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7年偃师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17年2月23日在偃师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偃师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灵敏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过去五年工作回顾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偃师综合实力提升更快、转型发展成效更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稳中求进、调整优化”“持续转型、奋力崛起”的总基调,牢牢把握建设“富裕、活力、人文、秀美、幸福”新偃师这一重大历史使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冲击和自身转型发展的挑战,砥砺奋进、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五年来,我们矢志不移谋发展、提效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201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6亿元,是2011年的1.4倍;固定资产投资334.5亿元,是2011年的2.1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亿元,是2011年的1.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8亿元,是2011年的1.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72元,是2011年的1.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6元,是2011年的1.7倍。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1年的6∶60.4∶33.6优化为4.5∶52.5∶43。2013年和2015年,两度获得“全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市”称号,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局面正在形成。重大项目形成新支撑。坚持以“百项工程攻坚战”为载体,不断健全重点项目市领导分包、首席服务员服务、周例会协调、半月督查、双月联评等机制,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实施重点项目366个、总投资669.3亿元,建成投产276个、完成投资340亿元,争取政策性项目212个、资金6.9亿元,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8个、资金2.9亿元。开放招商取得新突破。编制完成《偃师市2013—2020年产业发展规划》和《大招商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集群招商和偃商回归。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28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66个,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246.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6亿美元。申安LED、林安物流城等一批超10亿元的转型升级项目落户偃师。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调结构、促转型,发展质效同步提升工业经济提质扩量。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共实施三轮摩托车、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项目73个,总投资229.3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三轮摩托车及电动交通工具园区形成零部件“半小时及时供应圈”,整车年产销量超过120万辆,成为全国重要的三轮摩托车产销基地;连续4年成功举办中国三轮车新能源车展览会暨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产业影响力持续提升。新材料产业初步形成以分子筛吸附材料、金属复合材料、超薄玻璃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建龙公司成为国内吸附类分子筛产品产量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完成从多晶硅、铸锭(拉棒)、切片、电池片到组件、光伏发电的全产业链布局。同时,实施制鞋、石化管件、耐火材料等传统产业项目201个、总投资252.6亿元,传统产业正沿着打造品牌、集聚发展、提升质量的方向转型升级。成功申报“中国布鞋产业之都”,城关镇、山化镇被评为“中国布鞋产业名镇”。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74件。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9万亩左右,2016年粮食总产3.2亿公斤,平均亩产达465.2公斤。新发展蔬菜1.4万亩、葡萄1.5万亩、花卉9000亩,初步形成“三片四区五集群”现代农业格局。洛阳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25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32平方公里。被授予“全省农业标准化先进市”“全省畜牧业重点市”称号。 第三产业日益壮大。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投资12亿元的林安物流城项目一期147栋商铺完工、信息交易中心入驻企业60余家,上海商贸城电子商务园区签约电商企业80余家;建立“万村淘村级便利店”30家,元一科技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快速成长,2016年实现增加值11.2亿元,是2011年的5.8倍。全市新建数字影院3家,市文化馆新馆投入运行。商城遗址保护展示一、二期工程完工,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开工在即,张海书法艺术馆新馆项目正在抓紧推进。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推改革、优平台,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各项改革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制、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顺利完成,商事制度改革、公车管理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推进。建立地税征收、财政管理、社保发放、审计监督的社会保险费征管新机制。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公务卡改革、“营改增”税收体制改革,财税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成立国资、商投、交投、建投四大国资平台,为全市基础性工程和重点项目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集聚发展平台逐步完善。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明显,2016年预计完成营业收入512.5亿元,是2011年的4.3倍;从业人员3.9万人,是2011年的4倍。先后荣获“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被评为“省先进产业集聚区”,晋级为省“二星级”。特色商业区规模持续壮大,入驻企业180家、个体工商户7330户,被评为省“一星级”。创新服务平台加速拓展。组建省社科院偃师分院、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打造建龙公司分子筛省级院士工作站及研发中心、申安LED新光源研究院、大河新能源车辆研究院、东风新能源汽车动力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为企业创新、升级增添了新的活力。申请专利1967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洛阳市级研发平台达100家。建成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中心,省级摩托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正式运行。服务企业更加给力。出台《偃师市强信心稳增长促发展十条政策措施》,每年设立5000万元产业创新转型发展基金,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服务企业促发展”“政法干警驻项目”“行风热线马上办”等活动,解决涉企问题1000多个。协调企业与银行签约贷款325亿元,落实277亿元,履约率85%以上。企业直接融资卓有成效,目前全市已有上市或挂牌企业7家。荣获“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百佳市”称号。五年来,我们一以贯之重统筹、提品位,人居环境不断优化规划管理更加规范。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完成11项控制性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规划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依法查处违法建设行为660起、拆除2.5万平方米。持续加强城市卫生管理,市区道路保洁实现全覆盖。总投资600万元的数字化城管建设基本完成,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荣获“洛阳市城市精细化管理优秀县(市)”称号。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区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建成区和南部滨河区实施旧城改造项目1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8个,城市形象和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首阳片区实施项目84个、完成投资32亿元,骨干框架初步形成,市公安局、信访接待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单位搬迁新址,道路及水电气暖等设施基本完备,成为洛偃融合发展的桥头堡;产业集聚区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的发展格局持续完善。总投资6.8亿元的洛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进展顺利,首阳片区1.3公里和南部滨河区1.6公里景观绿化工程完工,“水清、岸绿、河畅”的美丽画卷正在描绘。全市新铺设供水管网52.9公里、燃气管网56.7公里,新增供暖面积119万平方米,新建城市道路40条,市区主干道绿化及提升20条、亮化13条,城区品位明显提升,居住环境更加优美。镇村面貌明显改观。扎实开展“镇区环境治理年”活动,镇区基本达到“四无两规范”标准。顾县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山化镇入选“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7个洛阳市级试点村24项建设任务全部完成,2个省级试点工程完工,又有8个村入选省级试点。累计投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3亿元以上,建成垃圾填埋场11个、乡镇污水处理工程4个,所有村庄实现保洁员全覆盖。交通路网日益完善。实施道路建设项目184个、总投资17亿元、总里程360公里。杜甫大道、中州路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完工,洛偃快速通道扩宽、龙少线等项目竣工在即,“五纵八横”主干道交通路网逐步形成。开通101、102路公交车和洛偃城际公交北、中、南三条线路,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生态建设成效凸显。投资4.8亿元,完成首阳山森林公园建设和主要廊道沿线、42家重点企业、71个示范村绿化。碧水蓝天生态工程345项任务全部完成,伊洛河汇合处出境断面水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域内3家电厂8台机组在全省率先完成“超低排放”治理任务,完成112家企业工业废气治理,取缔“小散乱差”企业260家,淘汰黄标车8293辆。创建省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29个、洛阳市级生态村32个。五年来,我们倾力而为惠民生、办实事,幸福指数持续提升脱贫攻坚强力推进。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集聚资源要素,凝聚攻坚合力,大力推进教育、交通、医疗、水利、电力等五大基础建设。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6个,完成脱贫9136人。2016年,总投资700余万元的6个产业扶贫项目和7个整村推进项目全部完工;通过“转、扶、搬、保、救”等有效途径,实现10个贫困村“摘帽”、2006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社会保障日臻完善。累计民生支出94.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7%。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526笔、6.3亿元;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800人。新农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城镇低保人均月补差水平由2011年160元提高到300元,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由2011年72元提高到170元。完成11所敬老院改扩建、烈士陵园改扩建和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累计完成4896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800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690万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累计投入5.2亿元,完成城乡学校建设及改造项目154个、教育“改薄”工程69个,总投资6000万元的伊洛中小学建成投用,教育“10件实事”顺利完成,高考成绩稳步上升。公立医院全面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总投资2270万元的中医院病房楼、卫生监督中心、120急救中心建成投用,10个镇卫生院和85个村卫生室改造完工。全面落实二孩政策,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达标。总投资3700余万元的“雪炭工程”综合健身馆、商都体育公园等体育设施建成投用。荣获“全国老年气排球之乡”“省全民健身示范市”称号。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个、省级4个、洛阳市级14个。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市级领导接访和约访、主要领导下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制度,积极开展依法逐级走访,信访形势平稳可控。扎实开展打非治违、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全市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持续加强维稳处突机制建设,构建网格化、全覆盖巡逻防控框架体系。总投资3000余万元的“智慧城市”视频监控投入使用。严厉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命案破案率保持100%,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110联动实现城乡全覆盖,累计办理群众诉求事项27297件,办结率100%,回访满意率98%。被确定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市”。五年来,我们锲而不舍转作风、提效能,政府建设全面加强依法行政从严落实。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办理人大议案8件、代表建议532件、政协委员提案799件,办复率均为100%。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圆满完成“六五”普法工作,新增省级“民主法治村”6个,全民法治意识明显增强。行政效能全面提升。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20项、工商登记前置许可审批232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市卫计委、不动产登记局挂牌,组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职能整合完成,撤销议事机构27个。顺利完成大口、邙岭撤乡建镇和首阳山、商城、槐新、伊洛4个街道办事处的区划设置调整,实现“9镇4办”行政管理新格局。作风建设持续加强。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倡树“清新简约、务本责实”作风导向,严格“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政府执行力、服务力、公信力显著提升。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创新开展“四个专项整治”“五项制度规范”,大力压缩“三公”经费,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等行政行为,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更加浓厚。五年来,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顺利通过省文明城市复创验收。陈相锋入选中国好人榜,黄飞武获得“河南省好人”称号。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实现“省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气象、档案、邮政、民族宗教、保险、地方志、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科学决策、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参政议政,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得益于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关心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向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建设者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偃师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忘初心的根本。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不忘初心、以民为本,顺应群众期盼,办成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我们深切感受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蓝图变成现实;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让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五年来,我们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全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自身优势,完善发展思路,制定了《建设富裕活力人文秀美幸福新偃师战略纲要(2016—2030年)》,确立了“县域经济排头兵、区域战略支撑点、城乡一体示范区、文化创新先行地、田园生态宜居城”五大定位。围绕洛阳市“四高一强一率先”目标和“9+2”工作布局,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总体布局、行动计划、实施路径、战略支撑和保障体系。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我们的工作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突破。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凝聚干事创业、共谋发展的合力。干事凝聚人心,创业汇集合力。五年来,我们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追求引导在“想干事”上,把智慧集中在“会干事”上,把价值体现在“干成事”上,形成锐意进取、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正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认准的事就一往无前,部署的事就一抓到底,才解决了一批难事,办好了一批实事,干成了一批大事。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弘扬清新简约、务本责实的作风。五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市委确立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雷厉风行、攻坚克难,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福祉改善等工作,将赶超发展、奋力崛起的举措一件件落到实处。事实证明,只有直面矛盾、敢于担当,才能打开局面;只有环环相扣、步步主动,才能务实推进;只有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才能有效落实。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奋力前行的同时,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既有总量不大的问题,又有结构不优的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二是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不快,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大企业、大项目不足,新兴产业先发优势和发展基础还不牢固;三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城市承载能力不足,配套、运行和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四是民生保障能力有待提高,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不足,公共配套不均衡等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五是少数干部因循守旧、循规蹈矩,工作作风不实,担当精神缺失,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缺乏新措施、新办法。为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直面问题、对症下药,切实予以解决。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实现崛起振兴的关键期,我们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从省情来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河南打好“四张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区获批,偃师作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省对外开放重点市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市,我们必将大有可为;从洛阳市情来看,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继续做大做强洛阳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省第十次党代会强调要“巩固提升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推动豫西北各市与洛阳联动发展,形成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战略组合叠加效应凸显,偃师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历史文化、区域位置决定了我们必将大有作为;从偃师市情来看,我市被列为河南省首批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先行先做市,是洛阳市“一中心六组团”重要组团和洛阳中心城区未来发展拓展区,偃师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9+2”工作布局和立足“五大定位”、着力“两个提高”、实现“六大突破”的奋斗目标,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日益积累,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日益巩固,全市上下风清气正、团结一心,偃师已经具备了蓄势待发、向更高水平迈进的条件,我们必将大有希望。面对新机遇,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紧紧抓住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复杂局面,统筹好稳增长与调结构、扩需求与促转型、抓改革与防风险、谋发展与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够掌握发展主动权,开辟发展新境界,推动偃师在激烈的县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跨越赶超!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中央、省、洛阳市、偃师市委系列决策和工作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稳中求好,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着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着力推进“9+2”工作布局,着力促进“两个提高”,着力实现“六大突破”,着力实现“五大定位”,努力在洛阳市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中有更大担当、更大作为,在洛阳市九大体系建设中形成重要战略支点,在洛阳市两大攻坚战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在洛阳市实现新发展定位中奋力走在前列,当好率先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富裕活力人文秀美幸福新偃师。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牢固确立偃师在洛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领先地位,“五大定位”实现全面突破,书写发展新篇章,铸就偃师新辉煌。——县域经济排头兵。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幅高于省、洛阳市平均水平,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4∶51∶45,形成科学、完善的“222”现代产业体系,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3%左右,科技创新能力更强,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区域战略支撑点。与洛阳中心城区的产业承接、交通连接、生态对接、文化融合取得重大进展,在洛阳巩固提升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的进程中有更大作为;借助洛阳六组团环线、郑洛三城际铁路等道路建设契机,建成连通城区东西的华夏路和中州东路(滨河路)、贯通市域南北的S539(东环路)等重要骨干道路,形成“五纵八横”内连外通的市域交通网络体系和完善的综合配套设施,成为郑州、洛阳两大中心城市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与支撑。——城乡一体示范区。“一中心、两重点、六特色、美丽乡村全覆盖”的城镇体系基本构建,建成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区。抢抓我市被列为河南省首批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先行先做市的契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明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实现质的跨越。城乡规划建设、要素市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管理“七个一体化”有序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生态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四城同创”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全国一流的县级城市。——文化创新先行地。二里头夏都博物馆、新区体育馆、新一高、翰林苑博物馆、张海书法艺术馆新馆、文博中心、夏都文化园等一批重大文化、教育项目全面建成投用,历史遗存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得以充分彰显,“七朝古都”“华夏文明发源地”“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名片更显魅力,成为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华夏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先行地。——田园生态宜居城。南山北岭生态屏障和伊、洛河全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实现生态品质和自然环境的衔接融合,形成以生态效益带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新格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城乡实现“山必绿、水必清、路必净、村必洁”的目标,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17年重点工作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深入贯彻省十次党代会、洛阳市十一次党代会、偃师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今年,我们党将召开十九大,扎实做好政府工作,持续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加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工作:(一)稳定经济运行,提升综合实力,持续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坚持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重点任务,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不断扩大招商实效,加快构建现代开放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在壮大综合实力上实现新突破,率先成为洛阳市超500亿元的县域经济增长极。扩大社会有效投资。有效投资是当前的需求、未来的供给。紧扣“9+2”工作布局,围绕洛阳市“9643”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全年实施重大项目308个、总投资597.3亿元、年度投资206.2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55个、总投资214.5亿元。实施省、洛阳市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117.1亿元。抓好项目谋划,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抓住国家有序放开市政、社会服务等领域市场准入的机遇,鼓励引导民间投资进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把招商引资作为有效投资的“源头活水”、稳增长保态势的关键支撑。抢抓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区建设机遇,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定向招商、股权招商,充分发挥财政5000万元产业创新转型发展基金和社会产业基金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实效。深入推进偃商回归工程,夯实偃商回乡创业平台。紧盯上海仪电集团电子基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及装备制造、宁波慈星鞋面网布织机、浙江日昌升新型建筑材料、新型涂装科技产业园、川渝精工新能源汽车变速箱、山西远航新能源冷链车生产基地、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林业采摘机器人等项目,推进项目有序接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扎实推进“百千万”助力企业计划、企业“倍增提质”计划,持续开展“政策落实进万企”、派驻首席服务员等活动,构建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建立涉企问题台账,健全跟踪督办机制,限期解决企业反映问题。破解企业融资难题,鼓励银行拓展投贷联动、股权质押等融资业务,全年实现银企签约60亿元以上,完成社会融资46亿元以上。(二)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地域特色,厚植规模大、效益好的产业优势。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趋势,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以集聚集群发展为路径,统筹推进、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强主导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进一步优化提升三轮摩托车及电动交通工具产业,坚定不移走“四个转型”之路,着力引进新能源汽车、低速电动四轮车及电机电控一体化生产龙头企业,积极培育精密数控装备、智能电力装备生产企业。推动宗乔车业年产10万辆低速电动四轮车、中飞车业电动三轮车及四轮车等项目早投产,亨基智能装备再建成10条精密滚子生产线,沸石科技年产9000套智能充电桩及1000套智能充电设备等项目开工。创新市场化运作模式,办好中国三轮车新能源车展览会暨行业发展高峰论坛。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分子筛吸附材料、金属复合材料、超薄玻璃材料,建成龙海电子玻璃公司光伏玻璃技改、辰闰科技年产10万吨金属复合材料、建龙公司年产15.5万吨吸附材料、华泰建材二期等项目,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壮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积极发展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推动东方日升年产600兆瓦太阳能电池片及1.5吉瓦电池切片等项目建成投产,华润新能源偃师北部风力发电项目并网发电,万吉新能源年产200兆瓦碲化镉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博智太阳能电站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现代物流产业,以洛阳交运集团畅通物流产业园、林安物流城保税仓等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构建专业化、信息化、集群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汇聚。突出特色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以创业创新大厦、上海商贸城为基地,力争引进全国知名电商3—5家,建成洛阳BGP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一期和元一科技产业园。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依托健稷产业园,新建农村电商便利店80个以上。文化产业,扎实做好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征迁工作,夏都文化产业园实现局部对外开放;加快山化传统村落项目规划编制,启动游殿村传统民居修复工程;推进双龙山原生态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不断将偃师的文化底蕴、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品牌、产业优势。提升传统产业。按照“打造品牌、创新提升、龙头带动、集聚发展”思路,全面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通达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春宾电缆轨道交流直通牵引电缆等项目进度,确保华通电缆年产5万吨中高强度铝合金绞线、卡斯通石材年加工100万方花岗岩板材等项目竣工,鑫隆铝业年产40万吨高精度铝箔、强胜公司二期、泰山石膏新型建材等项目开工,高标准规划、建设沿东环路的鞋业产业生产及综合物流园,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加速发展。加快“两区”建设。全方位实施产业升级、创新能力提升、服务功能完善、产城融合发展等行动计划,推动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向集群、创新、智慧、绿色方向提质发展。建成天津(国家)摩托车检测所检测服务站,完成五羊路南延、大运路、襄济路南延等道路建设项目以及工业大道、古城快速等通道亮化项目,启动第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标准化厂房四期、北园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全力引进龙头企业和高端品牌入驻特色商业区,积极打造新的增长点,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吸引外资6.2亿元,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35家,继续保持洛阳市领先地位。(三)秉持创新驱动,培育内生动能,打造有活力、可持续的发展新引擎。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构建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项目为抓手的创新生态系统,在放大载体效应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完善载体平台。大力开展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新增洛阳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0家。充分发挥省社科院偃师分院、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作用,加快建设申安LED新光源研究院、大河新能源车辆研究院和东风新能源汽车动力研发中心,推动建龙公司牵头组建省吸附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地企合作,加快推进中国恩菲(偃师)研发基地及产业化项目,促进大河新能源与中国一拖联合生产微卡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积极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实施润信机械与北京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智能装备合作项目,深化通达电缆与上海电线电缆研究所合作;加强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对接,努力促成园区优秀项目落户偃师。推动创业创新。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金进入技术创新领域,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让更多企业成为创新的参与者、受益者。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鼓励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或挂牌交易。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建立“选、用、育、留”良性机制,形成“双创”人才集聚洼地。推进林安物流城、健稷产业园“双创”基地建设,打造创业创新集聚区。夯实发展基础。牢固树立“质量立市”理念,引导企业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发扬工匠精神,推进“精品”制造、品牌制造。强力推进商标品牌战略,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争创省级质量诚信A级以上企业5家、省名牌产品3家、洛阳市市长质量奖1家。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解放观念、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产权清晰、责任明确、决策科学、运营高效、效益明显的体制机制,着力打造“百年老店”。(四)坚持“三农”为重,加快现代化进程,推进有深度、富成效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一个中心和“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质量效益”“深化农村配套改革,增强发展活力”两个重点,不断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让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围绕“四优四化”调结构。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2.4亿公斤以上。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围绕优质小麦、优质葡萄、优质蔬菜、优质林果四个方面调结构,引导农民适量减少玉米种植,促进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产品品质、品相、品牌,新增无公害生产基地3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创建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1个、种苗繁育中心1个。实施陆浑灌区干渠节水改造。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00亩、节水灌溉面积4000亩。围绕农民增收拓门路。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落实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政策,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提高气象监测预警水平,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帮助农民避灾减损;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6万人、农民科技培训4000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争创省级示范社2家,新增家庭农场6家、休闲农业观光园2家,新发展花卉苗木1000亩,持续增加农民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围绕“转、扶、搬、保、救”等有效途径,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完成3060户、10100人的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投入9367万元,实现贫困村基础设施全覆盖。实施总投资1.9亿元的光伏扶贫项目,实现贫困村和贫困户光伏扶贫项目全覆盖,确保每户年收益3000元以上。积极推进5个扶贫产业基地建设,实施6个产业扶贫项目和6个整村推进项目。继续走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与产业集聚区保障性住房相结合的路子,完成总投资1607万元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搬迁贫困户75户、266人。完成“雨露计划”培训、转移就业1600人以上。实施金融扶贫,解决贫困户资金难题。打好“组合拳”,顺利实现2017年底在洛阳市率先整体脱贫目标,确保小康路上一人不少、一户不落。(五)立足组团发展,提升承载能力,构筑水平高、功能全的城乡一体化格局。树牢组团发展意识,以城市建设提质工程行动计划为抓手,做好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在优化空间布局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宜居宜业城乡环境。注重城乡设计,塑造特色风貌。坚持规划引领,实施全域统筹,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规划全过程,实现“五规合一”,构建“一核两轴两片”城镇空间布局和“一中心、两重点、六特色、美丽乡村全覆盖”三级联动城镇体系。强化规划即法意识,深入推进规划审批、监察和执法一体化,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切实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强化组团建设,增强承载能力。以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契机,以打造“双十”工程为引领,建立三年城市建设提质工程项目库,实施19个专项、总投资187.3亿元的168个项目;2017年实施总投资140.5亿元的16个专项、89个项目,年度完成投资41.8亿元。城市建成区和南部滨河区,启动建设第一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商城植物园及街心游园广场提升改造、新新路(华夏路—太学路)改造、偃登渠中州渠沿线截污、海绵城市建设、文化路北延、华夏路下穿商城遗址隧道、中州东路(滨河路)、兴隆街整体改造、太学路雨水泵站等项目,加快S539(东环路)、华夏路东延、太学路东延进度,完成北环路、文化路供热管网建设。首阳片区,开工夏都大桥、太和路、津阳路、夏都大道二三期、翰林院博物馆等工程,完成第二水厂管网、相国大道、开阳路、蔡侯路、府佑路南延等工程,持续推进新区污水处理厂、城市水系等基础设施项目,开建邮政大厦、金融大厦、新区幼儿园、新一高、新区体育馆、新寨学校、新区医院、文博中心、张海书法艺术馆新馆、夏都文化园、元一科技大厦等公共服务和产业项目,同步推进燃气管网建设。通过实施城市建设提质工程,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健康运行,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加快改造建设,提升住房品质。加快编制住房发展规划,强化住房市场监管,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租赁等行为,综合运用金融、土地、投资等多种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扎实推进西寺庄、后庄、齐庄、高庄、城西、塔庄、新寨、大冢头、后纸庄、前纸庄、古城等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项目,确保完成年度任务。完成北关、许庄征迁安置任务。有序实施水泵厂、乳品厂、医药公司、种子公司等旧城改造项目,加快建设水岸绿洲、森林半岛、橄榄城二期等开发项目,确保水岸柳苑公租房一二期交付使用。精细管理城市,提升宜居水平。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办事处及镇区城管机构,实现城镇管理全覆盖。以县级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引领,大力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双修”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实施垃圾处理场二期、环卫设施改造等项目,新增城市公厕12座、垃圾中转站2座;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强力开展广告整治、绿化提升、亮化改造、交通治理专项行动,以干净、整洁、通畅的城市环境回应群众期盼。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秀美家园。完成7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打造重点小镇、特色小镇。全面完成10个省级、7个洛阳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年度创建任务,新增2个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打造留住乡愁、寄托乡情的家园!实施农村畅通、环境净化、乡村绿化、村庄亮化、农村文化五大工程,推进安全饮水、交通设施、污水处理等向农村延伸,完成10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通组通户道路100公里。实施乡村清洁行动,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确保60%以上村庄达到提升村创建标准、40%以上村庄实现示范村建设目标。加强交通连接,高效便捷出行。完成龙少线、营君线改建(牛窑—G207)和北环路改扩建(G207—潘屯)等工程,强力推进S539(东环路)项目,做好S237沁新线(杜甫大道南延)、郑洛三城际铁路、洛阳市六组团县(市)高速环线偃师段前期工作。新建乡道、村道58.3公里。完成原G310(岳滩镇—顾县镇)、洛偃快速通道路灯安装,使偃师骨干道路全部实现亮化!(六)聚焦全面改革,提升内在动力,培育公平高效、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遵循市场规律,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汇集改革合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扩大改革受益面,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强力推进“去降补”。坚定不移去产能,坚持以法治化、市场化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妥善做好义煤集团洛阳三阳煤业有限公司产能退出工作。分类施策去库存,积极落实金融信贷和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棚户区改造50%以上的货币化安置比例。长短结合去杠杆,推动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和股权交易市场、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力争新上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上市后备库企业总数达20家以上,做好建龙公司、华通电缆等企业主板上市培育工作。转变职能降成本,认真落实降成本政策措施,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提升企业发展活力。突出重点补短板,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实施一批脱贫攻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破解土地资源瓶颈,探索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供应方式,通过向上争取、内部挖潜、用活政策等办法,盘活土地存量,增加用地有效供给,确保项目用地需求。全力抓好财税管理。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打造综合治税平台,完善国、地税联合办税机制,实现应收尽收。加快市、镇(办事处)财政分税体制改革,实现权、责、利对等,调动各镇(办事处)财税征收工作积极性。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设计、评审及招标管理,促使项目管理更加科学严谨、规范透明。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制度建设,实施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审计全覆盖,确保资金使用合理、有效、安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持续推进PPP合作模式,积极推进发行企业债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项目和资金,增加全市可用财力。坚决防范和打击金融欺诈、非法集资等行为,切实保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统筹推进社保、教育、文化、公务用车、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盐业等领域改革。(七)牢记生态优先,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舒适宜居、和谐共融的美丽家园。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提升生态质量,蓄积绿色财富,加快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让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成为新常态!狠抓污染防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全面落实控煤、控尘、控车、控油、控排、控烧6大措施,集中整治“小散乱差”企业。加强企业监管,淘汰落后产能,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稳定达标。继续推进耐火材料和石材、摩托车等行业治理,加大重点污染源监管力度。持续在城市区开展烟花爆竹禁售禁燃工作。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持续抓好农村秸秆禁烧工作。加快水生态治理。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认真落实“河长制”,加快推进伊洛河全流域治理,确保伊洛河汇合处出境断面水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开展城市河流清洁行动,完成中州渠清淤疏浚、垃圾清理及涝洼渠硬化、截流治污工程,严厉打击违法采砂、网箱养鱼、倾倒垃圾等破坏、污染河道行为。加快实施洛河生态治理后续项目。完成浏涧河(柏谷坞—九龙角水库)治理及首阳片区府佑渠、太和渠护砌和南湖等工程。确保所有污水处理厂及中州渠入河口人工湿地稳定运行。加快建设缑氏、府店、大口和邙岭4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市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构建林业屏障。围绕绿廊、绿网、绿带、绿岛、绿线、绿企、绿园、绿业“八绿”,大力实施林业生态行动,统筹推进连霍高速公路等廊道绿化提升、农田林网建设、村庄绿化、企业绿化等工作,完成1.6万亩绿化任务。实施北邙生态修复工程,高标准完成洛河城区段绿化,加快建设城市生态廊道,提升城市区道路、广场和小游园绿化效果,让偃师处处绿意盎然、林荫叠翠。(八)倾力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加快建设富裕、幸福新偃师。始终牢记发展为民使命,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在创新社会治理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文化传承创新体系,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建设更为完善的保障体系。积极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基本为零。强化低保动态管理,抓好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政策落实。积极推进光荣院、社会福利养老院综合楼、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等项目。完成上级下达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发展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重点开展环境卫生、食品药品安全、交通秩序、卫生防疫等专项整治,全力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3个续建项目,新启动22个项目;抓好5所公立幼儿园建设,改造一批村级公立幼儿园,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全面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政策,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持续提升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初步形成分级诊疗制度,打造“15分钟就医圈”;完善城乡体育基础设施,持续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让群众拥有健康的体魄,过上小康的生活!开展更为丰富的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宣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同步提升。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完善文化馆新馆功能,加强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中心管护,抓好“四馆一站三中心”管理。积极参与国家、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开展“中国书法之乡联展”,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大餐”。扎实做好“六个文明”工作,重点打造“正气之城”“文明之城”“诚信之城”和“奉献之城”四张名片,全面达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营造更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以建设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为目标,完善“一格一警”“一村一警”长效机制,发挥公安技防工程作用,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行动。创建信访“三无镇”“零上访村”。严格落实“三级五覆盖”安全责任体系,突出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等重点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交通安全监管,保障道路安全。加大国土执法监察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盗采、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充分发挥110联动作用,及时妥善处理群众诉求。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工作,做好人防、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等工作。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以人民满意为最高追求,以坚定的信念、务实的态度、法治的方式、扎实的作风,强化忠诚履职,持续提升政府行动力、执行力、公信力和感召力,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一)全面依法行政,着力打造法治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规范权力运行。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的舆论监督。厘清并恪守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促进市场主体在自由竞争下自我调节、充分发展。完善依法决策程序和机制,提升政府决策法治化水平和现代治理能力。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长期基础性工作,引导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扎实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20.“9643”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即洛阳市围绕九大体系60个重大专项,突出抓好415个、总投资3295亿元的省市重点项目。21.四个转型。指我市摩托车行业由“燃油向电动、普通向特种、三轮向四轮、摩配向汽配”转型。22.城市建设提质工程行动计划。2016年8月,河南省选择部分条件较为成熟的县(市)启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加快城市建设和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吸引力。偃师市作为首批纳入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县(市),结合实际,制定了我市城市建设提质工程行动计划。23.五规合一。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通盘谋划。24.一核两轴两片。“一核”即中心城区,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洛阳市东部的中心,偃师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两轴”,即北部中州路发展轴和南部洛偃快速通道发展轴。“两片”即中心城区发展片区和伊河南岸城镇发展片区。25.双十工程。即2017年全市确定的十大公共服务项目和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十大公共服务项目分别是:棚户区改造、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张海书法艺术馆新馆、文博中心、新一高、新区医院、邮政大厦、金融大厦、新区体育馆、翰林苑博物馆。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分别是:S539(东环路)、北环路(G207—潘屯)改扩建、华夏路东延、华夏路下穿商城遗址隧道工程、滨河路、夏都大道(包括夏都大桥和道路北延、南延工程)、太和路、洛河生态治理PPP项目、两渠一湖(府佑渠、太和渠和南湖)城市水系、城市生态廊道(夏都大道生态廊道、中州路绿化廊道、津阳路城市绿廊)。26.六个文明。即文明服务、文明经营、文明执法、文明出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27.信访“三无镇”。即无越级上访,无集体上访,无因信访问题引发的极端恶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或舆论负面炒作以及被上级通报批评及要求问责情况。28.“三级五覆盖”安全责任体系。“三级”是指省、市、县三级;“五覆盖”是指“党政同责”全覆盖,“一岗双责”全覆盖,“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安委会主任”全覆盖,“向党委组织部门报送辖区内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全覆盖,“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全覆盖。我市将“三级”拓展为“市、镇(办事处)、村(社区)”三级,确保安全生产监管全方位、无死角。29.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2016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一场牵一发动全身的深刻变革。30.两集中、两到位。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推进一个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行政审批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保障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二)牢记为民宗旨,着力打造服务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群众的冷暖、忧乐、甘苦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添福祉,让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持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坚决整治“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等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真正使政府的每一项工作都始于人民需求、终于人民满意。(三)深化简政放权,着力打造高效政府。坚持“放管服”三管齐下,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商事登记制度等改革。55个职能单位办事窗口随行政服务中心进驻新址,全面实现“两集中、两到位”,大力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打造阳光交易。完善中介服务清单,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公布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加快网上审批建设,清理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事好办。大力倡树“清新简约、务本责实”作风导向,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推动政府工作提速、提质、提效!(四)从严正风反腐,着力打造廉洁政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持续开展党风党纪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推动领导干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深入推进“四个专项整治”“五项制度规范”,扎实开展政府投资项目专项治理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人进人清理规范工作,严控“三公”经费,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各位代表,蓝图已绘就,努力奋斗梦想可成真;号角已吹响,自当撸起袖子加油干。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同心勠力、拼搏奋进,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为建设富裕、活力、人文、秀美、幸福新偃师而努力奋斗!名 词 解 释1.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2.三片四区五集群。指我市着力打造的现代农业格局。“三片”即北部花卉苗木水平提升片、中部小麦良种繁育面积扩展片、南部葡萄种植功能拓展片;“四区”即小麦良种繁育区、鲜食葡萄种植区、花卉苗木观光区、都市休闲农业区;“五集群”即小麦良种加工集群、葡萄加工集群、生鲜肉品加工集群、奶制品加工集群、粮蔬食品加工集群。3.四无两规范。指镇区“无乱停乱放、无乱贴乱画、无乱抛乱撒、无乱搭乱建,制度规范、考评规范”。4.五纵八横。指我市的主干道交通路网。“五纵”即G207、夏都大道、杜甫大道、玄奘大道、S539(东环路)等5条贯穿南北的主干道;“八横”即连霍高速公路、光上路、北环路、G310、中州路、古城快速通道、洛偃快速通道、龙少线等8条连通东西的主干道。5.改薄工程。即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为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切实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部、财政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6.雪炭工程。即国家体育总局为满足“老、少、边、穷”地区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在全国范围内援建综合性公共体育设施的活动。7.四个专项整治。指我市开展的“行政部门与关联公司、国有资产规范出让、国有资产出租收益和公共资源交易”专项整治。8.五项制度规范。为进一步规范镇(办事处)工作制度,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各镇(办事处)开展的政府采购、公共便民服务、镇村财务管理、重大决策报告、述职述责评议等工作。9.“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10.“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1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党中央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12.“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即洛阳市着力实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城镇化水平和生态文明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更强,巩固提升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地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3.“9+2”工作布局。“9”即洛阳市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市场体系、现代城镇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开放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等“九大体系”;“2”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两大攻坚战”。14.四张牌。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调研时指出,希望河南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着力打好“四张牌”: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为主导推进培育发展新优势,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15.两个提高。即提高工业化水平、提高城镇化水平。16.六大突破。即在构建体系支撑、强化要素保障、优化空间布局、放大载体效应、创新社会治理、夯实党建基础六个方面创新突破、引领发展。17.三去一降一补。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18.“222”现代产业体系。指我市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新能源、现代物流两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文化两大特色产业。19.一中心两重点六特色美丽乡村全覆盖。“一中心”即中心城区,包括老城区、首阳山、岳滩三大城区组团。“两重点”即顾县、高龙两个重点镇。“六特色”即翟镇、山化、邙岭、大口、缑氏、府店等六个产业特色和风貌特点鲜明的特色镇。以美丽宜居村、特色产业村、高效农业村、休闲观光村、传统民俗村、历史文化村等为方向,有序建设符合国家、省、洛阳市标准的各级美丽乡村,规划期内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标签: 河南省 偃师市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