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县科技局

两当县科技局

历史 123℃ 12

分享到两当县科技局编辑负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县实际的科技工作实施办法或细则,并监督执行。目录1主要职责2内设机构▪ 办公室▪ 政工科▪ 农牧业科▪ 高新技术产业科▪ 技术市场管理科▪ 知识产权科▪ 计划成果管理科1主要职责编辑一、负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县实际的科技工作实施办法或细则,并监督执行。二、组织研究制定科技

邢台历史文化

邢台历史文化

历史 123℃ 12

邢台历史悠久,《禹贡》记为冀州之域,商祖乙曾迁都于邢,为京畿地。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周公旦四子姬苴为邢侯,建立邢国,统辖邢地。春秋末期为晋国领地。战国为赵国信都,辖区亦属赵,因“赵襄子食采于引,故有襄国之名”,邢称襄国始于此。公元前372年赵成侯据邢,改邢为信都。 秦统一六国后,废封建,行郡县,置信都县,辖区属巨鹿郡。秦末,项羽攻占赵地,“立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国”。汉初,刘邦分封赵国

景泰龟城

景泰龟城

历史 123℃ 12

永泰龟城,就是这样一座有着许多美妙传说的神秘古城。她坐落于景泰县西部,像一只神龟静卧于巍巍寿鹿山脚下,抬眼既是松涛林海。回首却是满目沧桑。古城建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全城周长三里,用黄土夯成。附有五个瓮城,象征龟首龟脚。城高十余米、宽三四米。城墙之上甚至可以并行马车。城门向南正对的是一处明镜般的水池。这涝池和城中主街的五眼水井通过暗道相连。取五脏六腑之意,是敌军围城时全城军民维持生活

盐城和他的海盐文化

盐城和他的海盐文化

历史 123℃ 12

盐城是自盐起步,因盐设县,由盐兴旺的出产盐的名城;盐阜先民孕育的海盐文化,渗透进了盐城的历史、盐政、经济、地名和盐民的性格、斗争、文艺、民俗等各个领域。“人是大地的盐”。这句外国谚语既赞美了人,也赞美了盐。晶莹洁白的海盐,是大海之子,盐民之根,“五味之主”,古税之源。浩瀚大海,包容百川。黄河、淮河、长江日夜东流、夹带着大量泥沙在浅海湾逐渐堆积,历经万千年的翻腾喧泻,在黄海之滨造就了广袤的滩涂和平原

武山洛门历史文化

武山洛门历史文化

历史 123℃ 12

洛门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仰韶文化的发祥地,东西旱坪遗址为古战场兵家必争之地;古老的东华寺与新建的避暑山庄遥相呼应,观儿下、关帝庙等道观古刹历史悠久;镇北5公里处有始建于北魏时期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帘洞石窟,石窟群山环抱、巍峨壮观,现有历代造像百余尊,壁画2000多平方米,浮雕和半圆雕塔8座;拉梢寺大佛气势宏伟,庄重肃穆,是亚洲最大的摩崖浮雕造像;千佛洞壁画风格古朴,线条流畅,有满壁风动之

两当地理位置

两当地理位置

历史 123℃ 12

两当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交界的秦岭山区,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水系。北靠天水,西邻徽县,东南二面与陕西宝鸡、汉中相连。全县辖3镇9乡,118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人口5.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1万人。全县总面积137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2.01万亩。最高海拔2738米,最低海拔773米,年平均气温11.3℃,平均降雨量630mm,无霜期193天,有一江七河八大水系,全长209.93公里

通渭县华家岭的“冷”与“热”

通渭县华家岭的“冷”与“热”

历史 123℃ 12

我最亲爱的家乡—通渭华岭,它绵延上百公里是西兰公路上最险要的路段,而位于定西市通渭县西北部的华家岭汽车客运站,一直饱受垢病。华家岭在西兰公路改线之前一直是西北公路交通与公路运输的必经之地。我们华家岭乡原副乡长张克勤回忆说,后来就连定西市的公路管理总段、公路管理分段也逐渐撤出了华家岭。昔时车水马龙、整日喧闹的站点及街道变得门可罗雀。华家岭在历史上曾经的炙手可热得益于其交通要塞的地位。华家岭山梁南北走

宁晋县的历史———关于凤凰的传说

宁晋县的历史———关于凤凰的传说

历史 123℃ 12

中国有17个叫凤凰城,人们很少知道这些吧,她们分别是,山西宁武凤凰城.山西大同凤凰城,山西运城凤凰城,山西中阳凤凰城,山东聊城凤凰城,山东临沂凤凰城,山东高密市凤凰城,宁夏银川凤凰城,辽宁凤凰城,广西南宁凤凰城,广西扶南凤凰城,河北唐山凤凰城,河北盐山凤凰城,河北宁晋凤凰城,湖南凤凰城,江苏泰州凤凰城,郑州凤凰城 。再有美国有个凤凰城更是人们知之甚少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州府亦称“凤凰城”,而每一座

安州烈士陵祠

安州烈士陵祠

历史 123℃ 12

安州烈士塔位于县城西南15公里西角村的西北侧,座北朝南,是一座八角形五层砖塔,高30米,周长21.6米。为纪念在抗日、解放、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献身的安新儿女,安新县政府于1955年修建此塔。塔身分为五层,第一层立石碑三座,迎面青石主碑高2.2米,记录着安新人民历次革命战争的业绩。右侧碑高1.85米,刻有白区四名烈士英名和抗日战争时期烈士英名。左侧碑高1.9米,刻有解放战争时期烈士英名。第二层有镶嵌

赵北口十二座连桥

赵北口十二座连桥

历史 123℃ 12

赵北口十二连桥位于白洋淀东北部,贯穿赵北口镇南北。北邻雄县,南界任丘。赵北口古为燕赵交界之地,有“燕南赵北”之说。唐及五代为唐兴县所辖,称唐兴口。宋代筑堡屯戍于此,称赵堡口,后称赵北口。是西淀向东流入大清河的咽喉,又是南北水陆交通要道,以赵北口十二连桥著称于世。赵北口南北长堤七里,堤上绿柳成阴,每隔不远,就有一座形式不同的桥梁,前后共十二座。由于十二连桥中每座石桥、木桥结构造型不同,构成了形态各异

杨六郎在白洋淀设迷魂阵

杨六郎在白洋淀设迷魂阵

历史 123℃ 12

朋友,您来过白洋淀吗?您参观过白洋淀渔民捕鱼用的“迷魂阵”吗?您知道这种捕鱼的方法是谁发明的吗?那么,下面您就听听我讲的这个故事吧,保证您听了以后倍感神奇。据史料记载,宋代名将杨延昭----杨六郎,奉命镇守“三关口”,抗击辽军的骚扰和进犯。在当时的白洋淀地区,也就是现在的雄县至徐水县一带,杨六郎率领宋军与辽兵进行过无数次异常激烈的战斗。至今,在白洋淀地区的老百姓中,仍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而我今

造船之乡马家寨

造船之乡马家寨

历史 123℃ 12

白洋淀上有这样一个村庄:靠水不治鱼,造船不驶船。这就是造船之乡——马家寨。在这个小村里,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十来岁的娃娃,在造船上人人都有一手,无论锛凿斧锯,还是撂线放木,都身怀绝技。 原名马村寨。据传,原为马氏建村,起名马村。宋代马家寨曾有驻军在这一带防守,形成寨垒,原名马村寨,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改名定安,当时,为宋代屯驻的水军之所,宋朝御辽名将杨延昭(杨六郎)在这里操练水军,以船作

高淳历史文化

高淳历史文化

历史 123℃ 12

南京,六朝古都,十朝都城,在中国文明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追朔这样一种古老文明的足迹,最古老的点缀却在高淳。6300多年前,就在今天高淳县的薛城一带,南京地区最早的原始村落开始辛勤劳作,先民们在这里建立起母系氏族公社,打渔、狩猎……当“薛城遗址”在1997年被发掘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南京的文明或许正是从这里起步。不断前行的文明,在高淳留下了延续的印记。公元前541年,吴王在高淳

增城明代清官胡庭兰和小偷 因果报应的故事

增城明代清官胡庭兰和小偷 因果报应的故事

历史 123℃ 12

明朝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胡庭兰参加全国会考中解元后回到增城当官,他一生操洁,是难得的好官。有一回,他到监狱探监视察。看见一个年少的男孩,男孩长得清秀帅气,目光里满是天真和清纯,丝毫也不像小偷或者是那些干坏事的人。胡庭兰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这男孩究竟是做错了些什么被抓进来的呢?于是他便上前了解情况。原来男孩原是京城那边的人,后来一个人跑来增城。在这边无亲无故,流浪了很多天,因为太饿了偷了人家

饶阳县历史传说

饶阳县历史传说

历史 123℃ 12

山西移民饶阳有个古老的传说:我们的祖先是从山西省洪洞县老槐树底下迁来的。据史志记载:明代,曾于洪武二年(1369年)从山西榆次、永乐二年(1404年)从山西省洪洞县两次迁民至饶阳,建70余村。迁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原各省长期遭受兵祸,造成赤地千里,人烟稀少。蒙古以异族人在中国建立了元朝帝国,对待汉人极其残暴。到了元朝末年,禁止汉人持兵器。大臣巴延奏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汉人几乎无生存之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历史 123℃ 12

溯源古黄河故道安新县芦苇画古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同时,也用她的血脉造就了华北明珠白洋淀。悠悠千载,一脉相承。传说大禹治水,开凿河道,引洪入海,正是经过白洋淀地区,把黄河水引入渤海。据中国最古老的地理典籍《山海经》记述,上古时期白洋淀一带是黄河故道。当时,中原地区“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进入人类文明的历史,至少是从新石器时起,一直到战国及两汉时期,在黄河两岸修筑堤防以后,下游的黄河水,是经

安新文化遗址

安新文化遗址

历史 123℃ 12

文化概述梁庄遗址古白洋淀境域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发源于西部太行山的河流和古黄河萦绕穿插,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是人类生息的理想场所。古黄河故道和大小湖泊的岸边是先民的居住点,他们多建立在河流岸边的高地上,有利于发展农业和渔猎。这些遗址多呈“台型”,地势较高,既可降潮除湿,又可抵御洪水泛滥的侵袭,适于居住。他们凭着勤劳的双手和简陋的工具,垦田渔猎,前赴后继,为日后白洋淀的兴起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琼海历史文化

琼海历史文化

历史 123℃ 12

美丽的琼海有着悠久弥香的历史文化。 琼东,古名永丰、会同;乐会,古名温泉。秦属象郡,汉属珠崖郡玳瑁县。隋为颜卢县地。唐初分属琼州颜卢、琼山、容琼县;显庆五年(660)析容琼县置乐会县,隶琼州,为琼海县之始。元至元二十八年析乐会县西北境置会同县,直隶琼州路,乐会县隶万安军。清嘉庆二十五年会同县改为琼东县。   1958年琼东、乐会、万宁并为琼海县。因地处琼州的东海岸,故取“琼海”为县名。翌年万宁县析

魏县古往今来

魏县古往今来

历史 123℃ 12

夏为观户国。周为武王少弟康叔封地。春秋先后为卫、齐、晋地。战国为魏国次都。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建棘蒲县于魏域。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设魏县,属魏郡。三国属魏州魏郡。西晋属司州魏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析置昌乐县,属相州魏郡。天宝七年(748年)魏县省入昌乐县。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魏县,属魏州。开皇十六年(596年)在魏域析置漳阴县,大业初省漳阴入魏县;隋末李密取之,

魏县地名由来

魏县地名由来

历史 123℃ 12

地名由来“魏县”之名历史悠久,相传黄帝时期,魏域为黄帝子昌意封地。夏为观户国领地,商为畿辅之地。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战国时,三家分晋属魏国。魏武侯建此地为别都,魏县县名由此演变而来。《史记·魏世家》载:春秋时期,晋献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晋大夫毕万封于魏。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矣,万,盈数也,巍,大名也,今名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魏为吉祥之字,日后定将兴旺发达。《说文》载:魏,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