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相关

梓潼姑娘的过去

梓潼姑娘的过去

123℃ 12

梓潼之名,源于夏商。《广博物志》卷四十载,梓潼原名尼陈山, 为夏禹治水疏理河道陈放泥土的地方,故名。夏禹欲造独木舟,知尼陈山有梓木,径一丈二寸,令匠者伐之,梓树不伏,化为童子,禹责而伐之,先民以梓树为童子所化,故改尼陈山为梓潼山,因蛇水绕山,以水为表,故名梓潼,蛇水(今潼江)亦因此而名梓潼水。 梓潼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即有人类活动。梓潼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取“东依梓林、西枕潼水”之意。春秋战国时期,梓潼为古蜀国领地。秦惠王派司马错灭了巴、蜀二国后,梓潼就成为蜀都的领地。公元前285年设置梓潼县,属广汉郡,因此,梓潼成为县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自秦汉以来,梓潼便被认为“千里天府,此

江油记忆

江油记忆

123℃ 12

北京出版的杂志书《读库》上有个《私人编年史》,现在已经刊登了五篇有关江油的文章,每篇有数万字,其中有些老照片很珍贵。 关于基建工程兵,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个兵种,江油,是基建工程兵一支队诞生的地方。 红军纪念碑,算是江油的中心。这里繁荣,热闹,不管再过多少年,这里都是美丽,有韵味的。

红军碑林

红军碑林

123℃ 12

红四方面军为了打败敌人的“川陕会剿”计划,并向川西和甘南扩大革0据地创造有利条件,为接应中央红军北上,使两支主力红军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接照党中央和军委电示,于1935年3月28日发起了强渡嘉陵江的攻势,歼敌10000余人,攻占了北迄青川平武,南至梓潼、彰明的广大地区。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九)平武县城获得解放。15日县苏维埃政府成立。继后建起了平武、平南两个县苏,一个区苏,19个乡苏,97个村苏维埃政府,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支援红军的宣传工作。红军播下了革命火种,工农群众自觉起来参军参战,队伍不断壮大。当年平武参加红军长征的共有1156人,其中:县、乡、村苏委员以上的65人,游击队员242人,

蜀汉江油关

蜀汉江油关

123℃ 12

蜀汉江油关位于今平武县南坝镇的三国历史遗迹江油关,原名江油戍,系刘备入川以后,为防备曹操势力越摩天岭南下,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建立的军事要塞。蜀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曹魏征西大将军邓艾兵出阴平邪径,奇袭江油戍,蜀汉守将马戍不战而降,魏军长驱直入,攻陷成都,蜀汉灭亡,江油戍因此而天下闻名。此后历朝历代,多在此设关戍守,或称江油关,或称涪水关,成为蜀北名关之一。同时,在南宋理综宝祐六年(1258年)以前的一千多年间,这里都是县,郡,州自治地,成为古龙州,是涪江上游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和文化中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江油关遗址附近,有牛心山,凤翅山,叮当泉,明月渡等主

蜀汉江油关

蜀汉江油关

123℃ 12

蜀汉江油关位于今平武县南坝镇的三国历史遗迹江油关,原名江油戍,系刘备入川以后,为防备曹操势力越摩天岭南下,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建立的军事要塞。蜀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曹魏征西大将军邓艾兵出阴平邪径,奇袭江油戍,蜀汉守将马戍不战而降,魏军长驱直入,攻陷成都,蜀汉灭亡,江油戍因此而天下闻名。此后历朝历代,多在此设关戍守,或称江油关,或称涪水关,成为蜀北名关之一。同时,在南宋理综宝祐六年(1258年)以前的一千多年间,这里都是县,郡,州自治地,成为古龙州,是涪江上游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和文化中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江油关遗址附近,有牛心山,凤翅山,叮当泉,明月渡等主

红军碑林

红军碑林

123℃ 12

红四方面军为了打败敌人的“川陕会剿”计划,并向川西和甘南扩大革0据地创造有利条件,为接应中央红军北上,使两支主力红军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接照党中央和军委电示,于1935年3月28日发起了强渡嘉陵江的攻势,歼敌10000余人,攻占了北迄青川平武,南至梓潼、彰明的广大地区。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九)平武县城获得解放。15日县苏维埃政府成立。继后建起了平武、平南两个县苏,一个区苏,19个乡苏,97个村苏维埃政府,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支援红军的宣传工作。红军播下了革命火种,工农群众自觉起来参军参战,队伍不断壮大。当年平武参加红军长征的共有1156人,其中:县、乡、村苏委员以上的65人,游击队员2

梓潼县  历史沿革

梓潼县 历史沿革

123℃ 12

春秋战国时期,梓潼属蜀国领地。 秦王朝开始在蜀地实行郡县制,置蜀郡,划蜀地为三十一县,梓潼县始置,隶属秦国蜀郡。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派遣将军林挚平定巴蜀,汉承秦制,仍实行郡县制。 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公孙述据蜀,建“大成”国,又改子同郡为就都郡。蜀汉炎兴元年(公元263年),曹魏遣大将军钟会、邓艾伐蜀,后主刘禅献城投降。魏灭蜀后,将蜀国划分为梁、益二州,梓潼郡仍置,隶属魏国梁州(州治今陕西汉中),仍分领蜀汉时所属七县。汉兴元年(公元338年)李寿接皇帝位后,改国号为“汉”,梓潼县仍置,仍隶属大汉梓潼郡(郡治涪城县)。置于梓潼水尾的万安县(县治今梓潼县仙峰乡),亦徙移至

东倚梓林,西枕潼水——梓潼

东倚梓林,西枕潼水——梓潼

123℃ 12

古有“晋柏宋鼎细细看,同人无不口赞。石陀七曲盘桓,脚下潼水九湾。满眼丰收美景,巴山却话草原”。今有“才闻万树腾紫气,又见古庙飘祥云。人文自然相辉映,景观开发待高明”。潼水蜿蜒,山路盘桓,美景夺目,人杰地灵。这便是我的家乡——梓潼。梓潼仿佛一位古老的诗人,伫立于蜀之东北,用千年的沉默观看着蜀地的人间沧桑,过去成为了历史,沉淀下来的是悠悠文化底蕴,留给后人慢慢品味。梓潼孕育了勤劳朴实的梓潼人,梓潼更是每一位梓潼人的骄傲。梓潼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即有人类活动。梓潼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取“东依梓林、西枕潼水”之意。春秋战国时期,梓潼为古蜀国领地。秦惠王派司马错灭了巴、蜀二国后,梓潼就成为蜀都的领

带给你不知道的三台县

带给你不知道的三台县

123℃ 12

三台县春秋战国时为蜀国酋长郪王国辖地。西汉高祖六年(前201)为置县之始,名为郪县隶属广汉郡,治地在今县南郪江镇。南朝刘宋元嘉九年(432)分广汉郡置新城郡,建北伍城县,郡县治今三台县城潼川镇,以伍城水为县名。 南梁改始平僚郡为始平郡,分涪县置始平县,治地今花园镇;撤郪县并入北伍县,仍属新城郡。北朝西魏改伍城县为新城县,恭帝三年(556)改为昌城县。 北周改始平县为涪城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新州为梓州(以梓潼水命名),治城今潼川镇;大业三年(607)改昌城县为郪县。唐宋时期郪县、涪城县仍置,隶属梓州(后为潼川府)。 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撤涪城县并入郪县。明朝洪武九年(13

我的家乡——江油

我的家乡——江油

123℃ 12

江油是四川省绵阳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上游,龙门山脉东南,距离绵阳33公里,成都150公里。全市幅员面积2719平方千米。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总数1367小时,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年无霜期280天,年均气温16.2℃。江油以平坝和丘陵地貌为主,江彰平原为境内最大平原。 江油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能源基地,冶金基地,建材基地。 江油历史悠久,早在北魏正始二年(公元505年)设郡,后改江油县。东汉设置的德阳县,以后历经演变,到隋初县境分置阴平、昌隆2县。以后又几经演变,至南宋时江油县治迁入县境后,分置江油、彰明2县。1935年红四方面军驻县时,曾分设

梓潼-皇后也叫梓童

梓潼-皇后也叫梓童

123℃ 12

“梓童”之名是何意? 对此人们颇费猜详。 据有的专家考证,“梓童”原作“子童”最早见于《全相平话五种》:“妲己乃问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进宝,近日进得何宝?将来与子童随喜看之。’”(《武王伐纣平话》) “吕后:‘子童领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宫下,斩讫韩信也’。”(《前汉书平话》) “高祖圣旨言:‘..寡人去游云梦,交子童权为皇帝,把三人赚人宫 中,害其性命’。”(《三国志平话》) 在明代小说中,“子童”逐渐被“梓童”所替代,用于对皇后的称呼。例如《西游记》中“那国王急睁眼睛,见皇后的头光,他连忙爬来道:‘梓童,你如何这等。’”)《西游记》八十四回)http://www.wm23.c

关于云台观的四大悬念

关于云台观的四大悬念

123℃ 12

悬念一:诸葛亮在此巧设“七星灯”,首先在圣母山后侧观看传闻中诸葛亮巧设“七星灯”的地方,在这块不大的土坪上有7个不太显眼的洞眼。据当地流传下来的说法,在三国时期,蜀国刘备军队进入潼川府(今三台县)驻扎妻王城(今妻江镇),诸葛亮在附近选址准备建都。一日登圣母山(云台山)观其周围山势,发现其乃“九龙捧圣”之宝地。遂中意此地,乃布玄阵于山顶并摆设“七星灯”,为建都提供条件。忽一日听闻人语对谈之声于印台之顶,故大功未成。此事是真是假?无从得知。悬念二:玄天宫大门音鸣之奇,玄天宫乃云台观的正殿,建筑恢宏华丽,殿门前滚龙缠柱,金童系红绫骑于其上。其大门相传为战国时鲁班所造,甚为奇特,开关门时有奇特音鸣,

三台杜甫草堂

三台杜甫草堂

123℃ 12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梓州(治地今三台县城)1年另8个月,写下了包括不少名篇的100余首诗。杜甫寓居梓州的草堂及后人修建的草堂寺、工部祠等早已不存,1987年依杜甫多次登牛头山咏吟故事,在县城西郊梓州公园牛头山顶明代工部草堂遗址重建的“梓州杜甫草堂”,系殿堂与园林相结合的仿古建筑群,为县城最大的旅游景点。据史载,公元762年,弃官入蜀的杜甫又遇战乱,无奈之下的诗人只好从西川节度使治所的成都流亡到东川节度使治所的梓州。"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在这里,杜甫度过了他寄人篱下的又一段困苦生活。如今的草堂是在明代所建工部草堂遗址上,于八十年代重建的仿古园林建筑群。草堂内诗圣生平馆,中院宏伟的

郪江古镇

郪江古镇

123℃ 12

 三台县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凄王国的国都今妻阝江,妻阝县境建置始于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设置的妻阝县,历代相沿,名称多异,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设置三台县,县城由此而由妻阝江迁至现三台县所在位置;妻阝江由县改为三台县下设镇.妻阝江镇现保留了很多完好的历年来的来自闽,粤,赣的客家人留下不少的会馆建筑遗迹,同时也保留了很多完整的民居,体现出了四川川西北独有的历代民居风貌,形成了四川省内完好古建筑群,被定为妻江镇也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郪江原名千子公社、千子乡,三十年代更名为郪江乡,1992年建镇,同年被命名为省历史文化名镇。郪江位于四川绵阳三台县,是三台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战国时

三台古城墙

三台古城墙

123℃ 12

清乾隆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1767年—1769年),由知县徐世楹在明嘉靖年间所建城楼基础上培修复建。现南门至东门段、东门至北新路口、南门至老西门段城墙保存完好,总长超过2.5公里。南门城墙高6.4米、厚8—9米。门洞分内洞和外洞,外洞高4.16米、拱跨3.34米;内洞高4.5米,拱跨3.65米。城墙用长1.2米、高宽0.3米—0.4米的条石垒砌。 城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抬梁穿斗混用的木结构建筑,九架梁前后单双分步梁分心用九柱,两侧为穿斗、内为抬梁,中柱两旁立柱密集,面阔五间12米、进深八间6.8米、脊高7.5米,具有元代风格。东门结构与南门相同,内、外门洞间有双扇铁皮木质大门,门楣有浅浮雕花卉

悠悠2200年

悠悠2200年

123℃ 12

绵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公元前201年汉置涪县始,历来为郡县、州府治所。这里是我国早期人类活动地区之一,边堆山遗址出土有45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器;是黄帝元妃——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中华民族治水英雄及夏王朝的缔造者大禹的诞生地;是我国中医针灸发源地之一,双包山汉墓出土的经脉漆木俑是现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人体经脉模型。古往今来,这块土地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孕育了李白、欧阳修、文同、李调元、沙汀、邓稼先、冯达仕等无数杰出人物,司马相如、扬雄、蒋琬、宋哲元及杜甫、王勃、杨炯、卢照邻等均在此留有重要遗迹或作品。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置广汉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广汉

梓潼县——历史沿革

梓潼县——历史沿革

123℃ 12

梓潼县从保宁府划出,入隶绵州。民国2年(公元1913年),袁世凯为推进恢复帝制,又按其“废省改道”计划,将全川划分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东和边东、边西七道,废除府州厅。梓潼县隶属川西道(道治成都),民国3年(公元1914年),川西道又改名西川道,梓潼县仍隶属之。民国17年(公元1928年),省政府即明令裁撤各道,各县直接隶属省府。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分批进入梓潼,并掌控全境。1935年5月,红军分批撤离梓潼。7月,国民党势力重返梓潼。将全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每区设专员公署,作为省政府的派出单位分辖各县,以控制地方力量。梓潼县隶属十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治绵阳

梓潼县——地理位置

梓潼县——地理位置

123℃ 12

梓潼县位于绵阳市东北方,位于东经104°57'16”至105°27 '35”,北纬31°25'27”至31°51'43”之间。县境东西宽约35公里,南北长约52.5公里,全县幅员面积1442.32平方公里。气候梓潼县气候属中国东部季风气候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主要特征是:降水较足,气候温和,日照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长,大雨迟、结束早,多秋绵雨,汛期集中。气温在22℃以上的夏天较长,年均113天,气温在10—22℃之间的春秋两季各约80天,气温在15℃以下的冬季,年均约92天。水文梓潼县境之大小河流除东部大新乡境内有一条峡谷小溪流入嘉陵江水系之

文昌祖庭,古柏森森—七曲山大庙

文昌祖庭,古柏森森—七曲山大庙

123℃ 12

大庙最初叫“亚子祠”,是为纪念晋代张亚子的。张亚子究竟是什么人?说法不一。有的说他侍母致孝,仕晋战死;有的说他为民行医,深受爱戴;也有的则把他说成是神仙一类人物。建祠以后,自唐至元,累封至“梓潼宏仁开化文昌帝君”。小小的祠宇也扩建成了一座大庙,有宫殿楼阁23处。这些建筑或建于元朝,或为明清遗物。七曲山大庙始建于晋朝,在历经唐、宋、元、明、清数代修造和扩建以后,如果仅就表象而言,不过是四川北部地区现今保存较好的一组结构颇具气势、体系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而已,但作为中华文昌文化的发祥地,它的价值就有了“唯一”的概念。清咸丰年间的《梓潼县志》说,“文昌灵应祠在七曲山顶,即梓潼庙,俗称大庙。”,“神姓张

三国遗址-——富乐山

三国遗址-——富乐山

123℃ 12

富乐山得名于刘备,据宋《方舆胜览》记载:汉建安十六年(211年)东,昭烈入蜀,刘璋延至此山,望蜀之全胜,饮酒乐甚,刘备欢曰:“富哉!今日之乐乎!”山因此得名。富乐山被誉为“绵州第一山”,其环境幽美,古迹众多。主要有:汉皇园、益州园、绵州碑林、富乐阁、桃源洞、冷源洞、玄德湖、明镜湖、碧云岩等景观。从山脚下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桃园三结义的石刻。气势宏伟,然后依山势而上,我们可以看到众多古迹,首先是汉皇园湖水如翡翠,与山林相呼应。一路游览慢慢往上走,将路过一个个名胜古迹,最后来到刘备与刘璋当年聚会的地方,富乐阁,中间的最高的建筑是刘备与刘璋当年相会的殿堂,这富乐阁是富乐山山顶,地势高,可纵观绵州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