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桥东区

历史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东区

桥东区

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桥东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一直以来就是省会的一张“名片”。桥东区也是城中村的“聚集地”,石家庄市的发祥地休门村、姚栗村、任栗村等村全部位于桥东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位于城市中心位置的城中村改造成为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1 地区简介

桥东区[石家庄市]
桥东区位于石家庄市区中部,总面积43.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1万余人,辖1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南北狭长,呈长条状纵贯我市南北,中部为繁华的闹市区,以商贸、服务业为主,南北两端多为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区。京广、石德铁路、107国道、石太高速公路纵贯全区,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优势明显,历来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之地,是发展商贸商务的黄金地块和投资创业的宝地.
2 历史沿革

桥东区[石家庄市]
桥东区成立于1956年。因地处京广铁路以东而得名。 原为获鹿、正定两县辖地,1925年以后,随着石门市的逐步发展而建立。因地处铁路大石桥以东,最初统称“桥东”,属公安第二分局管辖;1938年,市内分为12个区,这里属九、十、十一、十二区;1941年全市改为六个区,这里属二区和六区的一部分;1947年12月26日全市改为八个区,这里属三、四区;1955年第三区改为东华区,第四区改称和平区;1956年东华、和平两区合并,正式命名为桥东区沿用至今(1958年10月实现城市公社化后曾一度建立桥东人民公社,管委会和区人委为一套机构两个牌子)。
2000年,桥东区辖8个街道。总人口298668人,各乡镇人口:中山东路街道22120彭后街街道64205东风路街道38806东华路街道25537休门街道23736阜康路街道20984建安路街道31886胜利北街街道71394(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桥东区辖9个街道、1个镇(胜北街道、阜康街道、建安街道、中山东路街道、东华街道、休门街道、东风街道、彭后街道、胜南街道、桃园镇),11个村委会、59个社区居委会。
3 经济概况

桥东区[石家庄市]
2003年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组成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华北重要商埠、中国药都等五大产业定位和建设首善之区要求,结合桥东区位优势和特点,确定了建设“华北商埠核心区、社区建设示范区、人居环境先进区”的发展思路。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区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精诚团结谋发展,励精图治建‘三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出近十年来最好的发展态势。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97亿元,同比增长16.2%;财政收入完成8.85亿元,同比增长20.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14亿元,同比增长51.08%;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33%。今年以来,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1—8月份,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38亿元(按季度统计),同比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68亿元,同比增长31.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1326万元,同比增长9.0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9551万元,同比增长18.26%。
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商贸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抓中心、带两翼,南拓、北扩”的方针,全力加快商贸建设步伐,重点抓好中山东路两侧的商贸开发建设,努力形成以中山东路和平安大街交汇处为中心,西北有南三条市场、西南有火车站广场商业区、东北有远洋城商业广场、东南有燕赵财富中心的“田”字型核心商业圈。同时,抓住“城中村”改造、槐安路贯通、胜利大街拓宽的商机,谋划建设了中国药都健康城等9个专业市场和2条特色商业街道。南三条市场整体改造基本完成,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工业品批发市场第二名”。2003年以来,共新增商业面积44万多平方米。目前,全区已经形成了以南三条市场为龙头,以华北鞋城、中国药都健康城等不同类型的29个专业市场为骨干,以平南、天河两个二级商业中心和几条商业街为亮点,以13个比较规范的农贸市场和几千家社区商业设施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的市场体系,“商贸大区”格局已初现端倪。工业企业稳步发展,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培育了华荣制药、双环汽车、三环阀门、通用玻璃、阿尔达阳光板、万荣玩具等一批优势企业和品牌产品,形成了以制药、汽车、冶金装备等为主导产业,以双环集团、三环集团、中润制药等为龙头的基础工业体系。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全方位强化服务意识,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好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优化了发展环境。到今年6月份(按季度统计),全区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11142户,民营企业达到572家,民营经济已经占据全区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投资和项目建设增势强劲,始终把项目建设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投入资金70万元,聘请市规划专家,制定了《桥东区发展规划》,为我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坚持“情、理、法”并重,积极稳妥推进拆迁,绝大多数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3年以来,区属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4亿元,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4 城乡建设

桥东区[石家庄市]
城区环境明显改善。先后完成了栗胜路、槐南路改造、胜利大街拓宽和“藤园”建设,打通了休门街、圆明路,整修改造了158条小区内破损道路,居民行路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出台并实施了无缝隙管理工作法,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区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了“争营创”活动,清理占道经营、取缔露天烧烤、拆除违法建筑、清除积存垃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效,城区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在全市每月的环境卫生评比中稳居前列。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市率先建成胜北、中山东路两个街道事务受理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先后投入财政资金940万元,改善了5个街道办事处的办公条件,总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各镇、街道办事处平均办公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投入财政资金220万元改善派出所,10个基层公安派出所办公楼完工或基本完工。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使用,提高了社区居委会兼职干部待遇,增加了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为各居委会配备了微机,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在全区全面开展了特色社区和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涌现出了华夏体育健身、栗新小区“流动人口之家”等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先进社区典型,我区被命名为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启动了数字化社区建设工作,将数字化触角延伸到社区一级,逐步形成以政务沟通为主要内容,以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为导向,整合了全区公共资源、社会资源和社区资源的现代化数字化管理格局。这在省会还是第一家,在全国也为数不多。目前,一期35个试点工程已经启动,今年9月底前完成。农村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区16个“城中村”改造全部启动,元村、姚栗村改造基本完成,农村改造深入推进,全市“城中村”改造启动以来,我区共新建居民住宅楼230余栋,完成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改造进度走在全市前列,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