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只见民俗文化一条街上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的传统建筑鳞次栉比,透过门窗向屋内看去,特色十足的手工作坊里,有现做现磨香油的、有传统手工艺制作卢记豆腐的、有加工酸奶的,甚至还有毛驴拉着磨盘磨鲜辣子面的……一幕幕传统工艺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在民俗街道中心,有座百年历史的老宅子,宅子内外风格迥异,古老的建筑内是一位希腊客商和袁家村共同合作开发,采取保护措施改造后的西餐厅。“这是我们和外商合作开发的第一个项目。”袁家村管理公司总经理李晓燕介绍说,2011年,袁家村旅游综合收入达36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村主任郭俊武高兴地说:“小小袁家村,也走国际化道路呢!”
叫花子村变成小康村
袁家村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很有名。去年不少农户纯收入就达到30多万元。但若提起1970年以前,袁家村可是远近闻名的叫花子村。大学生村官吴斌带记者来到村史馆,指着一幅幅黑白老照片介绍说,如今村里人住的都是统一规划的二层小楼,但上世纪70年代,袁家村人住的最好的却是茅草屋,不少人还住在地窖里。在当时“地无三尺平,沙石到处见”的居住环境中,村里不少人都曾出去讨过饭,被人称为叫花子村。提起那段岁月,村主任郭俊武也是感慨万千。直到第36任队长郭裕禄上任,袁家村才开始了历史性的转变。
“当时,郭书记带领大伙从改造土地开始,村青年突击队打先锋,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肩挑车运。全村人往返20多公里山路,进山拾羊粪回来给地上肥,硬是把400亩贫瘠土地翻了一遍,把荒地变成了良田。后来村里连续10年获得粮棉丰收。”郭俊武说,现在看来,如果袁家村继续坚守在土地里刨食,也许全省今天会多一个产粮大村,但绝不会成为现在的魅力休闲村,群众的日子也不会过得如此舒坦。
郭裕禄带领袁家村人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当时,袁家村在实行土地责任制后并没有分掉集体财产,而是摸索寻求集体发展共同致富的路子,并依靠九嵕山丰富的石灰石资源,白手起家办起了村里的第一家企业——白灰厂。随后,又慢慢发展起来运输队、养牛场等实体。1984年,袁家村建成了水泥厂,当年就创造利润30万元。2000年前后,袁家村成立集团公司,已发展有12个子公司,村上固定资产达2.83亿元,人均收入也由1970年的29.6元增长到2001年的过万元。袁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一个村带动十个村
其实,我省当初涌现出不少有过发展村企辉煌的村庄,但如今大都销声匿迹,风光不再。袁家村又是如何走过来的呢?“不盲目扩张,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和节奏。应该是袁家村成功的经验吧!”村主任郭俊武如是说。
水泥厂的鼎盛,让袁家村人掘到了第一桶金,但企业却在上世纪90年代遇到了危机。“毕竟是村办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像海螺水泥等大企业的出现,让咱一下子就没了优势。加上国家严控高污企业,水泥厂也就渐渐不行了。”郭俊武回忆说,2007年,礼泉县提出“旅游活商”发展战略,经过专家学者论证,袁家村决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民俗旅游项目。但是,当时到处都有农家乐,如何办出袁家村的特色和精彩?一时间成了袁家村的热点话题。
为了做出特色,村上通过媒体花20万元买点子,汲取更多智慧,并与专家学者一起探讨商议,最终确立了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发展规划,还专程从礼泉、山西运城购买三座古楼房拆回按原貌重建。为了帮助村民发展三产,村上主动给大伙补助奖励,最多时补助达到户投入的一半。很快,一个拥有古茶楼和百余间各具特色的作坊的关中印象体验地——民俗文化一条街,便呈现在世人面前。
如今,在这条民俗文化街上,没有雷同的作坊和产业,众多的油坊、布坊、醋坊、茶坊、面坊、辣子坊、醪糟坊……各具特色,各有精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摇一摇那古井的辘轳,推一把磨面的磨盘,拉一下茶炉旁的风箱,还可以在布坊里亲自体验织布的过程……“关中印象体验地”的招牌,为袁家村引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从2008年的10万人次到2009年的25万人次,再到2010年的40万人次,去年更是创下了接待游客100万人次的最新纪录。
对商户而言,客流的增加便意味着收入的增多。若赶上黄金周,有的店一天就能挣到近万元。但是,袁家村从没有收过商户一分钱。对此,郭俊武解释道:“群众都说我们是1个村带动10个村,200人带动1万人。农家乐要做大做强,仅靠全村200人远远不够,需要大量人力。现在民俗街上经营的大多都是邻村人。不收商户一分钱,就是要让大家伙走共同富裕之路。”
从区域合作到国际合作
从“全省新农村示范村”到“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单位”,从“陕西省一村一品农家乐明星村”到“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袁家村不断捧回一个个实至名归的奖项。但是,他们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加快发展步伐,把区域间的合作发展到国际间合作。
来自西安的靳钟,最近正在袁家村紧张地为自己即将开业的马上假日俱乐部做最后准备。袁家村原有的旧厂房被改造成马厩,原来的废旧锅炉房变身为欧式田园风的俱乐部大堂……虽然还没有正式开业,但这里却已经招待了不少国内外朋友。靳钟说,之所以选择袁家村作为发展地,是因为这里的传统民俗文化加上淳朴热情的村民,这里独特的氛围深深地吸引着他。
靳钟的项目若是袁家村开展区域间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那么阿兰德会所便是袁家村吸引外资投入,进行国际间合作的项目。“V-高兴,是一位希腊客商,他很喜欢中国文化,也去过很多地方,但最终选择在袁家村发展,就是被这里独特的民俗文化所吸引。”负责该项目的李晓燕说,如今的袁家村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关注。目前,袁家村正在兴建一条文化街,是以酒吧和各种文化创意以及潮流小店为主,已经有不少客商前来洽谈。近日,加拿大一家企业已决定在袁家村投资开办生态农场和有机农产品超市,与袁家村合作发展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