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相关

凤山春晓

凤山春晓

123℃ 12

凤山春晓凤山春晓,曾是罗田历史上八景中的第一景,作为一个罗田人,我不禁对罗田的人文历史陡添了一份探究的雅兴,每次临窗眺望,脑海便幻化成一副精妙绝伦图景,神奇独特,意境深邃。东经115度28分,北纬30度53分交汇处,有座古老而又年轻的美丽的山区名镇——“中国板栗第一县”的罗田县县城凤山镇,它是罗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凤山,位于罗田县城西北,因山形酷似展翅若飞的凤凰而得名。若凌空俯瞰,北城岗、魁山是凤冠,拨云尖、华桂山是凤爪;东西山峦列嶂,王道山、塔山、石崖寺、观音阁、大小凤岗是左右两翼。一水穿城,逶迤向西,义水是罗带,山上植被茂盛,郁郁葱葱,绿色的翅膀,托起美丽的山城。抚今思昔,上溯到70

豹龙寺传奇

豹龙寺传奇

123℃ 12

豹龙寺传奇话说这石桥铺河畔右侧的上面,有一座悬崖叫百丈崖,崖上有一座山峰叫古楼峰。话说有一天,东海龙王乔装打扮,偷闲来到古楼峰,被太上老君瞧见,怕它侵害民间,马上派青天豹下凡收拾。哪知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搅得下界沙尘弥漫,飞砂走石,大地上的百姓叫苦连天。忽然,天庭震怒,乌云滚滚,狂风大作,晴天一声霹雷,顷刻间大雨滂沱,一道闪电将这龙豹拦腰斩断。随即变成了一座耸入云霄的巨石,远远望去,那龙身紧缠着豹子头部,生动逼真,真乃天工所造,地设成型。后人因名造景,因地赋型,在此地建一豹龙寺,再聘请披发祖师临坛,讲经传道,吸引着四方香客。自此声名远播千里,神光普照八方。据说这石桥河畔住一孙姓人家,其母亲身

小镇风流

小镇风流

123℃ 12

小镇风流小镇风流车出罗田县城,向北行47公里,沿途有丘陵逶迤、树木葱郁、流水潺潺,峰回路转不觉之间走进一座大山深处的小镇,公路上树立着一座竹制牌楼,红色的黑体大字写着“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知道胜利镇到了。初识胜利镇,怎么也感觉不到这个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小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风水宝地,沿街鳞次栉比的商铺 、熙熙攘攘的人流、门类齐全的商品,整个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商贸集散地。专程陪同我们采访的罗田县建设局的朋友介绍说,胜利镇位于罗田县西北部,四周群山环抱,东有薄刀峰层峦叠嶂, 西拥龟山寺鸟语花香,南望独尊山如玉笔直插云霄,北观五斗寨固若金汤,山容水貌,天籁自成。镇西南籍竹排与巴河相连,

罗田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遗址遗迹

罗田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遗址遗迹

123℃ 12

罗田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遗址遗迹肖方故居位于罗田县胜利镇洗儿岭村肖家冲,肖方(1905-1931),原名肖大椿,湖北罗田人,黄埔军校毕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回罗田工作,先后任中共商(城)罗(田)麻(城)特别支部书记、罗田县农协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罗田县县长。1929年3月参加领导商南起义,任副总指挥。历任红一军第三师师长、红四军独立团团长、红四军第一团团长、第三十四团团长、红四军第十二师副师长等职,1931年,隶反中错杀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故居一进三重,座北面南,占地面积约320平方米,单檐硬山灰瓦屋面,砖木结构。独松树抗日阻击战主要战场在罗田县凤山镇李莽岩村破 武塘南面1500

紫薇山庄

紫薇山庄

123℃ 12

紫薇山庄紫薇山庄提起"围龙屋",人们就想起福建客家土楼,殊不知,湖北罗田县九资河镇官基坪村也有明清古民居"围龙屋".新屋垸古建筑群位于罗田县九资河镇官基坪村,是一座明清古建筑。总面积0.5平方公里,山庄内有120人口30来户人家,建垸历史上溯到清朝前期,至今已有近两百多年的历史。此建筑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上的雕梁画栋至今仍不失典雅之气,古戏楼梁上的木雕龙更是栩栩如生。因该垸四周遍种紫薇,所以新屋垸又名紫薇山庄,因山庄所处地位古时为湖北、河南、安徽三省通衢,加上景点后面的山脉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故名三省垴。新屋垸古建筑群是罗田县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五大风景之一的九姿河风景区的一个景点

石马的传说

石马的传说

123℃ 12

石马的传说在秦朝吞并六国后的有一天,大雨滂沱,下了整整两天,一个年青人迷了路,无精打采地走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大山深处,他已有两天水米未进,只觉得非常疲倦,奄奄一息,想寻一个比较干爽能避雨的地方躺一躲,以便来日好赶路。他姓秦,叫秦歌。突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匹白色的马孤独地站在那里,好像感到非常落寞和孤寂,任凭自己的身体淋着暴雨,可能是等待着它的主人。秦歌正眼一瞧,觉得投缘,好像一见如故,顿起怜悯之心,冒着大雨不顾一切地就在这山下搭起一个简易的茅棚,将马牵至棚内。安顿好后只觉得好累好累,在棚内草堆上睡着了。当他醒来时,只见棚子里添了很多新的东西:有铁锅、锅铲、筷子、碗、一袋子米以及两个火石头。年青人觉

典籍中的故乡(三)

典籍中的故乡(三)

123℃ 12

典籍中的故乡(三)从公元523年开始,罗田就有了自己的知县。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咱们罗田当过县太爷,不过进入县史志、有名有姓约20来位。仔细考订,发现不同时代的知县,命运很不相同。有的尽职尽责,为人纪念,有的命丧乱世,让人唏嘘。有的临阵携官印脱逃,让人耻笑。而那些为民众做了好事的知县,至今为咱罗田人怀念。进入《罗田县志》(1998年版)的第一位县官是元代的周广,在经历了南宋灭亡战乱之痛后,罗田在魁山的旧县治几乎成了废墟。周广将罗田县治迁移到官渡河边的凤山,也就是今天的凤山镇。从此以后,罗田县治再也没有迁移过。当年周广考虑迁址,除了旧县治荒芜不治,显然有考虑县治乃一县管理中心,

湖北枣阳

湖北枣阳

123℃ 12

枣阳市隶属于湖北襄阳管辖,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东靠武汉,西依襄阳,南临江汉平原,北抵南阳。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和航天英雄聂海胜的家乡。枣阳市是湖北省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经济带”主干线的中部,是襄十随汽车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城市,也是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节点城市。鄂、陕、川、渝共同构建的秦巴经济走廊的前沿位置,是湖北重点发展地区之一。拥有“湖北省第一汽车运输大镇”兴隆镇。湖北枣阳是汉光武帝刘秀故乡,被誉为“古帝乡”。李白、杜甫、韩愈等文人墨客都曾慕名到此游览,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下图中为:中国传统村落-前进村2013年至今, 枣阳市借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先后投

罗田百里生态画廊探访文脉

罗田百里生态画廊探访文脉

123℃ 12

罗田百里生态画廊探访文脉正当穗状板粟之花盛开之时,由管理苦行人组织安排,天楚论坛一行人驱车至罗田县寻访王葆心、万密斋、余三胜等伟人胜迹。一车刚临罗田县大河岸镇,镇党委书记汪祥益和镇长闫俊即到车前迎接我们的到来,并为我们的寻访活动作向导。大河岸镇位于罗田县东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的西南脚下,是进入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门户,罗田县板粟主产区,近代国学家王葆心和明代著名医学家万密斋的故乡。从大河岸镇溯水而上至九资河镇,所经大河岸镇磙石坳村、古楼冲村、白庙河乡马面冲村、九资河镇徐凤冲村,不仅仅是一条百里生态画廊,更是一条文脉,灼灼生辉的文脉,罗田的文脉、黄冈的文脉,更是湖北的文脉。我们寻访的第一站便是王

千古英雄人物

千古英雄人物

123℃ 12

千古英雄人物导弹专家:罗田人胡昌华胡昌华,男,1966年6月3日生于湖北罗田, 1996年6月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导航制导与控制”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二炮导弹技术专家。先后主持完成包括国家、军队重点课题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出版专著3部、编著3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22篇,EI收录92篇,CSCD收录94篇,论著被他引820

妙趣横生罗田话

妙趣横生罗田话

123℃ 12

妙趣横生罗田话罗田锦绣天堂论坛“醉眼迷离”老师整理罗田地处吴头楚尾,长江以北,语言属于北方音系。但声调复杂,与普通话区别较大。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张拱贵先生是罗田大河岸人,曾专题研究过罗田话,写了一本专著《罗田音系》。据张先生考证,罗田话有六个声调,比普通话多两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据一些擅长写作格律诗词的行家说,罗田话很容易符合平仄要求,因为其读音平仄变化基本与古格律音韵相似。罗田话中,平舌音(z、c、s)与翘舌音(zh、ch、sh)本来是清晰不混的,如“子”和“之”、“此”和“尺”、“思”和“是”,但有部分词语却将翘舌音(zh、ch、sh)发成了平舌音(

典籍中的故乡(一)

典籍中的故乡(一)

123℃ 12

典籍中的故乡(一)典籍中的故乡(一)故乡罗田,常在文字中看到种种记述。每有涉及,不胜欣喜。追溯故乡遥远的历史,了解历史烟尘中祖先的行迹,也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曾读县志,知道记述罗田历史从南北朝时期的梁普通四年(公元523年)六月初十开始。因为这一年有史料记载,故乡开始设置县治,县名为罗田,隶属于义城郡管辖,县治地点就设在今天的石桥铺魁山脚下。600多年后,那地方到今天依然保留着“旧县畈”的地名。为什么以罗田为县名呢?历来也没有统一的说法。据清光绪元年(1875年)刊行的《罗田县志》载,南北朝时代,南朝宋文帝刘文隆当政,他手下有叛将司马黑石三人来到罗田地界,勾结巴水蛮族四处劫掠,巴蛮酋长田光兴

美丽的故乡——枣阳新市

美丽的故乡——枣阳新市

123℃ 12

新市镇地处鄂西北桐柏山余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地貌多资,山水秀丽,自然风光十分优美,沟壑纵横,重峦叠嶂,高山、峡谷、奇花异草等自然景观异彩纷呈。沿桐柏公路自南向北留下黄火青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足迹的赤眉山、石鼓山革命遗址;有处于半山之中的观音洞自然景观;有外形奇特的流星石景点;有陡峭俊丽、海拔778.5米枣阳第一峰之称的玉皇顶、有闻名遐迩、具有国家级森林标准的千年古刹白竹园寺,同时还有当前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是休闲、观光、旅游的好去处,更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新市镇按照“小政府,大职能”的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争创以经济调节、市场管理、公共服务为主的服务型政府,不断优化经济发展

天门的传说

天门的传说

123℃ 12

清朝时候,湖北做官的人很少,据说湖北人太聪明,皇上怕对自己的政权有影响,一直不录用湖北的人,说要用湖北的人做官,除非天上开门。 ­相传有户姓周的人家,从江西来,周家出了个叫 周逊的人,此人胆大过人,便要赶考做大官。 ­进京前,他对家乡人说:“如果有人问这是什么地方,就说是 天门 不归哪个管辖。” ­结果周逊成绩名列榜首 皇帝考那些中榜的人说:“你们谁能在这张纸上写下一万个字,并且有十百千万几个数字。”和周逊一起殿试的几人不知道怎么写,周逊大步向前写下:“一至十,十至百,百至千,千至万。”皇帝十分高兴,问他何处人氏,周逊答道:“天门。”皇帝从未听过有这个地方,便问在哪,周逊说:“在湖北之中。”皇

十堰市古代历史(一)

十堰市古代历史(一)

123℃ 12

十堰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十堰市在商属绞国、周属庸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 十堰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考古学者在郧县青曲的曲远河学堂梁子上发掘出了古人类颅骨化石,被国际古人类学者认定为直立人,并命名为“郧阳人”,距今100多万年。证明十堰地域为古人类的起源地。 夏朝十堰地域分属梁州和豫州。今郧县、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等地域属梁州,丹江口属豫州。商朝十堰是古代方国的领地,先后有庸、彭、微等封国和部落方国在此生存。庸国中心在今竹山上庸北坝地区,彭国中心在今房县地域,微国中心在

十堰市古代历史(三)

十堰市古代历史(三)

123℃ 12

唐朝贞观年间划分全国为十道,十堰为山南道所辖。开元时期将全国划分为十五道,十堰地区分属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唐地方为州、县二级制。十堰地区分属山南道之房州、均州、商州所辖。境内有房州、均州和房陵、永清、竹山、上庸、武当、郧乡、丰利、上津和武陵、安福、堵河。五代十国时期,十堰地区建置基本上承唐代,十堰有房州、均州领房陵、竹山、上庸、永清,郧乡、武当诸县,上津县仍为商州所辖。北宋将全国划分为十五路,南宋划分为十六路。宋行政区划分路、州、县三级制。十堰分属京西路南路和陕西路永兴军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实行省、府、州、县四级行政建制。十堰分属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和陕西行省管辖。十堰地区建置州县有均州、房州

我的家乡在汉川~唐畅

我的家乡在汉川~唐畅

123℃ 12

汉川市在中国湖北省中部偏东、汉江下游,是孝感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总面积为1663平方公里,2007年全市年末总人口(户籍人口)109.9万。东与武汉市东西湖区、蔡甸区毗邻,西连天门市、南挨仙桃市,北与应城市、云梦县、孝感市接壤(有一块飞地在云梦县下辛店镇境内)。汉川市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紧邻特大城市武汉,距国际天河机场45公里。概述人口状况2010年全市年末总人口(户籍人口)1132630人。地理位置汉川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孝感市南隅,汉水下游。东与武汉市东西湖区、蔡甸区毗邻,西连天门市、南临仙桃市,北与应城市、云梦县、孝感市接壤。面积1663平方千米。自然气候汉川市属亚热带季风

汉川历史文化

汉川历史文化

123℃ 12

汉川市以汉水流经本市境内而得名。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置汉川县。1949年属沔阳专区,1951年属孝感专区,1959年属武汉市,1961年复属孝感专区,1970年属孝感地区。1993年属孝感市。汉川建县于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因汉水横穿县境而得名[3]。古代汉川建制汉川置县始于公元561年(北周保定元年),县治在现马鞍乡甑山,故名甑山县,先后属甑山郡、复州和沔阳郡。隋大业末废县为镇,并人汉阳县。公元621年(唐武德4年),县恢复,移治泐山下,因汊水流经县汉川汉川境而改名汊川县。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改属汉阳郡。公元758年复属沔州。公元826年改属鄂州。公元958年(五代

十堰市现代历史(一)

十堰市现代历史(一)

123℃ 12

1948年5月,十堰地域各县属陕南区。陕南区于1948年6月成立。十堰地域诸县属第四地委、专署管辖(南三县未解放)。四地委、公署下辖郧县、郧西、均县、上关、镇安、山阳、白河八县。1949年1月,四地委改为两郧地委、专署。7月两郧地委、专署机关从郧西迁往郧县城关。此时两郧地委辖郧县、郧西、均县、竹山、竹溪、房县六县。1950年1月,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成立,两郧专署隶属陕西省。同年2月,两郧地区划归湖北省管辖。两郧专署改为郧阳专署并仍下辖六县。1952年12月,撤销郧阳专署,划入襄阳专署,后属襄阳地区。1965年6月,复设郧阳地委,并成立郧阳地委办事处。7月,设立郧阳专员公署,公署机关驻郧县。8

十堰市古代历史(二)

十堰市古代历史(二)

123℃ 12

秦朝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十堰分属汉中郡和南阳郡。十堰地区有房陵县(今房县),钖县(今郧县五峰),武陵县(今竹溪县),上庸县(今竹山上庸),长利县(今郧西观音)属汉中郡。长利县(今郧县西北),武当县(今丹江口均县)属南阳郡。西汉武帝划分全国为十三刺史部州,置刺史。十堰分属益州刺史部汉中郡和荆州刺史部之南阳郡管辖。益州刺史部汉中郡辖十二县,十堰地域有房陵、钖县、武陵、上庸、长利属之。长利县有郧关。荆州刺史部南阳郡辖三十六县,十堰地域有武当县属焉。东汉承西汉建制。东汉长利县并入钖县、武陵县并入上庸县。东汉末年,十堰境有上庸郡、新城郡,以及上庸郡之上庸县、武陵县,新城郡之房陵县,西城郡之钖县,南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