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1年红原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四川省)2021年红原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文件(五)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3月29日在红原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索仓嘉央罗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坚定信念,砥砺奋进,铸就六十年辉煌成就

60年峥嵘岁月,60年春华秋实。红原建县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怀抱中,茁壮成长、阔步前行。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执行党的方针,努力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0年来,政治制度优势凸显,现代草原畜牧业欣欣向荣,绿色工业蓬勃发展,文旅融合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呈现出社会稳定、政通人和、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面对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传导,以及九寨沟“8·8”地震、茂县“6·24”高位山体滑坡等多发自然灾害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州委“一州两区三家园”【1】和县委“三地两心一时代”【2】战略部署,全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02691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182892万元、年均增长12.2%,首破18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442万元增长到5311万元、年均增长9.0%,首破5000万元大关。

一、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绿色产业迈上新台阶。坚持“两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划定基本草原1006万亩、生态红线496万亩,牲畜总量从近80万头下降到61万头,完成退牧还草859万亩,草原覆盖度达86.2%、森林覆盖度达9.4%,天蓝、水碧、土净红原进一步展现。农牧业欣欣向荣。扎实推进第二轮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县建设,农牧业基础设施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第二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8619万元增长到78620万元。绿色工业蓬勃发展。以牦牛肉、奶加工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成为“甘、阿、凉”三州唯一的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工业企业达36家,规上企业达11家。为响应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战略,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3662万元调整至9192万元。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建成俄么塘花海、月亮湾、日干乔3个国家AAAA级景区。连续4年举办红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乐季,吸引57.4万人次现场观看,实现综合收入4280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从60410万元增长到95080万元。2019年,红原荣获“全州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称号。

二、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全面小康取得新成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严格对标户脱贫“一超六有”、村退出“一低五有”、县摘帽“一低三有”工作要求,统筹整合22个扶贫专项及各类资金264000万元,其中统筹整合涉农资金54842万元、安排县级扶贫资金12073万元,集中解决脱贫领域重点、难点和短板。创新推广“五联+”“金牦牛轮换饲养”“吉祥三保”“星级激励”等扶贫模式和机制,有力助推了全县脱贫摘帽。在全省2017年、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中获评“好”的等次。2019年4月,省政府正式批准红原县退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序列,13个贫困村退出、1334户5307人全部脱贫,实现了全面同步迈向小康的宏伟目标。

三、乡村振兴有力推进,城乡统筹实现新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整合资金107255万元,大力推进州级乡村振兴试点县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从农村薄弱环节入手,不断补齐产业基础、道路交通、饮水安全、网络通讯、环卫设施等发展短板,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发展,邛溪镇热坤村被评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从强化市政设施入手,音乐喷泉、生态公园、雅克音乐小镇、集中供暖厂、自来水厂、城市污水处理厂等市政设施相继建成,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成功创建第四届、第五届省级文明城市,有力提升了城市品位。

四、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发展活力得到新提升。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协调推进各类改革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全面落实落地,政府效能充分发挥。全面完成35个村(社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及评估。成功组建国投公司,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新增各类企业90户、个体工商户900户,注册资本共计56687万元。深入实施政策性农牧业保险,参保牦牛达274万头次,创新开展牦牛价格指数保险和冬春草场火灾保险,牧民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大力建设绿色产业园、雅克音乐牧场、高原综合商贸城、牦牛活畜交易市场等特色基础设施,以此为依托培育新兴产业,壮大支柱产业,不断增添县域发展新活力。

五、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和谐稳定开创新局面。累计投入民生资金455741万元,惠农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到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控辍保学成效显著;县人民医院、藏医院分别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二级甲等民族医院”;“三馆一站”全面免费开放,红原马术评为省级非遗项目。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1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6.6%,医疗保险参保任务完成率达到102.5%;建设公租房、干部职工周转房356套,实施棚户区改造、藏区新居5015户;设立“爱·红原”社会救助基金、困难退役军人帮扶基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加强矛盾排查化解,扎实推进扫黑除恶,科学开展防灾减灾,在全州率先开展“一寺一策”规范管理和藏传寺庙开放式管理,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2018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藏区工作先进县”。

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实现经济社会稳中有进

2020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极不平凡之年,我们迎难而上、统筹资源、强化举措,深入开展“六稳”“六保”工作,防控住了新冠肺炎疫情,保护住了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稳定、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892万元、同比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50万元、同比下降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9228万元、同比增长56.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09万元、同比下降4.6%,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11万元、同比增长14.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37483元、同比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19元、同比增长8.2%,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战疫情、护生态,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坚持底线思维,奋力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坚定不移守好绿水青山,不断稳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基石。

(一)众志成城,新冠疫情有效防控。第一时间制定防控方案,坚持县级领导蹲点守卡,压实“四方责任”,确保“四个到位”,全县5处治安防疫卡点共排查车辆8926台次,累计排查135500人次。统筹安排资金3481万元,力保全县防疫需求。通过坚持科学领导、严密排查监测、广泛发动群众、全面消毒消杀等措施,通过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疫情“零确诊”。公安民警阿真能周被追授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二)护治结合,县域生态持续向好。全面落实黄河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投资13338万元,深入推进退牧还草、草原生态修复、生态脆弱区治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治理面积85余万亩。河(湖)长制工作扎实开展,清理河渠23公里,修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万亩,黄河、长江鱼的捕、售、食全面禁止。深入开展小水电摸排整治工作,制定专项方案清理整改并强化督办。完成8项黄河流域、19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县域生态环境不断巩固提升。

(三)强抓不懈,城乡整治有力有效。围绕全域无垃圾示范县创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建共用式高原农村卫生旱厕25座、农村户厕822座。整治违规经营、乱搭乱建等问题850余次,维修维护河堤、路灯、步道、井盖等市政设施1000余处。投资1760余万元,开展城区清扫保洁和城乡垃圾处理市场化运营,建设城市环卫智慧平台,完善乡村环卫设施设备,城乡环境保护之基得到大力夯实。

二、抓项目、稳生产,经济运行持续平稳

始终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一)狠抓投资,项目建设稳步实施。建立“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约谈”项目推进机制,全年实施项目121个,完成投资221763万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47个、投资164148万元,民生事业类项目19个、投资9608万元,产业发展类项目46个、投资34669万元。随着久马高速(红原段)、S217线安曲镇至马尔康界公路改扩建工程全面开工,安曲220KV输变电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冷链物流(二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项目投资拉动成效明显。

(二)强基固本,农牧产业发展平稳。投资12328.5万元,从优化畜群结构,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夯实产业基础等方面破题,农牧业发展质效不断提高,红原县牦牛现代农业园区被省政府认定为2020年度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发放各类疫苗1600余万毫升,非洲猪瘟防控有力有效。指导554户家庭牧场进入名录库,畜牧业养殖和适度规模经营能力明显提升。全年牲畜参保达53.5万混合头,出栏133496混合头。秋淡蔬菜播种面积2152亩,年产13137吨。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8620万元、同比增长4.5%。

(三)有效应对,绿色工业止降回升。总投资3743.2万元,实施绿色产业园基础设施和绿色产业园孵化园(一期)等5个项目,不断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争取工业发展资金401万,支持企业技改升级。力抓复工复产,申请专项资金、融资担保费260余万元,减免税费913万元,争取贷款1500余万元,支持企业应对经营困难、缓解融资难题,红原新希望牦牛产业顺利投产。成功将红原牦牛乳业、新希望和宇妥藏药申报纳入四川省40家涉及菜篮子产品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新培育入库规上工业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1家,园区全年产值达50500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192万元、同比增长5.4%。

(四)攻坚克难,服务业逐步复苏。创新市场营销模式,通过消费扶贫、直播带货、节庆展会等线上线下综合发力,农特产品实现销售额达2139万元,全年电商交易额达8000余万元。紧紧围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投入6464万元,从强化“吃住行、游购娱”入手,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保障各类旅游要素,月亮湾景区、九红草原风光路提档升级,达格则景区正式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年实现旅游接待17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6180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5080万元、同比增长1.4%。

三、补短板、增供给,民生民计持续改善

坚持民生为本,补齐脱贫攻坚短板,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一)多措并举,脱贫成果有效巩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整合涉农资金13829万元,有力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住房保障和饮水安全等问题。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投入浙江温州援建资金5000万元,实施11个项目;争取浙江温州社会各界计划外帮扶资金2000余万元。落实绵阳帮扶资金3398万元,完成8大类32个专项建设任务。争取省内定点帮扶资金1390.5万元,实施项目83个。发挥“千企千户、精准扶贫”等平台作用,销售乳制品、牦牛肉干等共计1793万元。出台防返贫实施意见、帮扶关爱工作方案,发放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837万元,不断巩固脱贫成果,脱贫攻坚顺利通过国家普查和省级成效考核。

(二)规划引领,乡村振兴有力推进。投资8241.03万元,高标准推进安曲镇、热坤村、日干村3个乡村振兴示范试点镇村建设,乡村道路、安全饮水、城乡环境、电力网络等一批薄弱基础设施得到提升改善。支持萨福克羊养殖基地培育建设,提升牧草产业园和国航专属牧场,形成热坤村、安曲镇等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镇,打造了差异化、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安曲镇下哈拉玛村成功创建2020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三)共建共享,社会事业持续发展。投资6609万元,完成20件民生实事。引入松果共享单车,启动机动车驾驶人理论藏语音考试。出台关爱高龄老人优惠政策,在国家对80岁以上高龄人员发放津贴的基础上,再拿出县级财政资金给予1:1补贴。有力落实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实现“适龄儿童少年零辍学”目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持续巩固。强化疫情常态化防控,大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藏药事业,“三味龙胆花片”入选《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是我省推荐的唯一治疗用藏药。深入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普查,查明文化资源180个,旅游资源1025个。建成川西藏族山歌平台“藏音库”APP并上线运营。高标准完成县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积极推进双拥工作,成功创建“四川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县”。

四、优改革、促合作,内生动力持续提升

树牢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改革创新强动力,以开放合作添活力,竭力推动内生动力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中持续提升。

(一)深化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深入推进全县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确定村集体成员1万余户、4万余人,赋码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32个。完成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由6镇5乡调整为6镇4乡,37个村4个社区调整为31个村4个社区,将原有455个村民小组调整优化为247个。同时,国资、农业、生态、司法、教育、文化、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有力促进了相关行业领域发展。

(二)招大引强,开放合作全面深化。始终把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筑巢引凤”的“生命线工程”,全年新签项目7个、计划投资120000万元。依托“832”扶贫电商、成都老邻居超市等平台,红原酸奶实现销售产值330余万元。成功签约并正式启动三台·红原·温州飞地产业园区建设,签约投资125000万元。草原公馆、朗御民族生活广场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取得较快进展,财富广场、佳惠超市等一批好项目建成投产。

(三)注重研发,精深加工成效显现。进一步推动畜牧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内生动力不断激发。投资1700万元,建设冰淇淋生产厂房和生产线,研发出红原牦牛风味冰淇淋。整合资金600万元,建设牦牛及藏绵羊毛绒加工生产线,研发出藏式围巾、地毯等新产品。云尚日化研发出柔肤水、保湿乳、面贴膜等牦牛奶护肤品。新希望开展牦牛肉、骨精深分割,并研发牦牛肥肉卷等产品,预计年产值达3694余万元。

五、强治理、保民安,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着力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一)建章强基,安全生产全面加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立专项应急指挥部,修订完善总体应急预案和28个专项预案,全面加强16个行业领域及重点时段的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治。投资1600余万元,大力推进营房基地、救灾物资储备库、森林草原防灭火通道和防火瞭望塔等建设,组建地方专业扑火队伍,加强实战演练,切实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

(二)标本兼治,基层治理成效显著。不断完善人民调解机制与村规民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城乡市政基础设施监管运营,建立具有红原特色的“3+3”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网格化和寺庙开放式管理,全县10座藏传佛教寺庙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和谐寺庙,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力构建立体多元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促进了县域社会和谐稳定。

(三)惩防结合,城乡社会安定有序。开展“法律政策七进+N”【3】和“格桑梅朵”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受教育干部群众达62540人次。总攻扫黑除恶“大决战”,全年共立刑事案件78起,破获案件46起,移送起诉27案38人,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0人,挡获被盗机动车56辆,挽回经济损失580万元,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六、重法治、提效能,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以法治思维谋发展,担当作为抓落实,为民服务提效能,不断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水平。

(一)依法行政,监管体系更加健全。坚持依法治县,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和重大行政决策公示听证、合法性审查等制度,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79件、政协委员提案57件,满意率达到98%。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清查出管理不规范金额6956万元并全面规范整改;非金额计量问题5个,上缴财政资金33万元。完成党风廉政群众满意度测评反馈问题24件,整改率达到92.3%;办理“12345”政务服务投诉热线85件,有效答复限时答复率均达到100%。

(二)以民为本,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合并行政审批事项46项,承接省州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6项。强化行政权力事项动态管理,确保“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清理行权部门29个,行权事项5270项,清理部分中央在川单位行政权力186项。全力推进网上审批,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共录入申请件25089件,全程网上受理办件2033件,办结率均达到100%,全县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均实现网上预审或办理。

(三)廉洁奉公,作风建设持续深化。不断压实“两个责任”,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纵深推进“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扎实推动“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整改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问题”整改。深入开展“三察三治”“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等专项行动,发现问题126个,提出整改意见174条,整改率100%。灵活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好“四个面对面”,做好纪律审查后半篇文章,领导干部廉洁意识进一步强化。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过去五年成绩的取得,是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和务实监督的结果,更是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援藏干部人才,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驻县武警官兵和所有关心支持红原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在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影响下,外向横比发展不平衡,内向纵比发展不充分,经济总量小、结构不优、层次较低,自身发展和财源培植能力提升空间较大。从生态环境来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相融互动、良性循环的格局还未全面形成,生态保护治理任务艰巨。从发展现状来看,特色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益不高。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传统粗放,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绿色工业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品牌影响弱;中心城镇人气、商气培树不足,金融支撑实体经济发展较为乏力,旅游景区和产品开发较为粗放,文化内涵支撑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不高。从民生保障来看,县域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城乡人居环境优化和公共服务配套还不完善,脱贫成效巩固和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文化、教育、健康等服务质量还需提升,社会保障还需持续加强。从行政效能来看,法治政府和行政效能建设亟待提升,干部能力素质、担当作为和严肃执纪等方面还需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还需大力推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各位代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2035年宏伟蓝图,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结合中央、省、州的规划,制定了红原县2035年远景目标,即:到2035年,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县域经济水平迈上新台阶,造血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增加。改革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基本实现绿色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基本建成城乡现代治理体系,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红原力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区域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全面融入全省、全州经济发展布局。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全面构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全面实现“三地两心一时代”奋斗目标,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执行省委、州委、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找准定位、咬定目标、后发赶超,确保如期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十四五”是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首个五年规划,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紧紧围绕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4】、州委“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部署和县委“三地两心一时代”奋斗目标,践行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生态、发展、民生、稳定、作风”五个关键,推动经济稳中有进、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开创红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到2025年末,在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26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533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200000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7600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000元。围绕这些目标,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绿色绿化,筑牢发展本底。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决贯彻“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和省委加快推进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州委“一屏四带、全域生态”【5】战略部署。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和数据应用系统建设,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速草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有效增强草原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建设,努力争创全域无垃圾示范县和黄河长江上游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坚持开发保护并重,着力培育资源利用好、科技含量高、产业融合深、带动能力强、制造产品足的“生态+”产业,不断提升发展绿色能级。

二、坚持协调协同,优化发展布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一心一核一廊三区”【6】产业空间布局。大力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大对科研、新业态、新基建投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成全国畜牧业强县。以“一园四区多基地”【7】为依托,培育龙头企业,赋能产业集群,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不断夯实旅游基础,丰富旅游业态,持续做靓“红色草原、江河之源、牦牛家园、自驾乐园”四张名片。

三、坚持创制创新,激发发展活力。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联动、创新驱动、人才带动为突破,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商事制度、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并重,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瓶颈。结合“硕博进阿坝行动”,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高质量发展配备优秀的人才队伍。壮大牦牛肉、牦牛奶、优质牧草等主导产业,做优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优势产业。强化资源整合,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力促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支持企业进行技改扩能、科技研发和标准制定,做靓“雅克草原”区域公共品牌。

四、坚持开发开放,拓展发展效能。注重区域协同,推动与川甘青结合部县(市)在资源能源、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领域相互协作、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发挥红原机场航空优势,完善冷链物流配套建设,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双城经济圈高原优质生态产品供应基地,让牦牛肉、牦牛酸奶、牦牛奶粉等特色畜牧产品进蓉入渝,远销国内外市场。借力西博会、进博会、电商博览会等开放交流平台,引进一批中高端绿色生态产业、电商产业落户红原。深化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省内对口援建、全域结对帮扶工作,鼓励支持各方特色优势产业抱团合作、做大做强,有效带动关联产业配套、协同发展。

五、坚持共建共享,保障发展质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切实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暖心安心、供暖供氧、公共市政、应急抢险等民生工程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持续加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投入,切实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积极开展社会救助,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扩大社会就业,把更多财力、物力和精力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把广大群众需求作为经济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推进红原高质高效发展

各位代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建设“三地两心一时代”承上启下之年,我们必须紧扣五个关键、抓好五个工程、办成五件大事、强化五项保障【8】,克难攻坚、锐意进取,确保首战告捷、开局必胜。

202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7523万元、同比增长6.5%、首破190000万元大关,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3809万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954万元、同比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60万元、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760万元、同比增长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000万元、同比增长4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45万元、同比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523万元、同比增长4.0%,旅游接待人次202.6万、同比增长17.4%,旅游总收入157833万元、同比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32元、同比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47元、同比增长9.6%。同时,我们制定了争取目标,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6%。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强生态、抓产业,勠力同心建设区域草原经济示范基地

持续夯实生态本底,着力抓好“强体”工程,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标本兼治,从严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国家首批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建设,健全高原牧区特点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对接省州,全力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强化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全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和数据应用系统建设。投资6716.6万元,持续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生态补偿等工程,巩固提升县域生态环境,不断扮靓绿色生态底色。投资3340万元,加强垃圾收集处理、污水管网提升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常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全域无垃圾示范县”创建,不断扮靓城乡文明特色。着力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力做好中央、省级环保督察迎检准备工作。深化小水电摸排整治,强化延伸领域问题整改,举一反三,确保整改质效。

(二)力攻项目,夯实发展底部基础。围绕生态保护、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挖掘、包装、实施一批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项目。全年计划实施项目60个,完成投资312332.5万元,其中投资43854万元,实施瑞庆东路银珠东西路市政道路建设、雅克文化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等41个新建项目;投资268478.5万元,实施久马高速(红原段)、有机肥处理厂(二期)等19个续建项目。按照“储备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完工项目抓投效”要求,有力有序推进项目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三)提质增效,壮大特色农牧产业。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培育和打造牦牛全产业链。投资5042万元,持续夯实牧业基础,大力发展麦洼牦牛种养业,巩固提升省级麦洼牦牛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成果;力争新增政府债券资金17200万元,实施红原牦牛奶源扶贫开发建设项目、牦牛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做大特色产业基地。深入实施各项政策性保险,不断提高农牧民抵御风险能力。完善牦牛制品检验检测中心设施设备,为川甘藏青四省交界地区提供农畜产品检验检测一站式服务,助推红原向畜牧业强县跨越。

(四)规范标准,科学推进工业发展。坚持标准化引领,培育多层次“雅克草原”品牌体系,高质量打造“国航特供”系列产品,不断做长做广产业链。全面落实稳产促销政策,大力支持冰淇淋厂、地毯厂正式投产达效,力争年销售产值达到1050万元。精心挑选国投公司砂石厂和瓯越币信公司作为升规重点培育对象,力争新增入规企业2家。持续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夯实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基础。

(五)丰富内涵,做优做靓全域旅游。以承办全州文旅发展大会为契机,投资16279万元,加快实施雅克文化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节点打造、道路提升改造、景区供水工程等14个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优质高效举办第五届红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乐季及系列活动,助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大力推进月亮湾州级旅游度假区和邛溪镇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创建,持续巩固达格则国家AAA级景区创建成果,有力推动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不断做靓红原旅游名片。

二、精建管、提品质,勠力同心建设区域统筹城乡发展高地

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提升管理水平,构建双向对流、互补均衡的城乡统筹新格局。

(一)规划引领,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围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合理规划布局中心城镇、重点集镇、特色小镇、民俗村落。投资5080万元,实施桑青路滨河路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瑞庆西路工程建设等4个项目,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投资3120万元,推动草原公馆、朗御酒店及商业广场等招商引资项目全面完工,推进机动车检测线、汽车维修快处中心等项目落地,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二)统筹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立乡村振兴和脱贫成效巩固互融互促体系。投入浙江东西扶贫协作帮扶资金、绵阳对口帮扶援建资金各3500万元,实施产业、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项目,不断巩固脱贫成效。投资2692万元,实施玛萨村达格龙村旅游步道、乡村户厕和产业道路、集体经济发展等建设项目,持续夯实乡村振兴底部发展基础。加大对专业骨干、种养大户等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全面完成村集体经济核资评估和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谋深做实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推进红原县州级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健全机制,提升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市政设施管理市场化经营模式,推动城市光亮、供暖供水、园林绿化、垃圾环卫、公共厕所等市政设施高效运营,持续扮靓红原魅力亮色。深入运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开展文明城管、文明窗口、文明交通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严格市场管理,持续创建放心舒心城市。完善智慧环卫管理系统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探索建立投放、收集、运送、处理全程分类体系,提升城市环卫管理智能化水平。

三、惠民生、聚民心,勠力同心建设区域民族团结和谐福地

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抓好“暖心工程”,不断巩固提升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生活和美、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强化保障,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计划新增城镇就业300人,开发并安置县内公益性岗位300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人。投资16929万元,分批采购配发高原新型100℃开水机,大力推进S217线安曲镇至马尔康界公路改扩建、查尔玛乡堤防建设等民生工程,持续改善干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投资4400万元,实施县城集中供暖二期建设,进一步为干部群众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加大关心关爱干部力度,持续推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让干部暖心安心。

(二)协调推进,持续强化安全生产。深入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投资1726.5万元,加快防火通道、救灾物资储备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常态化开展巡查排查、应急演练等工作,全面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企业生产、道路交通、项目建设、食品药品、危化运输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建立隐患台账,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壮风险防范之“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综合施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雪亮工程”“网格化”等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做好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工作,持续推进县、乡、村问题联解、矛盾联调、工作联动、平安联创;接续发力,全面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投资500万元建设下哈拉玛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常态开展寺庙开放式管理和“敬信勤新”红原新民风活动,壮基层治理之“骨”,不断优化基层管理服务和治理水平。

四、夯基础,强软件,勠力同心建设区域文体教育卫健中心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聚焦做优、做大、做强,引领区域社会事业发展,让群众暖心舒心。

(一)深化教改,巩固教育均衡成果。坚定不移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持续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巩固提升“控辍保学”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成果。投资1520万元,实施麦洼乡小学教学综合楼、色地镇幼儿园扩建、刷经寺镇小学学生宿舍及食堂等建设项目,不断改善教育发展基础条件。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攻坚,继续实施“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推动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强化校际间交流合作,建设一支优秀教师队伍。

(二)强化业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投资4900万元,实施藏医院综合大楼、县疾控中心核酸实验室建设、县医院智慧医院建设等项目,不断完善县域医疗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力保障好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托管红原县人民医院相关工作,抓住这一重要机遇,不断提升医务人员技能,全面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序推进新冠肺炎病毒疫苗接种,常态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三)普惠服务,丰富文化体育生活。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开展文化惠民下乡活动40场。投资1000万元,新建瓦切镇达峨村、邛溪镇热坤村综合活动中心等文化体育综合体项目;投资500万元,实施州县广播电视节目覆盖项目,不断强化文体设施建设。积极筹备农牧民篮球运动会、赛马大会等文体活动,申办五省藏区足球赛,不断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深入发掘发展藏族山歌、马术表演、传统手工艺、弹唱等民间艺术,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五、建平台、兴商贸,勠力同心建设区域交通商贸物流中心

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设施配套等举措,吸纳八方来客,不断汇聚人气商气财气,推动红原交通运输业、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

(一)规划引领,构建综合客运枢纽。按照省州将红原建设成为区域综合客运枢纽这一目标,提前布局、提前谋划,依托建成的国省干线、汶马高速、红原机场和正在加快建设的成西铁路、成兰铁路、久马高速、陇南至大理高速(红原段),以及正在规划的川青高速、川甘高速、通用航空基地,提前启动红原县建设川甘青区域综合客运枢纽实施方案编制,为抢占发展先机奠定坚实基础。

(二)优化服务,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关心关爱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切实落实引进企业优惠政策,提高相关工作办事效率。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设立工业产业发展资金100万元,支持中小微企业降本减负、技改升级。投资500万元,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大力支持财富广场、朗御民族生活广场等中小型市场综合体发展,不断繁荣市场经济。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结合红原工作实际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打造通达衔接“快”、联运条件“优”、产业集聚“多”、政策环境“好”、可用空间“大”的营商环境。

(三)强化运营,做强商贸物流产业。统筹电子商务中心、智慧畜牧业平台、高原商贸城、活畜交易市场、农村电商服务站资源,着力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增强集散服务功能。完善农超对接机制,与温州、成都、绵阳等地大型商场、连锁超市加强合作,上架红原乳制品、牦牛肉等冷鲜特色农牧产品,实现县内县外农超无缝对接。成立冷链物流销售公司,力争首年完成3000吨农畜产品运送量。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联盟合作,培育1至2个竞争力较强的现代化物流企业。投资400万元,建设红原农特产品购物中心和农村电商中心,加快组建红原电商运营团队,动员县内企业、物流公司入驻县电商服务中心,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六、守初心、担使命,勠力同心建设亲民高效法治廉洁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执法严明、廉洁高效、人民满意型政府。

(一)依法行政,着力建设法治政府。扎实推进省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建设,深入开展“法律政策七进+N”普法,加强基层法治保障,构建法治良序。提升人大政协议案提案办理质量和效率,做到办前有沟通、事中有亲访、完结有回音。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健全人事、财政、土地、规划等制度,完善法制审查、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机制,不断提高决策水平。

(二)以人为本,着力建设高效政府。扎实开展好政府系统党史学习教育,精心组织好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并将学习和庆祝活动成果转化成干部为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能力,提高工作质效。大力开展“两联一进”活动,围绕群众关心、基层关注的热点难点,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做优政务服务中心各行业窗口建设,提高群众满意度。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提升“政务信箱”服务水平,完善社情民意收集机制,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从严治政,着力建设廉洁政府。壮执政能力之“骨”,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决执行“八项规定”,模范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廉洁奉公的表率。严控“三公”经费,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更多用在改善民生上。严肃纪律,稳妥有序完成县乡换届工作,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正当乘风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扬鞭。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创新务实的作风,提振精气神,汇聚正能量,创新求发展,力推红原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开放合作、社会事业、基层治理、社会和谐、党的建设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走在全州前列,奋力开创阿坝发展的红原时代,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名词解释:

【1】一州两区三家园: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早日建成生态美丽、和谐幸福、富裕小康家园。

【2】三地两心一时代:把红原建设成为川甘青区域草原经济示范基地、统筹城乡发展高地、民族团结和谐福地、文体教育卫健中心、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开创阿坝发展红原时代。

【3】法律政策七进+N:法律政策进机关(单位)、进乡村(社区)、进学校、进寺庙、进企业、进景区、进医院、进驾校、进监区(所)、进社团。

【4】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一干”指充分发挥成都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多支”指积极培育更多经济增长极;“五区”指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

【5】一屏四带、全域生态:建设天蓝水碧、山青土净、风光优美、功能突出全域生态屏障;西北草原特色产业示范带、西南清洁能源产业示范带、东北精品文化旅游示范带、东南绿色经济先行示范带。

【6】一心一核一廊三区:以邛溪镇为中心,建设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核心区和沿汶马高速公路、国道248线、国道347线、省道301线的主要产业发展走廊,以及瓦切经济区、安曲经济区、刷经寺经济区。

【7】一园四区多基地:一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四区:绿色产业园区、特色种植园区、雅克文化园区、科技创新园区;多基地:在成都、绵阳、红原等地建设多个产业、培训、孵化基地。

【8】紧扣五个关键、抓好五个工程、办成五件大事、强化五项保障:五个关键:生态、发展、民生、稳定、作风;抓好五个工程:抓好“强体”工程、抓好“壮骨”工程、抓好“聚气”工程、抓好“暖心”工程、抓好“扮靓”工程;办成五件大事:坚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全力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精心组织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优质高效举办全州文旅发展大会、稳妥有序完成县乡换届工作;强化五项保障:加强党的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能力、转变工作作风。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