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左翼中旗历史沿革
“科尔沁”系蒙古语译音,意为“弓箭卫队”。蒙古语称东为左。元为开元路北境,明初置福余外卫。清崇德元年(1636)设立科尔沁左翼中央旗,隶属于蒙古衙门(后改为理藩院)。地势平坦,多沙丘,有洼地。1947年改称科尔沁左翼中旗,简称科左中旗。 1996年?,科尔沁左翼中旗面积9811平方千米,人口52.1万人,其中蒙古族占70%。辖6镇23苏木6乡:保康镇、门达镇、巴彦塔拉镇、宝龙山镇、舍伯吐镇、架玛吐
“科尔沁”系蒙古语译音,意为“弓箭卫队”。蒙古语称东为左。元为开元路北境,明初置福余外卫。清崇德元年(1636)设立科尔沁左翼中央旗,隶属于蒙古衙门(后改为理藩院)。地势平坦,多沙丘,有洼地。1947年改称科尔沁左翼中旗,简称科左中旗。 1996年?,科尔沁左翼中旗面积9811平方千米,人口52.1万人,其中蒙古族占70%。辖6镇23苏木6乡:保康镇、门达镇、巴彦塔拉镇、宝龙山镇、舍伯吐镇、架玛吐
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西南部,与福建省接壤,以出产青瓷著称。汉族劳动人民制作瓷器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东汉有了重大突破。三国两两晋南北朝后,南方和北方所烧青瓷开始各具特色。 南方青瓷,一般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色晶莹纯净,常用类冰似玉来形容。北方青瓷胎体厚重,玻璃质感强,流动性大,釉面有细密的开片,釉色青中泛黄。龙泉青瓷始于
我的家乡在有着“仇池古国,伏羲生处,乞巧文化之乡”美誉的西和,有着7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其中仇池古国就是其中之一。 仇池国的创立者是氐族人杨腾,建安初年,由于中原动荡不安的局势,率族人爬山涉水,来到三面环水,四面徒壁,易守难攻,又有良田千亩的仇池山。此山地处入蜀要塞,进可攻,退可守。更重要的是绝壁临空,别说古代,就是现在,除飞机火箭外,地面部队实施攻击也绝非易事。 仇池国杨难当时边疆最广
鄱阳县于公元前221建县,迄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鄱阳古称番邑,汉时更名为鄱阳。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岸。水域面积948.7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22.5%,其中有约313平方公里在该县范围内,水资源非常丰富。县境内东北高为低山,向西南方向渐变为丘陵与湖区平原。属于亚热带温和型气候,是江西省一大人口大县。是国家著名的商品粮、棉、油、猪、鱼基地县。 鄱阳县,有14个建制镇,15个乡,2个水
何时 “槀城”改为“藁城”, 槀字上加 “艹”草字头,为何加“艹”草字头的历史简述:据《宋史》和《金史》地理志记载都是“槀城”,《元史·地理志》始为“藁城”在《元史·董俊传》中,已用“藁城”。“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中者拔为将。众莫能弓,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俊寡不敌众,弃金降元蒙,董俊善骑射,为政宽明,授之为“龙虎卫上将军,行元帅府事,驻藁城。”承制授左副元帅,升藁
欢迎来到巨鹿,下面给大家讲述一下巨鹿的历史。巨鹿县历史悠久,五千年前唐尧禅位虞舜即于此,是秦始皇当年册封36郡之一。汉置县,晋时为国,张角、魏征、张遂都为巨鹿的文明史增添了光辉。同时,巨鹿还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楚汉“巨鹿之战”即发生于此,西汉末王莽与刘秀之争,东汉末黄巾起义,明王朱棣的“靖难之役”、明末的明清兵“贾庄大战”,清末的景廷宝夏头寺起义等,都给这片沃土留下了历史的一页。行政划分:
,武安原为武安县,1988年建市。武安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带,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是一座以工业为主,各行业全面发展的现代新兴工业城市,下辖22个乡镇,502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全市总面积1800多平方公里。武安的综合经济实力已经跻身于河北省“十强”县(市)。 武安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武安的磁山是7000多年前“磁山文化”的发源地,她把“仰韶文化”
我是陕西邮电职业技术的学生,现参加网络能力秀第二阶段秀家乡任务,今天便向大家介绍我的家乡—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历史简介:古称上等美玉为“球”,次玉为“蓝”,因盛产次玉,故名蓝田。《太平寰宇记》卷26:“山出美玉。《周礼》注曰:‘玉之美者曰球,其次曰蓝’。盖以县出美玉,故名蓝田。约115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蓝田猿人”,就在县境内公王岭一带繁衍生息,逐渐散居于灞河中下游。约距今1万年左右,
义亭镇位于义乌市西南部,是义乌西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义亭镇区辖义亭、王阡、畈田朱、杭畴四个工作片,2个居委会、义亭地图65个行政村,总户数2万多户,总人口5.23万人,辖区面积54平方公里,是浙江省教育强镇和卫生强镇,金华市中心镇和文明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义亭镇位于市境西南部,是义乌西部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义亭历史悠久,据《义乌县志》记载,早在隋朝时期,金华大道穿村而过,唐贞观初年,
一、泾川的由来1、 泾川即泾川县。拼音:(Jingchuan Xian),泾川县位于甘肃省在东经107°15′—107°45′,北纬35°11′—35°31′,黄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地貌地形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占总面积63.4%的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此外,破碎塬区和河谷川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3.6
佛堂镇历史源远流长。镇内道院山与燕里村等地曾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石锄、石斧、石镞、穿孔石刀等器物,三四千年前就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相传南朝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印度天竺僧达摩来东方传教,云游义乌双林寺时,恰逢江水漫溢,洪水泛滥。为救被洪水围困百姓,遂投磬江中,得以普渡众生。后人为纪念达摩,于投磬处建“渡磬寺”,寺内楹联有“佛堂市兴永千秋” 句,遂名此地为佛堂,千百年来沿用至今。先后被评为金华市
佛堂镇建镇已有200多年历史,最早出现镇名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嘉庆年间(1796—1820)《(嘉庆)义乌县志》卷三记载:“万善桥县南三十里佛堂镇”。明清时期便是义乌、东阳、武义,永康主要通商口岸,是邻近县市农副产品的集散地,金华、兰溪、杭州、上海日用百货的经销地。知县杨春畅在乾隆二十八年记述:“距县治之西三十里有佛堂镇,其地四方辐辏、服贾牵车、交通邻邑”。占着水路交通的便捷优势,名闻江、浙、闽、
有这么一句话,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洛阳,六千年看淮阳。对,这个淮阳正是我的家乡。淮阳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中部,西临川汇区、西华县,北依太康县、鹿邑县,东接郸城县、沈丘县,南邻项城市、商水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C,年降水量741.2毫米,这里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风景优美。淮阳在古代被称为宛丘、陈、陈州。历史源远流长,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
拿到这个题目时,我想写很多关于我家乡的事,当然首要做的便是,我的家乡在历史上的变迁!以下便是我参考的一些资料: 春秋时涟水属吴,战国时,先后属越、韩、楚。秦时,属东海郡。楚汉之际,属西楚霸王项羽,汉初,属楚王。汉高主六年(公元前201年),降韩信为淮阴侯,分楚地为两国,涟水又属楚国。汉景帝时,被废除,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淮浦县,属临淮郡。这是涟水建制之开始。 王莽时,改淮浦为淮
肥城历史悠久。据老城镇北坛遗址考古发现证明,远在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人类祖先的一部分就在肥城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夏商时期,境内即建立了“铸”、“遂”等部落方国。西周时期,又有建立的“肥子国”,境域属兖州之域。春秋时期境域属齐、鲁两国分辖。战国时期属齐国所辖。秦代属齐郡所辖。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始置肥城县,属兖州刺史部泰山郡所辖。二千二百多年来,县境为郡、为县、为镇代有沿革。东汉章帝末年
井陉境内很早就已有人类聚居。井陉战国时属于中山国,春秋时属于鲜虞国,鲜虞国和中山国则为同一民族——鲜虞民族所建。后与当地殷商遗民逐渐融合,形成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井陉人则为鲜虞中山人之后裔,其风俗以“善歌舞,热爱艺术”著称。中山之地多出倡优,由于地薄人众,歌舞卖艺古时是当地的一大特殊民俗,男女无别,个个盛装打扮,俊男美女充斥各诸侯后宫,鲜虞中山音律以慷慨悲歌为一大艺术特点,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其
高安大观楼原名古谯楼,建于公元1509年到1521年,现位于高安市城区古城墙上,临江屹立,高阁巍峨,楼下城门洞开,总面积600平方米。高安大观楼前俯锦江和浮桥,后倚市政府大院,颇具明清建筑特有的风貌。层层的檐宇,曲折的回廊,清丽的格窗,无不给游人以古朴幽雅的情趣。那高翘的飞檐临空欲飞。凭栏远眺,前面是繁华的市区中心,高楼林立,一幅颇具现代风味的城市图画,对岸是长长的河堤,巨伞如盖的大树,微风徐来,
历史沿革 因境内清水河而得名。清乾隆元年(1736年)设置清水河协理通判厅,光绪十年(1884年)改为抚民通判厅。民国3年(1914年)改厅为清水河县,隶属绥远特别区。1949年起,先后属萨县专区、集宁专区、平地泉行政区、乌兰察布盟管辖。清水河县民居 1949年6月,清水河县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清水河县人民政府,属绥远省萨拉齐县专署管辖。1954年,归乌兰察布盟管辖。1995年,底划归
【建置前史】黔江早在60万年前“人猿揖别”后就有人类祖先活动的痕迹,其文明历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在夏朝属梁州,商周(含春秋战国)为古濮国、巴国属地,秦属巴郡南部地区,首次实现境内各民族人民大融合。西汉沿袭,至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在梁州巴郡置涪陵县(治所今彭水自治县郁山镇,辖今酉秀黔彭诸县和贵州东北部),这是黔江地域置县的开始。元封五年,改梁州为益州,属益州刺史部。【东汉置县】东汉献帝建安
南华寺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马坝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离韶关市南约22公里。 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至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因禅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称六祖道场。 南华寺建筑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