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小记

广元小记

历史 123℃ 12

广元,坐落于嘉陵江畔,有南河穿城而过。广元古称利州,原市中区改名利州也由此而来。广元是川北门户,总面积1.63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距成都约320公里。广元位于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交界处,属亚热带湿润气候,交通发达,是川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广元地处蜀道咽喉,北达京师,南通巴蜀,东去荆湘,西通西域,嘉陵江横贯城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广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的故里,素有“女皇故里”之称,市

曲靖赋啊

曲靖赋啊

历史 123℃ 12

闲来无事,呼友小聚。问:曲靖何处可小憩?答:登寥廓揽胜是也!麒城西南,耸卧胜峰。巅立宝塔,极目四野。塔顶闲斋,可饮可乐。岁在辛卯仲秋之夕,携三五友,攀九层塔,入室宴饮。幽兰居士,抚琴以待。友赵腾龙,家居宣威,史典盈怀;友杨排凤,出阁罗平,时尚风流;友陈涓子,怀胎沾益,书香熏脑。布衣井岗,久居平坝,胡思乱想。稀客盈斋,居士笑迎,一室璨然。小徒斜睨,灵若一休,独享其乐。木鱼不敲,梵经不念,膝端电脑,网

乐陵简史

乐陵简史

历史 123℃ 12

乐陵市位于鲁冀两省、四市(德州-滨州-沧州-济南)交界处,隶属山东省德州市。1988年撤县设市,辖9镇3乡4个街道办事处,1处省级开发区、1处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1处列入国家黄三角规划的循环经济示范园,491个社区(村),人口68万,行政区划面积1172平方公里,是国家命名的“中国金丝小枣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中国建筑五金产业基

从化凤院村

从化凤院村

历史 123℃ 12

凤院村 位于从化江埔街的凤院村,是欧阳氏在南宋期间从江西庐陵南迁到从化的定居地。 凤院村是已发现的从化最大的民居聚落之一,建筑占地长280多米,最深处达300多米。过村首门楼,极目远处,双凤山下是一望无垠的葱笼田野。门楼“凤院”额匾下对联为“凤立丹山舒锦绣,院开大地见文章”。村尾与村首的大榕树遥相呼应,村前月牙形池塘碧水微澜,相传因能倒映出双凤山而得“凤”之名。明隆庆三年(1569年)冬十一月,县

任丘历史

任丘历史

历史 123℃ 12

任丘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京津冀经济圈,属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开放带,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市。市区北距北京151公里,东北距天津135公里。市境东与廊坊市文安、大城两县相连,南与河间市毗邻,西与保定市高阳县接壤,西北与安新县隔白洋淀相望,北与雄县相接。全市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东西横距42.5公里,南北纵距41公里。总人口为81万人,其中任丘市67.4万人,华北油田13.6万人。现辖3个街道办

秀岩傅公祠

秀岩傅公祠

历史 123℃ 12

位于莺岗社区居委会卫国路86号佛山市第三中学内。建于1916年,建筑座北向南,三间三进,前后座为岭南传统祠堂建筑,中座为中西合璧建筑。头门前廊步梁穿斗抬梁式木雕人物梁架,水磨青砖墙,花岗岩石檐柱、虾公梁、狮子驼墩、雀替、包台,中嵌“秀岩傅公祠”石额;头门和后进为悬山顶建筑,人字山墙;中座罗马式建筑风格,旧式水泥拼花阶砖;头进二进三进之间有天井间隔,天井两侧卷棚顶廊。第三进四柱大厅,坤甸木金柱、石竹

卢氏县起源21

卢氏县起源21

历史 123℃ 12

出自姜姓,系承齐太公吕望 卢氏老家山东。   关于卢姓的来源,《姓纂》和《通志氏族略》等古籍都有原原本本的记载,是这样的:“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孙奚傒,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汉有燕王卢绾。”   齐太公,就是辅佐周武王兴周灭纣的吕尚(又名吕望、子牙,后世俗称姜子牙)。他于大功告成之后,被封在齐国,爵位为公,成为后世许多同宗而不同姓的家族的共同始祖。卢氏,既然是创自

盐城相关文化

盐城相关文化

历史 123℃ 12

地名由来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盐城”之名使用至今。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淮剧又名江淮戏。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区。清代中叶,江苏盐城、阜宁一带,民间流行着一种淮剧博物馆淮剧博物馆由家民号子和田歌“雷雷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靖远党组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靖远党组织

历史 123℃ 12

在甘肃中共党史上,靖远是一个有着重大影响的地区。早在1930年,打入国民党内部的中共党员张东皎、高岗等人,随国民党骑兵第四师15团王子元部驻防靖远县城,就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靖远的活动。1932年,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谢子长、焦维炽策划发动了名震陕甘的靖远起义,组建成立了“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这是甘肃境内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这支队伍在一年时间里先后举行了两次行动,但随之被驻防靖远的国民党军队打

靖远起义后记

靖远起义后记

历史 123℃ 12

中国共产党秘密组织在王子元部开展的兵运工作,以及西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虽然都失败了,但它在西北大地上打响了革命的枪声,点燃了革命的火种,是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的事件,在当时革命活动比较沉寂的甘肃大地产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影响。这期间,在孙蔚如、邓宝珊部队以及国民党甘肃省政府机关的中共地下党组织也有了新的发展。两次兵暴及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的组建和行动,尤其是西北抗日义勇军的活动,沉

血洗红砂岘

血洗红砂岘

历史 123℃ 12

蒋介石立即命令兰州国民党驻军和西北的马鸿宾、马步芳等组成甘宁青“三省联军”,围剿西北抗日义勇军,并严令限期剿灭。国民党东路交通司令马锡武部袁福昌骑兵团,宁夏马鸿宾部冶成章105旅,青海马步青部驻永登马二虎的黑马队,以及绥靖公署张绍武骑兵连,驻靖远新十旅李贵清部乔维骑兵营,从四面八方向义勇军扑来。1933年4月,西北抗日义勇军经过近两个月的连续作战后,在皋兰武川红砂岘(今属白银区)休整,被“三省联军

西北抗日义勇军的建立

西北抗日义勇军的建立

历史 123℃ 12

1932年11月,中共陕西省委派吴鸿宾和王建三来到兰州,组建成立党组织。12月初,中共甘宁青特区委员会在兰州正式成立,吴鸿宾为特委书记,孙作宾为特委军委书记,常黎夫为秘书长,马豫章为组织部长,李慕愚为宣传部长。甘宁青特委成立后,除着手建立和发展党组织外,继续开展兵运工作,并由吴鸿宾、李慕愚和孙作宾负责。为此,决定将靖远起义后转入地下活动的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重整旗鼓,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力量,建立一

转战水泉堡

转战水泉堡

历史 123℃ 12

因谢子长奉命返回陕西,杜鸿范到平凉疗伤,邬逸名、吴景鳌前往兰州,骨干力量有所减弱。为统一领导,便将原第一、第二支队合并到第三支队,由王儒林任司令,杜润滋任政委兼参谋长。为扩大影响,游击队由会宁、靖远交界地西上,经宋家河畔、西塬、平滩堡,渡黄河绕道北山来到糜滩。这时,孙蔚如已将王子元部调往海原驻扎,派王云山的特务营到靖远接防。由于孙作宾仍然留在靖远,在得知游击队回到糜滩后,与王儒林秘密见面,互通情况

水泉堡战斗

水泉堡战斗

历史 123℃ 12

孙蔚如得知陕甘游击队成立的消息后,给王子元打电话过问此事,王子元随即派第三团骑兵营和汪新民的2营1部,前往水泉“围剿”。地下交通员李发荣及时派人向游击队报告了这一情况,谢子长立即召集部队进行作战动员和部署。王儒林带领第三支队占领尖山,控制最高点,以防止敌人偷袭。杜鸿范、张东皎带领第一、第二支队占领前沿大山峁,正面迎击敌人。姜耀、杜润滋率部坚守堡子,保证指挥部的安全。6月2日,敌周维邦、梁占胜所部分

水泉起义

水泉起义

历史 123℃ 12

谢子长、焦维炽等人因未及时与起义部队取得联系,经过商议后决定焦维炽去兰州筹备军火,以备再行举事,谢子长等继续寻找起义部队。随后,谢子长也秘密来到兰州,与先期达到的共产党员杜润滋、邬逸民、吴景鳌等取得联系,在闵家桥的一个烟坊里隐蔽下来,进行秘密活动。经过党组织的营救,王子元以张东皎马上离开靖远为条件将其释放,王儒林在旅参谋主任孙作宾的说情下也获得自由。两人随即前往兰州,与谢子长、焦维炽、杜润滋等联络

靖远兵变

靖远兵变

历史 123℃ 12

1932年4月16日,中共陕西省委派谢子长、焦维炽到靖远策划发动兵变。谢、焦二人当天晚上即从西安出发,于4月28日到达靖远,与部队内部的团党委取得联系,王儒林安排谢子长和焦维炽住在党的地下交通员李发荣家中。谢子长因与王子元之间的特殊关系,不便公开活动,隐蔽起来研究一些具体问题,外面的活动由焦维炽出面进行。经过团党委两次会议研究最终商定,先以请愿的形式与王子元进行面对面的斗争。5月3日,各团、营、连

靖远兵运工作

靖远兵运工作

历史 123℃ 12

1930年中原大战前夕,冯玉祥将其在甘肃、宁夏的部队调到河南参战,为控制后方,即委任苏雨生为宁夏骑兵第四师师长,留守宁夏平罗。苏雨生乘机扩军,不管什么人他都收编,中共陕北特委利用这一时机,动员和派遣了一批党员打入苏雨生的军队,开展兵运工作。苏雨生部15团团长王子元与中共地下党员谢子长、刘志丹既是老同学,又有“把兄弟”的特殊关系。王子元担任该团团长,答应掩护地下党,让共产党员张东皎任副团长。这年夏天

清代以前靖远境内的重要战事

清代以前靖远境内的重要战事

历史 123℃ 12

丝绸之路开通以后,靖远地区是由中原进入河西走廊的必经要道,黄河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西去的古道上。在靖远境内百余公里长的黄河河道上,先后形成了数座重要的渡口,连接着东来西往的交通。其军事地位也显得重要,历来为兵家所看重。早在公元前214年,秦将蒙恬率领军队数十万人北击匈奴,收复黄河中上游以东、以南大片土地,然后以黄河为屏障,沿岸筑城四十四座,祖厉和鹑阴,就是当时所筑的两座临河县城。东汉时期,汉军

靖远县建置沿革

靖远县建置沿革

历史 123℃ 12

靖远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河上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份。黄河从这里蜿蜒流过,滋育了一方肥沃的土地。数千年来,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一代又一代生息繁衍,用聪明智慧和勤劳的汗水,创造了灿烂的地域文化。靖远县境内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早期先民,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最早发现的堡子山、红嘴子、庙屲山等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说明,远在4500年前,这里便有人类生息繁衍

阜宁历史改革——张小琪系列

阜宁历史改革——张小琪系列

历史 123℃ 12

县治阜城镇古名黄浦,隋以前为射阳湖入海口,宋嘉定年间于射阳河轭湾处建真武庙,得名庙湾,明处时产盐称庙湾盐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为防倭患,垒土筑城,称庙湾镇,立县后称阜宁城,民国时称城厢镇,民主建政后称阜城镇。古阜宁境域,数度“陵谷互易,沧桑改观。”大海夺田时,“怒潮啸涌,百里为墟”,陆地遂成浅水湾。海潮东退,水湾又成陆地。新石器时代,距今约6000年前的一次海潮东退,海岸线始长期稳定在北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