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之“榜罗会议”

红军长征之“榜罗会议”

历史 123℃ 12

通渭县是红军长征红二十五军、红一、二、四方面军途经之地。1935年9月27日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通渭重镇榜罗,并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即“榜罗镇会议”作出了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正确战略决策,红军从榜罗镇出发经通渭温泉,于29日进驻通渭县城,毛泽东在县城文街庙接见一纵队第一大队先锋连全体指战员时,首次朗诵了他那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诗篇,9月30

宁陵县张弓酒历史

宁陵县张弓酒历史

历史 123℃ 12

张弓酒,起源于一个爱情故事。商代的时候,在葛伯国(现宁陵县)城南三十里处一个古老的村寨,有一个勇士叫张弓,此人忠勇侠义。时值战乱,为报效国家,主动戍边御敌。家中新婚妻子,忠贞贤惠,因时时惦念千里之外的丈夫,每逢吃饭时都要盛出一碗饭,恭恭敬敬地放在桌上,摆上筷子,就像丈夫在家一样,以示眷念。过后,她又不忍心仍掉,就放在瓮里,时间长了,竟积攒了满满一大瓮。 张弓抗敌得胜,荣归故里,妻子向他叙说离别相

我的家乡 它的历史

我的家乡 它的历史

历史 123℃ 12

Hello~我是余杰,现就读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我来自一个美丽的地方--怀集。怀集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肇庆市北部,绥江上游,怀集县四围环山,域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60余座,东接阳山县、广宁县,南连德庆县,西界封开县和广西贺州,北邻连山与连南,是广东省西北通桂达湘的重要交通枢纽。本县划18个镇和1个民族乡,设22个居委会和300个村委会,总面积3573平方千米,乃广东省山区县中的最大平

凉都六盘水

凉都六盘水

历史 123℃ 12

六盘水,别称“中国凉都”,是一座移民城市、文化生态城市,全国十佳避暑旅游胜地,贵州省第三大城市。古属牂牁,为夜郎国地。东汉至唐末宋初彝族和苗族先后迁入境内,明初归于贵州省。解放后成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要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市名来自下辖的六枝特区(原为郎岱县)、盘县、水城县三个的头一个字组成。钟山区是1987年国务院批准,88年成立的市辖县级行政区,也属于六盘水市管辖。 六盘水市境内史前是古人类

内江的历史

内江的历史

历史 123℃ 12

内江位于四川南部,沱江下游,素有“川中枢纽,川南咽喉”之称,千年历史、民风民俗传承积淀,造就内江“书画之乡”、“文化之乡”、“大千文化”、“体育之乡”、“蔗糖之乡”美名。1985年2月11日,国务院(国函[1985]23号)正式批复撤销内江地区,设立内江市。1985年6月12日,内江市政府正式成立。内江现为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国循环流化床电站节能环保示范基地、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西部

内江的历史

内江的历史

历史 123℃ 12

内江位于四川南部,沱江下游,素有“川中枢纽,川南咽喉”之称,千年历史、民风民俗传承积淀,造就内江“书画之乡”、“文化之乡”、“大千文化”、“体育之乡”、“蔗糖之乡”美名。1985年2月11日,国务院(国函[1985]23号)正式批复撤销内江地区,设立内江市。1985年6月12日,内江市政府正式成立。内江现为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国循环流化床电站节能环保示范基地、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西部

昔日的大清王府

昔日的大清王府

历史 123℃ 12

我的家乡是一个有许多雄伟山峦的地方,大约是小时候看多了山,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选择了一个有许多水的地方-大连。我就读的大学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这是一个面朝大海的地方,当然也是一个风景奇佳的地方。在这里有清朝遗留下的王府-肃亲王府,这样的地方让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清朝时期皇家贵族的生活的面貌,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气与传统。肃亲王府地址:肃亲王府位于旅顺口区东城区正义路东侧。顺治年间建,历代袭

天之最中,古老的驿城

天之最中,古老的驿城

历史 123℃ 12

关于驿城、关于天中,有着太多太多古老而神奇的传说。。。 驻马店,古代又称天中,天中一词,故名思议,天之最中,天下之中央,而驿城区作为驻马店市的经济政治中心,地理位置自然占据天中之最优,在古代,驻马店被称之为“豫州之腹地,天中之最中。”所以,驻马店人一直以来又被称之为天中人,这还要追溯到《禹贡》中的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汝为豫州之中,故为天中。"商灭后周朝建立,由于此处地理位置特殊,周武王在此筑"

我的家乡我的家

我的家乡我的家

历史 123℃ 12

淮北市位于淮海地区腹地,苏鲁豫皖交界处,安徽省东北部,东经116°23′-117°23′,北纬33°16′-34°14′,北接江苏徐州,南临宿州,东与江苏宿迁相邻,西连河南永城市。南北长150千米,东西宽50千米,总面积2802平方千米。总户籍人口214万人[2](2013年),城镇化率为58.5%.,在淮海核心区8市中列第1。 夏禹分天下为九州,淮北市境属徐州。公元前21世纪,助禹治水有功而成

渭南历史简介

渭南历史简介

历史 123℃ 12

"秦地自古多奇迹”。位居陕西关中东部,史称“八省通衢”的渭南市,以其丰富、独特和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瑰宝,形成了与文明古都西安相得益彰的旅游胜地,为国内外旅客所神往。渭南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东濒黄河,西接西安,南倚秦岭,北靠延安,居于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地段,是陕西省和西部地区进入东南沿海的“东大门”。五岳之首的“奇险天下第一山”——华山,以其峭拔峻秀蜚声中外,也是渭南的骄傲。山上有景点一

射阳的历史

射阳的历史

历史 123℃ 12

射阳县境大部分为明以后逐步成陆。明清时,境内多为煎盐地,隶属于两淮盐运使淮安分司,清乾隆元年(1736)改隶泰州分司。清雍正九年(1731)以前,今射阳河北,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地区,属山阳县;今射阳河以南,西潮河以北地区属盐城县。1731年阜宁建县后,潮通港以北地区,归阜宁县所辖;潮通港以南地区,归盐城县所辖,但均属淮安府统管。1916年至1931年,北洋军阀副总统、代总统冯国璋和清末状元张謇等人,

息县的发展历史

息县的发展历史

历史 123℃ 12

息国,西周至春秋初期的姬姓侯爵诸侯国,息国故城位于今河南息县城西南6公里的青龙寺一带,春秋初期为楚文王所灭,其地被楚国设置为县息国始祖羽达为周文王第37子,武王在位第13年(前1122年)时将其封为息侯,建立息国。前712年,息国讨伐郑国。当时郑庄公数年间屡败宋国和卫国等大国,军势如日中天。息师大败。《左传•隐公十一年》对息国此次出征的评价中,包含对其不自量力的批评。童书业认为,息国在当时敢于单独

安徽亳州谯城概况

安徽亳州谯城概况

历史 123℃ 12

亳州市谯城区位于安徽西北部,她从商成汤王建都开始,是一座具有3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闻名遐迩。1986年撤县建市(县级),2000年成立亳州市(地级),原县级亳州市整建制改为谯城区。全区辖22个乡镇和3个办事处。全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改革不断深入。谯城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三朝古都”名扬海内外。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谯城这片热土,涌现出了无数风流人物。如一代圣君商

仙居历史人物之吴时来

仙居历史人物之吴时来

历史 123℃ 12

  吴时来(1527—1590),字惟修,号悟斋,厚仁村人。七岁能诗文,有神童之称,一次野火烧山,其父吟曰:“半块火可烧千仞山”。他接咏道:“一粒谷能种万顷田”。后参加县试、府试,均占鳌夺魁。嘉靖二十八年(1549)乡试中举。次年会试不第。归来后至离家二十里的景星岩古刹,面壁苦读,三年不下山。三十二年中进士,任松江府推官。三十三年,倭寇侵犯松江。百姓纷纷入城逃难,倭寇则在后狂追滥杀。时来下令开城让

承德交通路路畅通

承德交通路路畅通

历史 123℃ 12

交通铁路承德火车站位于承德市东南,现有京承、锦承、承隆三条铁路在承德站交汇,京通铁路贯穿全境。正在建设中的张双、虎蓝、遵小铁路2010年底前竣工通车。张唐铁路:张唐铁路全长525公里,其中承德境内215公里,途经丰宁、滦平、承德县、兴隆四县16个乡镇75个行政村,终点至曹妃甸。张唐铁路在承德境内共设站7座(杨木栅子、丰宁、塔黄旗东、滦平东、承德西、李家营、半壁山),并在丰宁塔黄旗、滦平张百湾、兴隆

我的家乡梵净山历史介绍

我的家乡梵净山历史介绍

历史 123℃ 12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海拨2572米,总面积约567平方公里,古老的地层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使独特的风光,蘑菇石、金顶、黔金丝猴,莫不是“独一无二,惊世骇俗”。它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得名于“梵天净土”,原名为“三山谷”,国务院于1978年将其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梵净山成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成员单位。梵净山乃“武陵正源,名山之宗”,曾先后荣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国十

定而兴盛

定而兴盛

历史 123℃ 12

定兴县位于保定市中部,总面积71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万亩,辖1个省级工业聚集区、5镇11乡1个城区、274个行政村,总人口57.8万,是河北省35个环京津都市圈县(市)之一。该县境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拒马河、北易水、中易水三条河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水资源丰富,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良好。该县全境南北长23公里,东西宽31公里,总面积为7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93万公顷,农副产品资源丰富

家乡——大荔县的历史演变

家乡——大荔县的历史演变

历史 123℃ 12

大荔县大荔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位于北纬34°36′——35°02′, 东经109°43′一110°19′,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地貌分为黄土台塬、渭河阶地、洛南沙苑、黄河滩地四个类型,县域面积177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3万公顷, 全县辖13镇,13乡,415个行政村,总人口72万人。历史沿革大荔县,为关中平原东部重镇。早在商周时期,大荔为古芮国及同国所在地,春秋时少数民族沿

广宁的革命历史

广宁的革命历史

历史 123℃ 12

一九二四年五月十八日,中共广宁县第一个支部在附城新楼村周其鉴同志家的“澹园书室”成立。这个支部也是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当时共有党员十人,支部书记是周其鉴。其他成员有:罗国杰、李爱、李坤、陈义、赖南义、高玉山、高金、高树南、詹庆。自从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后,党的组织发展较快,一九二四年底,全县已有中共党员二十三人,除工人、农民外,还有教师二人、机关职员三人、学生三人、其他社会人士四人。由于党组织的

暨阳湖历史

暨阳湖历史

历史 123℃ 12

史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延陵乡改置毗陵县(现常州)。在县东置乡,因境内有暨阳湖而名暨阳乡。西晋太康二年(281),又在暨阳乡的基础上划入沙中和无锡一部分置暨阳县。从暨阳乡到暨阳县,从农耕文明的沙洲县到现代文明的张家港市,1000年来,历代郡、县志的编修者和历史爱好者都在考证、寻找暨阳湖。 研究发现,近百年来对暨阳湖的湖址均不完整的采用了光绪年间《杨舍堡城志稿》作者叶长龄的“暨阳湖考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