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前,四条地下情报确保“石门无战事”(二)

历史

66年前,四条地下情报确保“石门无战事”(二)

作战密令下达前一天,地下工作者背下全文

“任命94军军长郑挺锋为总指挥,骑四师师长刘春芳、新二军暂32师师长刘化南为副总指挥,率3个军、10个师、1个旅共10万兵力,并配属爆破队及汽车500辆,携带100吨炸药,分偷袭、策应两个梯队,从北平、涿州地区沿平汉线及两侧,兵分三路秘密向南开进;24日开始集结。占领石家庄后,由竹生任市长、刘化南任守备司令。”

“逐字逐句背下这条绝密情报的是两个人,一位叫刘光国,另一位,只能说叫金××,出于保密需要,即使是在66年后的今天,他的真实姓名和身份仍然不能公开。在隐蔽战线,还有许多像金××一样的人,他们个人的情况也许永远不会为人所知,却默默地为党和国家奉献了一生。”介绍这些情况时,刘岳突然严肃起来的态度骤然把记者带进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

这两位地下工作者隶属中共中央华北局社会部甘陵情报组,当时潜伏在华北“剿总”参谋处担任司书。在当时那样紧张的作战气氛下,他们二人已经预感到了部队要有大动作。于是,二人巧妙地向参谋处的同事、绘图员崔德义了解情况。崔德义对他俩毫无戒心,表示上峰让其绘制石门、阜平一带的地图——显然,行动目标就在石家庄、阜平一带。

事实上,偷袭石家庄这个绝密计划的所有作战命令、部队调动,国民党华北“剿总”都用密码传递,具体工作由傅作义的亲信参谋处长和作战参谋何祖修办理。10月22日,作战参谋何祖修亲手把发给94军的关于偷袭石家庄、阜平、平山等地的作战命令、计划交给司书刘光国、金××抄写。他们俩掩饰住内心的兴奋,在抄写的同时,凭借平素训练的强记本领,把作战命令、计划全部背了下来。

23日上午,华北“剿总”下达偷袭行动命令。在同一天的早晨,金××在北平西安门附近的一家回民餐馆,将情报向负责人甘陵一字不差地做了汇报。

而就在这一天晚些时候,另一条战线上一位特殊的地下党人,也凭借自己敏锐的“新闻嗅觉”,取得了与之相印证的重要情报。

推杯换盏间,名记者套出了部队动向

距离西柏坡30公里的平山县里庄,是《人民日报》的创刊地。66年前,毛泽东“吓退”傅作义大军的三篇雄文,就是在这里最早见诸报端的。如今,在人民日报里庄创刊旧址纪念馆里,在刊登三篇文章版面的展板旁,还展出了一位特殊记者的照片。

“经常有《人民日报》的工作人员到我们这里凭吊,有人看到这张照片时会惊讶地说,没想到一个记者起过这么重要的作用,可是也有人会说,这位名记者做过的惊天动地的事多了……”纪念馆工作人员康贵起指着展板上的照片说。

这位记者就是当时华北局城工部地下党员、《益世报》采访部主任刘时平。

“刘时平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真实报道了李公朴事件,也曾经冲破重重阻力探明了沈崇的身世。”刘岳告诉记者。“蒋介石1948年10月17日飞到北平后,华北局城工部部长刘仁奉聂荣臻司令员的指示,要求北平地下党了解蒋介石的动向。因为刘时平与傅作义的骑兵十二旅旅长鄂友三、华北‘剿总’爆破队长杜长城、国民党宪兵三团营长刘建龙都是绥远人,与鄂友三还是绥远一中的同学,而骑兵十二旅正派驻涿州练兵,所以这个任务最终交到了他的手里。”

于是,北平新闻界的外勤记者联谊会组织了一次到涿州的采访,回到北平后,10月23日晚,刘时平与鄂友三、杜长城、刘建龙三个绥远老乡饮酒欢聚。这三个人对“晋人治绥”特别是傅作义长期统治绥远极为不满,借着酒劲,鄂友三说:“委座有令,要老傅明天去端共产党的老窝。这次兄弟要大显身手了。”

刘时平听后大吃一惊,忙于杯来盏去之中把情况了解清楚。第二天凌晨,刘时平又乘鄂昏睡未醒之际,亲自跑到西直门火车站,利用《益世报》记者的职业作掩护,通过了军警盘查,探明了杜长城所说的爆破队确实在装车待命,接着又在巧妙地弄清了列车的发车时间和方向后,向上级汇报了这一情报。

与此同时,注意到敌人动向、特别是非同寻常的大规模炸药运输的,还有一位身份更加特殊的地下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