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这一篇文章中将介绍到西樵的石器文化。
石器文化
简介
所谓西樵山类型的石器,一指其石料,二指其器形。以燧石为主要原料的细石器是西樵山文化早期遗址中具有特点的生产工具(具体器物及分类参看曾骐的《西樵山东麓的细石器》一文及本文第一部分的简述,这里从略),除主要发现于西樵山外,珠江三角洲一些遗址也有少量发现(详见文末附表)。
以霏细岩为主要石料的有肩石器是西樵山文化中、晚期遗址中最富代表性的生产工具,器形包括斧、锛、铲等,以斧、锛为大宗。西樵山石器制作场出土的多为打制的 (包括一部分废品和残件),刃部多未经磨制,斧或锛的器形难辨;珠江三角洲遗址发现的多为磨制(刃部磨制或通体磨光),锛比斧多,还常见一种有肩有段石器。此外,还有一些长身、梯形或有段的斧、锛、凿以及镞、矛等。西樵山打制的有肩石器,主要可分四式:Ⅰ式为圆盘状,柄部不突出,应是从这种圆盘状石坯打制出双肩的。Ⅱ式略呈扇形,短柄,溜肩,弧刃,薄体。Ⅲ式器身呈梯形,长柄或短肩,肩角大于九十度,弧刃的多。Ⅳ式短身,宽刃,肩多呈直角,平刃的多。西樵山类型的有肩石器,其大小、厚薄相差悬殊,可能反映出用途的不同。最大的长达12-14、宽6-8、厚1-2厘米;最小的长仅3-4、宽2-3、厚0.3-0.5厘米。
我的能力秀主页:/upload_files/2021/10/05/x8yozkimsung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