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恩塔——yxhkjj
报恩塔是唐太极元年(712年)六祖在韶州宝林寺弘扬佛法时命门人回新州建的,至次年夏建成。 塔的命名是按六祖“报四重恩”(佛恩、父母恩、国恩、众生恩)之意,取名报恩塔。此后,几经崩塌和修葺,至清初古塔仍存在,但塔老藤荫以至后来完全崩塌。1989年4月21日起,在旧塔基础上重建报恩塔,清理旧塔墙基时,发现残存有刻写着“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的塔砖多块,1990年9月18日建成。重建后的塔
报恩塔是唐太极元年(712年)六祖在韶州宝林寺弘扬佛法时命门人回新州建的,至次年夏建成。 塔的命名是按六祖“报四重恩”(佛恩、父母恩、国恩、众生恩)之意,取名报恩塔。此后,几经崩塌和修葺,至清初古塔仍存在,但塔老藤荫以至后来完全崩塌。1989年4月21日起,在旧塔基础上重建报恩塔,清理旧塔墙基时,发现残存有刻写着“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的塔砖多块,1990年9月18日建成。重建后的塔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位于陕西西安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南依骊山,层恋叠嶂,山林葱郁;北临渭水,逶迤曲转,银蛇横卧。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秦始皇陵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陵
清远这座美丽而又富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城市,是那么的让人好奇,总会忍不住去探讨它,亲近它,去发现它的秘密,可它却总是像个害羞的姑娘,千呼万唤却始终看不清它的美貌面容,始终带着朦胧的美。而清远的古村是最好的体现,古村是清远的一个特色,在清远有哪些古村部落呢?我在接下为大家介绍一下吧!清远的元璧古村 、卿罡古村 、星子黄村、 东陂古石板街 、清城区龙塘镇牛岗地村 、凤塱古围村 、佛冈上岳民安古居 、佛冈县
城镇建设2008年,余干县投资9000万元的世纪大道西延工程全面拉通,投资600万元的西六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新区框架进一步拉开。投资65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一期主体工程建设基本结束,管网铺设进入攻坚阶段。投资1000万元的血防医院、1000万的县职教中心顺利开工。大黄金埠镇600亩新镇区建设如火如荼,车站、市场、自来水厂、便民服务中心一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瑞洪镇镇区总体规划已经完成,特色饮食一条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育才街道育才街道办事处驻华药一区内,邮编050011。[区划]辖8个社区居委会:药东街社区、华药一区社区、谈北社区、二化社区、跃西社区、医大联合社区、谈南社区委员会、裕彤社区。[沿革]因该办事处的驻地位于育才街东侧而得名。该办事处建于1956年,初称西河沿办事处,1957年8月改为育才街办事处,1958年改称育才街管理区,1959年与华北药厂的管理区合并,定名育才街分社,196
泷风(泷水民歌)主要流传泷水地区(含罗定、云浮、郁南),从唐代开始,内容包括有泷水谣、泷水山歌、泷水别体山歌、采茶歌、灵山山歌、平台山歌、蛋歌、木鱼、龙舟、顺口溜、卖花歌、麒麟歌、赞歌、禳歌、乩语、谶语歌、丧歌、喃呢歌、签语歌、字眼(兴嫁歌)、竹枝词、能咕歌、泷州歌、谜语歌、谚语等三十余种歌谣,多用泷水方言创作演唱。屈大均《翁山诗列》便有罗定山歌。现已收集约一万首,估计约200万字,尚有一百余种手
罗定是千年文化古邑,历史悠久,它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之南,东有云雾山脉,西有云开山脉,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冲,自古被视为门庭防卫,抚绥重地。远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时期,已有人类在罗定大地上生息繁衍。他们居住在今天苹塘、金鸡等地的洞穴中,过着渔猎生活。距今四五千年前,罗定的泷江河、罗镜河、太平河流域,已遍布人类生活的踪迹。早年在罗平横垌背夫山发现的大型战国墓葬,其墓主人就是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南依秦岭,从西和南两个方向环拥西安市区,山、川、塬皆俱,总面积1580平方千米,有25个街道办事处,人口103万。长安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政府距西安市中心仅8.7千米。 古长安曾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建都之地,境内有周代的丰镐遗址、秦代的阿房宫等十大遗址、有翠华山、五台山、祥峪山、清华山等八座名山,有兴教寺、华严寺、香积寺等四十二座寺院,佛教十大宗派的
大概很多人都知道有“罗定八景”,极少人知道有更早的“泷江八景”。最近,吕永光教授从杭州天一阁藏书中发现了明嘉靖四十年的《德庆州志》,州志中的确有“泷江八景”记载。其时,罗定州未建立,更没有文塔和城东桥,自然没有“东桥塔照”一景。为区别于“罗定八景”,我们不妨将“泷江八景”称为老八景。罗定历史上最早的地方志是明天顺《泷水县志》和明万历《罗定州志》,可异这两种方志已佚,至今仍未找到,目前罗定州志中最早
2005年4月10日,广东省河源市被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正式授予“中国恐龙之乡”称号。该市曾因馆藏10568枚恐龙蛋化石而荣登吉尼斯世界纪录榜,还因出土了“晚白垩纪窃蛋龙”(又名黄氏河源龙)蜚声海内外。 在历经6500多万年的沧桑巨变后,恐龙如今在河源受到了呵护和礼遇。自1996年开始大量发现恐龙蛋化石始,当地政府就下文并教导全市市民保护恐龙化石。去年,河源市政府将石峡恐龙蛋化石埋藏地及
黎少镇位于罗定市中西部,面积134.2平方公里,人口5.7万多人,辖19个村(居)委会,镇政府驻地黎少圩,距罗城11公里,省道荔朱线由东向西横贯镇境,交通十分便利。2006年,黎少镇工农业总产值3251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850万元,农业总产值28660万元;地方财政财税收入为510万元,其中国税收入286万元,地税收入224万元,比增16.2%;农村人平均纯收入达4552元,比上年增长5.0
生江镇位于罗定市中部,距离市区9公里,总面积61.4平方公里,圩镇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农业人口3.2万人,劳动力1.7万个,辖12个村居委。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2l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34亿元,农业产值0.87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878元。生江镇位于罗定市中部,距离市区9公里,总面积61.4平方公里,圩镇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农业人口3.2万人,劳
在汉中人民心里一直有一个靓丽的身影,她陪伴汉中三百余年,曾经是这个城市的标志,记录着这个城市的历史,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变迁---钟鼓楼。过去,钟鼓楼是汉中的中心,共有四层,每层都是飞檐翘角,伸出去在空中画出优美的弧线,每个翘角的顶端挂着铃铛,微风一吹,送去满城悦耳的铃声。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她是这座城市的制高点,钟鼓楼东西南北伸出四条街道,站立顶层放眼眺望,整个汉中城便一览无余。赭红色的木板房们顺着碎
一、 简介: 柏乡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冲积平原,介于邢台、石家庄两市之间,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柏乡县距石家庄机场和北京机场、天津港分别为80公里和400公里。京深高速、107国道、京广铁路穿境而过。柏乡县自然条件良好,属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降雨量615㎜,年光照时数2528.8小时。柏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适合小麦、玉米、棉花、谷子、大豆、
"拉花"的传统化装、道具、服饰均与当地的民俗事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所呈现的特点也就最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了。"梅开五福,竹报三多"(传统对联)。旧时"拉花"男性角色的脸颊画有梅花,以寓"五福",即"寿、福、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书,洪范),也有的画菊(吉)花这样的吉祥之花的。他们的额心到鼻头之间画蝎、蛇、蜈蚣、壁虎、蟾蜍等五毒中的形象,以希望能够"以禳虫毒"(吕种玉《言鲭、谷雨五毒》)。女角
从表演形式上看,"拉花"可分为"跷子拉花"和"地拉花"两种。所谓"跷子拉花"即扮演女角者,脚踩跷子进行表演,代表流派是"固地拉花",后来,还将跷子演化为一种犹如西方芭蕾舞中的"立脚尖",以木削的"戳跷"捆绑于脚,且戳跷穿以鞋袜遮盖,犹如古代妇女的"三寸金莲"。表演时,演员只有始终保持"立脚尖"姿态才能表演。这种"拉花"中的女角虽为男扮女装,但因受"戳跷"的影响,使身体前倾、腆胸、塌腰、翘臀,移步娇
"拉花"是由一个叫"拉花"的村姑根据自己的爱情生活经历编成的舞蹈,并以其名而命名的。庄旺拉花"货郎担"中这种意味就很浓,他的歌曲"货郎谣"与其所表现的内容就很协调。"拉花"就是拉花此说在横涧一带最为流行。传说,该村有一名叫杨名举的人,明朝万历时在河南任西华县县令,任满路过牡丹胜地洛阳时,将数簇牡丹带回,在以本村老君庙内以"花王"敬神。从此每到花开季节,总吸引许多男男女女前往观看。为纪念牡丹在井陉扎
而"地拉花"的主要代表南正拉花的《六合同春》,"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庄子、齐物论》)。成玄英疏:六合,天地四方"。可见,六合四方就是天地四方同迎春回。类似这种的民间艺术,在别的地方也有一二,如清人李斗在他的《扬州画舫录》中载:"立春前一日,太守迎春于城东蕃喱观,令宫妓扮社火",角色有六,"春梦婆一、春姐二、春官一、皂隶二。"无论从角色上还是内容的表现上,《六合同春》与之有着很大的相识之处。
河北省石家庄井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的西陲,东距省会40公里。传统井陉拉花有其显著的艺术特色,以"拧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动律,以"花瓶"、"花伞"、"彩扇"、"霸王鞭"、"太平板"等为主要表演道具,加之可称为独立乐种的拉花音乐伴奏,形成刚柔并济,粗犷含蓄的独特艺术特色,可谓风格独特,美不胜收。它舞姿健美、舒展有方、屈伸有度、抑扬迅变,擅于表现悲壮、凄婉、眷
河北省石家庄井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的西陲,东距省会40公里。井陉拉花类属北方秧歌。井陉拉花产生并流传于井陉县境内,是一种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明清,源远流长。井陉拉花源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井陉拉花经过多次挖掘、整理、发展,享誉全国,名扬海外。井陉拉花井陉拉花有多种流派沿传,有关“拉花”称谓的传说很多。一说拉花是在拉运牡丹花过程中形成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