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1年项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河南省)2021年项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3月17日在项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项城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富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2020年工作回顾及“十三五”主要成就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周口“三高三优”目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全年生产总值完成383.90亿元,同比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7亿元,同比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76亿元,同比增长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2.85亿元,同比下降0.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69元,同比增长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22亿元,同比增长6.1%,税收占比70.6%。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好于预期,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科学有效防控,抗疫成果持续巩固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构筑疫情防控坚固防线。坚持“外防输入,集中隔离;内防发热,力量下沉”,坚持“村自为战”,坚持实行“六包一”制度,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严防严控,迅速取得稳控有力的良好局面,仅用42天就阻断了疫情扩散蔓延,确诊病例在项城全部治愈出院,截至12月31日连续319天无新增病例。统筹兼顾,科学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复学,有力保障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同时,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累计拨付抗疫资金2.9亿元,建成集中负压病房、隔离病房48间,开展核酸检测27135人次,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广大医护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拼搏、日夜值守,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夺取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

二、聚焦短板弱项,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三落实”“三精准”“三清零”,全年投入扶贫资金9.59亿元,实施专项扶贫资金项目60个。新发放小额信贷6232.82万元,发放精准扶贫企业贷款8893.5万元。牧原股份到户产业扶持资金项目覆盖所有未脱贫贫困户。剩余1956户5247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经过八年接续奋斗,12646户48185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明显提升。严格落实“六控”措施,取缔“散乱污”企业35家,完成“双替代”22500户,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1064辆。全市PM2.5均值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1%,PM10均值8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5%,优良天数283天,同比增加53天,综合指数位居全省第34名、周口市第1名。“四水同治”加快推进。501个村、社区小微水体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划定14个“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主要河道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土壤污染有效管控。监测评估和修复重点监管企业、疑似污染地块区域及产业集聚区周边36个点位,规范整治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风险防控有力有效。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依法稳妥处置非法集资案件11起。同时,拆迁安置、问题楼盘、企业改制、农民工工资等领域风险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三、汇聚发展动能,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实施技术改造重点项目35个,完成投资101.49亿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星创天地、众创空间达到47个,“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个、智能车间1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2.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2.0%。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247.59亿元,同比增长1.3%。生物医药产业逆势突围。乐普药业新上药品仓储物流园,实施年产5亿片固体制剂项目,实现税收2.58亿元。食品加工产业提档升级。莲花健康司法重整后,生产经营形势良好,成功完成定增,全年实现税收5100万元。总投资20亿元的莲花大健康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今年4月份建成投产。三利食品完成出口贸易额3.3亿元,同比增长57.14%,在全国同行业中出口量单项单品排名第1位。纺织服装产业转型扩容。梦尔罗服装克服疫情影响,实现税收1565万元;庄吉服装积极拓展市场,新上口罩、医护服等生产线8条。产业集聚区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46亿元,同比增长26.8%;完成工业增加值87.92亿元,同比增长6.4%。荣获2020年集聚区建设“金星奖”暨河南县域经济特色百亿集群称号。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修清风路等4条道路及其配套工程。振凯电器年产1000万支轴芯项目、红旗生物年产3000吨精氨项目等重点工程顺利投产运营。临港经济快速发展。项城港已融入周口港至连云港精品航线。目前,和润集团已完成投资3.5亿元,一期新建500吨级码头泊位4个,货物年吞吐量达300万吨。粮油生产和新能源供热项目已全面启动。返乡经济发展迅速。建筑防水产业注册企业2604家,其中新增900家,税收达1.54亿元,同比增长30.0%,“项城防水”名片擦得更亮。

四、挖掘内需潜力,经济运行回稳向好

项目支撑更加坚实。总投资426亿元的“四十工程”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6.4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25.9%。其中,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7.0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2.5%;28个周口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7.4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39.6%。谋划2021年省、周口市重点项目39个,总投资238.52亿元。谋划“十四五”重点项目823个,总投资808.8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9个。招商引资落地见效。签约项目36个,总投资155亿元,已全部开工建设。新上总投资7亿元的腾龙科技产业园,引进日本电产机电等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新上7条生产线,正式进行试生产。全年争取债券资金16.07亿元,同比增长85.78%;通过PPP模式融资投入45.9亿元,进入财政部PPP项目管理库项目6个。储备新增中央投资项目98个,总投资102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1个,资金1.23亿元。要素保障精准有力。落实落细纾困惠企政策“组合拳”,有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新增减税降费2.08亿元。外出转移就业26.5万人,为113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6800个。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0839个。开辟企业运输绿色通道,优先保障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供应,为经济恢复赢得主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19.17亿元,同比增长14.5%;贷款余额146.75亿元,同比增长25.4%;新增存贷比56.0%。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特色商业区在全省175个服务业“两区”排名中位居第37位,较上年进步14个位次。欧蓓莎国际商城三期投入运营,亿洲新世界正式营业。完成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点100个,市镇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点覆盖8个镇,农产品上行企业14家,成功创建“一项珍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实现交易额13.6亿元。积极推广网红直播、智慧商圈、无接触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五、增强承载能力,城市品质明显提升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48个,完成投资43.64亿元。城南、城北、赵营3个安置房项目逐批交房6630套。中心广场建成开放。总投资8700万元的6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89亿元、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静脉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新铺设供水管网38.7公里。南水北调受水区周口供水配套工程项城供水管道工程前期工作扎实推进。设置停车泊位8.3万个。城区5G网络实现全覆盖。新建农贸市场7个。城区道路更加通畅。积极破解融资难问题,总投资15.93亿元的西环路暨沙颍河大桥项目前期工作全部完成,正在实施跨沙颍河大桥桩基工程。总投资1.83亿元的东环路暨沙颍河大桥项目加快推进。打通车站路北段,北苑路、建设路西段等断头路。整治背街小巷32条。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全长28公里的内河水系综合整治平稳推进,沙颍河水引入中心城区。新修湖滨路桥等桥梁9座,实施吉祥湖、如意湖绿化续建工程和通济大道等5条道路绿化衔接工程,城市绿化率达3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6平方米。开展汾泉河国家湿地公园、菱角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城管综合执法水平明显提升。建立物业投诉监管平台。新建垃圾中转站15座,新增垃圾桶、果皮箱4315个,城区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100%。

六、夯实“三农”基础,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农业生产再夺丰收。建成娄堤灌区、项城灌区。新增高标准农田7万亩,完成耕地保护目标7.83万公顷。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8.51万亩,总产量91.89万吨,再创历史新高。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四优四化”,发展优质小麦26.2万亩、优质花生6.8万亩、优质白芝麻24.8万亩、优质大豆22.47万亩、优质果蔬5.61万亩。持续扩大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模式,托管土地6.1万亩。以农投公司、红旗合作社、牧原股份、三利食品等涉农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群众稳定增收提供可持续保障。丁集、贾岭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引领作用明显。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创建省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6个,改造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1.85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39%,卫生厕所普及率86%。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38%。行政村垃圾清运、保洁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综合排名居周口市第1名。S327建成通车、S216一期工程竣工。投资8000万元的X002和投资1600万元的X006升级改造工程全部竣工通车。实施“百县通村入组工程”200公里。行政村、社区通客车率100%。评选表彰“红旗村”49个,打造一批“六村共建”示范村。完成植树造林3.5万亩。三店镇成为周口市唯一新命名的“国家卫生乡镇”。贾岭镇再次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李寨镇、丁集镇、秣陵镇被表彰为河南省文明村镇。

七、深化改革开放,内生动力有效激发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成为经典案例。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量140万件,位居全省第2名、周口市第1名,率先在全省完成“好差评”对接,好评率100%,不见面审批率99.51%,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100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国控集团资产重组工作全部完成,以融资创新为引领、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多业态、集群式发展脉络已初步理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478个,核实资产8.44亿元,股权证书全部发放到户。财税、医疗卫生、环保等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扎实开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行动和“一联三帮”专项行动,建立“一对一”“点对点”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帮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新增企业贷款11.48亿元,存量贷款利率下降0.5个百分点。建立普惠金融“一平台四体系”,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6.19亿元。率先实现信用体系平台建设“一张网”,排名居全国第37位。对外贸易逆势突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4.55亿元,同比增长3.61%;实际利用境外资金6348.2万美元,同比增长7.59%;完成进出口总额13.12亿元,同比增长44.02%,其中,完成进口7000万元,同比增长5.6%,完成出口12.3亿元,同比增长47.1%。

八、坚持共享发展,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扎实做好“三保”工作。大力压减非急需一般性支出,民生支出完成49.25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2.3%,同比增长3.2%。省定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社会保障更加充分。城镇新增就业131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530人。河南三利食品有限公司荣获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等保障标准稳步提高,按时足额发放社保待遇。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参保109.84万人,医保基金支出6.91亿元,医疗救助资金支出736万元。总投资5000万元,改扩建镇敬老院15所,新增床位1000张。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6个。农村危房“动态清零”。发放高龄津贴23025人1642.22万元。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所,整治无证幼儿园12所。改扩建中小学108所,投入使用莲溪小学等学校6所,增加学位14900个。新建教师周转房588套。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组建4家医疗服务集团。市中医院被认定为三级中医医院。建成新妇幼保健院综合病房楼。建成全民基本卫生健康信息库。108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达到“八个一”标准。南顿故城升级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社会治理持续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打掉黑恶团伙7个,批准逮捕155人。“七五”普法圆满完成。建成规范化社区矫正中心。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全面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审计监督,持续改进作风,政府自身建设水平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市审计局荣获“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同时,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人民防空建设,“双拥”氛围更加浓厚,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扎实推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民族宗教工作成效明显,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残联、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侨务、气象、史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稳定任务,我们围绕“三新两好一率先”的目标,咬定发展不放松,笃定实干不懈怠,干成了许多大事要事难事实事,“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项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提高发展质量,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末,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8:43.4:43.8;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87.2 %。三次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迈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3%。在2018年度河南省非重点生态功能县(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评价综合排序中位居第3名。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在周口市综合考评中位居第1名。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市、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第三批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市等一批国家级称号。

五年来,我们聚力三大攻坚,发展底线守得更牢。全市累计用于脱贫攻坚资金27.31亿元,年均增长30.96%,实施扶贫项目43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和大病兜底保险参保率100%,基本医疗报销3.02亿元,医疗救助资金支出6149.53万元;累计发放教育资助金3008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学生5.8万人次;累计为14.4万名农村低保人员发放低保救助金2.75亿元,为3.2万名特困人员发放救助供养资金1.49亿元。5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扎实推进。取缔“散乱污”企业420家,空气优良天数平均达到280天,优于全省、周口平均水平。市域8个河流考核断面达标率73.6%。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9.5%。实施长虹运河综合整治,生态修复面积500公顷,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有效修复土地512亩。重大社会风险有效防控。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健全。非法宗教活动得到依法治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

五年来,我们坚持工业强市,产业集群不断壮大。连续四年被周口授予“工业经济发展强县”称号。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2家,完成工业税收4.7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19%。工业用电量5.39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3.8%。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集群产值年均增长11.2%。生物医药、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被认定为“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被授予国家级绿色园区。特色商业区晋升为省定二星级服务业“两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累计实施技术改造重点项目96个,中小企业“上云”3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十二五”末提高12个百分点。临港经济蓄能增势,项城港综合物流园区被确定为河南第二批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成功引进了中电投、中石油、和润集团、高威服装等一批知名企业。

五年来,我们加强精细治理,中心城区出彩蝶变。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预计51.13%,较“十二五”末提高7.38个百分点,居周口各县市区首位。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226个,总投资480.53亿元,城市品位和形象不断提升。完成各类规划35个。开工建设睿智家园、城南、城北、赵营等7个棚户区,已交房9048套,改造老旧小区92个。新建、改造城区道路25条,打通断头路14条,新增城市道路131.68公里。占地1350亩的植物园建成开放,建成街头游园35座,新增绿化面积114.25公顷。汾泉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新建吉祥湖公园、如意湖公园、张伯驹公园。建设三类标准公共厕所429座。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工程,污水集中处理率93.5%。新建改建农贸市场15个。

五年来,我们聚焦“三农”工作,美丽乡村持续提升。粮食产量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2018年以来连续3年稳定在18亿斤以上。新增高标准农田48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1482家,省、周口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2家,家庭农场580家。项城小磨香油、项城白芝麻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农业生产基地14家。改造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79781户。在周口率先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被授予农村垃圾治理省级达标市称号。新建农村道路773公里。农村集中供水率100%、水质达标率100%。“气化乡镇”项目扎实推进,铺设管网693.9公里,累计发展天燃气用户47809户。以“六村共建”为抓手,评选表彰“红旗村”132个。

五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开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高标准打造“市民之家”,“一网通办”实现率100%。建成市镇村三级全覆盖的政务服务网。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到60824户,较“十二五”末增长130%。成立农投公司,扩大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成立国控集团,有效解决城市建设融资难问题。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市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30家,其中进出口贸易额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17家。招引重大项目138个,总投资765.57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256%。累计利用省外资金235亿元、外资2.88亿美元,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7倍和1.9倍。通过“招才引智”引进高素质人才38人。

五年来,我们着力改善民生,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每年实施的省定重点民生实事全部落实到位。财政民生支出逐年递增,累计达212.8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比例稳定在8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5883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45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99.8%,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优抚对象、残疾人等补助标准逐年提高。新建、改扩建学校348所,增加学位21600个。成功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复审。创建国家级卫生镇1个、省级卫生镇9个。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个、省级文明村镇3个。创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21个镇、街道文化站全面改造提升。

各位代表!

过去的五年是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路引航的结果,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项城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从财政收支矛盾看,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影响,加之减税降费、投资增长内生动力不强等因素,财政收入增收困难,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三保”压力增大;从产业结构看,农业产业化发展层次低,工业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从区域协调发展看,城乡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区综合服务能力不够强,乡镇作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作用有待提升;从民生改善看,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不足,环保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等任务依然较重;从政府职能转变看,个别部门重管理轻服务,办事效率不高,“吃拿卡要”现象依然存在,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对此,我们一定勇于直面问题,努力加以解决。

2035年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根据《中共项城市委关于制定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战略定位:“三城两高地一家园”。

——豫东南区域性中心城市。接续“十三五”奋斗目标,持续发挥区位优势,深度对接沙颍河生态经济带、高铁经济带,加速融入周口港城发展,推动与周口市区以及周边县城项目对接、规划衔接、产业承接、道路连接,形成中心城区龙头崛起、四基地硬核支撑、三片区协调联动、集聚发展新格局,成为豫东南最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汇区,使项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全省、周口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项城这颗豫东明珠更加璀璨。

——新兴港口城市。对接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依托沙颍河水运优势,完善临港产业发展规划,主动融入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构建“公铁水”三位一体多式联运枢纽,高标准建设项城港综合物流园区,加快项城港码头扩建,“十四五”末,力争年吞吐量达到600万吨以上,把项城港打造成“豫货出海、海货入豫”的集散地。大力推动港产城融合,统筹产业集聚区和港口物流园区发展,扩大港区范围,达到5平方公里以上,强化临港经济功能支撑,打造新兴港口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依托我市深厚文化底蕴,深度挖掘建安七子、袁氏家族等丰富历史人文资源,讲好明清文化故事,叫响袁氏故里品牌,建成一批最能代表项城印象的文化街区,做好袁寨古民居、南顿故城等国家、省级文保单位的保护和利用,保护传承官会响锣、余家杂技等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一批传统文化村落、生态旅游村庄。展示项城文化风貌,擦亮“千年古县”名片,“十四五”期间进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行列。

——千亿工业创新高地。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做大做强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以乐普药业、康达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十四五”末产值达到150亿元;以莲花健康、三利食品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产业,“十四五”末产值达到200亿元;以项城纺织、庄吉服饰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十四五”末产值达到260亿元。做精做优传统产业,建筑防水、皮革、机械铸造完成小升规、小升高,“十四五”末产值达到160亿元。以腾龙科技产业园为依托的精密制造业、以和润集团为依托的临港经济,“十四五”末新兴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力争“十四五”末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培育壮大四大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基地:以乐普药业、康达制药为依托,规划建设项城生物医药产业园,积极引进国内外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入驻,延伸从化工原料药到成品药产业链,提升生物医药、原料药、现代中药价值链。调味品生产基地:以莲花健康、三利食品为龙头,全面打造“生态底色鲜明、地域文化突出、产品品质优良、标准体系完善、品牌具竞争力、产业体系完善”的调味品生产基地。职业服装基地:以庄吉服饰、高威服装等企业为龙头,规划建设项城职业装产业园,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服装自主品牌,叫响“项城职业装”品牌。建筑防水基地:发挥“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建筑防水产业总部经济,走生产、研发、施工一体化路子,打造全国建筑防水基地。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围绕建设制造业强市,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十四五”期间新增院士工作站或博士工作站1个,新增省级科技研发平台15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5%以上,成为全国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创新高地。

——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深入开展“三城联创”,在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的基础上,2023年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抓好生态环保重大工程,“十四五”期间建成28公里的水系和吉祥湖、如意湖等7个总面积达3000亩的湿地公园,实现以水润城;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新建500亩的森林公园2个,新增街头游园30个,城市绿化率达36%,实现以绿荫城,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建成15.82公里的西环路、2公里的东环路大桥、5公里的沙颍河特大桥,告别货车穿城,实现绿色交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创建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城市,深入开展“四水同治”,做好土壤生态修复。以“六村共建”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彻底解决垃圾围村、污水乱排等问题,实现项城天更蓝、水更清、城更净、地更绿。

——幸福美好家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十四五”期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7500人以上,解决就业难;新建一批养老院,新增床位10000张,解决养老难;新建一批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解决上学难;建成乐普心脑血管三甲医院,第一人民医院达到三甲医院标准,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动镇(街道)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升级,解决看病难;实施“千乡万村”全民健身运动和全民健身“百千亿”工程,完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基础设施,村(社区)文化广场实现全覆盖,休闲娱乐有去处;法治项城、平安项城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群众安全感指数进入全省前列,居家兴业更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紧扣“全省走前列,周口争第一”总体目标和“六提升、一加快”具体目标,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强力推动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三城联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聚合力、奋勇争先、实干出彩,加快建设“一中心四基地三片区”,全力打造“三城两高地一家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总体目标是“全省走前列,周口争第一”。具体目标是“六提升、一加快”。“六提升”:综合实力大提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周口平均水平,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总量突破5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1%,总量突破20亿元。经济结构大提升。二三产业占比超过90%。城乡发展大提升。城镇化率达到60%,中心城区面貌显著改善,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生态环境大提升。持续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人民生活大提升。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治理效能大提升。法治项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一加快”:加快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经过五年努力,全市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30名。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按照主体功能鲜明、空间布局合理、城乡发展协调的原则,整合资源,着力打造“一中心四基地三片区”。一中心:宜居宜业中心城区。重点以产业支撑、融合协同、“三城联创”为抓手,加快推动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经济扩量、城市品位提质、市民素质提升,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增强核心引领。力争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四基地:生物医药基地、调味品生产基地、职业服装基地、建筑防水基地。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以四基地为主导,全省极具竞争力的千亿工业产业集群,全力提升产业能级和承载服务功能,形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力支撑。三片区:特色产业片区、文化旅游片区、生态农业片区。重点以三利食品、项城防水产业园为依托,打造以贾岭、三店等镇为主的特色产业片区;以南顿故城、袁寨古民居为依托,打造以南顿、王明口等镇为主的文化旅游片区;以绿色农业、高效农业为依托,打造以新桥、付集等镇为主的生态农业片区,着力建设以中心城区为引领,三片区为节点的城镇经济社会生活圈,推动产业、人口向中心城区、中心镇区集中,加快推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

2021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必须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努力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7.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进出口总值稳定增长,城镇新增就业75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粮食产量保持在18亿斤以上。

完成上述目标,要切实增强“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勇当排头兵,争当领头雁,以创建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为统领,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途径,紧紧围绕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营商环境便利度、产业创新集聚发展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及提高幅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等9项指标,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督导考核,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努力创建河南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

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按照“一县一主业”的要求,着力打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集群,产值力争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打造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乐普药业新上投资5亿元的滴眼剂项目和投资1.5亿元的中药颗粒项目,打造百亿仿制药、创新药生产和研发基地;依托北京悦康集团,新上康达制药2个新品种原料药生产线项目,打造豫东南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启动莲花大健康产业园二期工程,谋划新上高端调味品生产线项目;加快推进和润粮油、三利食品、鑫阳食品、牧原股份等一批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引领食品加工产业提质增效,争创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打造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梦尔罗服装、项城纺织、庄吉服装等龙头企业产品高端化水平,抓好凯森制衣、松鑫服装、东方丝路等项目,高威服装力争今年上半年达产达效。做精做优传统产业。以项城防水协会为依托,积极引进全国防水卷材龙头企业,支持建筑防水企业兼并重组、合资合作、提档升级,提升建筑防水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今年税收力争实现1.8亿元以上。同时,通过龙头带动、整合资源、政策引领、环保治理,加快推进官会皮革产业园建设,规范提升机械铸造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依托腾龙科技产业园,力争再引进4家日资企业,着力培育精密制造产业,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电机生产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经济”和大数据、5G、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支持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三大改造”,加快动能转换。培育智能工厂。全面提升产业数控化率和智能化水平,重要领域生产设备数控化率达到9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普及率达到87%以上。打造绿色企业。推广一批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明显的节约环保装备,引导企业清洁生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9%以上。推动技术改造。以“三对标四提高”为抓手,持续实施“新技改”行动,加快推进15家企业技术改造,推进30家企业上云。培育五大企业群体,促进竞相发展。培育纳税骨干企业群体。支持骨干税源企业稳产能、调结构、扩市场,力争纳税突破1亿元企业2个以上、突破2000万元企业4个以上、突破1000万元企业5个以上,力争工业税收突破6亿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全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5%以上。新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3家。培育名优企业群体。加快实施“质量立市”战略,弘扬“工匠精神”,加强莲花味精、三利脱水蔬菜、项城白芝麻等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打响项城制造品牌。力争新认定2—3个省质量标杆企业,打造“豫字号”产品3个。培育本土企业群体。因企施策,提供优质服务,扶持一批潜力大、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本土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壮大,年内“小升规”6家以上;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积极发展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微企业。培育总部型企业群体。实施企业总部入项工程,完善企业型、落地型总部经济发展激励办法,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实施三年倍增行动,打造龙头企业。抓好10个重点企业倍增,大力支持乐普药业、康达制药、莲花健康、三利食品、项城纺织、庄吉服装等技术研发能力强、税收贡献大、主导产品突出、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增资扩股、创新产品、新上项目,力争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2-3家企业进入全省工业企业百强,真正扬起项城工业在全省的龙头。

提升园区载体功能。加快实施“百园增效”行动,强基础、优服务、增活力,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晋星升级。高标准编制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项城生物医药产业园、莲花大健康产业园、职业装产业园、建筑防水产业园、腾龙科技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争创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高新技术开发区、省三星级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营模式,激活内生发展动力。建立“标准地”出让制度,加快落后产能和低效资产“腾笼换鸟”,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断提高亩均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工业用地亩均税收达到11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4%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普及率达到60%以上。加强路网、污水处理、供热供气、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绿化、亮化、净化,全面提升整体形象。

二、坚持供需协同发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聚焦聚力项目建设。牢牢坚持项目为王、谋划为先、落地为大,一心一意谋项目,全力以赴引项目,集中精力抓项目,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抓实重大项目。聚焦新基建、基础设施、工业发展等领域,实施省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102.8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83亿元;实施周口市重点项目29个,总投资207.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6.62亿元。抓好项目谋划。抢抓“十四五”发展机遇和国家新增中央投资窗口期,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领域,大力争取项目和专项债券,对纳入“十四五”规划的823个项目动态补充完善,对已申报的157个中央投资项目、21个专项债项目进行全程跟进、全力争取,力争进入国家、省、周口市项目库。今年争取专项债券和一般债券项目投资总额达到97亿元。抓紧项目落地。严格落实领导分包、定期调度、联审联批等推进机制,扎实开展重点项目“四比四看”活动,挂图作战、跑表计时、对账销号,严格督导、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确保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在周口市领先。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招商为要,突出工业为先,提高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招大引强,掀起招商引资高潮。明确招商重点。聚焦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三个主导产业和建筑防水、皮革、机械铸造三个传统产业,统筹考虑产业关联度、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和就业带动能力“四要素”,招引一批能够延链强链补链的大企业、大项目。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国内外知名品牌头部企业、行业领军型企业、关键技术和成长性企业,着力引进大项目。不招引列入负面清单的项目。绘制招商图谱。按照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需求,分组分类分区域编制招商图谱,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飞地招商,实现精准出击、精准招商。组建招商队伍。在长三角、珠三角设立两个驻外招商办事处,从市直主要经济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三支专业招商团队,在21个镇、街道设立招商分局,形成“2+3+21”的招商格局。建立推进机制。出台《项城市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办法》《项城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严格考核奖惩,注重结果运用,树立“项目论英雄、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坚持大员上阵,四大班子领导和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招商引资一线;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处级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全程代理服务机制,项目从洽谈到签约、落地、运行全程跟踪服务。

持续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推动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信息金融、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抓好特色商业区建设扩容提质,完善区内桥梁、亮化美化、水系景观、场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入运营恒大微购电商产业园、居然之家一期,启动电商大厦,努力争创三星级服务业“两区”。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构建市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努力打造线上商贸市场。加快改造提升一批传统商场、商业街、农贸市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加快快递进村,推动“互联网+流通”农产品消费,鼓励发展农产品直采直购、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网红直播等流通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同时,顺应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培育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托育、体育健康等“幸福产业”,加快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三、坚持中心城区带动,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推进“三城联创”。统筹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加大投入,精准对接,提升质量,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共创共享的浓厚氛围。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突出、精细化管理不够、网上申报材料质量不高、创建队伍不健全等问题,对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理想信念建设、社会风尚建设、经济民生建设等7个测评项目、59项测评内容、125条测评标准,集中资源力量,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水平,力争2023年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在巩固省级卫生城创建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8大项40条810个单项内容,着力解决基础设施缺口大,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管理滞后等问题,重点抓好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重点场所卫生监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文明卫生意识等工作,力争2021年完成申报资料上报、病媒生物防制达标验收和通过省技术评估及暗访、2022年通过国家评审资料和暗访,2023年通过国家技术评估验收并命名。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组建创建工作专班,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规范创建资料,完善配套设施,丰富创建宣传载体,打造“双拥”一条街和“双拥”主题公园等。力争今年成功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

完善城市功能。按照“安全、整洁、有序、智能”的要求,持续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以补短板、增内涵为着力点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宜居宜业中心城区。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国土空间规划、森林项城生态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编制工作。突出规划刚性,切实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严肃性。加强住房保障。全面完成城南、城北、赵营等安置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郑韩、产业集聚区、邝庄安置房建设进度。完成18个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完成公租房建设374套。完善城区路网。加快推进西环路暨沙颍河大桥项目,2023年建成通车,东环路沙颍河大桥今年10月份实现通车。推动建设大广高速引线。实施文化路、西苑路、荣新路南通,万安街北通、正泰路东段工程,维修平安大道、东方大道等7条道路。整治背街小巷20条,打造文明街巷。贯通城区水系。加快推进28公里的内河水系综合整治项目,建成开放吉祥湖、如意湖公园,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植新补绿、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打造“六河融城”水系绿色廊道,推进长虹运河、小西湖空档绿化和城区边角地绿化,规划建设一批街头游园、袖珍公园及小微绿地。补齐设施短板。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劣质管网59.9公里。加快推进静脉产业园建设,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受水区周口供水配套工程项城供水管道工程,力争让群众今年吃上“丹江水”。启动客运东站、郑埠口公交客运场站项目。提升治理水平。以创建无违镇(街道)、无违村(居)为抓手,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坚持属地管理,严格奖惩,坚决杜绝违法违章建筑。常态化治理脏、乱、差、堵等“城市顽疾”。有序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确保城区主次干道全天候保洁。

促进城乡融合。坚持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公共服务全覆盖。打造特色小城镇。坚持以城带乡,明确定位、科学规划、错位发展,依法放权赋能,推动特色兴镇、产业建镇,按照三片区发展格局,推动特色产业片区、文化旅游片区、生态农业片区规划建设。统筹谋划15个镇的特色孵化园区、返乡创业园区建设,实行“飞地经济”,进一步激励乡镇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路、电、水、气、通讯、物流等城乡基础设施对接延伸,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路网,实施S216二期工程、X001水新路丁集南至新桥段改扩建工程、X005直娄线直河至S216段扩建工程、原天马路未修建路段改建工程。完成220千伏项西、110千伏南顿和110千伏莲溪变电站工程,开工建设中心城区110千伏变电站,提升主网供电保障能力。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着力完善城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争创省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公共教育资源、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文化惠民工程、养老育幼资源等重点向农村倾斜,建立覆盖全民、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市117.59万亩的耕地保有量不能少、99.96万亩的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不能破。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新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8.5万亩,全面完成师寨、乔口等灌区建设工程,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08.51万亩以上。在高标准农田创建、中小河流治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加大对东部和偏远乡镇的投入力度,提升农业基础保障水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做好机制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分类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做好政策衔接。在五年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项分类优化调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推动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做好产业衔接。投入资金7089万元,实施产业项目25个,持续巩固产业扶贫成果,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确保已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做好人才衔接。坚持“内育”和“外引”相结合,壮大新乡贤队伍,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回引”企业家、成功人士、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做好服务衔接。摸清底数,分类管理,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确保保值增效。推进扶贫资金、扶贫项目、金融资本等有序转向乡村振兴。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三链同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抓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依托莲花健康、农投公司、红旗合作社、三利食品、牧原股份等涉农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订单”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快推进牧原股份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养殖体系项目。支持丁集、贾岭等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提档升级、做大做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谋划打造一批产业兴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农业产业强镇。抓科技兴农,提升价值链。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创建优质小麦万亩示范方,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9个、主推技术28项,加快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开展“科技培训乡村行”专项活动。新认证“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10个以上。积极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抓平台建设,打造供应链。提升省级优质小麦现代产业园“一带一心两区两基地”六大功能板块,今年小麦产量达到4亿斤以上,争创国家级优质小麦现代产业园。积极争取省农科院芝麻体系协作项目,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创建省级优质白芝麻现代农业产业园,叫响项城白芝麻这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牌。

加强社会保障。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家庭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以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为重点,扩大企业职工和适龄城乡居民参保覆盖范围。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救助政策。提高镇敬老院服务水平和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发展。投入使用残疾人康复中心,完善镇村残疾人康复室(站)建设。

做强教育事业。试行城乡学校联盟化发展,加强城乡教师交流。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快城区9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园建设和无证园治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产业集聚区小学,有序推进乡镇寄宿式和小规模学校建设。支持一高优先发展,叫响一高品牌。支持项城中专升格为职业类大专。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建设健康项城。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按照中央、省、周口市的要求,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确保疫情不反弹。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市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动镇(街道)、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升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规范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持续打造15分钟健身圈。

发展文旅产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强用好融媒体中心。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做好全域旅游规划。适时成立文投公司。积极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规划建设。加快推进116个村(社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传统民居保护。传承创新农村优秀民间文化。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提升治理能力。积极实施“四五”工程,提高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平安乡村。推动规范化社区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广泛培育“品牌调解室”“金牌调解员”,积极创建“四无镇办”,争创省级信访工作“三无”县(市)。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非法集资、非法互联网金融活动。防范好问题楼盘、拆迁安置、企业改制、农民工工资、民族宗教、网络舆情等领域的风险。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周口市委市政府和项城市委的决策部署,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依法行政守规矩。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用权能力,自觉依法议事决策,依法依规推动工作,做到权限、程序、措施合法,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坚持市政府议事决策规则,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制度。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学习贯彻《民法典》。

勇于担当抓落实。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奋斗的目标,对标对表“六稳”“六保”、河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周口市综合考评办法,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拉高标杆,雷厉风行,不讲虚话、不务虚功、不干虚事,抓具体、抓深入、抓落实,以高效率赢得高质量,以快节奏换来快发展。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清正廉洁作表率。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驰而不息反“四风”,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持续深化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确保把每一笔钱都用在为民惠民、促进发展的刀刃上。

各位代表!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远航;重任在肩,更须砥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三牛”精神,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知重负重、苦拼实干,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项城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明确村庄分类布局。坚持典型示范,持续开展选树“六面红旗”活动,积极推进“六村共建”。积极创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持续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努力打造一批“四美乡村”“五美庭院”“最美胡同”。加快推进农村户厕改造,确保农厕建起来、用起来、管起来。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治理体系,实现村庄保洁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推动形成纳管处理、集中处理、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污水处理网络。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创建水新路、袁府路等50公里示范项目。加快实施“气化乡镇”项目,铺设管网63.5公里,新增天燃气用户24189户。加快智慧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镇、乡村光荣榜、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健全“一约五会”,推进移风易俗,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扩大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成果,持续推广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模式,有序扩大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规模。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采取集约经营、资源整合、乡贤带动、传统文化开发利用、特色产业带动、资产运营、引入项目资金等模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五、坚持深化改革开放,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办件覆盖率达到100%;加强“全省通办”专窗能力建设,实现800项事项“全豫通办”,政务服务50项“一件事”主题集成办理,推动“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转变,做到马上办、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营造“审批流程最短、审批时间最少、服务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加强“互联网+监管”,扩大“双随机一公开”覆盖面,推进联合监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鼓励政府投融资公司创新融资模式,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不断壮大国控集团、农投公司等国有公司实力,积极培育优势产业。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财税、环保、城管、市场监管、盐业等领域改革。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对接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提速临港经济,依托周口至连云港集装箱精品航线,加快项城港周口周海粮油物流产业园建设,持续完善堆场、岸电、仓库等配套设施,启动智慧港口建设,培育壮大物流、农产品、建材、能源、运输等临港产业,推进沙颍河项城段航道4级升3级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对外贸进出口企业加大信贷投放,积极为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争取外贸经营主体资格。支持有出口实绩的30家外贸企业,积极参与世博会、广交会、“外贸精品惠购中原”等展销会,宣传培树地方品牌形象。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莲花健康、三利食品等外贸企业出口优势,积极对接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确保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省外资金和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

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提升年”为抓手,对标省、周口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强化服务,做到“企业围墙内的事由企业负责,围墙外的事由代理服务单位负责”。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让利政策,努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能力,解决好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着力营造法治环境,严厉打击涉企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恶意阻工等侵害市场主体行为,让企业安心经营。深入开展“纠四风转作风,优化环境我先行”专项活动,组织“两代表一委员”、企业代表对职能部门营商环境工作开展“季度评价”,及时通报、奖惩,提高职能部门服务绩效。持续开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行动和“一联三帮”专项行动,对省、周口市重点项目、重点工业企业只纠章、不罚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做到“清”而有为,“亲”而有度。

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执行最严格的生态资源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持续抓好中央、省、周口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强化网格化环境监管,加强区域环境风险联防联控联治,防范输入性环境风险,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大气、水体、土壤污染治理。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源头治理,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和农业投入结构调整;发扬“三铁”精神,深入开展“三散”治理,严格落实“六控”措施;加强节点控制,严格实施秸秆、散煤全年禁烧和烟花爆竹全区域全时段禁燃禁放,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和秋冬季应急管控措施;全面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确保完成PM2.5、PM10和优良天数等目标任务。统筹推进“四水同治”。严格落实河长制,持续开展“清四乱”行动。投入使用后高营、周王庄两个分散式污水处理厂,实施再生水回用工程。持续改善地表水质,加强“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范化建设,全市8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标准。实施谷河三期和泥河一期治理工程。积极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持续改善土壤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管控畜禽养殖、废水、涉镉重金属企业污染,保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着力构建生态屏障。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目标,扎实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完成植树造林1.12万亩,推进S216、S327等新修公路的绿化美化,完成师寨灌区、乔口灌区清淤段14条河渠造林绿化工程。推进汾泉河国家湿地公园、菱角湖湿地公园和娄堤大闸郊野公园等一批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启动1.2万亩沙颍河滨水森林公园建设,打造沙颍河项城段生态廊道。推行林(田)长制,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加强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积极开展森林小镇、森林乡村建设。

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持续降低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全面推广清洁能源,推进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为抓手,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绿色企业、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七、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共享发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办好民生实事。一是免费开展农村适龄妇女、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的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和预防出生缺陷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不少于15000人。二是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不少于100人,基本实现有需求残疾儿童应救尽救。三是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完成改造不少于785户。四是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完成“百县通村入组工程”80公里。五是推动农村电网提档升级,完成32个行政村60个配电台区升级改造,新建、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20千米。六是开展全市窨井设施隐患排查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窨井设施进行更换改造提升。七是扩大5G网络覆盖面,实现镇、农村热点区域全覆盖。八是提升移动政务服务能力。推广应用“豫事办”客户端,实现注册用户数突破50万户。逐步实现市直各部门移动端应用在“豫事办”汇聚。九是加快补齐乡村教育短板,为农村学校招聘特岗教师180名,完工或交付使用农村教师周转宿舍589套。十是扩大村(居)法律顾问服务面,专业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的比例达到80%。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