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则天简介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人张鹜,生活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几句话揭示来因是:“唐永徽后天下唱“武媚娘”歌,后立武氏为皇后。”由此观之武媚娘并非指武则天,况太宗有多位宠妃,可未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人张鹜,生活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几句话揭示来因是:“唐永徽后天下唱“武媚娘”歌,后立武氏为皇后。”由此观之武媚娘并非指武则天,况太宗有多位宠妃,可未
俗称“王团堡子”,位于民勤县 城西南郊3.5公里处的三雷镇三陶村,建于民国二十七(1938)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系地方保安团长、地主王庆云(字瑞庭)的庄堡,故取“瑞”、“安”二字为堡名。该堡座北向南,呈长方形,南北长90米,东西宽56.5米,占地面积5085平方米,堡内建筑面积2394平方米。建筑布局字排“一品当朝”,形呈“凤凰单展翅”。迭次三道大门,呈分七庭八院,门楼亭阁八座,高脊瓦房一
苍南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商周时期已有人类活动,宋、元以来人文荟萃,明代为抗倭前线,新民族主义革命时期是革命老根据地,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对外开放县。[3]今苍南地,早在新石器时代,灵溪镇的渡龙山上就有人类活动,并留下了石器和古陶碎片。至今钱库镇桐桥村还遗留有7座商周时期石棚墓。它是当时浙南沿海地区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墓葬形制,这种巨石墓葬文化在国内极为罕见,已被列为“国保”单位。商周时期
渭源县因地处黄河最大支流——古老渭河的发源地而得名。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它是中国古丝绸南路的必经之地。 丝绸南路由汉代长安出发,沿渭河西行,经渭源,最终入河西走廊。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河右,就是沿这条路段到达张掖的。县内有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的全国独一无二的悬臂式纯木拱桥灞陵桥、葬有孤竹国二圣伯夷和叔齐的首阳山、鸟鼠同穴渭水源、秦长城遗址等渭河流域丰厚的文化积淀。
庆阳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基本市情可以用“红、黑、绿、黄”四个字来概括:即光荣的革命历史,丰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气资源,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和子午岭生态旅游资源,以岐黄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为代表的黄土地域文化。 周祖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庆阳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生存,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庆阳的先民们已能熟练地烧制造型优美、工艺繁复、艺术价
清朝初年,改靖虏卫为靖远卫,今平川区辖境属靖远卫辖地。雍正八年〔1730年)改卫为县,靖远县辖三滩、九塬、十五营保寨、四十八屯。水泉堡、陡城堡(今水泉镇内)、打拉池堡(今共和镇内)属十五营堡寨之一。今种田、复兴乡境分别属马家寨、刘家寨等四寨管辖。同治十二年(1873),左宗棠奏设海城县丞于打拉池,分会宁、靖远、海原部分地方归其管辖,亦称打拉池分县。民国以后,今平川区辖境大部分地方归靖远县,小水村归
本土名人邓演达[2]、陈 楠、陈 纯、冯宝瑛、龚 章、冯伊湄、翟 泉、林冠慈、黄 钥、冯重熙、丘兆深、黄 烯、李国英、李长天、江逢辰、李星阁、廖仲爽、李 义、李绮青、刘孟纯、梅 蟠、梁永泰、林楚君、叶梦熊、黄植楠、苗致信、叶春及、黄公柱、王映楼、杨起元、黄植桢、吴仕端、赵 念、林振雄、张友仁、青 主、谢鸿恩、叶 举、杨坤如、张礼泉、张良修、张可廷、翟火姑、骆凤翔。寓惠人士据不完全统计,清代以前约有
春秋,鲁隐公五年(前718年)宋人伐郑围长葛,始见其名。属郑国,为城邑。 战国,周烈王元年(前375年)韩哀侯灭郑,长葛属韩,后(前361~前350年期间)为魏伐取,长葛归魏,改名长社。 秦行郡县制,长社始为县,属颍川郡。 汉承秦制,长社仍属颖川郡。王莽新朝,改颖川郡为左队,长社属左队。东汉,复西汉旧制,长社属颍川郡。 三国曹魏、西晋、东晋,长社属颍川郡。 南北朝,宋少帝景平元年(4
陇西李氏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世为理官,到了周朝时文化名人老子李耳是孔子的老师。其后是秦国的司徒李昙长子陇西郡郡守李崇,李崇之次子李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其子孙“飞将军”李广是汉朝时的重要人物。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主。南北朝时陇西李氏高官累世不断,门第高华,与赵郡李、清河博陵崔、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并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到了唐高宗时
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徙将陵县之吴桥镇,置吴桥县(址今铁城镇)属河北路景州。元设行中书省,吴桥县属中书省燕南河北道河间路景州。明洪武元年(1386),吴桥县隶属京师河间府景州。清沿明制,吴桥县属直隶省河间府景州。 民国元年(1912),吴桥县属直隶省河间府。1913年,撤销府级建置,隶属直隶省渤海道。1914年,属属津道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吴桥县为河北省属县。1937年秋,抗
据清康熙版《吴桥县志》载:“陶唐时治水分九州,邑当衮州之分”。在奴隶社会时期,黄河流域分九州,吴桥属衮州。春秋战国时,吴桥县地属齐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灭齐,置齐郡,今县地属齐郡。 西汉初,在今县地置安县、重平县。安县故城在今水波乡窑厂店,重平县故成在今铁城镇南三十里。安县属青州平原郡,重平县属幽州渤海郡。东汉时废安县,今县地为 县,属州渤海郡;三国时为魏地,今县地仍为 县,属幽州渤海郡。
最早是590年(隋开皇十年),在梌山(今中山公园)设立循州总管府,辖归善、博罗、河 源、新丰、兴宁、海丰6县。隋大业三年(607)改龙川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兴宁5县。唐武德五年(622)改为循州总管府,管循、潮二州、循州辖归善、博罗、罗阳、海丰、陆安、河源、石城、兴宁8县。唐嗣圣元年(684)改为雷乡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雷乡5县。 唐天宝元年(742)改为海丰郡,辖归善、博罗、
正宁县三国时,正宁归魏管辖。晋建兴四年(316年),匈奴首领刘聪攻破长安,建立汉国,正宁属汉,末置县。319年,汉国更名前赵,正宁属前赵安定郡,未置县。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后赵打败前赵,正宁归后赵,属安定郡,未置县,以驻军代政。永和七年(351年),前秦立国于长安,在今镇原县置雍州,以军代政,正宁归雍州。太元九年(384年),后秦赶走前秦,在今庆阳市置泥源军,以军代政,正宁属泥源军。北魏太平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腹地的乌兰浩特市,是兴安盟的首府。其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红色的城市。乌兰浩特市早年原名叫王爷庙,是因为清朝第三代札萨克图郡王鄂齐尔在此建立家庙而得名。1947年5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这里成立,并将王爷庙的名字改称为了乌兰浩特市,一直沿用至今。今天的乌兰浩特,如果不是它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名字以及那满街蒙汉夹杂的路牌,已经没有人会将这里和一个少数民族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英文名称:Jiuq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基地始建于1958年,海拔1000米,主要分布于甘肃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两省区方圆2800平方公里范围,为军事禁区(军管区),地区非军事行政隶属甘肃省直管。基地除发射场外大部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境内,发射场位于两省区交界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现装配、发射场位于北纬40.965371N,东经
据考古资料记载,上古时,陇西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湖泊广布,森林草木茂密,野生动物遍地.旧石器时代,陇西就有先民活动.新石器时代,陇西大部被森林覆盖,人们以畜牧狩猎为主要生产方式,并不断扩大活动区域,走出山地,活动在渭河、西河、科羊河两岸和南北浅山区。当时的诗歌也描写"车马回狩"事。1974年出土的石石奔、石等文物表明,远在距今5000-6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我先民就开始了原始的农业,进入母系氏
仓西八社庙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秀美的江南画卷,那些在春风春雨中透出扑朔迷离之美的寺庙,历千年沧桑,承载历史,传递文化。如此别样景致,不仅江南独享,秦东大荔也曾因此而生动。名寺古刹遍同州大荔古称同州,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距今约二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人类始祖—大荔人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自商周起立国设郡、建府置县,三千年来长期是关中东
科尔沁,系蒙古族部落名,其意为带弓箭的侍卫;蒙古语称东为左。清初设旗。清朝早期以进军方向将蒙古分为左、右翼兵。1650年建旗后,以位于科尔沁部中心的左后方称为科尔沁左翼后旗。旗境在战国时期属东胡民族活动地区;秦时曾为匈奴汗国左贤王统辖;西汉时属辽东郡北境;东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控制地区;唐代属契丹民族住地,隶属唐朝设置的松漠都督府;辽时为上京道头下军州地;宋时为女真人所建金国的临潢府路所辖;
南头古城又称新安古城,新安古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天桥北,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是目前深圳最具规模的历史文物旅游景点。南头古城地处珠江入海口东岸,为历代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亦是深港澳地区的历史源头。古朴雄伟的南头古城,是岭南古文化的宝贵遗存,它经历并记录了深圳、南头地区的历史风云。南头城历史悠久,几经变迁,今天已成为深圳市南山区的政治、经济、商贸、文
蕲春,据晋代刘伯庄《地名记》记载:“蕲春以水隈多蕲菜(水芹菜)”,因之得名,北宋乐史《太平环宇记》承其说。蕲,一名水芹,蕲春意为蕲菜之春。历史上另称蕲阳、齐昌、蕲州。夏代,蕲地在九州中的扬州之域。商及西周,承袭夏代,仍属扬州。春秋时属楚,战国时属楚之九江郡。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蕲地仍属九江郡。秦末,归衡山郡。公元前201年(西汉高祖六年)建县,而其远古文明则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是鄂东最古老的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