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7年仪征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顺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坚持产业强市,综合实力持续攀升

主要指标稳中有进。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0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468亿元,增长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亿元,增长9.5%。出口总额3.15亿美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12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90元,增长9%。根据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标认定标准,总分已达目标要求。继续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排名上升至第65位。

工业经济增量提质。实现全市工业开票销售972亿元,增长6.5%。全年生产整车38.6万辆,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新引进汽车零部件项目8个,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开票销售402亿元。临江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整合小船企5家,引进格瑞得海工、润海重工等项目。新兴产业实现开票销售290亿元,增长12%。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园镇合作,9个亿元以上镇工业项目进园区。市辖工业新增规模企业15家、开票销售过亿元企业6家。

现代服务业加快集聚。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2.6%,提高1个百分点。物流业提速发展,汽车物流园创成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大仪扬州综合物流园开工建设。旅游业加快发展,红山体育公园创成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白羊山玥珑湖旅游度假区开工建设,游客接待数、旅游业总收入分别增长17.7%、18.8%。商贸业稳步推进,大众广场开工建设,曹山建材家居市场二期、润霖商城建成营业。健康养老产业取得新进展,天乐湖医养综合体、石柱山康养城项目顺利推进。建筑业发展稳中有升,完成产值252亿元。

现代农业成效明显。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新增高标准农田2.8万亩。美成生态农业、新浦农业、黑莓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万亩。新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30个。新增家庭农场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5个。试点开发“E阳光”手机APP,推广到23个村。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实现全覆盖。创成全省首个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

财政金融态势良好。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74亿元,增长13.4%,税收占比86.2%,增幅和税收占比均居全省前列。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强化预算执行,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举债程序和投资项目绩效管理,规范融资平台,建立互助偿债准备金。编制PPP项目库,综合体育馆等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50亿元,比年初增加40亿元。设立10亿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光大银行获批筹建,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全国试验区建设。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全国试点,成功发放首笔贷款。

二、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供给侧改革扎实推进。优化利用沿江岸线资源,整合岸线1463米、腹地846亩。加大闲置及低效利用土地处置力度,盘活存量土地1050亩。出台阶段性购房补贴政策,合理控制商品房上市节奏,推行货币化安置,商品房成交面积增长60%。发挥财政资金导向和撬动作用,落实降费政策,设立小微企业信贷引导资金,扩大中小企业应急专项资金规模,全面完成中小工业企业不动产权证补办工作。

有效投入不断扩大。开展务实招商活动240场,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实施重大项目168个,完成投资233.7亿元。其中,列省重大项目4个,数量居扬州首位。新开工扬州市级重大项目19个,新竣工扬州市级重大项目15个,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率先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核减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新增用地空间1.39万亩,多渠道争取用地计划指标4400亩,创成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7%。科技创业园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汽车工业园启动省级高新区创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获批扬州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6项,新认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6家,新增发明专利授权48件。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68项。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获批国家“千人计划”1人、省“双创团队”1个,入选省“双创计划”22人,柔性引进教授博士109人。

三、坚持生态宜居,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老城区与滨江新城控制性详规及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实施年度城建十大工程,实行市级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坚持“新城做加法”,真州东路建成通车,解放东路加快建设,综合体育馆、城市广场、游乐场、农贸市场、奥克伍德酒店等项目有序推进,奥特莱斯商城、碧桂园二期、豪润房产项目跟踪洽谈。坚持“老城做减法”,完成危房解危项目8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11个。实施一批城市排水工程,易淹易涝现象明显减少。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两年接续行动,启动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五年专项治理。强化停车秩序、户外广告整治,实施物业管理提升工程,综合利用建筑装潢垃圾。公共自行车系统一期工程投入使用。省优秀管理城市创建通过调研。

集镇特色逐步显现。坚持“集镇做特色”,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实施集镇生态公园、迎宾大道、市民广场、公共停车场、农贸市场、污水管网“六个一”项目,推进新集医养游、月塘健康养生、铜山体育健康等特色小镇建设。健全集镇管理机制,开展集镇管理示范路、示范小区创建。陈集镇创成国家卫生镇。突出重点区域环境提升,完成353省道、333省道等“六路”沿线环境整治。申报美丽乡村3个、省级传统村落1个。落实经济薄弱村帮扶机制,壮大村级经济,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大新公路拓宽改造刘集至353省道段建成通车、353省道至联众路段开工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50公里,改造桥梁9座,完成县道大中修8公里。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前期工作扎实开展,完成综合客运枢纽站施工图设计。新增新能源公交车67辆,新辟公交线路2条、优化2条,开工建设公交回车场。完成备用水源管道、月塘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农田水利重点县、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等工程,取水口迁移工程加快推进。三年电网提升工程全面竣工,基本建成一流配电网。

生态建设富有成效。2018年省园艺博览会、202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选址枣林湾生态园,筹备工作扎实推进。优化生态红线区域,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加强水环境保护,启动实康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套,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66.7%。严格大气污染防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78%,提高6.4个百分点。打造城市公园体系,完成东园公园扩建、五一公园新建和红旗河滨水体育公园一、二期工程,建设集镇生态公园11个。创成省级绿化示范村15个,完成道路绿化提升377公里,高标准实施353省道沿线及枣林湾全域绿化美化工程。

四、坚持以人为本,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建、加固校舍7.6万平方米,启动城北幼儿园建设,加快陈集小学、刘集学校、月塘中学异地新建,建成陈集幼儿园、枣林湾幼儿园。加大骨干教师交流和培育力度,获批省特级教师2名。高考上线率持续攀升。创成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启动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推进中医院和妇保院、人民医院西区分院建设,新集、大仪、月塘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基本建成。探索“互联网+医疗”模式,远程医疗服务正式上线。创成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省卫生应急规范市。启用忆明珠诗文书画陈列馆,建成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51个。组织全民健身节、长三角龙舟赛等文体活动200多场次。广电手机客户端正式上线。建成档案馆新馆、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示范基地。

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新增城镇就业91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7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8%。实施新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政府参保补贴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二连增”。 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5元。新增被征地农民参保率100%,被征地农民保障待遇社会化发放率100%。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镇“三无”老人保障、孤儿养育标准进一步提高。新开工保障房1425套(户),建成811套(户)。完成新一轮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工作,25%以上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综治信息系统建成运行。推进平安仪征建设,连续第11年被评为全省安全市。社会面监控系统九期工程基本完成,DNA实验室、人民警察训练基地投入使用。成立人民调解协会,矛盾调处成功率97%。全面启动“七五”普法。重视群众诉求,规范信访行为,信访积案有效化解。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启动农村社区建设省级试点。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力有效。加强应急管理,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全力应对夏季持续超高水位,及时处置隐患险情。

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依法办理复议应诉案件。市政府被评为省公众参与行政程序建设示范单位。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6件、政协提案209件。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完善并联审批制度。推进企业登记“多证合一”,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密集开展集中调研、巡查、推进活动,建立重点问题收集、交办、督办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工程招标等程序更加规范。

本届政府任期已届满。过去五年,我们围绕争先进位、跨越赶超,全力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健康较快发展。

五年来,我们面对复杂形势,加压奋进,攻坚克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是2011年的1.6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提高到9.6万元,超过省均水平。工业开票销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是2011年的1.5倍、1.7倍。三次产业占比由2011年的5.3:58.9: 35.8调整为4.5:52.9:42.6。累计实施扬州市级重大产业项目76个,其中竣工投产49个。我市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上升16位。

五年来,我们坚持城乡统筹,科学规划,建管并重,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实施重点城建项目81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00项。滨江新城核心区初展形象,老城区功能持续提升,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创成国家生态市。城镇化率54.2%,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持续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全省首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示范市。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3个镇跻身全国千强镇,2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所有镇创成国家生态镇。

五年来,我们顺应群众关切,以民为本,共建共享,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坚持把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每年实施民生实事100多项。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1年的1.8倍、1.9倍。新建、改建学校50多所,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医疗机构硬件条件有效改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被列为全国试点。养老、医疗、住房保障水平逐年提高,社会救助扎实开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五年来,我们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服务,改进作风,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规定,规范“三直接”环节操作流程,“三公”经费支出逐年下降。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被评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点。

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是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履行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为仪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着明显短板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发展质量不高、项目支撑不足、要素制约趋紧等问题依然突出;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艰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民生保障尚有薄弱环节,公共服务与群众期待相比还有差距;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强作风建设仍需努力,等等。对此,我们将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标签: 江苏省 仪征市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