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1年厦门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福建省)2021年厦门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二〇二一年一月十八日在厦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厦门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黄文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

工作回顾

2020年是厦门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定“抓招商促发展、抓项目增后劲”,经济运行持续回稳、稳中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安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7%和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5%;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众志成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严防死守、盯死看牢。本地确诊病例35例,仅用42天就实现“清零”,自2020年2月16日后至今再无新增,实现确诊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境外输入疫情“零扩散”。

迅速建立疫情防控体系。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率先要求必须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率先开发投用市民口罩预约摇号系统,确保口罩供应充足有序。落实居家隔离措施、确定集中隔离酒店,全力推进联防联控,疫情防控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持续筑牢外防输入防线。严守全国第三大入境口岸,坚持“人物同防”,率先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模式开展重点人群排查和疫情监测溯源,率先实行入厦人员网上预登记制度,率先实施核酸和血清抗体双检测、“14+7”等措施,严格全过程闭环管理。在全省率先实行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落实批批检测、件件消毒、一码通行。

全力做好医疗诊断救治。快速组建定点救治医院,对确诊病患“一人一专班”进行治疗,成功救治8例重症病例。全市17家二级以上医院规范设立发热门诊,39家社区卫生机构全部开放发热哨点诊室。快速提升核酸检测能力,确保重点人群应检尽检。

主动服务抗疫大局。率先协调组织16家企业开足马力生产防疫物资,通过市属国企向境外紧急采购口罩、防护服。在防疫物资最紧张的阶段,为全国全省提供口罩1.2亿只、护目镜47万个、防护服28.4万套等,先后选派五批302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武汉,积极向国际社会支援防疫物资、分享抗疫经验。

(二)精准施策稳增长,经济运行企稳向好

企业纾困帮扶成效明显。率先谋划复工复产复市,及时推出“暖企15条”“稳增长24条”“工程建设20条”“金融支持28条”等200多条扶持政策,建立“五个一”机制,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全年为企业减负近400亿元,协助融资超5500亿元。兑现扶持资金超百亿元,发放中小微企业应急还贷资金63.2亿元,设立30亿元技改服务基金、首期16亿元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新设商事主体13.2万户,增长8.8%。

“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攻坚年”成果丰硕。成功举办厦洽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总部经济、海洋经济等产业发展大会,新增落地项目8411个,总投资1.64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3.8%,增幅和规模均居全省首位。一批百亿量级项目落地。完善“1+3+1”决策推进机制,推动“6+2+8”主体赋能,实施百日冲刺行动,415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67.8亿元。

消费潜力加快释放。出台旅游会展、餐饮住宿、电商等系列扶持政策,实行阶段性景区免费、公交免费、展馆免费,开展各类消费促进活动1200多场,成功举办“云上石材展”等重大活动,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等新兴商业模式蓬勃发展。限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增长28.2%,位居全省首位。

(三)全力以赴调结构,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自主创新示范区新策划25项创新事项。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4家,总数达2282家。296家“三高”企业实现倍增发展,新建项目311个,完成投资254亿元。新增4家国家级和2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发明专利授权增长30.8%。超额完成“三个六”引才目标。

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启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天马六代线等39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浪潮产业园等35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电气硝子三期等43个大项目增资扩产。产融合作试点工作成效居全国第二。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等4项改革创新举措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安达仕、华尔道夫等一批高端酒店开业,字节跳动、京东数科等一批营收超百亿元项目签约落地。总部经济企业营收增长10%。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六个月单月突破百万标箱,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4%,新增境内上市公司12家(含过会),成功举办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系列活动。

(四)持之以恒增活力,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自贸试验区新推出18项全国首创举措。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在全国率先编制政府保障事项清单。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市属国企营收增长20.4%。深化“放管服”改革,“不见面审批”办件量提升至58%,60个事项“秒批秒办”,企业开办实现全程电子化,纳税服务指标全国第一。口岸进出口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71%和93%,提前完成国务院下达任务。“e政务”便民服务站项目入选国务院办公厅典型经验案例。设立“厦门企业家日”,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全国第三。

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实现进出口总额6915.8亿元,增长7.8%,占全省49.3%。象屿保税物流园区、海沧保税港区获批成为综合保税区。航空维修等14个重点平台带动效应增强,启动跨境电商B2B出口试点,9610模式出口量增长67倍。获批全国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全国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中欧(厦门)班列发货量、货值分别增长33%和34%。“丝路海运”开行航次增长35.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12.1%。新增对外投资项目116个,实际投资10.6亿美元。

两岸交流融合稳步推进。新批台资项目577个,合同使用台资增长88.1%。两岸首家全牌照合资证券公司金圆统一证券开业,建霖家居等台企在A股上市。进一步放宽台胞职业资格采认,台湾人才来厦就业1864人。成功举办海峡论坛、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文博会等两岸交流活动。厦金通电、通气、通桥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五)跨岛发展再加速,城市能级稳步提升

“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全面推进。策划生成未来三年亿元以上项目1224个,计划总投资1.88万亿元。东坪山整治提升成效明显。全市累计完成房屋征收1081万平方米,增长56.1%。岛外重大片区完成投资1620亿元,环东海域新城初步形成滨海高端酒店群,“三谷三园”建设和产业招商协同推进;集美新城十年集聚成城,产城融合加速,特斯拉中心等一批项目落地;马銮湾新城环湾大道、南岸生态岛等基本建成;同翔高新城加快集聚新能源等优势产业;东部体育会展新城新体育中心、新会展中心开建。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机场航站区综合交通枢纽等工程加快建设。地铁3号、4号线进展顺利,6号线林埭西至华侨大学段开工。福厦高铁关键节点取得突破,远海码头铁路专用线开建。海沧隧道基本贯通,翔安大桥等一批交通重点工程加快推进,“两环八射”快速路网基本形成。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具备应急供水能力,新建改造供水管网80.3公里。建成5个世界一流城市输电网综合示范区。新建改造燃气管道123.1公里。全国首个5G全场景应用智慧港口、公交综合智慧系统入选国家新基建示范工程项目。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完善城市管理网格化建设,从严整治违规养犬、油烟扰民、扬尘噪声等问题。处置重大安全隐患房屋4663栋,改造老旧小区228个,新增路外公共停车泊位6213个。投用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新增改造园林绿地432公顷。

乡村振兴深入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产值1021亿元,增长10.9%。建成农村公路88.7公里,改造提升24个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8%。推进28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城乡环卫实现一体化。完成既有农房“平改坡”2459栋、裸房整治1509栋,完成263户困难家庭住房安全保障任务。

(六)全力攻坚抓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我市结对帮扶的甘肃省临夏州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累计援助资金22.4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336个,帮助引进企业59家,援建扶贫车间258个,输转来厦就业9273人,就地就近和第三地就业4.1万人。援宁援藏援疆援渝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省内山海协作扎实推进。

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全力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60公里,新建扩建5座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每日150万吨,整治入海排放口171个,全面完成海域养殖退养。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四,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满意率全省第一。

重大风险有效防控。排查整治涉众型经济金融风险,基本出清网贷风险。厦门国际金融仲裁中心揭牌。不良贷款率0.83%,保持全国低位水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安全可控。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规范住房租赁行业管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七)坚持不懈补短板,民生保障显著提升

社会保障力度加大。37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年度目标范围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1070元。建设保障性住房9726套、推出1.2万套,三个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工程交付使用,新增市场化租赁住房5.4万套(间)。新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9家、农村幸福院34家、养老床位1642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获评全国优秀。

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建成56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新增学位4.3万个。开建7所普通高中,双十中学翔安校区初中部等项目加快建设。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首批试点。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等项目加快建设。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提升,免费为适龄在校女生接种国产2价宫颈癌疫苗。第二批集采医保药品人均相关费用下降61.9%。新增38所学校对外开放体育设施。

社会治理强力推进。深入实施主动创稳、铸魂创安、强基创先“三创工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经验在全国推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效,群众安全感率99.358%,保持全省第一。排查整治各类隐患,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爱心厦门”深入推进,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顺利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方志、人防海防、仲裁、粮食、气象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青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事业取得新成效。

(八)千方百计提效能,政府建设全面加强

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深化大学习、提振精气神”专项活动,坚持对标一流、争先进位,机关效能进一步提升。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进基层减负,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文风会风持续改善。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38件、议案3件,市政协提案507件,办复率均为100%。全面完成“七五”普法。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草案12件,废止和宣布失效市政府文件62件,获评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政府透明度指数全国第一。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成功抗御超强台风“莫兰蒂”正面袭击,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圆满完成金砖厦门会晤服务保障,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一是发展态势明显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左右,人均突破2万美元。平板显示、旅游会展、航运物流等9条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82家,总量占全省近40%。二是跨岛发展纵深推进。成为全国最高等级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14位,高崎机场位列全球机场百强。建成地铁1号、2号线。完成国家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双试点任务,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三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自贸试验区累计30项创新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98%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为全国蓝本,营商环境居全国前列。累计引进5948家外商投资企业,实际使用外资107.2亿美元,外贸综合竞争力全国第五。四是对台融合加快推进。累计新设台资项目3673个,实际使用台资22.57亿美元。综合配套改革取得实效,获批建设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出台首个地方版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政策,成为落实惠台利民政策典范城市。五是生态质量不断提升。加快建设高颜值厦门,生态文明指数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一。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考评中保持第一。筼筜湖综合治理等5项改革举措在全国推广。获评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六是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7.6万个、医疗床位6700余张,连续获评国家卫生城市。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万套、配租配售9.31万套(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山海健康步道建成投用。成为2023年亚洲杯足球赛承办城市之一。刑事警情年均下降27.5%,成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和监督下,全市人民齐心协力、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厦单位、驻厦部队、武警官兵,向来厦的投资者和劳动者,向关心支持厦门发展的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中小微企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经济总量还不够大,支撑性的大企业大项目还不够多,创新动力和创新人才不足,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水平有待提升;先行先试优势有所弱化,改革开放步伐需进一步加快,政策集成和运用还不够;城市发展仍不平衡不协调,岛内外一体化、区域协作仍需加强;民生社会事业补短板任务仍然艰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学位供给还存在较大缺口,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少数公职人员服务意识、专业素养有待加强,工作作风仍需进一步转变。为此,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经济特区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十四五”主要战略任务和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根据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的战略安排,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我市将成为自由港特征经济特区和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国家中心城市,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率先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样板城市。全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人才优势和创新动力显著增强,成为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建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的新优势显著增强;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厦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城市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人居环境与城市品质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旅游会展中心、区域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和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等“五中心一基地”。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我市“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动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勇当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排头兵,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厦门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战略任务是:

(一)全力推动“高素质”更具实力。在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呈现高级化,产业链迈向现代化,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实现新跨越,成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的核心引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建成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二)全力推动“高颜值”更富魅力。空气质量保持全国前列,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现代化教育强市和高水平健康之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爱心厦门”成为城市新名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市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对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三)全力推动“现代化”更增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营商环境建设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率先建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市,成为最具安全感城市。加快全面依法治市步伐,建设法治中国典范城市。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政府职能加快转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明显提升,发展安全更有保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四)全力推动“国际化”更有张力。自贸试验区集成化创新体系更加完善,逐步向具有自由港特征的投资自由便利、贸易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发展,探索建设具有自由港特征的经济特区取得更大突破。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合作深入发展。“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功能作用日益增强,国际交流交往能力进一步强化。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大幅提升,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走前头。

三、2021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5.5%和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积极构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落实“五有”要求。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强化扁平化运作、平战转换迅速的应急指挥体系。强化入境人员闭环管理,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全流程管控,夯实“人物同防”工作体系。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加强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和检测机构建设,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加强物资储备,抓好监测预警报告,做好突发情况处置准备。加强健康教育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按照市委部署,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实施“创新发展年”行动,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中心

明确创新发展路径。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大力支持八大未来产业培育引进新型研发机构;大力支持科研院所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和优势学科研究,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夯实创新发展基础。发挥“多区叠加”优势,深化“双自联动”,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未来科技城,高标准建设嘉庚创新实验室,筹建生物制品、海洋科学等省创新实验室。优化提升火炬高新区、生物医药港等高新产业园区。高质量推进5G、大数据中心等七大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场景应用,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各类技术研究中心。持续推进“三高”企业倍增发展,完善全周期培育体系,加大技术、资金、人才供给,力争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新增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

优化创新发展生态。加强政策制度创新,完善科研项目生成机制,试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开展科技项目经费“包干制”等试点。健全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着力培育专利密集型、商标密集型、版权密集型企业。深入实施各类人才计划,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培育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二)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夯实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

持续推进制造业发展高端化。实施制造业骨干企业增产增效行动,力促太古维修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推动天马六代线、厦钨稀土永磁电机产业集群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加快联芯电子等一批项目增资扩产。实施扶优扶先行动,支持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打造行业示范、标杆企业,争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提高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水平。

持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层级。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聚集高端航运服务要素,增强航运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国际旅游会展中心,提升“海上花园·诗意厦门”城市品牌国际影响力。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发展金融科技等特色产业,支持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加快引进各类总部企业,打造“海丝”沿线和东南沿海领先的总部经济核心区。大力发展影视产业、网络视听和文化创意产业,深化拓展中国电影金鸡奖活动,加快建设新兴文化产业强市。

持续推动大招商招大商。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商方法,拓展平台招商、基金招商等招商方式。以世界500强、央企民企龙头和行业领军企业为招商目标,提前做足功课,主动上门对接,争取更多大企业、大项目落地。以产业链关键领域和缺失环节为招商重点,吸引上下游企业落地。

(三)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主动衔接国家重大规划、重点投向,持续生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狠抓“两新一重”项目建设、“五个一批”项目攻坚,加快推动“十四五”规划项目、409个市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狠抓要素保障,用好政府债券、中央直达资金、市场化融资,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

力促消费扩容提质。提高岛内商圈业态品质,加快发展岛外商圈,推动传统消费转型升级,积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壮大新兴消费热点,鼓励发展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等新业态,繁荣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小店经济,壮大康养护理、数字教育等服务消费规模,满足民众多样化消费需求,持续扩大节假日消费。

全力帮扶市场主体。落实“五个一”“六必访”工作机制,加快兑现各项助企纾困政策,适时出台新的帮扶措施。深化政银企对接,优化普惠金融服务。全力解决企业市场拓展难题,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加大出口转内销力度。全力解决企业供应链难题,加大原材料、物流运输、快速通关等协调力度,提高产品产销率和配套率。全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四)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经济发展动力活力

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积极争取支持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鼓励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集中有限财力保障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基本民生。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健全政府多元化融资渠道。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有序放宽市场准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系统研究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有关规则和便利化举措,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建好综合保税区,积极发展国际中转、离岸贸易等新业态,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做强做优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壮大进出口规模。打造“丝路海运”“丝路飞翔”品牌,扩大中欧(厦门)班列辐射功能,筹建厦门基地货运航空公司,建设国家物流枢纽。

高标准建设金砖创新基地。坚持高位谋划、高点起步,抓紧完善总体方案,争取政策支持。推进中俄数字经济研究院等项目建设,加快汇聚金砖技术流、人才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打造科技创新、工业与数字经济、贸易投资、人才培养四大合作中心和政策协调平台,努力把基地建成金砖和“金砖+”国家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加强与国际通行规则对接,持续在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等方面下更大功夫,确保营商环境保持全国前列。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证照分离”,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动“e政务”事项全省通办。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五)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提高城市辐射带动力

全面加快跨岛发展。加快编制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做好总体城市设计。岛内大提升重点加快空间优化、资源盘活、产业升级,推进何厝岭兜、湖滨、湖里东部等片区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沙坡尾、中山路等老城区更新,谋划推进滨北超级总部、开元创新社区、五通高端商务区等。岛外大发展重点围绕打造国际一流新城,按照“成熟一片、开发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原则,完善商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配套,实现以城兴业、以产促城、融合发展。

着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全面完成新机场前期审批工作,开工建设主体工程、综合保护带等核心项目,加快申报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加快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推动同安进岛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建成投用海沧隧道,全力推动翔安大桥等121个交通大提升项目。建成综合管廊15公里、燃气管道60公里,加快建设西水东调管道二期、海沧水厂三期、电力进岛第三通道缆化迁改等一批供水供电项目。

不断提高城市颜值。加快打造“城市大脑”,创新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加强建筑第五立面管控,大力整治“两违”和房屋安全隐患。加快推进七大环境提升工程,全面完成高铁高速沿线整治,改造提升一批背街小巷街区立面,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进一步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推广停车场信息联网,新增路外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以上。

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完善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对口协作机制,推动协作内涵提升、外延拓展,完成厦漳泉都市圈规划。统筹开展跨市联合招商,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合作园区。畅通区域主干路网和高快速通道。推动教育、医疗、旅游、环保等资源合理分布和均衡发展。积极对接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闽粤赣十三市合作。加强援藏援疆援渝和省内山海协作,巩固东西部对口帮扶协作成果。

(六)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推广优质蔬菜、水果新品种,大力推进良种选育攻关,发展种苗产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休闲农渔业和乡村旅游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农村全面进步。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加快乡村振兴千亿投资工程项目建设,抓好60个省级试点村建设,完善乡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圆满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

促进农民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拓展就业创业空间,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七)更好发挥对台优势,着力促进两岸深度融合发展

加强产业对接。加快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等经贸平台建设,深化与台湾优势产业合作,鼓励台资企业增资扩产。加快行业标准共通。完善第三东通道建设方案,推进厦金电力联网工程相关项目,开建大嶝岛应急气源站和燃气管道。

深化人文交流。扩大台湾人才在厦就业范围,做好台湾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工作。完善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建设,推出更多对台招聘岗位。办好第十三届海峡论坛,提升重大涉台活动影响力。支持影视、图书等优秀文化作品进入台湾与民众交流分享,不断强化两岸同胞文化认同、心灵契合。

(八)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强化污染防治。持续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实施“蓝天、碧水、蓝海、净土”工程。编制实施2030年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进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新改扩建污水管网100公里以上,加快高崎污水厂一期等建设,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25万吨。加强陆海统筹,保护饮用水源,排查整治排污口,综合治理小流域、近岸海域。加强土壤辐射监督检查监测。

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强化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加强约束性指标管理,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终身追责制度,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交易。加强国土绿化,持续推进林相改造。加强水土保持,强化山海廊道管控修复、海域海湾生态修复,加强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

(九)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大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认真抓好4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完善被征地农民、海域退养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帮扶“4050”、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灵活就业。完善重特大疾病、罕见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坚持“房住不炒”,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配租配售,加大人才和新市民住房保障力度,持续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成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评估及新一轮两纲编制,加快托幼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扶老救孤、扶贫济困等慈善活动,高标准建设“爱心厦门”。

大力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强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疏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严格落实学校与新城、幼儿园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全力推进16所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建成48个教育补短扩容项目,新增学位5万个。落实职教高地建设试点工作,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契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厦大办好百年校庆活动,支持厦门理工学院更名为大学,支持厦门医学院建成区域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医学本科高校,推动集大、华大等高校建设“双一流”。积极引进境内外优质高校来厦合作办学。

大力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加快推进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等项目建设,扩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增加床位800张。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展,继续争取第二批试点项目。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大中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力度。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推进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落实落细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提升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大力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持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厦门。做好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相关工作,加强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建成南北向健康步道一期,继续向社会开放一批学校体育设施。

大力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基层治理、行业治理、源头治理,深化推广“近邻”模式,完善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科学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做好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快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全面提升市场监管水平,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完善信访制度,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民族团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启动“八五”普法,做好民法典宣传实施工作。深入开展国防动员,加快人防体系建设,认真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提高双拥共建水平。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深化主动创稳工作,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厦门。

(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主动接受巡视巡察监督,坚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全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和市委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严格依法行政。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大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和备案审查力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着力提高基层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水平。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勇于攻坚克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强化系统观念,始终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形成“想为、善为、敢为、乐为”的良好精神风貌。

强化廉洁从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弘扬“滴水穿石”“四下基层”“四在一线”“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精文简会刚性约束。坚持过紧日子,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严肃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伟业,实干创造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敢拼会赢,敢为人先、担当作为,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厦门篇章而不懈奋斗!

标签: 福建省 厦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