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太阳岛
太阳岛风景名胜区坐落在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与繁华的市区隔水相望,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面积38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规划控制面积为88平方公里,是江漫滩湿地草原型风景名胜区。年接待游人约一百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等曾先后视察过太阳岛。太阳岛是一处由大面积的湿地景观、欧陆风情、冰雪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构成的具有休闲、观光、娱乐、科普教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风景名
太阳岛风景名胜区坐落在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与繁华的市区隔水相望,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面积38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规划控制面积为88平方公里,是江漫滩湿地草原型风景名胜区。年接待游人约一百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等曾先后视察过太阳岛。太阳岛是一处由大面积的湿地景观、欧陆风情、冰雪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构成的具有休闲、观光、娱乐、科普教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风景名
广汉白马寺历史据清朝乾隆《汉州志-建置志》载,治西的寺院(治,即治理,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就有白马寺(院)。又据最近广汉市文物管理部门鉴定考查,已挖掘出一批东汉年间的古砖墙。古代广汉三星堆白马寺,因洛阳白马寺派高僧用白马驮经送至广汉市,所以遂以"白马寺"命名,亦因分送西域藏经至三星堆,所以亦名"分经寺"。其规模甚大,宏伟壮观,中轴线上,重重殿宇错落有致,山门面前,双双白马巍然屹立,寺院两旁河水如
奇村温泉疗养区奇村温泉疗养区位于忻州市西北20公里处,自1972年开发以来,现已拥有17个疗养院、所,1100余张疗养床位,5个室内外游泳池,投资规模上亿元,日均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山西干部疗养院、山西工人疗养院、山西机车疗养院、山西工商职工疗养院、山西粮食职工疗养院以及军人疗养院等大型疗养院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疗养院均以水疗为主,以理疗(电疗)、太阳疗为辅,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医疗场所
山间一泓水,留云亦驻月。火帝逝千古,浒边遗燧铁。烟雨遥岑碧,湖光与天接。吾齐宁等闲,忍视负余烈。慷慨济时艰,壮心未可歇。皆君同此鉴,临泛铸情结。华家湖,是淮北市唯一的一座中型水库,是1958年濉溪县为配合稻改工程兴建的灌溉水库,坐落在烈山区新蔡镇。湖光与山影相接,白云与红日互映。每值夏日雨时,波泛翠浪,风邹涟漪,烟雨迷蒙,群山雾嶂,是一个无半点污染的处女湖。湖居山间盆地中,积聚龙脊、塔山、宋庄、赵
资丘原名石占子,后又称比滋、滋方、滋球。商贸发达之后,雅化为资丘。“资丘”一词,来自土家族自己的语言,据《南蛮源流史》记载:“因昔日为白虎夷人据此而得名。”“白虎夷有资姓。”这里是古时巴人的聚居地。公元558年,北魏在资丘设置亭州,后设资田郡,辖盐水县;公元581年,隋朝废除资田郡,公元605年,改亭州为庸州,又置清江郡,辖巴山、盐水二县。据《隋书·地理志》记载:“盐水历隶江州、津洲、清江郡。”公
庞泉沟风景区是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交城县城西北一百公里的关帝山腹部。是以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要保护内容的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部分,也是黄土高原上难得的一片绿洲。保护区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4.5公里,总面积达14430.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区内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在三到四度,相对湿度为6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八百毫米左右。区内峰峦
濮公山为大别山最北端的余脉,距息县城南4公里,淮河南岸。淮河在这里趋山势而三曲三折,呈反“U”字型。山映长淮,每有光耀,亦名浮光山。如自开封南下延循800里黄淮平原始见此山,故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经过此山时,感其突兀殊奇,与周边环境迥异,挥毫写下了“东南第一峰”的墨宝传于后世。濮公山盛产珉玉,历史记载,用此玉做成棋子曾上贡朝廷而名传天下。 濮公山自东向西,东接黑山至主峰延西下有一冯洼村,折而往
夫子庙(英文名:The Confucian Temple,又称:孔庙),是中国纪念孔子、供后人祭祀孔子的庙宇式建筑。夫子庙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110米,高10米,是全国照壁之最。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星阁。1991年,夫子庙被评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成为享
乐业天坑群在方圆不到20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里,分布着24个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目前已开发的有大石围天坑、白洞天坑、穿洞天坑等,其中大石围天坑为乐业天坑群中的代表,也是乐业人民的骄傲。 大石围天坑群位于乐业县同乐镇刷把村百岩脚屯,形成于大约6500万年以前,是一块鲜为人知的秘境,集险、奇、峻、雄、秀、美于一体,是世界上罕见的旅游奇观。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经过全方位考察论证后称
琅井历史文化名村是云南省“古滇九井”之一,唐朝时期就盛产食盐,故盐文化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黑井”齐名,形成以食盐为特色的发达工商业典型汉地文化。因盐兴而兴,因盐衰而衰落。 琅井地方传统文化颇有特点,现在还完整地保留着《追善堂》等古朴的洞经音乐。琅井的民居建筑为中原风格,殷实的炉户都是“四合五井”,现存的温家大院,张经辰烈士故居和中街李继伯之民居建筑是其代表,建筑门窗很考究,有的是木雕和
观音阁公园位于湖北省鄂州市沿江大道269号,临江而建。这是一处以观音阁为主要景点而开发的一个大型综合性公园。也是鄂城八景之一“龙蟠晓渡”的所在地,景区投资3000多万元,拥有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分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景观区,以观音阁为中心形成景观轴线,充分展现了吴都历史文化。观音阁公园总投资3000多万元,去年10月16日破土动工。建设中的观音阁公园总占地面积46000平方米,其中绿化用地
塘山岭,又称谢建嶂,横亘在廉城北部,绵延数公里,气势雄伟,主峰海拔190多米,像一条绿色的巨龙护卫着廉城。山顶矗立着118米高的广播电视发射塔,发射半径120公里,覆盖湛江、茂名和广西玉林、合浦及海南省海口地区,称为粤西第一塔。 塘山山势逶迤,形如巨龙。每当清风徐来,松涛阵阵,有如巨龙在低吟。同时,塘山龙吟又寓廉江藏龙卧虎,“江山代有才人出”之意,故名。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整个廉城风景尽
窦圌山,又名圌山,位于四川江油城北20公里的涪江东岸。是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窦圌山山颠三峰,拔地而起,高逾100米。峰顶各有古庙一座,名东岳、窦真、鲁班。三峰之中惟西峰有险路可通,其余两峰由上下两根铁索组成悬桥相连。峰下不远处为云岩寺,始建于唐,明末焚于兵火,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寺前山门外有唐李白题赞圌山石碑一通,谓:"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寺内珍藏有道教文物“飞
川陕根据地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宣传川陕苏区革命文物和历史的专题馆。新馆座落在巴中城南南龛半坡上。占地13000余平方米。建筑的陈列大楼、红军石刻陈列廊等共有建筑面积3800余平方米。陈列大楼上方是-同志题写的“川陕革0据地博物馆”十个红色大字,闪闪发光。 整个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雄伟壮丽、绿树红墙浑然一体。现有馆藏文物20000余件。辟有基本陈列厅和监时展览厅。 以“川陕西革0据地斗争史”为题的
巴中莲花山坐落巴中市西北12公里的平梁乡境,最高峰海拔1050米,总面积83平方公里,上有五沟五梁,形如莲花盛开,故而得名。远看莲花山,木荣山峻,景色旖旎,令人神往。 巴中莲花山森林公园一期开发投资380万元,巴中莲花山将完成“莲花山庄”3000立方米的多功能服务设施,-议厅、餐厅、娱乐厅、高中低档客房等于一体。巴中莲花山相继二期开发将投资600万元,完成“黄家山庄”和“张家山庄 ”的综合服务设
诺水洞天景区 诺水洞天景区位于通江县北80公里,幅员面积约170平方公里,有著名景点270余处。该景区以岩溶地貌为主,地形复杂,地貌奇特。诺水河南北贯通,两岸群峰耸峙,沟壑纵横,陡峭如削,-茫茫,山、水、石、林、峡谷各呈姿态,尤以128个地下溶洞令人叹为观止:有阴河龙潭水潺潺,牛角嵌别有洞天;有观赏仙女飞天图,石佛群生仙人洞;有琳琅满目奇幻景,地下宫殿狮子洞;有精湛艺术自然成,艺苑仙宫楼房洞;有民
牙山是近期攀爬次数最多的山了,第一次去被马蜂蜇到,失败而归,连山洞的影子也没看到,还丢掉一块手机电池,为此还专门买了移动电源,当然还是手机电池比较方便携带。第二次,晚上8点多,我弟弟喝多了,说好长时间没去爬山了,逞强自己晚上也能爬山,凭着对他的了解,我也觉得没有问题,好吧,就选牙山,离市区比较近,开车10几分钟就到了,在山脚一块巨石上,他开了两瓶二锅头,递给我一瓶,不容推脱的说了句:喝。天黑,看不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原杨家埠风筝厂),建于1986年5月,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风筝厂。风筝场是集风筝生产、年画印刷与民俗旅游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大观园。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之一的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是杨家埠旅游开发区景点的核心部位,园内以年画、风筝 为主导,民风民俗为主题,设有风筝博物馆、绘制馆、十八女子作坊、年画博物馆、年画作坊、民俗馆、文物馆、百年婚证展、老粗布作坊、农具展、红色收藏展、书画
观音山群山环抱,负氧离子含量高,素有“南天圣地、百粤秘境”和“天然氧吧”之美誉。绿树成荫的佛光路,神秘莫测的千年古树,拔地倚天的慈云阁,鸟语花香的百鸟园,微风阵阵的松涛湾,云雾缭绕的仙宫岭,气吞山河的仙泉飞瀑,微波涟漪的感恩湖水,浪漫幽静的天梯栈道,惊险刺激的高空滑索,一目千里的观音广场,古朴恬静的耀佛丛林。观音山上一步一景,移步异景,是您修身养心,消除烦恼的心灵家园。观音山历史悠久,山势雄伟,林
三元宝塔位于广东罗定市罗城镇泷江河东。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三元宝塔地处曲水环抱之中,与神滩庙妆楼双峰相对,河上七级浮屠映照波心,登青云桥揽胜有宝光荡漾之趣,成为明清罗定八景之一,曰:“东桥塔照”。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历时三年竣工。清嘉庆五年(1800),曾修塔顶,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培筑塔基,1988年,省、县拨款重修,塔刹按明代式样重铸,并加装了防雷设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