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征的终点——吴起
吴起县,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位于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边靖边县,西南毗邻甘肃华池县。地貌属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海拔在1233—1809米之间。境内有无定河与北洛河两大流域,地形主体结构可概括为“八川二涧两大山区”。从98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林草覆盖率达到49.6%。吴起县辖6镇6乡1个街道办事处,164个村7个社区111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791.5平方公里,总人
吴起县,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位于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边靖边县,西南毗邻甘肃华池县。地貌属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海拔在1233—1809米之间。境内有无定河与北洛河两大流域,地形主体结构可概括为“八川二涧两大山区”。从98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林草覆盖率达到49.6%。吴起县辖6镇6乡1个街道办事处,164个村7个社区111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791.5平方公里,总人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这一篇文章中将介绍到西樵的石器文化。 这里再举几个数字,以说明西樵山文化遗址中有肩石器与其它形式石器的共存、比例关系。例一,1960年前在广东中部低地区(基本上就是珠江三角洲)发现的一一四处遗址中,获得各种石器一○二三件。其中斧铲类九十八件,有肩的占五十一件;锛类三三四件,有肩的占一三八件,有肩有段的占八十八件,有段的占二十五件。这里四种主要石器共计五四五件,其中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角,南连四川,西接甘肃,自北而东依次与略阳、勉县和南郑3县毗邻。秦岭横亘于北,巴山绵延于南,是个南北交汇、襟陇带蜀、“八山—水—分田”的底中山区县。地理座标为:东径105°20′10″~106°35′18″、北纬32°37′06″~33°12′42″之间,全县最高海拔2103米,最低点52.0米,总面积3282.73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其中11镇21乡)、366个行政村2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这一篇文章中将介绍到西樵的石器文化。有肩石铲的特征是器型大,长身,短柄。西樵山文化中此类石铲发现不多,如中山大学在大仙岗采集的一件,器身琢制,全长21.5、柄高3.5、宽9-10.6厘米;省博物馆在第7地点采集的一件,全长17、柄高3.3、宽7-7.5厘米。此外,广州飞鹅岭菠罗山、番禺西园庄、喃呒山也有发现,但时代较晚。西樵山或西樵山文化的有肩石铲与海南岛发现的长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这一篇文章中将介绍到西樵的石器文化。石器文化 简介 所谓西樵山类型的石器,一指其石料,二指其器形。以燧石为主要原料的细石器是西樵山文化早期遗址中具有特点的生产工具(具体器物及分类参看曾骐的《西樵山东麓的细石器》一文及本文第一部分的简述,这里从略),除主要发现于西樵山外,珠江三角洲一些遗址也有少量发现(详见文末附表)。以霏细岩为主要石料的有肩石器是西樵山文化中、晚期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这一篇文章中将介绍到西樵的遗址分布。遗址分布 西樵山文化包括了以西樵山石器制造场为纽带和西樵山类型的石器等遗物共存为标志的一群古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狭义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一般系指北自广州石门水以下,西北自三水思贤滘以下,西自潭江以下,东自东莞石龙以下的地区。包括南海、番禺、顺德、中山、斗门、三水、新会、东莞、高鹤、宝安、增城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以及广州、佛山、江门、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这一篇文章中将介绍到西樵的遗址文化。其次是属于新石器中、晚期的地点或遗址。这类遗存多分布于西樵山南、西、北麓或台地,部分分布于较高的山冈和洞穴,包括采石场(如虎头岩等)、制石场(如第7、第11、15地点等)、渔猎捕捞和“锄农业”(如贝壳堆积、第23地点等)。这类遗存石器的石料,绝大多数为霏细岩,器形以有肩石器为代表,包括斧、锛、铲等,石片石器如刮削器、尖状器、龟背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这一篇文章中将介绍到西樵的遗址文化。如果再结合其它一些现象考虑,如第3、4、5地点也采集过少量细石器,第7地点也发现有几件燧石石核和几十件球形的敲砸器,在南海螺岗、灶岗、藤涌岗,观音庙口,佛山河宕,番禺喃呒山以及深圳小梅沙等新石器中、晚期遗址中,也出有个别燧石细石器或小型打制石器。此外,从西樵山第7、第11地点等霏细岩的部分有肩斧、锛、尖状器、龟背形砍砸器、刮削器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这一篇文章中将介绍到西樵的遗址文化。樵山出土的细石器,其石料以燧石为主,细石器包括小石叶、石片石器、石核石器和石核四大类。根据比较分析,西樵山细石器与我国北方一些年代较早的典型细石器遗址有许多相似之处,最重要的是同样具有细石叶及其所由剥离的石核等代表性器形。据曾骐同志对旋风岗等地点七二四件细石器的分类统计,其中小石片二七八件,石片石器九十二件,石核石器三十一件,石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这一篇文章中将介绍到西樵的遗址文化。遗址年代 主要有几种看法:(1)开始于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末期;(2)对第二地点(火石迳)或其它细石器地点,有的文章把它和“沙苑文化”作对比,认为可能属于中石器时代,有的认为属新石器早期或更早,有的推测第二地点可以是一种陶器以前的新石器文化;(3)对西樵山遗址总的看法,有的认为包涵了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不同时期的遗存,有的认为其年代可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这一篇文章中将介绍到西樵的遗址文化。 遗址性质 多数研究者认为,西樵山是一处石器制作场,如《未来希望》、《山西怀仁鹅毛口石器制造场遗址》、《复查》和《关于华南早期新石器的几个问题》等。《初步调查》和《西樵山石器》两个报告,则认为还存在着与采集、渔猎(早期的)和锄耕农业(晚期的)有关的遗存。我赞成西樵山主要是一处大型的、使用年代很长、石制品供给范围很广的石器制作场的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这一篇文章中将介绍到西樵的遗址文化。西樵山遗址发现后,经省内外许多单位的科学工作者的调查、试掘和研究,先后发表了一些调查报告和文章。主要的有:中山大学调查组的《广东南海县西樵山石器的初步调查》(以下简称《初步调查》),广东省博物馆的《广东省南海县西樵山出土的石器》(简称《西樵山石器》),贾兰坡的《广东地区古人类学及考古学研究的未来希望》(简称《未来希望》),黄慰文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这一篇文章中将介绍到西樵的遗址文化。发现及研究 为了进一步探讨西樵山文化,有必要将西樵山遗址的发现及其主要看法,作一扼要的介绍。西樵山遗址位于广东南海县官山镇西樵山,它原是一座古火山丘,周边长约13公里,直径约4公里。山峰高度一般为100-200米,最高峰大科峰为300余米。山体主要由粗面岩、火山碎屑岩和石英岩构成。在东北部的火石迳等有燧石、玛瑙出露;在西部的马鞍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今鸡西市境内隶属燕国辽东郡。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国击破东胡,获地千余里,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等郡,东北部地区为肃慎族人生息之地,鸡西地区属辽东郡管辖。秦代(公元前221—前206年)今鸡西市境内仍属辽东郡管辖。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泰国兴兵攻燕,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设置右北平、辽西、辽东3郡,鸡西地区属辽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这一篇文章中将介绍到西樵的遗址文化。石峡文化是1977年提出的。它以曲江县石峡遗址下层和墓葬代表,分布于粤北地区,是一种以稻作农业经济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文化遗物石器以钁、铲、锛、镞、钺,陶器以鼎、釜、甑和盘、豆、罐、壶组合,以及石琮、璧、环、璜、玦、笄等饰物共存为特征。它与江西地区的“山背文化”(尤其与樊城堆下层),江浙地区的良渚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以及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这一篇文章中将介绍到西樵的遗址文化。遗址文化 广东的新石器文化遗存,自本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始,在香港、海丰、粤东一些地方有过若干发现,并提出过“海丰沙坑文化(SON)”、“海丰三角尾文化(SAK)”、“海丰菝仔园文化(PAT)”三个文化名称,以及香港“舶寮岛文化”等。 解放以来,广东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或遗物地点,约有四、五百处,经试掘和发掘的约四、五十处。清理墓
湄潭之美在于湄江,而湄江之美在于碧水、修竹、垂柳、虹桥,百里湄江、青山泼黛、碧水箬兰、修竹如云、垂柳含烟、江曲似眉、长虹卧波、景色如诗如画。浙大留美学者、作家阚家溟在散文集《旅乡情思》写道:“我喜欢小城湄潭的静谧,新篁放后,处处绿萌照水,当秋高气爽时,湄潭又有一种清新气氛,这时,云敛长空,天显得特别高,水澄远浦,地也显得特别净……许多年来,我心中所想的和生活所留恋的,不是美国式的锦衣玉食,高楼香车
大家好,我是秀友陈莎,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周至县人民医院。“周至县人民医院对于我来说它不仅是医院而且是我身心得到治疗的地方”。周至县人民医院创建于1936年。医院拥有实力雄厚的专业技术阵容。现有职工46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48人,占总人数96%。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18人,占总人数25%。初级专业技术人员252人,占总人数的54%。医院引进美国GE双排螺旋CT、美国GE-LOGIQ5Exp
湄潭之美在于湄江,而湄江之美在于碧水、修竹、垂柳、虹桥,百里湄江、青山泼黛、碧水箬兰、修竹如云、垂柳含烟、江曲似眉、长虹卧波、景色如诗如画。浙大留美学者、作家阚家溟在散文集《旅乡情思》写道:“我喜欢小城湄潭的静谧,新篁放后,处处绿萌照水,当秋高气爽时,湄潭又有一种清新气氛,这时,云敛长空,天显得特别高,水澄远浦,地也显得特别净……许多年来,我心中所想的和生活所留恋的,不是美国式的锦衣玉食,高楼香车
《史记.西南夷列传》载:“秦时常安页 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其意是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 后,开发贵州的首创性大事,就是修筑五尺道,修了路、随之派去官吏,把贵州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体制。修路与政治统治攸关,桐梓人周西城主黔时期,首先在贵州修筑公路,开黔境交通发展,汽车运输之先河,成为贵州历史上颇有政绩的省长之一。明、清和民国初期,湄潭通向外界的只有5条驿道:西南通遵义道宽6尺,北通凤冈道宽3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