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赣马镇
千年古镇、苏北古城――赣马镇位于赣榆区中部,紧邻城区,属典型的城郊镇,“赣马”以旧城“赣榆”及境内著名集市“马厂”二地首字而得名,全镇总面积 87.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65公顷,辖36个行政村、75个自然村、17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99万户,总人口8.23万人,现有工业企业13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家,个体工商户2019户。赣马镇区位优势明显,驻地距城区仅2公里;交通运输便捷快利
千年古镇、苏北古城――赣马镇位于赣榆区中部,紧邻城区,属典型的城郊镇,“赣马”以旧城“赣榆”及境内著名集市“马厂”二地首字而得名,全镇总面积 87.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65公顷,辖36个行政村、75个自然村、17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99万户,总人口8.23万人,现有工业企业13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家,个体工商户2019户。赣马镇区位优势明显,驻地距城区仅2公里;交通运输便捷快利
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和渭河在交汇时,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成为关中八景之一而闻名天下。后人就用泾河之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来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来比喻人品的清浊,比喻对待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典故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而入黄河;泾水又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县船张
七里海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5公里,方圆10万亩。这是如今的面积,往前追溯,新中国成立初期,七里海面积相当现如今的两个大。明清时,据《明世宗实录》记载:“七里海,广袤二百五十 二里”,相当于如今的三四个大。人们不禁要问:偌大的地方,为何偏偏叫七里海呢?有人说,从前七里海分为前后海,从表口村往南至淮淀村为前海,相距七里;从表口村往北至大海北村为后海,也相距七里,故称七里海。但这只是说七里海的一部分。
新建县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居住,410年(东晋义熙六年)农民起义军在生米大败晋军。615年(隋大业十一年),农民起义军在鄱阳湖多次与隋军交战。622年(唐武德五年)单独设县,名西昌,公元625年并入南昌县。公元981年(宋太平兴国六年)划南昌县西北境(今奉新、永修一部分地区)十六乡另建一县,命名新建县。 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岳飞在生米渡口截击李成叛军。1363年(元至正廿三年)陈友谅驻水军
位置境域荣昌县位于四川盆地川中丘陵的川东平行岭谷区交接处,介于东经105度17分至105度44分,北纬29度15分至29度41分之间。东邻大足、永川,西接四川省隆昌县,南邻泸州,北与内江、安岳接壤。[1]地形地貌荣昌县以浅丘为主,地势起伏平缓,平均海拔380米,山岭南有古佛山(主峰三层岩海拔711.3米,为荣昌县最高点),中有螺罐山,北有铜鼓山。气候特征荣昌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
我爱我的家乡----朝阳我的家乡在辽宁省朝阳市,座落在美丽的凤凰山脚下,她是个文化悠久的历史名城。 这里不但有许多名胜古迹,而且还有红山文化;这里是中国文明发祥地之一,中生代古生物化石丰富、多样,朝阳迄今为止已发现了最早的鸟类和开花类植物的化石,被誉为“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名胜古迹,有三燕古都遗址、朝阳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南北双塔、凤凰山、牛河梁文化遗
永年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人才荟萃,乃广平郡之望地,战国时期,赵国就在西阳城建造信宫,做为王侯和群臣聚会的地方。隋末,夏王窦建德在永年城(今永年广府)驻城建都,永年城为历代郡、府、州、县驻地。春秋时谓曲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商贾云集,富饶中原”之美誉,7000多年前就孕育了仰韶文化等人类早期文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有隋末唐初夏王窦建德建都的广府古
1976年太湖冤魂事件,位列《200年来的未解之谜一览》中。背景:1976年,中国三位伟人逝世,分别是:周恩来、朱德、毛泽东,逝世时间分别是:1976年1月8日、1976年7月6日、1976年9月9日。举国哀痛之际,北京传来另外一件大事:“四人帮”被抓了!时间是1976年10月。经过:事发地: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详细地址:平龙山下最先发现人:当地农户最先发现时间:1976年
我来自山西长治这座美丽的城市,它虽然小,但却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长治古称上党,位于山西省东南部,《荀子》称为“上地”。“上党”的意思,就是高处的、上面的地方,即“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此外,长治还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研究山西省历史文化、弘扬革命传统的基地。 陈运和诗《长治久安,好》夸奖此地:“人
沾化境域,商属蒲姑(又名薄姑)国。周属齐国。秦朝属厌次县地。西汉,东南部属千乘郡湿沃县(即漯沃县),西南部属平原郡富平县,西北部属渤海郡阳信县。东汉,东南部属乐安国千乘县,西南部属平原厌次县,西北部仍属渤海郡阳信县。三国时期,地属魏。东部为乐陵国湿沃县地,西部为厌次、阳信县地。西晋因魏制,隶属未变。东晋、南北朝为乐陵郡阳信县、厌次县、湿沃县地。隋代,西部为渤海郡阳信县地,东部为渤海郡蒲台县地。唐朝
桥东区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桥东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一直以来就是省会的一张“名片”。桥东区也是城中村的“聚集地”,石家庄市的发祥地休门村、姚栗村、任栗村等村全部位于桥东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位于城市中心位置的城中村改造成为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1 地区简介桥东区[石家庄市]桥东区位于石家庄市区中部,总面积43.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1万余人,辖1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辖区
嗨! 大家好 欢迎关注我的家乡户县,我是秀友马坤坤. 户县地处陕西关中渭河流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远在新石器时代(前40~前21世纪),祖先便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与自然界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创造了原始公社氏族文化,为后来户县地区方国(包括邑、方、都、邦)的形成提供了先驱条件。夏代(前21~前16世纪),户县为有扈氏国,与夏同姓姒,为夏之属国。夏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这时国家常以氏族名
盘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属燕国版图,汉末属辽西郡。晋、南北朝时为高句丽占据。唐灭高句丽后,设都护府,不久改为显宁府,元朝属广宁府路。明朝为广宁卫,境内有高平驿、盘山驿等驿站,成为边陲重地,军事交通要道。清朝属广宁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盘蛇驿,清末改为盘山厅。中华民国2年(公元1913年)改厅为县,名为盘山县。1948年2月解放,成立盘山县人民政府,隶属辽西省。1954年辽
新民县之名源于清初(后金)的新民屯。据《满洲地名考》记载,此地原居民很少,清乾隆初年招来了许多新的移民于此地进行开垦,遂成村落,俗称新民屯,建置县治时便以新民命名。崇侦十四年(1641年)和顺治八年(1651年)相继从山东、河北两次移拨大批灾民来东北垦荒。当时汉民被称为“民人”,先来“民人”的落脚点便称“民屯”。现在东郊公社“民屯”就是这样形成的。以后在辽河东以集居的汉族多少分大、小“民屯”。不久
宁王朱权墓在西山缑岭东麓璜源村,垄亩阡陌之间,一幢高约数丈的石柱,挺拔肃立。这石柱便是皇亲宫殿前的华表。它后面是宫殿的遗址和明代宁王朱权的陵寝。这华表,关系到五百五十年前大明王朝一段惊魂的历史,并伴随着一位才气非凡的亲王的沉沦、韬晦与长眠。 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十三岁封藩于大宁,世称宁王。永乐元年(1403)改封南昌。神姿秀朗,慧心聪悟,于书无所不读,一生致力于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但在21世纪出土的金沙遗址把成都的建制历史提前到(约前1200~前650)。已经超过苏州的建城时间。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当时镇守
锦州是中国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开放城市,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名城,也是一座著名的军事,科技,商贸重镇和优秀的旅游城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北依松岭山脉,南临渤海辽东湾,与葫芦岛,盘锦,阜新,构成一小时经济圈,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素享盛名的商贸重镇,更是一座生机勃勃,蕴含巨大发展潜力的现代港口城市,锦州市1985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为甲类开放城市,1987年被
作战密令下达前一天,地下工作者背下全文“任命94军军长郑挺锋为总指挥,骑四师师长刘春芳、新二军暂32师师长刘化南为副总指挥,率3个军、10个师、1个旅共10万兵力,并配属爆破队及汽车500辆,携带100吨炸药,分偷袭、策应两个梯队,从北平、涿州地区沿平汉线及两侧,兵分三路秘密向南开进;24日开始集结。占领石家庄后,由竹生任市长、刘化南任守备司令。”“逐字逐句背下这条绝密情报的是两个人,一位叫刘光国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藏传佛教是以大乘佛教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与显教传承。虽然藏传佛教中并没有小乘佛教传承,但是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对藏传佛教的形成,仍有很深远的影响。 藏传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万八千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古象雄的王子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师父),为了救度众生而慈悲传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置县。新莽天凤二年(公元15)改名千春,更始元年(公元23)复命高陵。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更名高陆。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又复名高陵,相沿至今。置县以来,随着历代行政建置的改变,县境屡有增析,变化不定,自清代起基本趋于稳定。秦、汉时,县境无具体记载。明《高陵县志》称其为:“泾渭属流于前,山原遥峙于后,清谷在左,洪波在右,盖古形势之区,高明之国”。三国魏黄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