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老八景之"泷江八景"

历史

罗定老八景之"泷江八景"

大概很多人都知道有“罗定八景”,极少人知道有更早的“泷江八景”。最近,吕永光教授从杭州天一阁藏书中发现了明嘉靖四十年的《德庆州志》,州志中的确有“泷江八景”记载。其时,罗定州未建立,更没有文塔和城东桥,自然没有“东桥塔照”一景。
为区别于“罗定八景”,我们不妨将“泷江八景”称为老八景。罗定历史上最早的地方志是明天顺《泷水县志》和明万历《罗定州志》,可异这两种方志已佚,至今仍未找到,目前罗定州志中最早的版本是清康熙二十六——二十八年修的刘州志(为照相复制本),其八景的记录出自张国经的八景诗,更早的晨万历州志是在万历十一年,文塔与城东桥都未有建造,所以可以确定,现在的“罗定八景”最早应该载于崇祯八年的《罗定州志》中。“罗定八景”的命名应比嘉靖年间的老八景晚七十四年,至于嘉靖四十年往前推一百年的明天顺年间有无“泷江八景”之命名,不可得知,故明嘉靖“泷江八景”称为老八景是后来的“罗定八景”相对而言的。
“泷江八景”分别是“双龙晓雾”、“四凤朝阳”、“石牛仙踪”、“云雾文峰”、“东江远饯”、“南岭登高”、“大湾渔唱”、“径口樵歌”。嘉靖《德庆州志》选用了当时德庆州判庄楷的七首八景诗和泷水知县林昆的《径口樵歌》诗,后来刘无禄《罗定州志》选用了庄楷的《东江远饯》和林昆的《南岭登高》到民国《罗定县志》仅剩下林昆的《南岭登高》一首,也无该诗是八景诗说明。
泷江八景的地点也无确指,仍旧要从八景诗的诗意中推敲。但自古诗无直解,且诗意多为借景抒情,对景物欠缺直观描写,对地域考证尚十分困难,不管如何,我们可以从诗中领略到老八景的风韵,而不需确指其地点在哪里。
"泷州八景"诗
一、双龙晓雾 (庄楷)诗
一抔胜地自天开,孕秀钟灵亦壮哉;
绿水绕将千壑去,青山涌出二龙来;
晓生瞋色藏玄豹,晚觉晴光遍八垓;
此景己经题品后,谁夸金谷与凉台。
胜地指风景优美的地方,一抔胜地应该作何解释呢?抔是用手捧的意思。《礼记•礼运》:“污尊而抔饮”,污尊指凿地为尊,抔饮,用手掬也,后来用一抔土指墓堆。这里的意思是说:“上天的鬼斧神工使一个小山岗成为了风景优美的名胜之地,既孕育出秀气灵气,亦非常之壮观。”“绿水绕将千壑去,青山涌出二龙来”实际上己将地点指明。 民间所指的双龙仅有低矮的山脊而无水流。而城南的天马、立良两条山脉,其势如青山中涌出的巨龙(在石牛与四凤山之间),金、银两条河流随山势奔驰而至,流经了一个小山丘,水从石笏中倾泻下来,形成瀑布,诗中未有写明,但水流出山后,绕过素龙丘陵地区的千沟万壑,是非常壮观的,加上早晚的云雾霞光,万分奥妙,变化无常,华光遍于四野八方。“八垓”又称“九垓”,原指八极之地,八极即九州,无怪乎诗人赞曰:此景一经题名之后,金谷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晋代石崇曾在那里筑园,后世称为金谷园,其有名气,庚信《枯树赋》云:“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二、四凤朝阳 (庄楷)诗
四凤虽云古未闻,超然佳致自嶙峋;
地当丽日祥云绕,人乐明时盛世春;
野有腴田皆种玉,山无脊土不栽筠;
蓬松野老觥村酿,曝背闾阎笑语频。
“四凤朝阳”即“八里明镜”,古无争议。诗人不为写景而写景,将景色描写溶入民俗野趣,值得一读。四凤指四凤冈,又称八镰(读四声)山,象四个展翅凤凰朝向一面石镜,其景致前所未闻,但好的景色有好的时世,一片丽日祥云,好一个清平世界,人尽其乐,心境自然不同,种玉的故事出自《搜神记》,旧指孝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肥美的土地都长出丰硕的财宝,连瘦脊的山上都长满竹子,真是一块风水宝地。诗人好象悟出其中的道理说,怪不得不修边幅的乡村野老,大碗饮着丰盛的自酿美酒,连光着背晒着太阳的乡村平民百姓也忘形欢笑,话语多多,这是大自然的福荫啊。
三、石牛仙踪 (庄楷)诗
青山卷石若牛然,二水交流过窦川;
阅世长蹲春草里,寄身高卧夕阳边;
烟霏叠嶂浓尤淡,鸟下平芜往又还;
仙子何年此棋局,空留往事古今传。
石牛指石牛山上的巨石,象牛,山下有二条溪水交汇,从西边的[3]溪水黄色,从东边来的溪水白色,俗称为金银二河,二河交汇后经素龙汇入泷江支流东水,(泷江又称双床水,上游有双窦峒,故名窦川),石牛蹲在草丛中阅进了人间春色。石牛山是泷水县丘陵地区中拔起的高山,石牛在日落之处,所以说常有西下夕阳陪伴着它。从石牛山上往泷水县城方向看,波光浮影,城池村落若隐若然,似浓似淡,鸟从山上到平旷的原野往返飞行。(平芜指平旷的原野,从石牛山俯视,前面一马平川,欧阳修曾有《踏莎行》词:“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诗中是诗人从青山看平芜)。石牛背上有棋局似的遗迹,据传是仙人坐在石牛背上下棋留下来的,仅留下传奇故事,故取名为石牛仙踪。
四、云霁文峰 (庄楷)诗
云外高峰露远颠,削成文笔自天然;
挺身才俊中朝贵,涵育英豪内翰仙;
为国期同葵向日,挺身应与柏参天;
不由地胜钟灵杰,何事舂陵出大贤。
明清特别相信风水,认为一个地方的人文好不好主要看有没有象文
笔似的山峰,象砚台似的案首,(嘉靖的泷水、尚未有人工修造的塔,广东不少文塔都是明万历修筑。)云霁山又名三叉山,在泷水旧县顺仁乡即今罗镜镇镜南,是泷水县最高山峰之一,高峰象削成的笔尖,山下有云沙温泉、风景秀丽,山顶云雾缭绕,山脚下热气腾腾。诗人希望这样的好风水,能够诞生天才俊杰,直达朝廷的显贵,培育出象翰林一样的文人,并希望这些人能忠君爱国,为人正直。诗人叹息说,如果没有这样的风水灵气,舂陵这个地方又怎会出大贤人呢?舂陵是古县名,秦置,汉光武封舂陵候于其地,东汉改名章陵,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县。原来,中兴汉室的光武帝刘秀也是湖北枣阳人,枣阳的人文景观也一定很美。
五、东江远饯 (庄楷)诗
观光新喜士多贤,饯别盘桓碧水清;
帆挂不愁滩十八,囊虚犹怯路三千;
桄榔叶涨端溪雨,踯躅花开庚岭烟;
珍重远行无可赠,琅玕早献五云边。
饯行指用洒菜送行。古泷水人远行,都是在县城码头乘船沿江流东去,过了宋桂滩才改北行,出了西江又改东行。给远行的人饯行,称东江远饯。按泷水县城附近水势,以大?头最优越,是一个深水湾。罗定八景之“东桥塔照”也是指这个地方,但因为未有塔和桥,为新进士子送别成为一大景观。此诗也见于刘元禄《罗定州志》,但刘州志中错误较多。如第二句饯别刘州志作尊酒,?作?,第四句囊虚,刘州志作囊空,第六句花开刘州志作花间。大概码头的景色以士子和乡贤东去远行最有特色,他们常常因为举行饯别而逗留江边。刘州志?作?,即江边的空地。嘉庆《德庆州志》作?,有风平浪静的意思。“泷”是急流之意,故泷水有九泷十八滩之说。
航船挂起风帆,并不怕这些急流险滩,怕就怕行囊空虚、缺乏盘川,要远行确有点儿心怯,路三千指上京赴试。桄榔叶漂浮在水面,正是端溪的雨季,而经过庚岭之时正是踯躅花开的季节,山岭上好像多了一层云烟。刘州志作“踯躅花间”有错,因为这句是诗的对偶句,踯躅花对桄榔叶,开对涨,远行的人,是不会留恋徘徊于花间的。“踯躅花”是岭南山间一种名花,又名“羊踯躅”,俗称“闹羊花”,花开时球状花冠,漫山遍野如岚烟。“珍重远行无可赠,琅?早献五云边”应该怎样解释呢?琅?是一种美石,五云一般指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五云也指皇帝所在地。因为士子赴考,得中举贡即是国家人才,送行时,亲人好友们别无所赠,只有珍重祝福,希望顺风顺水,一路平安,此去若是得中,便成天子门生,美玉则早己为他准备好了。
六、南岭登高 (庄楷)诗
频城无处不堪游,独有青山景物幽;
远近道途泥滑滑,往来车马日悠悠;
高山流水琴中趣,白雪阳春洞里讴;
回首夕阳江上路,一声长啸海天秋。
罗定八景有“南岭梅先”而无“南岭登高”,“南岭梅先”在龙头冈一带,“南岭登高”无确指,但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是在泷水县城外山冈。频城即濒城,指近城的地方。泷水县城外的山冈为南门冈和东门冈,南门冈高于城楼,可俯瞰全城,东门冈在河对岸,隔岸观城,城楼、江流、人流,尽收眼底,登高望远的确有无尽情趣,其中远近道途,往来车马,热闹处充满俗世尘嚣,而高山流水,阳春白雪又是另一种高雅的情趣,相比下各得其乐。
《刘州志》和民国《罗定志》也收有林昆的一首“南岭登高”诗:
嵯峨翠黛与云齐,遗兴寻幽策杖藜。
问酒村前黄犊小,扪萝烟外夕阳低。
树留空翠当尊入,鸟弄清音隔树啼。
却忆谢公逢此日,不嫌屐齿印香泥。
该首诗并未指为八景诗,与庄楷的“南岭登高”亦不同韵脚,显然不是唱和诗。“却忆谢公逢此日,不嫌屐齿印香泥”句,引用了谢公屐的典故,南宋诗人谢灵运,喜欢游山,登山时常穿着木屐,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脚著谢公屐,身穿登云梯”,《南史•谢灵运传》引此作“木屐”,后来很多诗人都称木屐为谢公屐,省称为谢屐。
七、大湾渔唱歌 (庄楷)诗
大湾水势出城西,几曲奔流到柳堤;
十里湖光鹞上下,一川春色树高低;
渔歌声动云烟豁,鸟梦惊回草木迷;
忆昨掀篷滩上过,花边野雉近人啼。
新老八景都有“大湾渔唱”,大湾今属郁南县,古泷水的大湾原名大甑湾,是东安、西宁与罗定州之接壤交界处,原为瑶壮屯聚之地,明万历陈?开辟大湾墟,每年二八月丁后一日,环墟二十多个村子在此举行祭社活动。大湾因为湾大而水势平缓,水面如一平湖,《大湾渔唱》诗将平湖、柳真堤、上下翻飞的大鹞、迷水草的小鸟、野雉与花草、高树与灌木、渔歌与行船带入一幅春水画图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确是一处风景幽美的风景胜地。
八、径口樵歌 (林昆)诗
侵晨小径入烟萝,次弟歌声岭外过;
无累无羁尘虑杳,载游载咏逸情多;
松花不老观棋局,洞日初斜觉烂柯;
有志负薪勤苦读,五云深处听鸣珂。
泷水县地名叫径口的很多,有著名的金山径、牛路径、蒲竹径等,也有乡村小径。古来对“径口樵歌”的景点地点多有争议,但从林昆诗看,这径口若悬河并非一定是名径,如东安蒲竹径。据《东安县志》记载,在东安县西,自西藏自治区北径口达东南径口,延袤二十余里,两崖峻峭,茂树蔽天,瑶贼旧据其中,人迹断绝,为东山第一畏途。象蒲竹径、金山径、牛路径等都不可能有载游载咏的逸情,又何来歌声。而作为八景之一的“径口樵歌”,不但有歌声之逸趣,且主人公无拘无束,诗中同样引述《述异记》中晋代王质伐木遇仙,观其烂柯的故事。有仙人出没处自然也不是一般乡村小径。所以多数人都指为大湾上游不足二里的径口。诗人在《径口樵歌》诗中引入我国农村耕读传家的传统观念,将樵夫写成负薪勤学苦读者,最后用“五云深处听鸣珂”来终结。五云指皇帝的居所,鸣珂为唐长安街名,又叫鸣珂里,是达宫贵人车马出入喧闹之地,后来以鸣珂里指他人之乡里。诗人是想说,即使你是个樵夫,只要发奋读书,同样会出人头地,成为能进出京城繁华地方的显贵。

我的网络营销个人秀地址:/upload_files/2021/10/05/jjddodongq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