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夫子庙

旅游

南京夫子庙

  夫子庙(英文名:The Confucian Temple,又称:孔庙),是中国纪念孔子、供后人祭祀孔子的庙宇式建筑。夫子庙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110米,高10米,是全国照壁之最。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星阁。1991年,夫子庙被评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文化长廊、美食中心、购物乐园。

  夫子庙是孔庙的俗称,在江苏南京市中华门内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北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在此建文宣王庙。南宋初毁于兵火,绍兴年间重建,为建康府学,同时建科举考场——贡院。府学内有明德堂,堂额原为南宋末午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书,清时山曾国藩改为篆书。元为集庆路学。明初是国子监,后改应天府学。清时为江宁、上元二县的县学。现存建筑是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重建。夫子庙利用秦淮河水为泮池,南岸有照壁,筑堤环抱。有聚星亭、思乐亭、棂星、大成、人成殿、明德堂、尊经阁、崇圣祠、垒星阁等建筑。六朝时期以迄明清,夫广庙一带均是繁华的地方。解放后,经整理改造,已成为群众的文化活动场所。

  夫子庙已成为富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十里秦淮风光带上的一个重要景点。它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轴线,左右建筑对称,占地约26300平方米。现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夫子庙位于市中心偏南,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是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人们通常所说的夫子庙,实际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主大建筑群。

  南京夫子庙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主要在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早在南朝时期就有元宵灯会,当时的盛况堪称全国之冠。明初以来,南京的元宵灯会活动就逐渐享有"秦淮灯彩甲天下"之美誉,著名的秦淮河"灯船"也随之蜚声天下。20世纪以后,灯会有了进一步的扩展,秦淮灯彩的扎裱技艺也不断提高,并推动了南京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兽舞、秧歌、踩高跷等民间艺术的发展。南京夫子庙灯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时期,都城南京就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堪称全国之冠。自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以后,南京逐渐开始享有了“秦淮灯火(彩)甲天下”的美誉,秦淮河悬挂花灯的画舫(俗称“灯船”)随之蜚声天下。历史上的南京夫子庙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20世纪以后它主要集中在夫子庙地区,已经扩展到“十里秦淮”东侧五里地段,核心区域包括夫子庙、瞻园、白鹭洲公园、吴敬梓故居陈列馆、江南贡院陈列馆、中华门瓮城展览馆及中华路、平江府路、瞻园路、琶琵路一带。

  南京夫子庙灯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历代南京民众延续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空间,长久以来,它已成为秦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本土和外来的文化艺术贯穿于灯会中,构成其艺术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