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历史文化

历史

琼海历史文化

美丽的琼海有着悠久弥香的历史文化。 琼东,古名永丰、会同;乐会,古名温泉。秦属象郡,汉属珠崖郡玳瑁县。隋为颜卢县地。唐初分属琼州颜卢、琼山、容琼县;显庆五年(660)析容琼县置乐会县,隶琼州,为琼海县之始。元至元二十八年析乐会县西北境置会同县,直隶琼州路,乐会县隶万安军。清嘉庆二十五年会同县改为琼东县。   1958年琼东、乐会、万宁并为琼海县。因地处琼州的东海岸,故取“琼海”为县名。翌年万宁县析出。1992年11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琼海县,设立琼海市(县级市)。   琼海有悠久的历史。汉朝,属珠崖郡之玳瑁县,初元三年前属朱卢县,建武十九年改属珠崖县。三国时属珠崖郡的朱卢县。晋朝属合浦的玳瑁县。南北朝宋、齐、梁陈先后分属越州、崖州、珠崖郡的朱卢、珠崖县。隋朝属珠崖郡的颜卢县。唐太宗贞观五年(633年)属容琼县,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容琼县改为乐会县,县治在南管村,又称黎黑村;五代时属琼州。宋徽宗大观三年改属万安军,后复归琼州管辖。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19年)6月划乐会县西北部地区成立会同县,县治在永安都乌石(今大路镇境内),明、清两代乐会、会同属琼州府。

琼海侨乡每月都有传统节日。12个传统节日有:正月春节、元宵节、正二月土地公节、军坡节、三月清明节、“三月三”节、四月八节、五月端午节、六月灶公节、七月半鬼节、八月中秋节、九月禾仙节、十月丰收节、十一月冬至节、十二月做年(除夕)等等。侨乡传统节日的产生和发展,源于“尊天亲地”和追终思远的崇拜和信仰。除了受儒家思想影响外,还有道家思想的影响。众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除夕、元宵、土地公节、清明、端午节、灶王节、鬼节和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来源于中原文化。而军坡节、“三月三”节、禾仙节和丰收节则起源于乡土文化。正月春节是所有传统节日中最盛大的节日。当新年钟声敲响的大吉时辰,要备菜肴供奉祖先,供奉的香茗、果品和菜肴全是清一色的素类,没有肉鱼酒。侨乡人平时习惯用猪油煮菜,而初一零时供奉祖先的菜肴一律不用动物油,而是采用花生油或其它植物油烹炒。祭毕祖先,接着阖家吃“年夜。

“军坡节”也是侨乡比较隆重的节日。“闹军坡”是纪念洗夫人和其他神明的奉祀盛会。军坡节最突出的习俗,其一是祭祀洗夫人等神明,其二盛宴款待来客。侨乡的“军坡节”最有特色的方面就是“吃军坡”。举办军坡节的村庄,家家户户都宰鸡杀鹅大摆宴席,不论是新疏来者,一律盛情款待。这就是“吃军坡”。军坡节的酒席筵宴丰盈,杀猪宰羊大摆酒席,花费大于春节。   琼海苗族欢度“三月三”的特色是不能缺少五色饭。五色饭是苗族同胞欢度佳节的主要祭品。   “七月半”也叫“鬼节”。 侨乡人都摆设酒菜和焚烧五色纸祭祀祖先。还将糯米或灿米或番薯干片磨成浆泥做按粑。吃粑时扒掉包按粑的树叶,俗称“剥鬼皮”。其寓意是祈求平安和吉祥。“七月半”也是传统椰子节,祈求椰子丰收的节日,当天晚上要煮传统的椰子饭,击打椰子或者在椰树下祈求   “十五元宵十六闹”是海南琼海的传统文化习俗。2010年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开局之年,为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激发全市人民积极投身琼海中等城市建设和海南国际旅。

万泉河赛龙舟   琼海万泉河、九曲江沿岸群众有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历史悠久,参与者众,那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赛龙舟。尤其是嘉积、博鳌两镇的端阳赛龙舟活动甚为热闹。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童谣便唱出了琼海地区端午节的欢乐气氛。   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或画上麟状花纹,惟妙惟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借着有节奏的鼓点和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一鼓作气划向终点。   据老人们回忆,1935年的端午节,广东的湛江、江门、阳江,广西的北海、钦州、合浦,本岛的海口、三亚、儋州、临高、陵水、万宁、文昌等地的渔民,都从四面八方赶到博鳌,参加这一年的龙舟赛,盛况空前。但是,解放后赛龙舟活动基本停止。龙舟竞渡成了水乡人梦痕里的美好片段。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琼海人又兴起赛龙舟。1985年,琼海县(当时未设市)政府在嘉积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龙舟竞赛。后来,在政府的引导和群众的积极参与下,这项活动继续开展了下来。   如今的龙舟赛又被揉进了新的内涵,它已成为一项丰富民间体育和发展旅游业相结合的大型活动。从1998年起,琼海市将万泉河龙舟赛扩大为一项全省性的活动,到2002年已连续举行了五届。同时,还增加了女子400米直道竞速项目,大大扩大了比赛的参与面,“蛟龙出水战鼓急,巾帼逐浪胜须眉。”每当端午节这天,都有数万名干部群众和游客汇聚到万泉河溪仔码头,观看龙舟赛。 喜事庆典   在侨乡的历史长河中,传统喜事庆典是一处醒目的文化驿站。传统喜事庆典的风俗,源自于中原文化。侨乡人一生的传统大喜之日有:满月、周岁、结婚、华诞、入宅等,这些特别日子都必须摆酒设宴款待,亲朋好友祝贺一番。这一习俗是侨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人生的开端礼仪是“满月”。人的一生还有周岁、结婚和华诞等喜事庆典。充分反映了侨乡人重视人生,重视人性,尊老爱幼的思想品德。 解放前,由于受男尊女卑思想影响,凡喜事筵席,其习俗是男人宴席有的好菜肴而女人宴席却不一定有;男人先用餐,女人跟小孩子一样后用餐;招待男人有桌有凳,是在八仙桌上用膳;而女人与小孩子一样,只是在铺开野萝叶织成的席子席地而坐就餐。解放后,随着侨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宴席已不分男女老少。 军坡节   海南的“军坡节”已不能简单理解为是当地百姓的一种“风俗习惯”,更不能将其冠以“封建迷信”予以扼杀。“军坡节”是一种地域文化,把它同海南的旅游特色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亮点,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军坡”是海南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相传源于唐代,为纪念六世纪中国岭南著名俚人首领冼夫人而举行的祭祀活动,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每年从农历二月开始至五月底,琼海各地乡村在各自固定的时间闹军坡,其时家家户户宾朋满座,喜宴丰盛,古往今来长盛不衰。群众试图以这种形式期盼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如今军坡节已逐渐成为海南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看。   “串杖”是闹军坡中的一种最具刺激性的仪式,被刺穿的嘴巴很少流血,如有神助,事后也没有留下什么疤痕。这种神奇的功夫在军坡节祭祀活动中经常看到。

梧桐子主页:

能力秀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