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尧王墓

菏泽—尧王墓

历史 123℃ 12

这次去的是尧王墓,其位于菏泽市鄄城县城南7公里处富春乡赵千庄村南谷林寺,又名尧陵。尧王墓南距黄河金堤约1000米,封土直径10米,高5米。虽历经水患,尧陵仍存有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祭文碑”和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帝尧陶唐氏墓碑”各一座。帝尧陶唐氏墓碑立于尧陵封土前,墓碑阳面共25字,为濮州知州缪润绂书。碑正中大字为“帝尧陶唐氏墓”六个大字,上款书“皇清光绪二十九年八月”,下款

石家庄井陉县4

石家庄井陉县4

历史 123℃ 12

——背水之战赵军对潜伏的汉军毫无觉察,望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以退兵,都禁不住窃窃哂笑,认为韩信置兵于“死地”,根本不懂得用兵的常识,因而对汉军更加轻视。今天看来,当时赵 背水之战军的哂笑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兵法上明确规定,布阵要“右倍山陵,前左水泽”,韩信反其道而用之,岂不是可笑之至?天亮之后,韩信亲自率领汉军,打着大将的旗帜,携带大将的仪仗鼓号,向井陉口东边的赵军进逼过去。赵军见状,果然踌躇满

菏泽——苏御史牌坊

菏泽——苏御史牌坊

历史 123℃ 12

这次带大家去听故事:欣赏鄄城城南富春乡境内的北王召,那里不仅有具有蒙古特色的村名,还有一栋明代官方制造的牌坊——苏御史牌坊,它精美非常,堪称经典。苏御史即苏述,明濮州(今鄄城北王召)人,二十二岁(正德八年)中乡试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落第,同年携妻带子同赴京,入太学攻读三载,并参加会试,再次落第。屡考屡败的苏述不折不挠,在三十五岁(公元1526年)时,终于考中嘉靖五年丙戌科进士。历任都察院浙江道监御

石家庄井陉县3

石家庄井陉县3

历史 123℃ 12

汉之败却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齐、赵亦反汉与楚和。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鲊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後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灞陵桥的梦

灞陵桥的梦

历史 123℃ 12

灞陵桥在渭源县原南城门外的清源河上,是一座古典纯木结构卧式悬壁拱桥,俗称“卧桥”。因桥身拱起,宛如长虹,有“渭水长虹”之称。灞陵桥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系大将军徐达西击元将李思齐时,为渡渭河而建。初为平桥,传说徐达夜梦受汉武帝爱妃指点,乃以木笼装石为墩修成,桥上配以玉石栏杆,因有“渭水通长安,绕灞陵,为玉石栏杆灞陵桥”之语,徐达亲题桥名为灞陵桥,有“渭河第一桥”之称。可惜“即济行人,复通车马”的桥梁后

辛店文化:写照三千年前的羌人生活

辛店文化:写照三千年前的羌人生活

历史 123℃ 12

辛店文化因瑞典学者安特生1923年至1924年期间发现于临洮县辛店村而得名。当年安特生在辛店发掘了25座墓葬,清理了20座,在辛店村以北的灰嘴屲遗址也发现了同类遗物。1947年,学者裴文中在洮河、大夏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发现辛店文化遗存9处。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永靖县发现辛店文化遗址86处。后在临夏马路塬、甘谷毛家坪遗址,发现了以圆底、鼓腹、绳纹为特征的另一类辛店遗存,学术界以最早发现地青海民和山

马家窑遗址

马家窑遗址

历史 123℃ 12

马家窟遗址因首先发现于临洮马家窑而得名,距今约5000--4500年。它包括新石器时代较早期的马家窑文化和较晚期的齐家文化,还有更晚期的“寺洼文化”。下部迭压着庙底沟类型文化层。房屋有方形,圆形,多为地下穴式,房址旁有公共墓地。随葬彩陶较多,底色以橙红为主,主要是黑彩(个别有百彩)花纹。石器有石铲,石刀,石镰,石磨等,也有盘状器,铲形器,磨制较细。此外,1975年在马家窑出土了一件钢刀,经坚定为青

文化历史

文化历史

历史 123℃ 12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1923年-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一带调查,其助手们在1924年发现马家窑遗址并进行了发掘。1957年开始,甘肃省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了马家窑类型叠压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上的地层关系。马

宁夏悠久历史

宁夏悠久历史

历史 123℃ 12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位于“丝绸之路”上,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这里同样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早在三万年前,宁夏就已有了人类生息的痕迹,公元1028年,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西夏文化。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西周至秦朝时期西周建都于镐(今西安市西)其统治中心在陕西关中,故其以北地区,包括内蒙河套,宁夏全境及陕西、山西北部称为朔方。

景点介绍之十渡景区传说

景点介绍之十渡景区传说

历史 123℃ 12

景区传说古杏劈石在万景仙沟景区内,有株百年树龄的老杏树,把一块巨石一分为二,故称之为“古杏劈石”。据传,有一个采药之人路过此地。他见两人在石上下脸儿,没敢打搅,在不远处看着。就听俩人你一言我一句闲聊:“你又输啦!”那人洋洋自得。“你别美,我还不陪你玩了那!”这人说。俩人边拍打屁股上的土边站起来。忽见一人发现了什么,弯腰去拔。那人上去阻拦:“你干吗?”“我把它拔下来带回家,栽在院子里。不然它在这石缝

连云港文化历史

连云港文化历史

历史 123℃ 12

连云港市坐落在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结合部,是陇海铁路的终点,其东临黄海,并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连云港市在古时称为郁洲、海州,到民国时改为连云市,建国后称为新海连市,别称“港城”。在1984年,被设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的14座城市之一。在我国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中,连云港市有着悠久的历史且文物古迹较为丰富,自古就有“东海第一胜境”的美誉,是全国49个重点旅游城市以及江苏省3大旅游地区之一。连云港

雅塘的历史文化(70)

雅塘的历史文化(70)

历史 123℃ 12

境内名胜古迹较多:干水县遗址干水县原名招义县,设于唐武德五年(622),天宝元年更名干水,属罗州管辖。宋属石城县。遗址位于今沙铲河(旧称干水河)畔的东街山村委会东街山村。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城址北有尖锋岭(海拔约20米)、牛路岭,东南有东街山(海拔约30米),为当时的军事屏障。开有运河通至城下码头,水路交通方便。城址内散见唐代遗物,其中有黄釉实足碗、碟、陶罐、瓦碎片、石柱垫座数只,古井一口。古城

斗门镇就是好

斗门镇就是好

历史 123℃ 12

斗门镇既有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有历史沉积的人文景观,形成了“一山一寺一温泉,一皇一将一家族”的独特旅游资源,“斗门八景”其中六个景点在斗门镇。已开发的有:享誉海内外的泉水日流量超过2400吨、水温高达68℃—70℃的御温泉度假村;海拔581米,被誉为“珠江门户第一峰”的黄杨山;“珠海十景”之一的金台寺;颇具旅游和历史研究价值的斗门清朝古街和南门菉猗堂;入选首批“广东省古村落”的南门接霞庄,已与珠海特

马王镇地区

马王镇地区

历史 123℃ 12

在区委区政府下发全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活动的实施意见后,马王镇党委政府立即召开党委扩大会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制定了灵沼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镇长负总责,纪委书记为直接负责人,土地所、建设办、工商所、派出所和各工作区分片负责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活动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领 导带头落实的工作格局,层层落实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责任,同时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定期调度工作进展。

隘园-清城区朱汝珍故居

隘园-清城区朱汝珍故居

历史 123℃ 12

隘园是清代末科榜眼朱汝珍的故居,在今清远市清城区南门街左四巷内,原为占地约14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三间二廊式传统民居。现传统民居已不存,但有朱汝珍纪念馆在此。朱汝珍父亲朱猷章是五品武官,在清城南门街有房屋多座,其中的太守第占地约700平方米。朱猷章于光绪三年去世,家道逐渐低落,竟至于后来太守第被用于抵债。朱汝珍有兄弟八人,住房并不充裕,朱汝珍青少年时代长期在外,家里并无安排独立住所,待他取得功名后,

河北省 石家庄市 平山县

河北省 石家庄市 平山县

历史 123℃ 12

我的家乡在河北平山,我为平山代言。 河北平山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西部偏南,是石家庄市所辖的一个县,是中国小水电试点县之一,也是是国家批准的环京津、环渤海开放县之一,更是中国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平山县1945年分设平山、建屏2县,1958年复并为平山县。东临河北省会石家庄市30公里,距首都北京260公里。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蒲吾县一部置房山县。唐贞观元年(627年)蒲吾县

传承古今文化-城隍庙

传承古今文化-城隍庙

历史 123℃ 12

城隍庙,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本文为明代散文,明代著名散文家张岱所著,出自

历史悠久的银城--同安

历史悠久的银城--同安

历史 123℃ 12

晋太康三年(282)置同安县,属南安郡,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析南安县西南4乡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历属泉州、清源郡、清源军、平海军、泉州路、泉州府、兴泉永道、南路道、厦门道,第五、第四行政督察区。清乾隆四十年(1775)析置马巷厅(1912年废)。1912年析置思明县,1914年析置金门县。古城因形似银锭而得名“银城”。 1949年9月19日解放,历属第

提起叶县的历史名胜,不得不提的就是知县宅

提起叶县的历史名胜,不得不提的就是知县宅

历史 123℃ 12

叶县县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总占地面积16848平方米,共有41个单元,153间房屋。整座县衙气势恢宏,错落有致。建筑风格沿袭了中国北方地区对称的庭院式建筑结构布局,突出了我国北方地区乃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粗犷、端庄、古朴的建筑特点,受南北方经济及文化交汇地域的影响,该建筑在木作、砖雕技术等方面融入了南方建筑工艺精巧、细腻的部分特点,为研究中国古代南北建筑流派的特点及变化规律提供了实物

叶县历史的变迁——每一位家乡人都值得骄傲的地方

叶县历史的变迁——每一位家乡人都值得骄傲的地方

历史 123℃ 12

叶县历史悠久,夏、商时,叶县属豫州之域。西周时,叶属应国。春秋时期,楚国灭应,建立叶邑,叶属楚。据《左传》记载:鲁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76年),楚公子申迁许于叶。叶邑曾一度成为许国的国都。鲁昭公十八年,楚封沈诸梁于叶,号为“叶公”。战国时期,叶邑属韩,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后叶邑属秦,改名叶阳。昆阳先属魏,后亦属秦。秦代,叶县属南阳郡,昆阳属颖川郡。西汉改叶阳为叶县,昆阳县与之并设。叶县属南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