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友郭盼---韩城  毓秀桥

秀友郭盼---韩城 毓秀桥

历史 123℃ 12

毓秀桥,又称据水桥。在韩城古城的南端据水河上。桥南北走向,桥体全部用花岗石条砌筑,共有10个拱形桥孔,毓秀桥身全长180米,毓秀桥面宽4.5米。毓秀桥墩呈梭形,毓秀桥底石铺,桥面呈弓状,石缝间嵌铁锭加固,毓秀桥两旁为石栏,望柱东有101个,西有99个,柱头雕饰瓜果,栏两端各设置象征守护卫的头戴风雪帽的石人坐像。每孔桥孔的正中各有一石雕龙头,雕刻工艺精美生动。桥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由邑

新会——人民会堂

新会——人民会堂

历史 123℃ 12

人民会堂一带,九十多年前,叫“县前头”,是新会的政治、文化中心。1905 年,已在现游泳池一带建有“新会官立学堂”。1917 年,旅港同胞冯平山捐款六七万元,捐建“平山义塾”,后改为“平山小学”。1918 年,会城绅士筹白银 63 万元,建“合邑书院”,后改为县立中学,再改为新会一中。1928 年,冯平山再捐建“第一公共运动场” ( 现人民广齤场 ) 。1930 年,新会女子中学建在花园巷。学校虽

秀友郭盼---韩城 老城

秀友郭盼---韩城 老城

历史 123℃ 12

韩城是关中原野上一颗古老的明珠,它坐落在黄河的岸边,魏长城的脚下。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也是一个古老的小城。真正能够维系韩城久远历史的地方,老城当然是当之无愧的了。这种老并不单纯的局限于年代的久远和建筑的古朴典雅,并不崇尚于街道是否是用砖用水泥或者是用石条铺砌的。世世代代生活在老城里的人们仿佛感染了老城的一切,一举手,一投足,都充满了别的地方少见的风韵。不论你从哪个地方走进老城,扑面而来

廉江历史沿革(5)

廉江历史沿革(5)

历史 123℃ 12

1.始建前,2.秦属象郡地;3.汉属合浦县地;4.晋属高凉郡高凉县地;5.南朝宋、齐,属高凉郡罗州县地。6.南朝梁、陈,为罗州高兴郡石龙县地。7.隋朝,仍属高州高凉郡石龙县地。8.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石龙县建石城县,属罗州,(注:罗州城遗址在河唇镇龙湖村东侧,面积约6万平方米。此遗址布局有仿唐代长安城的明显迹象。1962年,此城址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时,在县境

穿在身上的历史——凯里苗族服饰

穿在身上的历史——凯里苗族服饰

历史 123℃ 12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湖北、四川、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服饰样式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多达200多种样式,年代跨度大,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服装样式都能在苗族服饰上找到痕迹。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

古城墙面世

古城墙面世

历史 123℃ 12

2004年11月17日,在博罗县城榕溪西段河堤施工现场挖掘出一段古城墙,经考证,确认为明朝时期古城墙,与博罗中学内唯一保留较为完整的明代古城墙是同期建筑。考古人员经过2天的考察和测量,发现这段古城墙长约80米,因为常年埋藏在泥土下面,大部分墙壁已经残缺不完整,城墙的高度从30厘米到300厘米不等。整个古城墙分为两层,墙基由红砂岩石砌成,长短不一,有的长50厘米,有的长80厘米,其中最厚的一段墙基由

邳州市的历史文化(飞越)

邳州市的历史文化(飞越)

历史 123℃ 12

历史沿革邳州作为陇海铁路与京杭大运河的交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上,邳州经历了楚汉相争、三国角逐、宋金交兵以及现代史上的徐州会战,淮海战役。抗日战争中的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即发生与此,与台儿庄接壤的邳县燕子埠乡的民众积极支前,周边多个乡镇都协助中国军队建立兵站、支援前线、救助伤员。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时,国共两军亦曾鏖战与此。抗战与解放战争中,新四军苏北支队也以邳县北部与山东南部微山湖一带为根据地。

教育历史

教育历史

历史 123℃ 12

官刻印书局同治九年(1870),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在城内建官刻印书局,约有200多名员工,为直隶较大的印书局,曾印《畿辅通志》《保定府志》《清苑县志》和《四库全书》的一部分,八国联军侵保时废。创办协生印书局1926年,清苑人张培植在保定西大街创办协生印书局,除印刷课本和报纸外还负责印刷中国共产党北方组织的文件和马列著作,出版单位署名“人民出版社”或“北方人民出版社”。1934年由于叛徒告密,协生印

鹿邑历史沿革

鹿邑历史沿革

历史 123℃ 12

春秋时期:设治苦,属陈国。战国时期:置苦县,属颍川郡,后属砀郡。秦朝时期:秦灭楚,置苦县西汉时期:高帝元年,苦县属汉淮阳郡。 十一年,苦县属兖州淮阳国,并于县西南置宁平县(今属郸城县)文帝元年,改淮阳国为郡,四年复国,十一年又改为郡,其间苦县、宁平均隶之。景帝二年,改淮阳郡为国,三年废淮阳国,苦县改属沛郡。元康三年,淮阳复为国,苦县属之。新莽时期,改苦县为赖陵,属淮阳国。东汉时期:赖陵复名为苦县,

虞城:底蕴厚重,人杰地灵

虞城:底蕴厚重,人杰地灵

历史 123℃ 12

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西周建国,封微子于宋,称宋国。因虞领宋地,故归属于宋。直到公元前286年,宋灭于齐,虞与宋荣辱与共,同样经历了由兴到衰的全过程。周代是奴隶制发展到鼎盛的时期,周公制定礼乐,正人伦,别夫妇,各项制度日臻完善,社会运转逐步规范化。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征战连年,但经济仍然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因而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发展,学派林立,百家争鸣。伟大的先哲墨子、庄子就是宋国人。1、秦统

虞城:悠久的历史 文明的曙光

虞城:悠久的历史 文明的曙光

历史 123℃ 12

虞城历史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灿烂辉煌。虞城的先民们站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源头,开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在中华民族历史长卷里,写下了不朽的篇章。1、早在六千多年前,随着地壳的变动和气候的变化,这一带的海水逐渐褪去,广袤的东部平原基本形成。这一时期。虞城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湿润温和、植被茂盛、水陆动物种类繁多、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居住,所以虞城的先民们便来到这里,开始了漫长的适应自然、认识自然和改造

中共华中工委纪念馆

中共华中工委纪念馆

历史 123℃ 12

在中共华中工委成立6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由射阳县委县政府牵头兴建的中共华中工委纪念馆,决策一定,筹建工作迅即启动。射阳县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华中工委纪念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筹建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戴亚生同志兼任筹建办主任,由宣传部抽调人员到纪念馆筹建办负责筹建工作。短短数月,筹建办人员先后多次赴北京、上海、浙江、安徽、福建等10多个省市和省内南京、苏州、徐州、淮阴、

贵阳市云岩区介绍

贵阳市云岩区介绍

历史 123℃ 12

云岩区是贵阳市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市区北半部,东、西、北三面与乌当区、高新区接壤,南面与南明区相邻,西北部与白云区交界,东西长17.5千米,南北宽12.5千米。民国三年(1914),贵阳府直辖地改置贵阳县,云岩就是贵阳县的城区之内。民国九年(1920),贵阳直隶于贵州省政府;十六年(1927),废省长,设省政府主席,为委员制;二十四(1934)年六月,省政府下设十一行政督察专员区,分管各县;二十五年

秀友许静苹果之乡礼泉 ——礼泉县铁担寺遗址

秀友许静苹果之乡礼泉 ——礼泉县铁担寺遗址

历史 123℃ 12

大家好,我是陕西省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班的一名学生,我来自著名的水果之乡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礼泉它历史悠久有这一定的文化。上一站我带大家一起去了解礼泉的昭陵汤房红提子葡萄,这一站我就给大家介绍礼泉县铁担寺遗址铁担寺位于县城东15公里处阡礼公路南侧的张什村。寺址为张什学校占用。该寺何时创建,尚难肯定。据张什村学校所藏一通金代碑石文内载:大定三年(1163)尚书礼部曾行文正式命名该寺为《福严禅院》

漆桥老街

漆桥老街

历史 123℃ 12

 安静的明代老街漆桥老街,一条狭窄的巷子,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现出几百年的风采。走进老街,宛如走进了那段真实的历史,两旁陈旧的砖木式店房,屋檐外挑,门楣上还雕有精美的纹饰。岁月的侵蚀,让木门上的纹路清晰可见;青砖小瓦,砖缝间露出白色的墙灰。风中的味道,久远而亲切。一街的老屋,清一色的向右倾出一个斜度。村民说一年年的风雨更替,这些百年老屋就像老人一样,慢慢地驼背了。老街很安静,街上只剩十来户人家,村

秀友王萌萌——我为家乡代言之槐店清真寺

秀友王萌萌——我为家乡代言之槐店清真寺

历史 123℃ 12

HELLO!大家好,我叫王萌萌,来自河南周口,现在在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营销与策划1233班学习,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女孩,希望在这次网络营销能力秀中,能够锻炼自己,能够在和大家的共同学习中取得进步。今天我领着大家来参观我们沈丘,大家请随着我的文字往下看。简介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原名“至元寺”、“老寺”。坐落在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东关。据《沈丘县志》载:该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

汉中历史---饮马池

汉中历史---饮马池

历史 123℃ 12

饮马池位于汉中城南,相传为刘邦驻军汉中时的饮马处。现存石刻对联“神龙能作苍生雨,饮马长怀赤帝风”(赤帝指刘邦),见证着饮马池的风雨和沧桑,更佐证刘邦驻军汉中时,曾在池内饮马。饮马池,三台阁之塔影倒映湖中,形成了被清初《汉中府志》中记载的汉中八景之一“东塔西影”。在天气晴朗之时,塔影投入湖中,人们在湖岸可以见到塔影,古有“汉阳萧寺塔,飞影入东湖”的诗句,记载了当时塔湖美丽的自然风景,游人赞美不绝。其

东平公社旧址

东平公社旧址

历史 123℃ 12

东平公社旧址位于白云区沙河镇燕塘。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光绪末年(1908年)重修,是鸦片战争时期的重要遗址。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5月),三元里附近各乡人民在广州城北牛栏岗一带大举抗击英侵略军后,省城东北郊及花县,增城、从化一带240余乡乡民在绅士王韶光、高梁材等倡导下,经两广总督批准,仿效石井乡的昇平公社,在沙梨园建立东平公社。以武装本地人和客家人共同抵抗外国侵略者为宗旨。主要领导

清远市鳌头塔

清远市鳌头塔

历史 123℃ 12

鳌头塔坐落于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县回澜飞水口的西岸,俗称“飞水塔”。相传,滨江河口与北江交汇处,有一条凶恶的鳌鱼经常吞噬过往船只,严重影响了清远城和滨江人民的生计,于是,地方乡绅集资在西岸建造了一座塔,以镇住鳌头,令它动弹不得,故称为“鳌头塔”。鳌头塔高29.7米,共九层,为八面楼阁式,每面宽3.4米,建筑面积55.8平方米。砖砌,五平列狗牙砖出檐,下塑花纹,第二层刻有“高占鳌头”四字。始建于明万历十

通渭县简介

通渭县简介

历史 123℃ 12

我们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8°48'到105°39',北纬34°30'。东界秦安,南临甘谷、武山县, 北接会宁、静宁县,西邻陇西、定西县。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64公里,总面积2908.5平方公里。耕地185.3万亩, 其中粮田132万亩,经济作物23.8万亩。全县辖2镇21乡332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2440个合作社,总户数92125户,总人口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