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5年珙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2016年1月19日在珙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珙县人民政府县长 叶 盛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成效“十二五”时期是宏观形势复杂严峻、发展矛盾逐渐凸显的五年,也是全县上下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12345”总体发展战略,务实推进“51233”转型突破,全面落实县域发展转型升级“4+1”总体方案,始终坚持高位奋进、科学发展,奋力建设经济强县、现代新城、幸福珙县,经济发展保持高于全省全市平均增速的良好势头。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8亿元,是2010年的1.87倍,年均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亿元,年均增长1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2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1%;服务业增加值27.2亿元,年均增长10.8%;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6.22亿元,是2010年的2.22倍,年均增长17.2%,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9.22亿元,年均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82元,是2010年的1.79倍,年均增长1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32元,是 2010年的1.94倍,年均增长14.2%;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89倍,年均增长17.3%;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3.5:64.3:22.2。这五年,是我县项目支撑成效明显、县域经济增势强劲的五年。累计实施重大重点项目166个,总投资785.3亿元,完成投资218亿元。投资3.5亿元建成漂水岩水库,投资1.04亿元建成巡场高架桥;投资2.6亿元建设改造联网路178.8公里,投资3.5亿元新建和改造通村公路1083公里、是“十一五”时期的2.97倍;投资7739万元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6个,新增耕地452.63公顷。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6家,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43家。华电珙县电厂建成发电,拉法基双马水泥二期全面建成投产,华福双三水泥完成异地技改投产;威力斯超白玻璃一期生产线基本竣工,石英砂生产线、欧冠陶瓷一期建成投产;页岩气开发投入34.5亿元,累计产气7.99亿立方米,实现工业增加值12亿元。农业基础不断夯实。累计实现农业总产值123亿元,年均增长4.8%,粮食总产74.51万吨,收购蚕茧58.95万担、烤烟21万担,茶叶总产2.4万吨,“鹿鸣绿茶”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列入省级“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试点县”“牛羊标准化生产基地县”“生猪调出大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至36家,农民专合社达272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13、2014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增势良好,“一核、三圈、一集群、六点、十街区”商贸流通体系加快构建,城市广场、商业综合体和电子商务等商业新业态加快培育。建成省级“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中国银行设立珙县支行,农村信用社成功改制组建农商行;推进银政企合作,建立固定风险补偿基金,成立中小微企业互助联合会;新增各类市场经营主体6630户,中小微企业增至1017家。“龙茶花海”获誉“世界最大人工茶花基地”,全县累计实现旅游收入近50亿元。这五年,是我县环境革命深入实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五年。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1.8亿余元,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和魄力实施“环境革命”行动,高标准规划建设灵秀新城。创新城市建设管理“五延”“九化”举措,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通过验收。灵秀新城魅力初显。投入2亿元建成“传奇景观大道”,投入1800万元实施12座桥梁文化艺术装饰改造,投入2.8亿元全面完成县城区77条街道、四大进出口通道、城市公共卫生间建设和改造;河道治理深入推进,巡场河闸坝、补水等工程竣工。完成财富中心、水木清华苑等开发建设;玛斯兰德国际酒店社区、恒信•中央花园、珙之芯•森林广场、鑫洋•时代广场、珙州国际等综合体项目推进有力。建成全省首个县级数字化城管系统,自行车公共服务系统、农贸市场、停车场等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县城建成区达12.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7.5%。城乡发展统筹推进。抓实全县规划修编工作,初步形成总规、详规和专项规划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底洞镇列入“全国重点建设试点镇”,上罗和孝儿列入市级“示范试点小城镇”。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乡镇” 6个、“环境优美示范村庄” 15个、幸福美丽新村42个;全面完成全国“宽带乡村”试点任务,234个村实现网络宽带覆盖。拆迁危旧房8.46万平方米,新建公共租赁房1317套,改造棚户区住房951套,改造农村危旧房2957户。这五年,是我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的五年。财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56.7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70.16%;漂水岩建库引水工程解决县城15万人饮水问题;投入8263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958万元实施水利灾后重建。扶贫攻坚成效显著,累计脱贫41141人。发放创业小额贷款3257万元、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6069.6万元。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成功创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省级创业型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69.24万人次,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40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立并落实特殊困难群众八项帮扶制度,获评“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累计发放各类民政事业资金3.59亿元。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深入实施教育振兴“凤凰计划”;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统筹发展,投资2.5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5年高考本科上线1035人,较2010年增长769人。卫生“网底工程”全面推进,实施医卫建设项目162个,建成川南首家县级国医馆;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力推进,文化名县建设卓有成效;珙县农民文化理事会入选“全国双服务先进集体”,罗渡苗族乡被命名“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珙泉镇文化站获评“全国十佳文化站”。全民健身计划有序实施,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双拥和老龄工作不断深化,连续获评省级双拥模范县和敬老模范县。生态建设稳步推进。省级生态县创建快速推进,扎实开展生态村、生态家园等创建。落后产能淘汰有力,关闭小煤矿21个、采石场12个,关停水泥企业5家。华电珙县电厂降氮脱硝、拉法基双马和华福双三脱硝工程建成投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2个镇(乡)10300余户群众用上页岩气清洁能源。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0%,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削减2.26万吨。实施城市绿化和“退耕还林”工程,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43.5%增至50.1%。这五年,是我县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的五年。改革创新扎实有效。积极落实行政、财税、投融资等体制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举措。教育“三块试验田”、财政运行阳光化等改革实效显著。列入扩权强县试点县、少数民族待遇比照县,沐滩、下罗、曹营撤乡建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设置县级“科技进步奖”,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开放合作成效突出。积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累计招商引资项目318个,总投资573.25亿元,到位资金330.95亿元。促进中石油、华电、拉法基、泰山石膏等世界500强企业、知名企业落户我县。抓实项目储备,目前储备项目289个,总投资1199.42亿元。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大力实施“环境兴县”战略,开展“打非保企”“庸懒散浮拖”等专项整治。完善权力清单制度,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到182项,清理保留行政权力事项10类5932项,“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已上网运行4184件;建成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政府阳光采购;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累计公开政府信息49339条。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明显,“打非治违”扎实有效。“平安珙县”创建有力,“网格化”服务管理全面实施。创新开展“法律十二进”活动,打造精品法治示范点78个,圆满完成“六五普法”目标任务。巡场镇龙祥社区获评“全国和谐社区”“省级法治社区”。市场经营秩序维护有力,扎实推进质量强县和食品药品“五化”监管。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十项规定,持之以恒反对“四风”,政府作风明显转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职行权,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议案、建议530件,政协委员提案414件,办复率100%。积极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开展审计270项。扎实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累计查办各类违纪案件272件。2015年工作回顾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统筹谋划的关键一年。面对持续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扣“转型攻坚年”工作主题和“升位转型,改革创新”工作基调,真抓实干、合力攻坚,较好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8亿元,增长11.1%,增幅居全市第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3.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增幅居全市第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亿元,增长23.5%,增幅居全市第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2亿元,增长12.9%,增幅居全市第3;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6.22亿元,增长11.4%,增幅居全市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82元,增长8.1%,增幅居全市第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32元,增长9.9%,增幅居全市第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5%以内。一、坚持发展要务不动摇,项目拉动稳增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狠抓政策落地。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稳增长促发展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引进社会资本、扶持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三农等政策,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全面实施企业问题清单和县级领导联系服务制度,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服务效率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突出项目支撑。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着力培育支撑力强、带动力大的经济增长点。全年实施重大重点项目125个,完成投资76.6亿元。完成页岩气勘探开采投入18亿元,建成11个平台、41口井,实现产气350万立方米/天;投入12亿元的威力斯超白玻璃项目第一期生产线基本建成,沐滩石英砂洗选厂建成试生产;机动车检测中心竣工,泰山纸面石膏板、烟草仓储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强化要素保障。着力打造园区平台,220千伏变电站主体工程完工,标准化厂房一期、河道四期、园区污水回泵等工程完成前期工作,电梯公寓二期开工建设。着力夯实交通基础,巡孝上一级公路、S436(玉和—观斗)二级公路前期工作推进顺利,投资1.37亿元的孝沐路、上妹路、玉中路等重点联网路改造工程竣工,新建或硬化通村公路450公里。二、坚持产业转型不动摇,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产业结构协调优化。狠抓工业转型升级。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财政投入2500万元扶持产业结构调整。有序推进煤企整顿关闭和兼并重组,关闭地方小煤矿5个。推进新能源综合开发,总投资13.8亿元的中元石化页岩气就地转化综合利用项目落地。推进产业延伸,利用磷石膏和脱硫石膏等废弃料开发新型建材、发展循环经济取得进展。推进技改升级,全年技改投入33.84亿元。力促农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31.31亿元,增速5.1%。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发放涉农补贴6445万元。加快山区特色产业培育,探索土地流转与特色农业结合的集约化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成效显著,新发展专合社42个、家庭农场30家。蚕桑、茶叶、烤烟、蔬菜实现产值20.14亿元;省级现代林业重点县项目通过验收,实现林业综合产值15.4亿元;继续实施全省生猪调出大县项目,出栏生猪42.14万头,出栏肉牛2.39万头,实现畜牧业产值16.95亿元。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养老健康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1家。68家企业进入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络交易5000余万元。启动“龙茶花海”4A和“鹿鸣茶海”2A景区创建,全县实现旅游收入15.42亿元。金融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全年存款余额86.87亿元、贷款余额51.79亿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7.2亿元。三、坚持开放合作不动摇,深度融合互利共赢,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主动“走出去”。积极开展驻点招商和展会招商,组办“第三届四川农业博览会珙县推介会”,参加“首届中国西部(四川)进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等节会活动,新签约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8个,协议引资63.5亿元;新包装推出文化公园升级改造、文博综合体等项目54个,达成意向性合作项目9个。积极“引进来”。建立完善开放合作机制,丰富招商引资方式和渠道,优势资源招商和产业招商实效明显。全年履约市外招商引资项目109个(含续投项目)、到位资金76.8亿元。玛斯兰德国际酒店社区等商业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大力推行PPP模式。率先于全市设立PPP项目办,建立项目库,储备包装42个项目。参加全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推介会,成功签约县城城市供水运营、珙一高学生食堂和宿舍、珙桐花幼儿园等PPP项目,推介项目9个、发布项目30个,总投资达178.6亿元。珙一高学生食堂和宿舍项目列入财政部示范项目,珙县作为全省唯一区县代表交流发言,省政府向国务院专报中把珙县PPP工作作为典型经验。四、坚持城乡统筹不动摇,要素配置相融联动,城乡一体推进全域发展。县城品质显著提升。深化“五延”“九化”举措,提升城市规模、功能、形象、内涵。完成“锦上添花”工程、街巷“白+黑”改造、“书香亭”建设;实现城区街道管网下地、雨污分流和人行道更换铺装。珙泉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七角山游览健身步道、过境公路四期等项目有序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统筹推进城乡总体规划修编,投入12.55亿元推进中心城镇和重点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镇(乡)联网路和通村公路改造,交通网络日趋完善。镇(乡)污水处理站、垃圾填埋场、环卫设施等建设稳步推进。仁义、恒丰、石碑等7个镇(乡)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积极打造玉和乡隘口村特色旅游、凤凰村特色苗族村寨。农村面貌加快改善。农村改革、户籍改革稳步推进,土地确权登记、林权核查纠错和农村产权流转工作有序开展。262个村实现公共服务运行全覆盖,村容村貌不断改善。投资1199万元实施11个省级财政新村建设,投资1588万元实施125个农村“一事一议”项目,投资465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74户、完成225户。五、坚持民生改善不动摇,共享发展促进和谐,民生民本不断改善。全年县级财政民生支出13.6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的70.84%;全面完成“十大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任务,支出11.18亿元,增长11.26%;扶贫攻坚投入8628万元,发放财政贴息扶贫帮扶贷款1205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6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88户,全年脱贫7106人。社会保障实效显著。实施“五险统征”,社会保障政策性全覆盖。抓实创业就业服务,城镇新增就业6810人。抓实住房保障,新建公共租赁房133套、竣工70套,改造棚户区住房370套。民政优抚成效显著,发放民政事业资金8103万余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完成义务教育改善“四大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启动巡中迁建工程,学校后勤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推进公立医院和县乡村医疗一体化改革,建立完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住院医疗救助等制度。加强疾病防控体系建设,传染病控制在较低水平。承办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积极打造“珙桐花飞、醉美王家”等特色文化品牌,送文化下乡112场次。投资200余万元建成农民健身工程24个,体育中心免费开放。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模式,建成4个全市一流的标准化社区。安全维稳扎实有效。实施全国“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攻坚战”通过验收,“全国煤矿安全重点县”成功摘帽;王家镇创建省级“安全社区”通过现场评定。社会治安防控有力,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抓实信访维稳、社区矫正工作,法律援助服务群众2200人次。强化灾害防控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成功承办全市应急处突、食品药品安全和辐射事故等应急演练。此外,政府新闻、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地方志、外侨、档案、兵役、人防、气象、保密等工作不断加强。同时,大力支持了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等工作。各位代表,五年来,全县上下顶住压力,提振信心,抢抓机遇,在困难中锐意进取,在逆境中砥砺奋进,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这五年,我们始终保持发展定力,坚定信念,严守纪律,营造了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始终保持改革定力,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增强了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始终保持转型定力,坚持“51233”转型突破思路,加快培育主导产业新优势,迈出了转型发展的坚实步伐;始终保持实干定力,坚持城乡一体全域统筹,致力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形成了持续协调的发展格局。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深刻体会到: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是我们经受考验、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县人大、县政协和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和衷共济,是我们勇于担当、顽强拼搏的坚强后盾!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是我们开拓进取、攻坚破难的坚实保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各族人民、驻珙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关心、支持、参与珙县建设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仍然偏弱;二是产业水平不高,转型升级步履维艰;三是城乡统筹较难,南北差距依然明显;四是承载能力较弱,生态环境约束加剧;五是保障水平不高,民生改善任重道远。对此,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加快发展步伐、建设经济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加速转型攻坚期,更是共享发展成果、建设幸福珙县的创新实践关键期。只要我们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改善民生民本,就一定能够实现创新崛起、率先崛起、文明崛起。“十三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少数民族地区待遇比照县”等政策机遇,全面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市委“2365”发展战略和县委“12345”总体发展战略,突出“创新转型,绿色发展”主题,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宜宾总体战略布局中率先突破,确保同步、力争先于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奋斗目标: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00亿元以上,年平均增速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8.61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06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260元,城乡居民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生活质量逐步提升。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0:60:3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一、突出创新转型,打造产业发展优势充分利用县域优势资源,以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国家级(页岩气)新能源综合开发基地。积极发展山区特色效益农业,着力促进传统资源型工业升级发展,推进完善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以优势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建设智慧城市,依托“互联网+”,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形成产业发展新生态。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亿元;农业总产值40.9亿元;服务业增加值60亿元。二、突出协调发展,构建新型城乡格局坚持中心城区功能品质提升、县域南部城市副中心建设、一般场镇向特色场镇转型、传统乡村向优美乡村发展并重,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基本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20年,累计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09个,县城建成区面积超过15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57%,城镇人口突破20万人。三、突出改革开放,激发县域发展活力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改善政务服务环境和投资软环境,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主动融入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突出优势资源就地转化和深加工发展战略,力争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10家以上。四、突出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历史性转变。着力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加大环保基础设施、环境监察监测能力等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省级文明县城。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1.1%,城区建成区绿地率达38%、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平方米,绿色文化成为全县人民自觉共识。五、突出共享发展,共建共享全面小康树立共享发展理念,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增进人民福祉,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加强和完善义务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基本医疗、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力争先于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位代表,以上目标任务,充分考虑我县未来五年发展的条件和趋势,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我们将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珙县经济社会发展,努力谱写“四个全面”珙县实践新篇章!2016年主要工作安排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十分关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和城市工作会议的重大部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始终保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定力,以建设人民幸福的经济强县和绿色家园为总体取向,紧扣“转型提质年”工作主题和“严实精准、攻坚克难,创新转型、绿色发展”工作基调,围绕“政治清明有为、发展创新稳位、社会平安和谐、民生共享实惠”工作目标,大力实施“12345”发展战略,着力加强“51233”转型突破,科学把握和应对中央“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省委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和市委加快推进“三中心、六基地”建设的机遇与挑战,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投资,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加快培育新兴发展动能,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围绕今年预期目标,抓实抓好七个方面工作。一、着力投资拉动,实施项目推进战略全力实施“项目年”行动计划,扩大有效投资,有力支撑全县经济中高速增长;创新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破解要素瓶颈约束,强力推进135个重大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442.4亿元,年度投资61.5亿元。全力确保泰山石膏纸面石膏板、烟草物流中心、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珙泉镇街道改造及综合管网建设和扶贫移民搬迁等项目竣工。加快推进玛斯兰德国际酒店社区、珙之芯•森林广场、恒信•中央花园、珙州国际和巡场中学迁建等在建项目进度。确保页岩气就地转化综合利用、金河新区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县城棚户区住房改造、新庄水库、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力争S436(玉和—观斗)二级公路升级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扎实做好文博综合体、巡孝上一级公路、省道S443巡场过境线狮子山通道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挖掘项目潜力,力争更多的重点项目列入中、省、市“十三五”项目规划。二、着力转型升级,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提振工业经济。坚持提升传统支柱产业激活存量,稳步推进煤企兼并重组和复工复产,引导建材企业提质增效。坚持主动化解过剩产能,鼓励企业技改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学研结合,实现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推动优势资源就地转化、精深加工和循环利用做大产业增量。全力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泰山石膏纸面石膏板项目建设,积极促进威力斯超白玻璃项目一期、欧冠陶瓷仿古砖生产线尽快点火,形成新的产能增量;加快推进中元石化页岩气综合利用、华磊玄武岩纤维、宏泰石材等具备条件的工业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优化“一区四园”布局,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推进电梯公寓二期、标准化厂房、污水回泵等工程建设,加强水、电、气等要素保障。大力推广使用页岩气清洁能源,促进园区绿色发展。夯实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改善农业农村生产条件;实现农村路网、电网、气网、水网、数据网全覆盖。实施全域生态农业战略,大力发展“4+1”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生态食品产业链;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发展专合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加强专业种养大户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扩大消费、拓展服务新业态;加快推进玛斯兰德国际酒店社区、鑫洋•时代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大力培育城市消费商圈;加快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招商,推动商贸物流高地建设。深化政银企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开发,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完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大力支持企业做好“创业板”“新三板”上市工作,鼓励企业融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巩固金融生态县建设成果,加快金融服务高地建设。扎实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新村建设深度融合,培育多层次旅游业态;加快推进“龙茶花海”4A和“鹿鸣茶海”2A景区创建,打造“青山绿水•翡翠田园”休闲旅游综合体;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三、着力改革创新,激发经济增长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落实中、省、市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措施。深化“规范财政权、运行阳光化”制度改革,落实税制改革措施。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减费降负,降低企业成本。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探索推进上罗新能源城和页岩气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户籍、土地、社会保障、农村产权和农村金融“五项改革”,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完善扶持政策和服务体系,为公众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坚持发挥大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调动和保护企业家创新创业积极性,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鼓励支持农民工、农民企业家等返乡创业,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引进紧缺人才,支持企业培养、吸收和使用技术创新人才,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依托资源禀赋、产业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开放水平。鼓励县域骨干优势企业充分利用创新资源,拓展与县外企业合作领域和层次。健全政府特许经营制度,大力推广PPP模式,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加强对大企业、大项目的招商力度,力争全年招商引资项目40个,到位资金70亿元。四、着力精准扶贫,筑牢全面小康基础完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省委“五个一批”行动计划和市委“六大兜底”保障机制,完善资金投入保障、产业发展扶助、金融帮扶补偿、扶贫动态管理、举报和进退等机制制度。完善新村建设、教育与就业、医疗卫生计生等10个专项扶贫方案并精准实施;健全扶贫开发社会资本投入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攻坚,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开发格局。统筹整合资源。加大县级财政投入,预算安排18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强力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探索把住房改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涉农项目打捆实施,确保贫困村项目投入占项目总投入的35%以上。强化政策托底,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范围,提高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精准落实责任。坚持县级领导、县级部门定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落实驻村帮扶责任,完善机关干部到村帮扶考核体系,建立驻村干部召回撤换制度。强化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订立扶贫开发军令状。确保全年脱贫6600人,实现13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从严抓好项目申报、审批、实施、验收和资金支付,严厉惩处侵害贫困户利益、截留扶贫资金等违规行为。五、着力城乡统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品质。坚持科学规划,加快推进县城总体规划等各项规划修编。巩固提升“国卫”成果,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灵秀城市”,争创“中国人居城市范例奖”“省级文明县城”。完成金龙山游乐场、七角山山地健身公园、过境公路四期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三网”融合、巡场河上游雨污分流水系治理、金河新区客运站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金河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安置房一期等项目建设。围绕“一馆、一校、一园、一桥、一基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历史遗存、风景名胜等人文和艺术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城市管理。深入实施“环境革命”行动,持续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五延”“九化”。健全完善“大城管”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城市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着重加强“五小”行业整治和“五乱”治理,强化建筑工地、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卫生秩序管理。统筹抓好市容市貌、园林绿化、交通秩序等城市管理工作。协调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珙县城市副中心(上罗)和沐滩、曹营、下罗三镇规划编制。抓实全国“重点建设小城镇”底洞镇、市级“示范试点小城镇” 上罗镇和孝儿镇建设。持续深入实施“交通大会战”,加快构建“三纵三横五连一环”县域交通网络。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推进42个省级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六、着力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狠抓民生工程建设和民生实事办理,财政资金继续倾斜投入民生领域。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改造棚户区住房629套,确保工程质量、公平分配和有效入住。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五险”统征,建立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和平台。着力优化创业就业环境,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和服务水平,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扎实抓好民政优抚工作,巩固提升双拥模范县和敬老模范县创建成果。繁荣文教卫生事业。继续实施教育振兴“凤凰计划”,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启动职业中学实训基地、珙一高学生宿舍及食堂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化医卫体制改革和卫生“网底”建设,积极推动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二孩政策,加大传染病防控力度。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和质量技术监管。持续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免费开放体育中心场馆。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和双拥工作。打造绿色生态珙县。全面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及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确保省级生态县建设验收达标。严把项目建设环评关,扎实推进总量减排,落实总量控制目标责任,加强企业脱硫、脱硝运行监测。扎实推进工业、建筑扬尘专项整治,加强环境污染执法监察。扎实抓好饮用水源保护,进一步完善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综合整治。继续实施城市绿化和“退耕还林”工程,力争森林覆盖率达50.5%,城区建成区绿地率达37%。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线落实”工作法,深化巩固“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攻坚战”成果,抓好矿山、危化品、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建成县级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健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预防应对机制,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强化“网格化”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深化政法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公安业务用房、“三所一队”等项目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区矫正等特殊人群管理教育。深入开展普法宣教,推进“依法治县”,创建“法治珙县”。加强信访工作,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抓实村(社区)换届工作,提升基层自治水平。同时,切实抓好政府新闻、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地方志、外侨、档案、兵役、人防、气象、保密等各项工作,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等工作。七、着力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法治政府。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切实落实依法行政主体责任,营造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社会氛围。坚持和完善县政府常务会议、政府部门行政办公会学法制度。坚持“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健全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切实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加强与县政协的沟通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建议,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提升行政效能。坚持“严”的精神和“实”的作风,强化政府班子建设,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持续推进作风转变。深化“环境兴县”战略,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履职行权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促进行政机关高效履职。强化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加快打造实体服务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线上线下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真正做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加强廉政建设。坚决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执政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政府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处腐败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稳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强化办公用房管理,继续严控“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和差旅费。严格执行省政府规范行权“十项规定”,加强行政权力行使监督,对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公共资金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加强行政监察,深化正风肃纪专项治理,纠正不正之风。各位代表,“十三五”规划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决战攻坚全面小康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开拓创新的勇气、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定信心、奋勇争先,为建设人民幸福的经济强县和绿色家园而努力奋斗!名词解释1.“12345”总体发展战略:“1”即一大取向(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2”即两先目标(在宜宾总体战略布局中率先突破,先于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即三个高地(资源转化创新升级高地,商贸物流高地,金融服务高地),“4”即四个基地(综合能源转型升级基地,绿色建材产业基地,特种新材料制造基地,山区特色效益农业基地),“5”即五大战略(项目推动战略,工业强县战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环境兴县战略)。2.“51233”转型突破思路:“5”即“五体”破局(在工业园区打造西部瓷谷•产城综合体,在县城打造城市综合体,在城郊结合部打造旅游综合体,在中心集镇打造文商综合体,在广大农村打造新农村综合体),“1”即“一城”提升(提升县城规模、功能、形象和内涵,把县城加速建设为秀美现代新城),“2”即“两脉”畅流(交通动脉和水利命脉),“3”即“三柱”鼎立(按照三产互动、相融相促的理念,着力培育以能源和建材为重点的新型工业支柱,以金融、商贸物流和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支柱,以烤烟、蚕桑、茶叶、畜牧和林下经济为重点的现代特色效益农业支柱),“3”即“三镇”先行(在17个镇乡竞争性确定3个镇乡,作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试点镇,示范带动其他镇乡转型发展)。3.县域发展转型升级“4+1”总体方案:即“4条实线并进,1根红线贯穿”。4条实线:扭住“园区”转型,推进资源型工业升级;突出“模式”转型,推进传统服务业升级;着力“组织”转型,推进山区农业升级;紧扣“机制”转型,推进城镇升级。1根红线:强抓“服务”转型,推进环境升级。4.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时强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一提法称之为“习近平常态”。“习近平常态”的核心特征:一是增长速度的新常态,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二是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即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三是宏观政策的新常态,即保持政策定力,消化前期刺激政策,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解读为经济增速趋向潜在水平、物价涨幅趋于适度、新增就业趋于稳定、经济结构趋于优化的“新常态”。5.传奇景观大道:以“12.5公里传奇大道”为主线,以4条森林街和县城进出口通道为节点,融入园林、雕塑、山水、建筑风貌等相关元素,提升县城功能、形象和品质。6.桥梁文化艺术装饰改造:选取诸子百家中的老子、孔子、孟子、管子、孙子、庄子、韩非子、墨子、荀子和晏子的思想成果,对城区桥梁进行文化艺术装饰改造。通过有关简介、名言、成语、故事,采用浮雕、书法、雕塑等造型艺术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生平、观点和学说,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7.城市建设管理“五延”“九化”举措:“五延”,即大街向小巷延伸,街面向立面延伸,公共区域向社区、机关院落延伸,地面向地下延伸,城区治标向源头治本延伸。“九化”,即环境洁净化、秩序规范化、监管数字化、功能人本化、生态园林化、光亮艺术化、教育常态化、处罚人性化、内涵人文化。8.“一核、三圈、一集群、六点、十街区”商贸流通体系:一核即以县城(巡场—珙泉)为核心的城市商业中心;三圈即金河组团新区商圈、珙之芯•森林广场商圈、珙泉商圈;一集群即专业市场集群;六点即底洞、上罗、孝儿、洛表、王家、洛亥六个镇(乡)片区商贸中心;十街区即巡场商业步行街、僰乡特色商品街、金河组团商业步行街、珙之芯城市森林商业步行街和六个镇(乡)片区商业步行街。9.教育振兴“凤凰计划”:即通过一系列深层次的教育改革,彻底改变珙县教育现状,实现全县教育事业振兴10.教育“三块试验田”:即探索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改革。11.“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指全面改善珙县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工程。通过办学硬件建设改造和设施设备购置,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确保办学正常运转,缩小校际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2.卫生“网底”工程:通过加强镇(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在保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基础上,实现政府主导依法办医、县镇(乡)村一体化统筹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同步、硬件改善和软实力共同提升。13.“庸懒散浮拖”专项整治:为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的不正之风及精神不振、担当不力、为官不为、拖拉慢为、胡作非为等问题,以治庸提能、治懒正气、治散聚力、治浮定神、治拖增效为主要目标,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为党兴党的责任和从严从实的自觉,摒弃庸懒散浮拖等不良行为,深入改进作风,增强工作动力,激发干事热情,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崇廉尚实、风气清正的政治生态。14.“打非保企”:指严厉打击干扰项目建设、影响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的非法行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15.“打非治违”:指在煤矿、非煤矿山、危化物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及其它生产经营活动中,以执法部门为主体,社会组织、民间机构和个人协助参与,开展的打击非法、违法生产,治理违规、违章作业等行为。16.“五化”监管:即食品药品领域实行的“网格化、程序化、痕迹化、常态化、信息化”监管模式。17.PPP模式:指社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或公共服务事务管理的模式,统称为公私(民)伙伴关系。广义的PPP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狭义的PPP指政府与社会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18.“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让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创新形成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19.扶贫攻坚“五个一批”“六大兜底”:“五个一批”,即省委10届6次全会确定的扶贫开发攻坚行动计划中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六大兜底”,即市委4届10次全会确定的扶贫开发攻坚行动中项目整合兜底保障、医疗救助兜底保障、住房建设兜底保障、贫困家庭子女上学救助兜底保障、产业培育造血兜底保障、精准扶智的教育培训兜底保障等6个保障机制。20.“三纵三横五连一环”县域交通网络:三纵即宜威高速、巡—观路快速通道、珙州大道(巡场—王家快速道路);三横即连接宜昭高速和宜叙高速的符竹路(高县符江—长宁竹海)巡场过境段、省道S312兴文周家—筠连线经底洞—仁义—孝儿—沐滩段、省道S444兴文九丝—筠连高坎线经石碑—曹营—罗渡—洛表段;五连即翠屏区一级公路与巡场连接线、渝昆高铁快速通道与巡场连接线、宜叙高速双河出口与珙泉连接线、宜昭高速与孝嘉路(珙县孝儿—高县嘉乐)连接线、宜威高速洛亥出口与王家连接线;一环即巡场镇绕城公路。
标签: 四川省 珙县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