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的历史

历史

射阳的历史

射阳县境大部分为明以后逐步成陆。明清时,境内多为煎盐地,隶属于两淮盐运使淮安分司,清乾隆元年(1736)改隶泰州分司。清雍正九年(1731)以前,今射阳河北,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地区,属山阳县;今射阳河以南,西潮河以北地区属盐城县。1731年阜宁建县后,潮通港以北地区,归阜宁县所辖;潮通港以南地区,归盐城县所辖,但均属淮安府统管。1916年至1931年,北洋军阀副总统、代总统冯国璋和清末状元张謇等人,在境内先后创立29个农、盐垦公司,隶属国民政府农商部,行政上先隶属于淮扬道,后隶属于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民国22年(1933), 属江苏省行政督察区第七区专员公署;民国25年(1936),隶属于江苏省第六行政区。

1942年4月,射阳县建立后, 相继隶属于盐阜区行政公署、盐阜分区专员公署,苏皖边区第五和第十一分区;1949年3月,隶属于苏中盐城地区专员公署, 江苏省盐城专员公署;1950年8月以后, 先后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苏中人民行政公署盐城专员公署、江苏省盐城地区革命委员会,盐城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新体制后, 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政府。

文革期间,江苏省射阳县的一群红卫兵到北京上访,周恩来总理接待了他们。红卫兵要求把射阳县名字改掉,理由是“射阳”二字是含沙射影,箭射红太阳。周恩来听讲明来意后,哈哈大笑起来。他们不理解总理为什么发笑,几只眼睛盯着总理脸上望。总理说:射阳两个字很好嘛,我看不用改了。你们这些小将看问题,为什么不从积极方面去看,而从消极方面去看呢?我说“射阳”两字很好,因为我的看法,不是箭射红太阳,而是红太阳光芒四射。周总理深怕他们听不清楚,又重复地说了一句对射阳的解释,射阳就是红太阳光芒四射,你们说对不对?说罢,又哈哈地大笑起来。红卫兵代表也都笑了,因为他们对总理的讲话感到心服口服,表示还是叫射阳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