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塔为什么号称全国古砖塔第一

崇文塔为什么号称全国古砖塔第一

历史 123℃ 12

现在官方给出的崇文塔的高度是87.218米,居全国古砖塔第一。说是全国第一,我也曾怀疑过。我曾看过很多崇文塔的资料,有人认为崇文塔并非第一,第一者应该是河北的料敌塔。陕西日报记者作家田长山在他的一篇文章《家乡的古塔》中有这么一句话“崇文宝塔高80多米,仅低于河北定县的“瞭敌塔”,海内居二,三秦第一”。这就引起了我的兴趣,想一探究竟。全国现存古砖塔,达80米以上的仅有四座。把这四座古砖塔的高度作一比

家乡的牛耕图

家乡的牛耕图

历史 123℃ 12

牛耕图是东汉时期的减地浅雕画像石。画面正中为汉代建筑中的斗栱,下方雕出农夫鞭驱赶耕牛犁地的生活场景。斗栱左右两侧有手执羊鞭伫立的羊倌和他牧养的羊群。整幅画面充满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代表了汉代审美风格。墓室装饰石刻,画像石西汉晚期出现之后,被大量用于地下墓室或地面祠堂的装饰,因而它的内容和形式也都与当时的丧仪和祭祀等密切关联,成为受丧仪制约的艺术品。汉画像石的题材受到同时代的社会审美影响,以略带绘画

我的家乡——王益区

我的家乡——王益区

历史 123℃ 12

王益区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中部,大家都知道铜川市是一个煤炭城市,而王益区是主要之一。最早王益区为同官县域,2000年区域改革后更为王益区。现今是铜川市政治、经济、金融、文化、商贸中心。管辖红旗、桃园、七一路、青年路、王家河、五个街道办事处和黄堡镇、王益乡。总人口21万多。 王益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关中、陕北交通之咽喉,咸铜铁路直通该区,西包公路、铜黄高速路穿境通过,西铜高速公路全线贯通。王益

东阳文化

东阳文化

历史 123℃ 12

东阳市隶属于浙江省地级市金华市,地处浙江省中部,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和浙江中部的历史文化名城,公元195年(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建县制,已有1800多年历史,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东阳县设东阳市。东阳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四季分明。甬金高速、诸永高速、东永高速(在建)在境内交叉而过,为浙中交通枢纽。东阳市市域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历史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历史

历史 123℃ 12

1949年属市辖三、四区,1953年设东关回族自治区。1954年改城东区,1961年与城西区合并设立城区,1963年建立县一级城东区。2000年,城东区辖7个街道、2个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7026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东关大街街道 30150 清真巷街道 29483 大众街街道 36223 周家泉街道 28218火车站街道34652八一路街道37524林家崖街道24460乐

新沂历史

新沂历史

历史 123℃ 12

【历史沿革】 新沂自古为徐州之域,沿至夏商。周代地属钟吾国,春秋时属吴,战国属楚。秦时建司吾县,西汉时分设司吾、建陵两县,南北朝时并入宿豫县,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易名为宿迁县,新沂地域大部分属宿迁县达1100多年。民国时期,中共党组织先后成立过潼阳、宿北二县抗日民主政权。1949年5月,由宿迁、沭阳、东海、邳县四县边区析置新安县,1952年9月经政务院批准更名为新沂县,1990年2月撤县

历史前言

历史前言

历史 123℃ 12

证明了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据《宜昌府志》记载:夏、商、周三代,夷陵为古荆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夷陵置巫县。“夏商时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以后为历代郡、县、州、府的治所”。楚顷襄王 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郡县,宜昌市大

祁阳历史

祁阳历史

历史 123℃ 12

历史沿革古代史 祁阳历史悠久,早在约几万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商周时期,祁阳已进入到奴隶制社会,1985年在下马渡镇寨子脑、书家铺和肖家村镇的晒禾坪等地发现打制、打制与磨制相间的石器以及商代窑址,说明祁阳很早就属于开化地区。春秋战国时,祁阳为楚之南疆。秦始皇统一中国,置郡县,祁阳属长沙郡。西汉时分长沙郡南部置桂阳、零陵二郡,祁阳属零陵郡的泉陵侯国。东汉时除泉陵侯国为县,隶属未

平乡历史人文

平乡历史人文

历史 123℃ 12

平乡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今地名,都有来历,或因山水形胜而得,或以人事典故取号,平乡地方也是如此。 平乡县辖3个镇、4个乡、1个管理区:丰州镇、平乡镇、河古庙镇、节固乡、油召乡、田付村乡、寻召乡、常河镇管理区。平乡一带,很早以前就被军事家视为“一方要冲“。《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平乡县“左舒右缩,广衍坦荡,滏水绵亘境上,沙洺下达河海“。《畿辅通志》说它:“为天雄信都之孔道,山左山右之通衢“。在地理

安陆的历史_刘应豆

安陆的历史_刘应豆

历史 123℃ 12

先秦在夏、商 时代,天下分九州,安陆属古荆州之域。周为郧子国。春秋战国时期 ,安陆为楚国属县,秦统一天下后分楚为4郡,安陆为南郡之地。两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汉分南郡置江夏郡,取汉水与夏(沔)水在郡境汇合之意。安陆为江夏郡属县,汉之安陆县包括安陆、云梦、应城三县及汉川、孝感、黄陂、汉阳等县之各一部分。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初期,安陆属吴,后属魏,隶江夏郡。两晋纷更,安陆皆为江夏郡治。惠帝永兴三

赊店历史文化名镇

赊店历史文化名镇

历史 123℃ 12

“唐河有个塔,离天一丈八;社旗有座春秋楼,半截还在天里头。”此言虽有夸张,但可知该会馆春秋楼确属高大巍峨之建筑。春秋楼因楼中塑有关公夜读《春秋》的像而得名,可惜此楼已于清咸丰七年(1857)被毁,现仅存月台遗址。2006年5月20日,一尊高12.3米的关公铜像落成,表达了后人对关公的仰慕之情。  河南社旗赊店历史文化名镇,社旗古称赊旗,位居河南省西南部。1965年建县时,周恩来总理取谐音改为“社旗

安陆的命名_刘应豆

安陆的命名_刘应豆

历史 123℃ 12

安陆历史悠久,据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编年记》的记载,证明在战国晚期,“安陆”之名称已经出现。关于安陆的命名,历来众说纷纭:一是 1935 年《湖北县政概况》中说,安陆地势较高,县以南古为云梦泽,大概取义于 “ 安于陆地 ” 的意思;二是 1980 年《江汉考古》载有《安陆考源》一文,认为 “ 安陆 ” 一名起源于公元前 278 年,秦将白起占领楚郢都后, “ 安陆 ” 为秦、楚接壤处,秦人为巩固

平舆老槐

平舆老槐

历史 123℃ 12

在我们平舆的县城里有一条街道,经过历史的发展,这条街道已经成为我们人人口中的水果街,一听名字大家都应该知道那条街主要卖的就是水果,但是我这篇文章,不是介绍水果街的,是介绍水果街的那棵老槐树。这棵老槐树已经经历了千年的历史,见证人间的风风雨雨。把老槐树称为历史一点也不过。经历了世间的风雨,老槐树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风采,但是它在人们的心中却是伟岸坚挺的。据老人说古时候有一座庙,在寺院中有一颗槐树。当时香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历史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历史

历史 123℃ 12

1911年8月,清末状元,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思想家张謇先生协同其弟张詧创办通州医院(即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前身)。1912年3月,张謇、张詧创办通州医院附设医科学校。4月通州废州立县,通州医院改称南通医院,学校改称南通医院附设医科学校。是年夏,学校更名为南通医学专门学校。1914年6月,张謇、张詧在原医院东南新建医院,并题写院名。1922年,医院开设二年制助产护士讲习所。1927年,南通医

苏通大桥的历史

苏通大桥的历史

历史 123℃ 12

苏通大桥前期工作经历了规划、预可、工可、初设和施工图设计等阶段。从1991年进行规划研究,至2003年6月开工,历时12年。1991年开始研究苏通过江通道规划。1997年10月省交通厅、南通市政府共同完成苏通大桥预可行性研究。2000年11月交通部完成苏通大桥预可行性研究行业评审。2001年 6月国家计委批准苏通大桥项目建议书。2001年10月江苏省、交通部在南京召开苏通大桥省部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第

历史战争

历史战争

历史 123℃ 12

猇亭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发生过大小战争百余次,吴蜀“夷陵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在古城漫长的二十多个世纪里,它以“川鄂咽喉”、“蜀道三千,峡路一线”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兵家必争的军事要镇称于世。这里发生的一次次战争,使它的城镇史与战乱兵祸难舍难分。刘备兵败夷陵被称作枭雄的刘备,平定四川后在成都称帝,是为蜀汉先主。吴军偷袭荆州,他二弟关羽在临沮(宜昌境内)为吴军所杀,他誓为关羽复仇 ,遂于章武元年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

历史 123℃ 12

新城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区东北部,跨越城墙内外,是西安市城六区之一,陕西省人民政府的驻地,是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繁华商城珠联璧合的典范,是社会财富生长涌流的阳光地带。因境内有“新城”而得名。陕西省政府位于新城大院,紧邻新城广场。中共西安市新城区委、区政协已于2011年迁至西新街6号,区人大常务会、区政府驻尚德路115号。原名“王城”,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封次子朱樉的为秦王,统率重兵,坐镇西北,始

最美步行街

最美步行街

历史 123℃ 12

上虞步行街是上虞的一张精彩的“名片”。上虞步行街由有着50年历史的解放街改造而成。上虞步行街南起龙山路,北至人民路,全长650米。设计者通过立面清洗、杆线入地、路面铺筑、景观增设等手法赋予了这条商业老街更多的文化与休闲。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古典与时尚在这里交融,购物与玩赏在这里并举,直可谓文韵悠悠、商气浓浓、景致胜胜。上虞步行街是一幅动静交织的美景,凡是到过上虞步行街的人,无不被那里独有的魅力所

集美大学——基石广场

集美大学——基石广场

历史 123℃ 12

基石广场位于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象征着闽西第一个团支部的建立。1925年6月,在广东区党委、共青团广东区委的指导和帮助下,李觉明、罗阳才、邱怑林、罗良厚、罗开贤、罗调金七人在集美学校三立楼成立了共青团支部,李觉民任团支部书记。这是闽西南第一个共青团支部。此后,厦门大学、集美学校师范部和集美小学三个党支部也相继建立。至此,集美学校成为闽西。闽西南及厦门地区的革命发源地,培养和输送革命干部的“教育基

历史沿袭

历史沿袭

历史 123℃ 12

民勤县28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创造了“沙井文化”。西汉武帝时,在县境置武威县、宣威县,后又置武威郡。前凉除置宣威县外,收祖厉流民在汉武威县附近置祖厉县。北魏置襄武县及武安郡。唐初置明威府、明威戍。唐大足元年(701),于县东北置白亭军,后降为白亭守捉。明洪武中,置临河卫。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镇番卫。清雍正二年(1724)改为镇番县。中华民国17年(1928),以“俗朴风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