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历史

遵义历史

历史 123℃ 12

今遵义市,春秋战国时期,曾是巴、蜀、夜郎等邦国的领地。秦汉时期置犍为郡。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为播州。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播州改置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平越军民府(隶贵州)。清初,遵义府改属贵州省。辛亥革命后,废弃府的建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为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先设桐梓,后迁遵义县城(即今红花岗区)。1949年11月黔北各县先后解放,

江门鹤山市

江门鹤山市

历史 123℃ 12

今天我要介绍的是江门鹤山市鹤山,广东省江门市代管县级市,中国著名的侨乡之一。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与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隔江相望,北与佛山市高明区相临;南与江门市蓬江区、新会区相近;西与开平市、新兴县接壤,325国道、江鹤、佛开高速公路与江肇公路纵横贯穿全市。鹤山于清雍正十年(1732)建县,因市内有山形似仙鹤而得名。建国后曾与高明县合称高鹤县,1982年恢复鹤山县建制。1993年11月

呼伦贝尔的历史

呼伦贝尔的历史

历史 123℃ 12

在祖国雄鸡形版图上方,有一个酷似鸡冠的地方,那就是世界闻名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她被誉为"北国碧玉"。呼伦贝尔得名于呼伦和贝尔两大湖泊。呼伦的蒙语大意为"水獭",贝尔的蒙语大意为"雄水獭",因为过去这两个湖盛产水獭。从呼和浩特驱车2000多公里、历时三天抵达美丽、富饶、神奇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我们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蓝天绿地",什么是"绿色净土"。呼伦贝尔草原犹如一幅巨大的绿色画卷,无边无际。这

南通历史

南通历史

历史 123℃ 12

南通,位于苏中,长江三角洲北翼,因涨沙冲积成洲,成陆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简称“通”,别称静海、崇州、崇川、紫琅,古称通州。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东抵黄海,南望长江,西、北与泰州、盐城接壤,“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2]”,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州灯火相邀,被誉为“北上海” 。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入选“2012中国特色魅力城

仪征大仪镇

仪征大仪镇

历史 123℃ 12

大仪镇位于江苏省仪征市北部,地处两省( 江苏、安徽)四市、区(仪征市、邗江区、高邮市、天长市) 交界处。东临历史文化名城扬州16公里,毗邻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旁依宁启铁路,省际扬天、省级邮仪(泗大)公路纵横交汇于镇域。全镇总面积107.6平方公里,总人口4.85万人。1997年7月被列为江苏省重点中心集镇,是江苏省命名的“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据史籍记载:“宋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亲征李重进

诚毅学院简介

诚毅学院简介

历史 123℃ 12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 地处厦门集美学村,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始创,具有几十年的办学历史。。诚毅学院充分利用集美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依托集美大学各学科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实验设施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的雄厚优势,同时充分利用独立学院的运作机制,引进新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努力形成更强的教育能力和品牌优势。新校区占地550多亩,校舍面积34万多平方米。学院设置经济系、机械

大理望夫云的传说

大理望夫云的传说

历史 123℃ 12

每年冬天,在万里无云的大好晴天,忽然在苍山的玉局峰上,出现了一朵亮如银,自似雪的云彩。它洁净而奇丽,柔美而轻盈,在深邃的蓝天十分醒目,袅袅婷婷,宛如一个姣洁美丽的女子,伫立有玉局峰顶,正在向洱海眺望。突然间,它会由白逐渐变黑,越升越高,身影也愈拉愈长,形如一个身材窈窕披头散发的女人,罩着一件黑色丧衣,好象在俯视着茫茫洱海大哭大喊,这便是传说中的望夫云。当望夫云出现时,即使是再好的天气,大理洱海一带

大理白族三道茶传说

大理白族三道茶传说

历史 123℃ 12

关于大理白族三道茶的形成,还伴随着一个富有哲理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在大理苍山脚下,住着一位手艺高超的老木匠。他带有一个徒弟,学了多年还不让出师。一天,他对徒弟说:“你作为一个木匠,会雕会刻,还只学到一半功夫。要是跟我上山,你能把大树锯倒,锯下板子,扛得回家,才算出师。”徒弟不服气,就跟着师父上山,找到一棵大麻栗树,立即锯起树来。但还未等徒弟将树锯成板子,已觉口干舌燥,只好恳求师父让他下山取水解渴,

-临洮:寺洼文化遗存探秘

-临洮:寺洼文化遗存探秘

历史 123℃ 12

距今约为3300年-2500年前后,相当于中原商代晚期和两周早期,陇中的洮河、渭河流域的先民们继承更早期的彩陶艺术,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辛店文化和寺洼文化。这两种文化基本属于同一时代,但又各具特点,均为瑞典考古学者安特生于1923年至1924年间发现。记者在临洮采访期间,在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保强引领下,考察了寺洼遗址。寺洼文化因首先发现于临洮县衙下集镇寺洼山村而命名。经过后期更多的发掘

祁州药市

祁州药市

历史 123℃ 12

祁州药市,由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题额,被人们称赞为“华夏珍药荟萃之区,举步走遍九州之地”, 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祁州药市是县委、县政府为“发挥安国药业优势,适应国家医药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中药材交流”而建造的一座全新的大型药材专业市场。药市位于安国市北环路北,于 1993年5月1日破土动工,并于10月15日建成,全程历时5个多月,是全国第一个大型的中药材专业市场。起初,祁州药市由两条东西大街、

东方药城

东方药城

历史 123℃ 12

东方药城,由原国务院总理李鹏题名,位于河北省安国市市区东北部,西邻保衡路,南靠定河公路,北有朔黄铁路,交通十分便利。药城占地1.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6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亿元,年交易额可达100多亿元。其规模和档次位居全国同类市场之首,全国百强市场第37名。东方药城是经国家批准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全国文明市场、全国百强市场、国家贸易局重点联系批发市场,经营约有3000多个品种,日客流量3万多人,

徽菜历史

徽菜历史

历史 123℃ 12

徽州,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溯源追本,这里曾 安徽菜先后设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历元、明、清三代,统“一府六县”(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除婺源今属江西省外,其余今皆属安徽省)行政版属相对稳定。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1988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三区(屯溪区、徽州区、

香山文化(8)

香山文化(8)

历史 123℃ 12

“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新时期中山人精神,是香山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结晶,是香山文化的现代传承。 博爱是中山这座城市宝贵的精神元素。它是热爱、建设家园和祖国的民族精神之凝聚,既有传承性,又有时代性。在博爱这面旗帜的辉映下,爱国爱乡的情愫早已融化在城市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创新是流淌在中山人血液中的活性因素。香山人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所作的开辟性贡献是明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山人创造的多

香山文化(7)

香山文化(7)

历史 123℃ 12

方言文化。丰富多样的方言,既是香山社会的一大特色,又是香山移民文化、多元文化的一种表现。在香山,广东三大方言语系并存,且各大方言语系中又有区域间的不同。就今日的中山而言,粤语系中分为石岐话、沙田话(近顺德话)、三角话(近东莞话)和古镇话(近新会话);闽语系中也有三乡话、隆都话和张家边话之分。香山客家语系内部比较一致,但与粤东客家语比较则存在一定的差别,前者不仅受其周边的三乡话、张家边话和南朗话

香山文化(6)

香山文化(6)

历史 123℃ 12

香山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传承和变革过程中,不仅有了深厚的历史积淀,而且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点。 传承性。历史地看,香山文化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和行政区划的分割而离散,相反伴随经济社会的进步而得到传承和发展。尤其是孙中山的愈挫愈奋、敢为天下先、与时俱进和博爱精神,在香山可谓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颜泽贤教授赞扬道“中山人民正因应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努力建设‘两个适宜’和谐中山与全省经济社会协调

香山文化(5)

香山文化(5)

历史 123℃ 12

研究香山文化,有利于拓宽岭南文化的研究领域,丰富岭南文化的内涵。香山文化研究直接为岭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证性的范例,对岭南文化研究是一个重大推动。 研究香山文化,有利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服务。加强香山文化研究,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总结中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本身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建设“适宜居住适宜创业”和谐中山的最新实践提

香山文化(4)

香山文化(4)

历史 123℃ 12

坚守正统与开放创新并存。香山文化虽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多元文化并存是香山文化开放包容的表现,但是,香山文化在本质上并没有因不断地吸纳外来异质文化而丧失自己的本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征。相反,香山文化在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中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不断地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和提升。孙中山先生就说,“余之谋中国革命,所持之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趋

香山文化(3)

香山文化(3)

历史 123℃ 12

崇文尚武。香山人历来就崇文重教。自明清特别是近现代以来,香山因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孕育了许多英才俊彦,产生了众多闻名中外、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早在明代中期,香山文化教育就与中原等地的水平不相上下。嘉靖年间,参加科举人数与日俱增,中举人数达180人之众,其中有16人考取进士,在道德文章上颇负盛名的不乏其人。如黄畿、黄佐父子。黄畿勤于著述,有粤洲先生之称;黄佐参加廷试,五试皆为第一,其著述甚丰,

香山文化(2)

香山文化(2)

历史 123℃ 12

香山文化发展演变过程经历了汉唐宋元萌芽期、明清积累期、近现代成熟期和当代发展期四个阶段。特别是在近现代和当代改革开放两阶段更是大放异彩。 鸦片战争以来,香山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率先跨出国门,书写了中国人自强兴国的恢宏篇章。他们当中有为国家富强,对民主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孙中山、容闳、唐绍仪、郑藻如、杨仙逸、杨殷、林伟民、苏兆征等,也有为推进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和工商业发展而功绩卓越的徐润、唐廷枢、马

中山文化之香山文化

中山文化之香山文化

历史 123℃ 12

  香山文化与岭南文化同构,在近代同步发展,为岭南文化增色添彩。岭南文化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在千百年的演变进程中,逐渐形成一种与其他区域文化不同的模式。概括而言,岭南文化有以下特点:首先,从地理空间上看,岭南主要包括今天的广东全省和广西东部地区。广东之所以被称为岭南,是因为广东北部边界的五座险峻难越的高山大岭——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像一条巨龙横亘于粤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