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134)

历史

我的家乡(134)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这一篇文章中将介绍到西樵的遗址文化。

其次是属于新石器中、晚期的地点或遗址。这类遗存多分布于西樵山南、西、北麓或台地,部分分布于较高的山冈和洞穴,包括采石场(如虎头岩等)、制石场(如第7、第11、15地点等)、渔猎捕捞和“锄农业”(如贝壳堆积、第23地点等)。这类遗存石器的石料,绝大多数为霏细岩,器形以有肩石器为代表,包括斧、锛、铲等,石片石器如刮削器、尖状器、龟背形砍砸器、矛形器等。还有一些霏细岩、细砂岩、石英砂岩的长身、梯形和有段的磨光锛、凿、矛等,粗略估计在三、四千件左右。其中通体磨光的不过一、二百件,砺石不超过一、二十件。陶片仅有二、三百片,包括绳纹、刻划纹夹砂陶和泥质、夹砂的几何印纹陶。石环等饰物偶有发现(第15地点),动物(不包括介壳类)或植物遗骸至今尚无发现。这些现象与一般定居遗址是不相称的。几何印纹陶(如方格纹、曲尺纹、重圈纹、叶脉纹等)的出现,正说明西樵山存在着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存。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证明西樵山存在过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址。第一,镇头西坡含贝壳层遗址的试掘,经碳十四测定,表明其年代相当于中、晚期(详后年代部分)。第二,据金兰寺、石峡、河宕、茅岗等遗址的发掘和测定年代可作旁证,在西樵山诸遗址(或遗物地点)中,凡出细绳纹、刻划纹而未有印纹陶的,可定为中期;凡已出几何印纹陶的,可定为晚期。第三,从西樵山类型的石器(主要是霏细岩的有肩石器、石片石器)广泛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中、晚期遗址中亦可得到印征。

我的能力秀主页:/upload_files/2021/10/05/icqm6kimsung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