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是我的家乡

历史

在山的那边,是我的家乡

乌罗镇

乌罗镇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西部,地处松桃、印江、江口三县交汇处的梵净山北麓,东经108°47'29",北纬28°05'40"。平均海拔840米,常年气温30℃。北与重庆市秀山县相邻,西与印江县接壤,南与江口县毗连。距松桃县城75公里、印江县72公里、秀山县80公里、铜仁大兴飞机场120公里、孟溪火车站30公里。

概况

乌罗镇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西部,地处松桃、印江、江口三县交汇处的梵净山北麓,东经108°47'29",北纬28°05'40"。平均海拔840米,常年气温30℃。北与重庆市秀山县相邻,西与印江县接壤,南与江口县毗连。距松桃县城75公里、印江县72公里、秀山县80公里、铜仁大兴飞机场120公里、孟溪火车站30公里。全镇国土面积717.4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17个行政村,共265个村民组,5827户,总人口25788人,主要由汉族、苗族、土家族等6个民族组成。

历史

乌罗镇历史悠久,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置乌罗洞,隶属思州。宋太祖开宝年间(公元936约975年),改乌罗洞置乌罗司,亦属思州。成宗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改乌罗司为乌罗龙干等处长官司。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改乌罗龙干等处长官司置乌罗长官司。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置乌罗府,隶于贵州布政司。英宗正统三年五月七日(1438、5、30),令将答意、治古2长官司永行革除,乌罗府只存3司,不足以立府,遂撤乌罗府为乌罗长官司,将乌罗长官司拨入铜仁府。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十一月初三日,因升松桃厅为直隶军民厅,乌罗长官司回归松桃。民国20年(1931年)乌罗为全县第七区治。民国27年7月,全县改为6个督导区后,乌罗与孟溪、冷水、大路、妙隘同为第四督导区。民国28年(1939年),废6个督导区后,改为乌罗联保,辖7个保。民国31年(1942年),改乌罗联保为乌罗乡,仍然辖7个保。解放后,1950,全县置六个区,乌罗与孟溪、大路、妙隘、冷水5个乡为第四区。1951年11月,乌罗设区,下设乌罗、狮子、寨安、毛溪、峰岩、高洞、上衙、冷水、罗袍、木江、谢沟、石门、三阳13个乡。1956年8月,全区13个乡并为乌罗、冷水、谢沟、石门、狮子、峰岩、高洞、三阳、上衙9个乡。1958年4月,撤上衙、峰岩、狮子乡并入乌罗乡、撤谢沟乡并入三阳乡、撤石门乡并入冷水乡,全区并为乌罗、三阳、冷水、高洞4个乡。1959年1月,改乌罗区为区社合一的乌罗区人民公社,下设乌罗、冷水、谢沟、峰岩、高洞、三阳、6个管理区。1960年,改管理区为乡。1961年7月,撤销乌罗区人民公社,恢复乌罗区公所,改乡为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中的1976年,乌罗区、下设的公社,均改称为革命委员会。1981年,撤销革命委员会,乌罗区称区公所,下设公社称管理委员会。1984年,管理委员会改称乡人民政府。1985年乌罗乡改称为乌罗镇,甘龙区的石梁乡划属乌罗区、冷水乡改为冷水溪乡,从此,乌罗区公所辖乌罗镇、高洞乡、峰岩乡、冷水溪乡、谢沟乡、三阳乡、石良乡;共39个村民委员会。1992年,撤销乌罗区,将乌罗镇与高洞乡、峰岩乡合并为乌罗镇;冷水乡、谢沟乡、三阳乡合并为冷水溪。合并后的乌罗镇辖1个乌罗居会、17个村,17个村分别为前进村、寨安村、团龙村、新民新、前龙村,黔兴村、峰岩村、中利村、小河村、岩口村、岑司村、丰勇村、中厂村、石塘村、毛溪村、冷家坝村、半坡台村。
乌罗境域建置复杂,历代先后建立了洞、司、府。1934年,王震(原国家副主席),贺龙(开国元帅)等领导率红二、六军团从其过境,完成石梁会师壮举,1998年,被贵州省委确定为:“革命老区乡镇”。

地名来由

乌罗,其地名来由,民间有三种说法:
一为,乌罗地处高寒,雨量多,加之四周林密山高,中部低落为坝,多雾。乌罗由乌落、雾落这一自然气候而名。
二为,紧倚乌罗街后色浓如黛的玉帝笔架山(当地又名长董)山势舅螺,老街中段街后靠山一消水洞神螺口。乌罗由这一山形景观切如乌螺而名。
三为,民间神话而名。远古时的一天深夜,神仙观音娘娘乘一匹天马自梵净山赐福返西,行至乌罗大坝,看见这里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洪浪涛涛,一片汪洋,绿油油的田野被淹了,井然的青瓦木屋被淹了,只见满坝里水南要头蹿动,呼天抢地。观音立即驾停,一面命天马饮水减灾,一面紧闭慈目暗使神力凿洞消水,解救宵困的生灵。消水洞刚一凿通,东方旭日就冉冉升起了,天马猛一抬头,一道金光射来,竟四蹄收拢,双目慢闭,化作了一方巨石(即现在的观音山)。观音还未反应过来,竟也栽下马来,立于巨石半腰,化成了一尊菩萨。灾困的人们得救了,都觉得是巨石从天而降,观音菩萨飞落而来降福民众的。于是人们摆上香案敬神,跪了三天三夜,到了第四天,只见山瑞云飘绕而出,人们都听到一个慈善的声音在半山响起“天上玉皇福天下、山上观音照乌罗。”从此,乌罗大坝因有了消水洞和观音山,灾不再降,五谷丰登。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