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濮公山

旅游

息县濮公山

濮公山为大别山最北端的余脉,距息县城南4公里,淮河南岸。淮河在这里趋山势而三曲三折,呈反“U”字型。山映长淮,每有光耀,亦名浮光山。如自开封南下延循800里黄淮平原始见此山,故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经过此山时,感其突兀殊奇,与周边环境迥异,挥毫写下了“东南第一峰”的墨宝传于后世。濮公山盛产珉玉,历史记载,用此玉做成棋子曾上贡朝廷而名传天下。
濮公山自东向西,东接黑山至主峰延西下有一冯洼村,折而往南接草帽山,呈不规则之弧形,断断续续,起起伏伏绵延约20华里。隔淮水与北岸青龙山相望,三山相峙成犄角之势,渐成虎踞龙盘霸悍之气。泱泱息壤之厚土,光华耀日;莽莽濮山之重峦,云霭擎天。古人赞曰:息国乃人才荟萃之地,钟灵育华夏之奇秀;濮山亦修真养性之所,物华聚人间之瑰宝。
濮公山,系大别山的余脉,面积4平方公里,最高海拨149.3米,地处河南省息县城南4公里处的淮河南岸,淮水环抱,云蒸霞蔚,青山倒映,浮光耀金,亦名浮光山,浮弋山。相传唐朝时,有一名叫濮濮的道人隐居此山,采药炼丹,悬壶济世,其德行为万民所景仰,后人为了纪念他,遂将此山改名为濮公山。公元1080年农历正月,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途径河南息县,曾游览于此。《河南通志》载:“苏东坡所谓东南第一峰也。”明代立碑誉为“东南第一峰”。千百年来,农历三月三濮公山庙会颇具规模,方圆数百里的人们都赶来许愿还愿,届时山上山下川流不息,熙熙攘攘。明人夏赉有诗赞云:“濮山回折枕淮流,叠叠晴峦翠色浮,疑是芙蓉初削去,淋漓元气未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