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0年盘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16日在盘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李令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和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六稳”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拼搏、真抓实干,较好完成了市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营造了良好氛围,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2019年3月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实现脱贫“摘帽”的多年夙愿,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3%,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连续6年实现进位,位列第66位、较上年上升3位,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成功举办第四届妥乐论坛,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成为全省对外交流和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招商引资增比进位综合排名连续9年全省第一,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成功获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国家乡村治理试点、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等,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为同步全面小康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二、三产分别增长5.8%、12%和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10.8%,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82%、13.13%。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多年少见的严峻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多项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主要抓了七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巩固脱贫成效,脱贫攻坚取得根本性胜利。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统筹推进,认真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围绕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两摸底一核查”,狠抓新一轮“五个专项治理”,剩余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3个深度贫困村出列。全面完成8183户29490人易地扶贫搬迁入住,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间任务,大力推进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加快和谐社区、活力社区创建;全面解决农村危房改造、老旧房透风漏雨和人畜混居整治任务,基本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医疗保障全面覆盖,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深入实施农村产业革命,调减低效作物种植面积26.13万亩,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短平快产业稳中有升,建成小康菜园7.04万户;刺梨、软籽石榴等特色主导产业可采收面积达60万亩;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5%,畜牧业增加值占一产比重达20.3%。保田薏仁米、盘州小米荣获国家地标产品。盘州市刺梨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大连金普新区交流更加密切,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结对帮扶等成效明显。鞍钢集团定点帮扶工作持续推进。

二是传统和新兴产业两手抓,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坚持把稳定工业经济作为稳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优化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两手抓,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63亿元、增长8.14%,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45%、利润总额增长21.65%。优先支持扩产能、增产量、见效快、效益优的煤矿企业和动力煤矿建设,实现联合试运转煤矿15家、完成26个煤矿辅助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煤炭产能机械化开采率、辅助系统智能化覆盖率分别达95.6%和94.55%,提高了7.1和52.73个百分点。原煤、精煤、焦炭产量稳步增长,分别达4100万吨、1700万吨、253万吨。生产水泥215.9万吨,发电216.6亿度,瓦斯利用率达50%,“气化”人口突破12万人。盘江精煤“火烧铺矿综合自动化项目”入选全国“企业上云”典型案例。3个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新增入园企业38家,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取得新进展,罗宾森新能源、誉创机械、玄武岩新材料、龙鼎工贸二期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红果经济开发区保税仓加快推进。紧抓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30.81%、35.32%。舍烹村成为六盘水市唯一上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的村落,岩博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企业15家。涌现了西南运通公路物流、新侨物流等一批优质物流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完成收入3.8亿元、增长20.6%,网络零售额突破亿元大关、增长85.18%,全省首个村级5G基站落户岩博村。

三是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举一反三抓好中央、省委环保督查“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推进污染防治“五场战役”,深入开展“六个一律”和“守护多彩贵州·严打环境犯罪”专项行动,严惩各类环境违法犯罪,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97.2%,地表水国省控断面达标率、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乡镇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和森林扩面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营造林23万亩、石漠化治理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84%,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全面完成26个乡(镇、街道)、462个行政村、3322个自然寨、350309户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完成村级公共卫生厕所160个、户用卫生厕所1.55万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88%。

四是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城市集聚发展进程加快。中心城区重要节点性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区域性节点城市加快形成。纵一纵三路跨高速桥、竹海路跨铁路桥、西环、北环、亦资孔至火铺连接线、南湖大道西段、红沙路、复兴湖等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基本建成投用,一批城市供气、停车、排污项目加快实施,碧桂园、恒大、港龙等康养地产项目快速推进,市中心城区实现天然气管道全覆盖。丹霞、保田、大山等特色小城镇“8+X”项目有序推进,城市发展承载能力、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2.96%,较2018年提高3.45个百分点。玉普、普盘高速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普盘高速公路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官山机场项目获得国务院、中央军委立项批复并顺利通过国家民航局可研报告行业审查,英武水库可研报告已进入水利部技术审查程序。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建设项目113个,总投资5.3亿元,同比增长273%。

五是严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债务“七严禁”“八个一批”和14条化债措施,通过有序组织土地出让、发行债券、协商展期等措施,多渠道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全年发行再融资债券10.88亿元,新增一般债券1亿元,用于水利、农村综合环境整治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在结构性减收、融资环境趋紧、上级转移支付下降等多重压力下,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2.22亿元,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支出”的目标,充分利用减税降费的政策环境有效解决了多年遗留的财政收入质量不高的问题。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实现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7.27%、60%。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力推进“平安盘州”建设,信访维稳形势持续好转,社会大局平安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提升到99.09%和97.07%。

六是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新增减税7.4亿元、降费0.37亿元,为实体经济企业降低成本5.57亿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压缩办理时限64.14%,一网通办率90.86%,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实现5个工作日内办结,通过省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重点推进县评估验收。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取得积极成效,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6万户,占全市新设立市场主体总量的99.87%。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行动,引进广东能源集团、海南合隆、韩伟集团、新希望集团等一批优强企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12.6亿元,新增投产项目130个。2019年度产业大招商综合测评和营商环境考核评估排在全省第一位,实现了“双丰收”。

七是深入贯彻“民本”思想,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新增城镇就业2.74万人。扎实推进“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投资15.32亿元。十四中、盘西幼儿园、红沙幼儿园等一批教育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完工,六小二期、八小、九小、十幼工程项目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新增幼儿园学位990个、小学学位385个,全面消除“超大班额”现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4%。市人民医院二期住院楼建成投用,市中医院门诊楼、住院楼顺利完工,每千人拥有床位数达6.35张,市乡村医疗网络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域内就诊率达90.16%。新增开通“广电云”户户用16828户,农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体育工程实现全覆盖,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期评估。全省双拥模范城市创建取得新突破,首次获批全省双拥模范城(县),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国防动员、人民武装、地方志、档案、人防、气象、邮政、通信、金融保险等工作不断进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红十字会等事业健康发展。同时,积极支持总工会、共青团、工商联、文联、科协等开展工作。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面临的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需要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府的落实力和执行力。2019年,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履行政府系统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了维护核心、拥戴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坚决整治推拖绕、庸懒散等问题,狠抓巡视巡察、环保督察、审计监督、国土督查发现和反馈问题整改,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我们坚持把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全面接受监察监督、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监督作为政府的重要议事准则,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意见,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均达100%。我们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科学决策的前提,严把项目审批关、规范政府投资行为,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定等制度,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施政更加透明高效。我们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全面启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初步形成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框架,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不摆“花架子”、常下“实功夫”,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真心实意、尽心竭力、持之以恒地为群众办实事,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各位代表!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各方面制约因素不断增多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齐心协力、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牢牢守住了脱贫攻坚的底线、守住了发展和生态的底线、守住了安全生产的底线、守住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底线,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对贵州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各级干部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市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盘州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债务风险防范压力较大,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社会治理、自然灾害防控任务仍然繁重,政府行政效能仍需进一步增强,等等。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困难和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政府工作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极大冲击。疫情发生以后,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防控理念,全面落实中央、省、六盘水市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从迎击、鏖战到决胜,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举全市之力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迎击疫情之初,我们迅速行动、同舟共济。始终坚持人民生命健康高于一切的根本立场,迅速组建了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及时启动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紧扣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动态调整工作思路、策略和重点,适时完善和强化了组织保障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协作联动机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做到了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上级决策、第一时间发布工作指令、第一时间研判处置各类突发情况。全市上下130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共同筑起了一道道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2.8万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5907名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逆风前行,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不分昼夜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在鏖战疫情之时,我们因应施策、强化显政。疫情爆发之初,我们及时、准确、全面地排查出了8例输入及其关联确诊病例,顶住了“新增确诊病例为全省县市区中最多”的巨大压力,始终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建立完善了“县级领导主抓、行业部门主导、属地乡镇主责、村居社区主体、辖区企业严控”的防控责任体系,全面压实社区、村寨和重点场所各个层级的防控责任,坚决采取最严格、最周密的管控防治措施,及时遏制住了疫情扩散势头,实现了1月31日以来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零增长”。我们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强各类防疫物资、医疗物资、生活物资的筹备,有效保障了防疫和群众正常生活需求;不断加强信息公开、舆论引导和社会管控,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坚定全社会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保持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夺取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在决胜疫情之际,我们慎终如始、统筹兼顾。在全力抗击疫情、坚决打好生命保卫战的前提下,按照“守底线、保稳定、促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针,始终保持疫情防控标准不降、机制不变、队伍不散、力度不减,细化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全面落实支持工业企业健康发展“16条”、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医疗保障“15条”、支持限额以上商贸单位平稳健康发展“13条”等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对冲疫情影响。紧紧围绕春种春管春收、复工复产复学、农民工返岗就业、真金白银助企纾困、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刺激和促进消费增长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做到了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两手抓”、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不误”,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盘,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证明,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有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准确判断,有全市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就一定能共克时艰、战胜挑战,不断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攻坚克难的拼搏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至关重要。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我市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严峻复杂,改革发展任务更加艰巨繁重。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挑战,更要敏锐地捕捉到当前的新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方面,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处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发展条件越来越好;我们的农业产业已形成规模、工业经济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城市正处于集聚发展阶段,产业转型升级大有可为空间。另一方面,中央和省为对冲疫情影响,在财政倾斜、专项债券发行、用地自主权等方面叠加释放一系列利好政策,同时将进一步加大新基建、六网会战、补短板项目、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等等,将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也有能力战胜各种困难挑战,打破路径依赖、转变发展方式,顺利爬坡过坎,盘州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持续推动五大战略行动,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5%和1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左右和1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森林覆盖率达到62%以上。

上述主要预期目标,是年初市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研究确定的。今年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很大,再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更大。我们将坚持既定目标任务,坚决抓好中央、省、六盘水市决策部署的落实,守底线、防风险、抓机遇、走新路,凝心聚力把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做好。

围绕实现全年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坚定不移地巩固好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战果,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

动态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中央、省、六盘水市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入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复工复产、开学复学、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尽快全面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秩序。全力抓好“外防输入”工作,着力推动防控关口前移,做到入境管控、落地筛查、科学处置、责任交接的闭环管理,坚决防止境外输入病例。坚决守好“内防反弹”底线,继续维持原有体系机制不变,持续做好现阶段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三个主动申报”制度,继续强化社区、企业、学校、景区等重点区域疫情防控,全面排查消除聚集性疫情风险隐患。

全力补齐各类短板缺项。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能力提升,积极争取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建设。强化应急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储备,建立健全应急储备和调配制度。持续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规范畜禽集中屠宰管理。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防疫防护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不断增强全社会健康防控意识和防护能力。强化公共卫生信息发布,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依法做到公开、透明、及时、准确,不断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二)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紧盯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认真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扎实做好巩固提升各项工作。

按照“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要求,全面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常态化筛查,全面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等方面短板,确保上半年所有问题整改销号,为7月份质量普查“大考”夯实基础。切实完善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加大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的帮扶力度,落实特殊贫困人口兜底政策,对受疫情影响可能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员加强摸底排查,做好劳务就业帮扶,坚决遏制和防范返贫发生。通过精准落实临时救助、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险、“防贫保”等各类保障政策,进一步夯实脱贫成果。强化扶志扶智,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扎实做好易扶后续帮扶工作。把稳就业放在帮扶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搬迁劳动力全员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每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加强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两个社区”建设,认真落实脱贫攻坚挂牌督办机制,加快推进六小二期、十幼和人民医院二期项目建设,推动安置点与城镇一体化进程,促进搬迁群众早日融入城市生活。

持续深化农村产业革命。认真落实“八要素”和“六个转变”的要求,大力开展农业“提质增效年”行动,重点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和产业集中连片地区产业提质增效,将所有坝区建成达标坝区,农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稳定粮食生产,启动7.0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28万亩,产量33.34万吨。坚持标准化建设、规模化发展,改造提升刺梨基地10万亩。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重点抓好韩伟集团120万羽生态禽养殖、“盘县火腿”腿源基地、盘江小黄牛养殖基地(二期)、新希望集团年出栏20万头生猪养殖等项目建设,力争实现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大力支持盘县火腿、人民小酒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刺梨、茶叶、生姜等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再提高2个百分点。用好用足各方帮扶资源,深化与大连金普新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完善“组团式”帮扶机制,推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结对帮扶等取得更大成效。加强与鞍钢集团、南航集团和省环保厅等帮扶单位的对接联动,统筹推进国有企业“百企帮百村”、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行动。

(三)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聚集、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加快发展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践行“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的发展方略,围绕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全面推进煤矿优化布局、资源整合和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抓两化、保安全、促增产”,全力推进煤矿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攻坚,重点攻克薄煤层、急倾斜煤层煤矿机械化开采技术,加快推动马依西一井投入生产,切实抓好山脚树南井区等24处煤矿兼并重组技改工作,新增机械化煤矿7个、进入联合试运转煤矿13处,实现正常生产矿井“两化”改造率达100%,新增原煤产量500万吨,力争今年原煤产量达5000万吨、精煤1700万吨、焦炭300万吨。持续推进“气化盘州”建设,煤层气利用达3.8亿立方米,瓦斯发电达5.5亿度。大力支持龙鼎工贸、盘江矿机、誉创机械等企业发展,积极对接山东能源、中船重工,大力推动煤机制造产业发展。积极寻求企业合作,力争在煤矸石综合利用、粉煤灰利用等煤炭关联产业上取得新突破。注重用大项目聚集新企业、开拓新市场、形成新链条,大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开工建设盘南产业园区200万吨/年煤焦化异地技改项目,大力推动盘南低热值燃煤电厂项目、盘南电厂2×66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项目实施,积极推进盘州50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早日形成区域生产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支持盘江煤电集团做大做强煤电主业,打造煤电联营新格局。认真落实“板块布局、产业耦合、链条发展、集聚建设”要求,加快推进红果经济开发区PCB产业园、年产1万吨玄武岩连续纤维项目,盘北经济开发区年产10万吨彩铝型材和铝制品工业型材、年产20万锭纺纱项目。大力推进氢能源产业发展,积极推动焦炉气制氢示范项目。依托红果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园,大力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以上,促进七大产业板块核心业态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物联网,打造智慧物流平台,充分盘活煤炭运输车辆,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和集聚形成一批优强服务企业。积极支持和引导三大运营商尽快构建涵盖广、成本低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平台,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亿元以上。重点加快推进盘州煤矿设备交易平台建设,建成投运红果经济开发区中心物流园一期工程。切实拓宽本土特色产品“网销”渠道,力促电商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再上新台阶。

紧扣六盘水市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发展。重点加快红果经济开发区转型发展,扎实开展开发示范区重大项目建设攻坚行动,三大园区实施重点项目43个。积极承办工业产品产销对接会,促进企业抱团发展、产业延链强链。深入实施民营企业六大专项行动,建立完善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的长效机制。

(四)千方百计扩大有效需求。按照“挖存量、扩增量”的总体思路,切实加大向上争、向内聚、向外引的工作力度,推动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投资与消费的有机结合,进一步释放市场需求潜力。

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紧盯国家政策导向、项目投向和资金走向,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精准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的盘子,获得更多资金支持。紧紧围绕转型升级示范区创建、乡村振兴、农村产业革命、六网会战、新型城镇化等重点领域,科学谋划2020年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200个、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精准谋划,统筹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和规模商用。紧盯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官山机场实质性动工。全力以赴加快英武水库前期工作进度,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快盘兴高铁建设,积极配合加快水盘城际铁路、普盘高速、玉普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朱昌河、出水洞水库建设进度,年内完成下闸蓄水。继续推进石桥、猛者、清水河等骨干水源工程;启动锅圈洞、发泥嘎等一批中小型水库项目建设。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实施“项目建设年”行动,建立市领导挂帮联系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双重服务”。

充分发挥消费基础作用。积极适应群众消费升级需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大力支持发展社区养老、托幼等服务,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扎实巩固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以2020年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和第十五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重点加快推进妥乐老年养护中心、乌蒙综合体、月亮庄酒店、西冲玉带度假区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优化服务供给,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力争外地游客消费达1000元以上/人次。加快推动汽车、商场、住宿、特色餐饮等商业业态发展,不断增强市场有效供给能力,营造公平有序的消费环境,完成新增批零住餐限上企业50家以上。

(五)统筹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走“优先发展中心城区、稳步发展特色城镇、促进产城景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将中心城区作为城乡协同发展的龙头,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围绕“区域性节点”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秉承“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理念,统筹推进中心市区、盘西新区、西铺河片区、火铺片区、高铁组团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古城改造。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完成综合客运运输枢纽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快推进成才路、九头山东路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红果城区环城东路对外连接线改扩建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重点解决城市供气、停车、污水处理、垃圾收运设施短板问题。力争年内完成收储土地1万亩以上、出让土地3000亩以上。新增公共停车位1000个,新增天然气管道15公里。

围绕“人的城镇化”树立城市品牌内涵。坚持将扩大就业作为推动人口聚集的重要渠道,加快完善以学校、医院为主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鼓励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过大力发展产业、丰富城市经济业态吸引更多外地劳动力到我市就业创业,更多外来人口在我市落户,力争中心城区新增人口3万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再提高1.5个百分点。加快推进百盛商业综合体、体育馆、复兴湖等服务功能项目建设,按照“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思路,立足我市区位优势、生态气候和发展条件,有力推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确保中心城区销售房地产达75万平方米以上,其中省外不低于25万平方米。积极推动老旧小区改造。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打造10个物业行业示范小区。以“四创建两巩固”工作为抓手,着力整治城市违章停车、占道经营、噪音污染等乱象顽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围绕“产城景融合”增强城市动力活力。坚持把加快产业发展、促进产城景融合作为加快推进城市集聚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推动全域旅游、现代生态农业等产业业态与聚集人口商机实现联动互促。着力推动红果经济开发区与中心城区实现产城互动,积极引导汽车贸易、商品批发等业态在红果经济开发区实现聚集发展。加快完善以购物休闲、住宿餐饮为主的城市服务业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和“步行街经济”,鼓励有基础有条件的街区、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结合资源秉赋和区位条件,重点打造竹海康养小镇、丹霞商贸小镇和保基旅游小镇,实现产城景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高官村、贾西村、妥乐村等34个示范村建设,实现镇村联动覆盖率平均值达98%以上。

(六)严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着力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

全力防范化解债务和金融风险。严格落实“七严禁”“1+9”等债务管理措施,认真对照债务“八个一批”“14条化债措施”细化完善债务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厘清压实各级偿债责任,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积极稳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严控新增债务。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举措破解债务难题,大力推进债务展期重组,加快政府投资项目“投转固”,积极盘活各级各类存量资产,有效提升偿债能力。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抓大不放小,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力争本级税收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突出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和权益类交易场所的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全力保障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风险防范“大排查大整治大演练”行动,强化各行业领域源头隐患排查专项整治,持续保持监管执法高压态势,着力解决好排查不检查、检查不执法、执法不处罚等形式主义问题,以最严的标准向行业监管部门问责问效、倒逼企业从严从实落实主体责任,推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双降”,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以推进扫黑除恶重点培育市创建工作为契机,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确保年内投入使用,积极探索、完善和发展新时代乡村治理新模式和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全面织牢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确保全市发案率特别是刑事案件发案率大幅度下降,盗抢高发案件得到根本遏制。切实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提升舆论应对能力,通过官媒、门户网站等权威发布,净化网络环境、优化网络生态、传播网络正义。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排查梳理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情况,从严从实、举一反三抓好各类环保问题整改提升,确保不反弹、不反复。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五场战役”,深入推进“守护多彩贵州·严打环境犯罪”专项行动,严惩各类环境违法犯罪。加大空气扬尘专项整治力度,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确保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96.5%以上。加强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大力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持续推进河湖保洁、污水治理,建成投用白河沟水库、哮天龙水库水质自动站,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大力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新一轮退耕还林,深入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三年攻坚,完成石漠化治理工程2.7万亩。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工作。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深入实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着力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绿色经济“四型”十五种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5%。

(七)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认真落实中央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各项政策,坚持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

持之以恒抓好重点领域改革。以深入推进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为契机,深化拓展“三变”改革,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四级”联动综合平台向村一级延伸,引导、鼓励场外交易进入场内交易,着力提升各类经营主体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减证便民”“证照分离”等工作,继续对现有权责清单进行动态调整,继续简化行政审批,以行政权力“瘦身”为市场主体“强身”,实现市政务大厅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分类受理”达70%以上,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到100%。

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全面落实中央、省、六盘水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政策要求,持续开展产业招商暨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大提升行动,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舆论环境、人文环境和诚信环境。立足于现有的产业企业和拟建大项目,围绕新型能源化工业、先进制造业等九大产业的全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有技术、有资金、有市场的企业,力争完成新增到位资金280亿元、新增投产项目101个,继续在营商环境评价指数、招商引资增比进位上保持全省领先位置。

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认真落实民营企业改革发展28条意见,深入实施服务民营企业“六大专项行动”和市场主体培育“四转”工程,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深化“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不断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积极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治环境,力争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1%以上,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7%以上。

(八)坚持不懈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注重民生的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履行好政府保基本的职责,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国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台的系列稳就业措施,落实和完善税费减免、金融支持、降低成本、就业优先等助企纾困政策,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保住更多就业岗位。切实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和创业,切实做好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安置和再就业工作,突出抓好相对贫困农户、易扶搬迁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培训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大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力度,依法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

着力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大力补齐教育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思源幼儿园、马道头幼儿园、市八小、市九小、市三中等项目建设,全市新增幼儿园学位5940个、小学学位3780个,满足适龄儿童就学需求,基本消除义务教育56人以上“大班额”,学前教育普惠率达82%以上,公办园占比达57.6%以上。办好职业教育,规范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持续推进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八大工程”,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持续加强医共体、医联体和“智慧医疗”建设,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市、乡、村医疗服务水平,市域内就诊率达91%以上。完成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院“5+2”重点专科及省市重点专科建设,力争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市中医院通过三级中医专科医院初评,确保市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全面投入使用,市中医院住院楼、门诊楼尽快投入使用,完成2个乡镇卫生院住院楼和12个村卫生室建设。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持续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工作,确保通过国家终期验收。

进一步织牢社会保障兜底网。认真落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市“三无”等群体保障标准增长机制和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切实保障城乡无供养老年人、孤儿、残疾人,以及低保对象和受灾群众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力争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6.8%。切实做好粮食、猪肉、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的稳价保供工作。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帮扶援助工作。持续加强国家安全、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地质、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

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完成第六小学二期、第十幼儿园2个易扶搬迁配套设施。(2)新建市第八小学等7所学校(幼儿园)及配套设施。(3)建成市人民医院二期综合楼和市安宁医院后勤保障楼。(4)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2个。(5)建成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100公里以上。(6)建成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雪亮工程”项目。(7)完成城区垃圾中转站和市中心城区供水工程(二期)建设。(8)开展农网新建及改造项目。(9)为全市农村6—24月龄儿童免费发放营养包。(10)为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一次。

三、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要实现预期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市政府系统各级干部必须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动力源泉,紧紧围绕提升“八个本领”“六个能力”,大力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着力提升政府效能。以全省政府系统“效能提升年”行动为契机,切实抓好“坚持和巩固”“完善和发展”“遵守和执行”三件事,全面提升政府履职能力和水平,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建设。坚持把深度调查研究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前提,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方式,坚持不懈地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严格落实工作岗位责任制、督查问效制、责任追究制,将抓深入抓具体、紧盯不放、一抓到底的作风形成习惯,形成规矩,形成风气。

二是持续加强依法行政。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政府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坚持依法决策,全面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监督,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加大普法工作力度,推进审计全覆盖,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积极支持军队、武警部队建设和监委、法院、检察院工作。

三是大力倡导节俭做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做到有保有压,集中财力保重点,坚决守好“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底线。着力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绩效管理体系,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确保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努力办好更多群众最急需、大多数人受益、力所能及和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四是始终坚持廉洁从政。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主体责任,带头遵守党章党规党纪,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决整治形形色色的“四风”问题,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行为,严厉惩治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及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大力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坚定维护政府干净干事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担当,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奋发图强,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倾尽全力,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顽强拼搏,为盘州更加幸福的明天不懈奋斗!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术语说明

1.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四好农村路: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3.四个不摘:指对已脱贫摘帽县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4.两不愁三保障:指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5.两摸底一核查:即对“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进行监测摸底,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信息核查。

6.五个专项治理:指贫困人口漏评错评专项治理、贫困人口错退专项治理、农村危房改造不到位专项治理、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专项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治理。

7.五个体系: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

8.企业上云:是指企业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业务等方面应用,并通过互联网与云计算手段连接社会化资源、共享服务及能力的过程。

9.污染防治“五场战役”:指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保卫、固体废物治理和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战役。

10.六个一律:(1)建设项目未经环评审批以及未按环评要求落实污染防治设施的,一律停建停产;(2)对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污染物超标排放、私设暗管等环境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从重处罚;(3)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一律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4)排污单位严重违法导致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造成严重后果且社会影响恶劣,负有监管职责的国家公职人员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一律追究行政责任,涉及国有企业的,同时追究国有企业相关人员的责任;(5)对污染饮用水水源,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私设暗管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等严重污染环境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6)对排污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一律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进入企业环保信用黑名单,记入贵州省企业诚信信息网信用信息数据库,对其进行失信惩戒。

11.特色小城镇“8+X”提升工程:指建设示范小城镇过程中,在实施“8个1”(每个小城镇建设1个路网、1个标准卫生院、1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农贸市场、1个市民广场或公园、1个污水处理设施或垃圾处理设施项目、1个敬老院、1个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8+3”(省级示范小城镇除实施“8个1”外,增加建设1个体育场、1个产业园区、1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示范小城镇建设与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三结合项目和公共停车场、公立幼儿院、乡镇商贸中心等一批项目。

12.债务管理措施“七严禁”:是指严禁违法违规举债、严禁违法违规担保、严禁违法违规进行政府购买服务、严禁“名股实债”、严禁“三边”工程、严禁违规建设楼堂馆所、严禁政府债务管理不作为。

13.八个一批:指压缩、核减建设规模化解一批;停建或缓建非必要项目化解一批;债务重组转化为企业债务处置一批;出让处置资产偿还化解一批;安排预算资金偿还化解一批;交通等国有企业通过经营收入剥离化解一批;盘活闲置资产化解一批;破产重组或清算处置一批。

14.“广电云”户户用工程:是指贵州省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主要是指利用多彩贵州“广电云”的光纤入户覆盖镇、村两级,实现从“看电视”向“用电视”的转型升级。

15.四风: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16.新基建:指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7.六网会战:指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地下管网、互联网六个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18.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9.三个主动申报:是指个人向村(居)申报、村(居)向乡(镇、街道)申报、单位(企业)向行业主管部门申报。

20.八要素:指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

21.六个转变:指通过深化农村产业革命,推动农村从自给自足向参与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从主要种植低效玉米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转变、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从“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从村民“户自为战”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转变、从单一种养殖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

22“两化”:指煤矿机械化、智能化。

23.七大产业板块:指纺织、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新型能源化工、旅游装备、现代物流、物联网七大产业板块。

24.双重服务:指服务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

25.“四创建两巩固”:是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巩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巩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6.债务管理措施“1+9”:是指债务管理系列政策:(1)《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黔府办发〔2017〕16号);(2)《关于政府性债务管理“七严禁”的通知》(黔党办发〔2017〕25号);(3)《贵州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责暂行办法》(黔委厅字〔2017〕67号);(4)《关于运用PPP模式化解政府性债务工作的实施方案》(黔财金〔2017〕52号);(5)《关于拉长债务期限降低债务成本的实施方案》(黔财债〔2017〕34号);(6)《关于剥离存量债务的实施方案》(黔财债〔2017〕39号);(7)《关于安排预算资金偿还存量债务的实施方案》(黔财债〔2017〕39号);(8)《关于分梯度降低政府综合债务率的实施方案》(黔财债〔2017〕22号);(9)《贵州省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黔府办函〔2017〕78号);(10)《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黔府办函〔2019〕15号)。

27.债务处置机制“14条化债措施”:(1)停建缓建、压缩瘦身化解;(2)依法依规开展审计和沟通协商化解;(3)调整优化空间化解;(4)优化调整项目功能化解;(5)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改造化解;(6)剥离债务资产化解;(7)安排预算资金化解;(8)盘活资金化解;(9)国有企业通过经营收入偿还化解;(10)处置盘活资产化解;(11)整改处置违法违规融资行为化解;(12)破产、重整或清算处置化解;(13)省市国有企业收储自有资产化解;(14)债权转股权化解。

28.绿色经济“四型”产业:是指《贵州省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发展引导目录(试行)》所列的生态利用型产业、循环高效型产业、低碳清洁型产业、环境治理型产业。

29.农村产权交易“四级”联动综合平台:是指省、市、县、乡统一联网、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和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30.围绕“九大”产业的全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是指新型能源化工业、先进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大健康医药产业、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纺织产业九大重点招商产业。

31.服务民营企业六大专项行动:指政策落实专项行动、金融服务专项行动、降本减负专项行动、扩大民间投资专项行动、营商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专项行动。

32.市场主体培育“四转”工程:是指“个转企、企转规、规转股、股转上”。

33.推进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八大工程”:是指乡村能力提升工程、三级创建提升工程、妇幼服务提升工程、中医振兴提升工程、公共卫生提升工程、远程医疗提升工程、健康养老提升工程、党建引领提升工程。

34.“5+2”重点专科:是指医院七个重点专科建设,“5”是指5个当地发病率高、诊疗需求大、外转率较高的核心专科,“2”是指重症医学、急诊急救科。

35.“八个本领”:是指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干部要增强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八个本领”要求。

36.六个能力:指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六个能力:(1)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提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为人民谋幸福的能力;(3)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4)坚持从实际出发改革创新,提升研究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5)坚决革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增强狠抓落实的能力;(6)坚定不移推动大数据战略行动,提升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