛县关帝寺

沛县关帝寺

历史 123℃ 12

沛县观音寺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 (公元1700年),座落于微山湖西畔,汉高祖刘邦故居沛城的南郊,占地6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四周红墙。该寺的前身是沛县张寨镇(沛城南25里)境内的关帝庙。原为融合释道二教为一体的关帝(关羽)祠,内有世尊殿,大士(观音)亭,塑有释迦牟尼佛和伽蓝菩萨圣像。开山祖师为济然法师。三百多年来,关帝庙历经沧桑,多次修缮,香火不断。清未,出家比丘尼能修法师、广成法师开始在此弘法

成县历史沿革

成县历史沿革

历史 123℃ 12

成县历史沿革祝要:先秦属雍州,为氐人居住地。秦属陇西郡,称下辨道。两汉属武都郡,蜀汉、魏、西晋因之。东晋属仇池国。北魏置白石县,后改同谷县。属广业郡。北周废下辨,以同谷属康州。隋属河池郡。唐属成州。宋、元因之。明降州为县,称成县,直隶巩昌府。清属阶州,民国初属渭川道,后属第八行政区。又归武都专区,今属陇南地区。成县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居住并创造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内出土的文物证明,约在四干

羲里娲乡古成纪——秦安县

羲里娲乡古成纪——秦安县

历史 123℃ 12

西周(前11世纪-前771),县地属秦。 ­春秋(前770-前477),县地分属邽、冀两县。 ­战国(前477-前221),县地属陇西郡。 ­秦(前221一前206),县地属陇西郡。 ­西汉(前206—25),汉承秦制,以郡辖县,郡国并行。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陇西郡分置天水郡,郡治平襄(今通渭县治)。当时天水郡辖16县,县治在今秦安境的有街泉县(治今陇城镇)、成纪县(治今叶堡川)、略阳道(

历史之城——邺城

历史之城——邺城

历史 123℃ 12

家乡,对于人们来说是自己情感的归属之地。因为那里有我们的亲人,有我们成长的点滴。在外不管自己飞多高,走多远。家乡始终是自己心灵最终归属!我的家乡是一个古城!邺城,也是现在的河北临漳县。我的家乡历史悠久,从文化资料上来看我们家乡可以从邺城的文明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了。邺城的称谓是因为西晋为避愍帝司马邺的名讳。所以将邺易名为了临漳。临漳刚开始因为临漳河为名。古文中记载:西依太行,北临漳水,为齐鲁达西北

菱塘回族乡

菱塘回族乡

历史 123℃ 12

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是江苏省唯一的民族乡,位于风景秀丽的高邮湖西畔,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淳厚浓郁的民族风情,是全省回族集中聚居地之一,也是远近闻名的“电缆之乡”。早在元朝时期,菱塘就有回民定居,此地被称作“回回湾”。相传700多年前阿拉伯人普哈丁来扬州传教时,菱塘即有300多回民在此依山傍水生活,世代生息,繁衍了数千子孙,并建设了清真寺,作为本地和邻近县市穆斯林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寺内现存一颗已有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