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广东英德市的介绍

我的家乡广东英德市的介绍

历史 123℃ 12

朋友,当你乘火车沿着京广铁路从广州往北,或者沿着银英公路坐汽车,你将看到 沿途绿水青山,一条河流象玉带一样在青山间流淌,这就是美丽的北江,是中国四大河 流珠江的三大干流之一。在北江河畔,有一颗璀灿的明珠,那就是有岭南明珠之称的英德市。 英德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幅员辽阔,物产、自然资源丰富。中央政 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同志视察英德时,情不自禁地赞道:“广东很难再找到像 英德这样的好

靖安历史

靖安历史

历史 123℃ 12

靖安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宜春市北部,地处北纬28°46′~29°06′,东经114°55′~115°31′之间,东邻安义县,南界奉新县,西毗修水县,北接武宁县,东北连永修县。靖安县域东西最大横距37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3.1公里,总面积1377.49平方公里。辖5镇6乡75个行政村,总人口14万人(2012年末)。靖安县城双溪镇,位于县域东南部。县城距南昌80公里,至昌北机场50公里,离九江15

永清的历史

永清的历史

历史 123℃ 12

永清县春秋时期属燕国封疆之地。先秦时期属广阳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1年),置益昌侯国。东汉世祖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废益昌侯国置安次县。三国至隋属幽州,为安次、方城二县地。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置通泽县。唐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置武隆县。景云元年(公元710年)改名惠昌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取“沙漠永清”之意,改惠昌县为永清县至今。永清历史上曾发生韩信受降、杨业筑台、乾隆制诗等

修水名人

修水名人

历史 123℃ 12

黄庭坚(1045---1105)宋代大诗人,大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苏门四学士”之一,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  陈宝箴(1831—1900)曾任湖南巡抚,在晚清时期领导了颇有影响的湖南新政,是一位有魄力、有建树的封疆大吏,是当时全国唯一支持变法的封疆大吏。  陈三立(1853—1937)维新四公子之一,清末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

大爱--鹰潭

大爱--鹰潭

历史 123℃ 12

鹰潭市,江西省省辖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鹰厦线、浙赣线和皖赣线纵横交汇,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206、320国道和G60沪昆高速公路和G35济广高速公路横贯全境,赣东北交通、政治、商贸、文化、旅游、科技重心,既是千古“道都”,又是新兴的“铜都”。背靠龙虎山山脉,秀丽的鄱阳湖流域,信江自西向东流经全市,荟萃了自中华民族诞生以来的道教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鹰潭市是道教正

江西奉新

江西奉新

历史 123℃ 12

奉新县,江西省宜春市辖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介于东经114°45′至115°31′,北纬28°34′至28°52′之间;东连安义县、南接高安县、西南毗宜丰县、西北邻修水县,北靠靖安县,潦河水流贯境内西东。县城冯川镇距省会南昌60千米;县境东西最长约78.3千米,南北最宽约32.3千米,总面积1642平方千米;到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3129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0582人。辖18个乡镇场,耕地

奉新历史

奉新历史

历史 123℃ 12

南宋词人袁去华  大概在刘慎虚去世380年后,奉新大地的又一位优秀学人闯入了中国文学史,他就是南宋词人袁去华。  袁去华,字宣卿,奉新县城人。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曾做过善化县(今属湖南)知县。他为官正直,体恤百姓的疾苦。有一年,到处闹饥荒,百姓怨声载道,知府却催着袁去华缴交钱粮,袁去华坚决抵制说:我治理的这个县已经民穷财尽了,救灾应动用国库存粮,不应另外加重百姓负担。知府受到顶撞,便怀恨

赤壁历史勾陈

赤壁历史勾陈

历史 123℃ 12

赤壁,是一个千年古县,又是一个新兴的城市,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二O八年)冬,这里爆发了魏、蜀、吴三分汉鼎的赤壁之战,从此,“赤壁”之名家喻户晓,声闻国际,成为历史学家科研、探索的课题,成为军事家借鉴的范例,成为文人墨客凭古吊今的感慨,成为旅游观光者必须一游的圣地。为了方便社会更多的了解赤壁,军军就赤壁市的历史沿革作一番整理,以飨读者。赤壁市夏朝属云梦泽地,夏禹铸九鼎,乃属荆州地域,商周因之。秦始皇

晋源文化:诗词篇

晋源文化:诗词篇

历史 123℃ 12

花了好长时间才整理下了有关晋源的诗词,白夜带您领略晋源文化的博大精深。成王桐叶赞[南北朝]庾信叔虞百里,居之河汾。帝刻桐叶,天书掌文。礼以成德,乐以歌薰。天子无戏,唐有其君。【作者简介】 庾信(512-580),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南北朝齐、梁时著名宫廷诗人庾肩吾之子。他自幼出入梁朝宫廷,与徐陵同时写了许多淫靡绮丽的宫体诗赋,世称“徐庾体”。从驾幸晋阳[隋]薛道衡省方遵往册,游豫叶

黄陂是座历史古城

黄陂是座历史古城

历史 123℃ 12

话说我的家乡是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城武汉市北部,为江汉平原与鄂东北低山丘陵结合部,地跨东经114°09′—114°37′,北纬30°40′—31°22′。全区面积2261平方公里,人口113万,是武汉面积最大、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区,是武汉临空经济区的核心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黄陂置县于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合古黄城与武湖得名。区政府驻前川街道。黄陂是湖北省第一台乡,第二

天河区辖区历史

天河区辖区历史

历史 123℃ 12

来广州天河学习都快两年了,但却从来没有去了解过这座城市的历史,感谢能力秀和梧桐子网站,让我对这座城市更加了解。天河区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居住活动。1957~2002年,在区东北部的飞鹅岭和龙洞村,都先后发掘和拾获新石器和陶器。吉山村发现有东汉时期的墓,沙河顶发现有西晋时期的墓葬。唐朝贞观年间龙洞村建有庙宇,南宋时期各村基本形成。村民的先祖都是从中原南迁而来。建国前,辖区基本上属番禺县。建国后,

龙川学宫

龙川学宫

历史 123℃ 12

学宫文化研究专著《学宫时代》称,在全国可查考的204座学宫和14处考棚中,只有河北定州和广东龙川两地目前还是学宫与考棚并存。学宫文化研究专著《学宫时代》称,在全国可查考的204座学宫和14处考棚中,只有河北定州和广东龙川两地目前还是学宫与考棚并存。 修葺之前的学宫佗城学宫位于佗城镇小东门,是历朝祭孔的庙宇和管理儒学的机关,亦称孔庙。据旧 志记载,龙川县于唐代始建学宫于城北。现存的孔庙建于清顺治七年

我是史朋亚,我为隆尧代言

我是史朋亚,我为隆尧代言

历史 123℃ 12

隆尧县是远古人类重要活动区域之一,经考古发现,在尧山附近的汦河两岸有仰韶文化(后冈类型)遗存三处(西山南遗址、西侯南遗址、北村东遗址),距今6000多年。北小霍村南一公里处曾出土石器、陶器,经鉴定属龙山文化。1954年在丘底村南发现的地下夯土墙、石凿以及在双碑一带出土的绳文陶鬲等,均系这一时期的遗存。公元前2000年相当于父系氏的公社时期,传说中的黄帝后裔氏族部落三大领袖尧、舜、禹曾在这一带活动,

古今修水

古今修水

历史 123℃ 12

修水是江西西北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汉代以来,屡有重大兵事发生。明清时期,多次高悬过李自成、石达开、李秀成等王师义旗。土地革命前后,修水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秋收起义首先爆发和湘鄂赣省委及省苏维埃的驻扎修水,使本县成为湘鄂赣根据地的中心和著名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五·四”运动爆发时期,这里就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修水支部。1926年,中共修水县委第一个支部干事会成立,胡思先为书

苍溪县的历史沿革

苍溪县的历史沿革

历史 123℃ 12

据蟠龙山脚及铧厂沟出土文物证实,约1万至4000年前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苍溪自西汉太祖年间得名,自西晋太康年间置县,已有1700多年县治历史,素有“川北淳邑”之雅称。新石器时期属长江中游“大溪文化”的一部分(前4400- 前3300年)。从郧阳(今湖北十堰)汉水泗河流域迁徙来的先民在今嘉陵江东河流域、渠江流域一带建立起父系氏族社会部落,分别称为“平周部落”、“奉部落”。夏代属夏部族联盟梁

广阳之史

广阳之史

历史 123℃ 12

“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合符釜山,遂隶涿鹿之阿。”(明?蒋一葵《长安夜话》)安墟乃是如今广阳区九州镇北常道村附近。夏商的时候,这里属冀、衮、幽州。周武王奉召公长子在燕,采邑常道乡,常道城就是古安墟庄。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设立36郡,属广阳郡。汉高祖元年,改常道城,置安次县,修市,隶属渤海郡。北魏变更安次县为安城县,属幽州,隋朝初期复名安次县。唐代初期,属涿郡,移改为县治石梁城。贞观八年(

王祥卧冰求鲤

王祥卧冰求鲤

历史 123℃ 12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孝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传播孝文化,宣扬孝文化,让孝文化滋润这个社会,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与,更是精神上的慰藉。尤其在这信息发达的社会,精神上的寄托往往比物质上的满足更为重要。望江县,一个日渐繁荣的县城,正是“王祥卧冰”孝典故的起源地,毫不夸张地说,望江的崛起离不开孝文化的推动!下面就由Myste风为大家详解这个典故。24孝原文有记载:

“安国”之名发展史

“安国”之名发展史

历史 123℃ 12

我的家乡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古称“祁州”。地处华北平原腹地,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位于环京津和环渤海经济圈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有“举步可得天下药”之称,素以“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驰名中外。安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安国之名也寓意深远。据《汉书》载,秦末楚汉开战后,王陵率军归顺刘邦,为灭楚建汉屡立战功。汉高祖六年(前201),为表彰其的功绩,汉高祖取“安国宁

郧县的文化遗址

郧县的文化遗址

历史 123℃ 12

“郧县人”头骨化石1号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汉水左岸的四级阶地,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汉水左岸的四级阶地, 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汉水左岸的四级阶地,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遗址先后发现两具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发现石制品300多件,主要是以当地砾石为原料制作的大型石器,有石核、石片、尖状器和刮削器等。还发现

广西容县历史发展史介绍

广西容县历史发展史介绍

历史 123℃ 12

容县历史沿革,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秦朝,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容县地属象郡辖地。汉初属南越国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容县属合浦郡合浦县地。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将今县境东北部之自良、古旺、大里、同江、思旺一带划出在苍梧郡下置鄣平县,今县地既属合浦郡合浦县地又属苍梧郡鄣平县地。建安八年(203年)设立交州,合浦郡合浦县和苍梧郡鄣平县归交州管辖。三国,容县属吴,为交州合浦郡合浦县地和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