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6年元江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本地事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月19日在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县长 张 伟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十二五”和2015年工作回顾“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围绕“生态富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科教兴县”发展战略,抢抓发展机遇,狠抓工作落实,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十二五”时期是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五年来,县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全县累计实现生产总值253.81亿元、年均递增11%,财政总收入22.72亿元、年均递增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6亿元、年均递增1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二五”末分别达28941元、9869元,年均递增12.6%、14.2%;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市级下达指标范围内。项目投资建设更加有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抓手,不断扩大投资规模。累计实施项目315个,完工168个,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9.5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5倍,年均递增34.9%。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11个,完成投资95.89亿元,在“十二五”投资总规模中所占比例达68.7%,投资成效显著。财税金融保障能力提升。强化税收征管,财税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支出70.34亿元,增1.5倍,向上争取资金48亿元,增2.6倍。积极化解债务风险,置换政府性债务6.49亿元,偿还政府性债务3.68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0.29亿元、39.33亿元,存贷比达65.22%。(二)“十二五”时期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后劲不断夯实的五年。五年来,县政府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调优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一五”末的29︰26.7︰44.3调整为29.3︰18.7︰52。特色农业巩固提升。编制完成《元江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烤烟、畜牧、甘蔗等传统产业平稳发展,烟农收入由“十一五”末的1.95亿元增加到2.25亿元,成功创建国家农业部“十二五”糖料甘蔗高产重点县;核桃等林果产业和林下种养殖经济稳步发展,核桃种植面积达14.78万亩。芦荟、茉莉花、芒果、火龙果、辣木等热区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芦荟种植加工基地、全省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全国第二大和全省最大的茉莉花种植加工基地。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成功注册2个地理标志商标,2个农产品商标被评为著名商标,3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先后获省政府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先进县一等奖、云南省农民增收工作三等奖,被列为省级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7.1%。工业经济稳步发展。持续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8.74亿元,比“十一五”末增1.3倍;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9.22%。矿电、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巩固提升,热区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稳步提升,万绿生物成为玉溪市首家“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清洁能源开发快速推进,成功引进中广核、青岛昌盛日电等企业开发风能、太阳能。以“一园三片区”为布局的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江东热区特色生物资源加工片区被列为全省食品产业基地。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4.1%。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抢抓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机遇,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出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金芒果文化旅游节影响力不断扩大,民族节庆、农业观光、热区体验等休闲乡村旅游逐步兴起,元江知名度大幅提升。房地产迅猛发展,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1.9%。(三)“十二五”时期是基础设施强力推进、城乡环境不断改善的五年。五年来,县政府始终把强基础、优环境牢牢抓在手上,合理布局城乡发展空间,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改和集镇、村庄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加强县城防洪治理、城市供排水、市政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滨江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滨江路等重大项目,完成向阳路西延线、淇水路等道路建设,市政路面硬化工程成效显著。扎实推进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深入开展城市综合执法,城市经营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全面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镇化率从“十一五”末的27%提高至37.7%。农村建设成效明显。投资6781万元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3.6亿元实施输变电和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供电保障率提高至99.98%;投资 2.6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496公里;投资3.2亿元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3.5万亩;整合各类项目资金5.98亿元,实施整乡整村推进、易地搬迁等项目,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它克、坡垤、者嘎3个村庄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编制完成生态县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深入开展“七彩云南?元江保护行动”,投入1.66亿元全面实施县城面山生态修复、重点公路面山治理等六大生态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造林21.2万亩,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森林覆盖率达54%。积极争创省级生态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村69个、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个,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一级天数年均达270天,是全市空气质量最优的县区。(四)“十二五”时期是改革开放成绩显著、发展活力不断激发的五年。五年来,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机遇,协调推进各项改革,使改革红利不断转化为发展新动力。重点改革实现突破。全力推进国营红光农场改革,圆满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大力革除丧葬陋习,殡葬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林地268.58万亩。启动“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不断丰富农村金融业态。完成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经济体制、民主法制、社会体制、文化教育卫生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各领域改革统筹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健全招商引资考核奖惩机制,以城市建设、工业园区、文化旅游、高效农业、新能源、农产品加工为重点,深入开展组团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强化项目引进、落地、建设、投产等服务工作,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到元江投资兴业,累计签约项目131项,签约资金292.19亿元,实际利用县外资金126.69亿元,年均递增42.1%。(五)“十二五”时期是民生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福祉不断增进的五年。五年来,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作为共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投入,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89.8%。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累计投入13.2亿元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校安工程暨美丽校园行动计划,建成元江四小,元江民中等38所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投入使用,全面落实“三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政策,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加强科技创新,申报有效专利21件。累计投入7.4亿元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成功争创二级甲等医院,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稳步实施。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切实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看、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成功举办第七届国际哈尼/阿卡文化学术讨论会,哈尼棕扇舞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羊街乡尼戈上寨被列为云南文化传承示范村。民族宗教、人防、气象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逐年提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发放贷免扶补、小额信贷等各类贷款6.14亿元,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完成5885套保障房和10423户农危房改造,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条件不断改善。社会保持安定和谐。扎实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六五”普法工作通过检查验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力度,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稳步推进。强化“红线”意识和坚守“底线”思维,狠抓责任落实,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强化疫情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处置各类疫情。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建成覆盖中小学校和中心城区重点公共领域视频监控系统,组建反恐维稳专业队伍,建立巡特警常态化武装巡逻机制,平安元江建设深入推进,连续四年荣获“无邪教县”称号,群众安全感调查全省排名由111位上升至52位。(六)“十二五”时期是自身建设切实加强、行政效能不断提升的五年。五年来,县政府坚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政府运行更加有序,执行力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强化行政服务。全面落实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组织实施重大决策听证42项、重要事项公示2005项、重点工作通报2952项,行政行为日益规范。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调整审批事项31项,完善网上行政审批,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加强绩效管理,强化政务督查,健全完善投资项目管理、财政性资金管理、土地管理等系列制度,加强招标投标监督,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在全市率先尝试对村(居)委会干部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规范权力运行。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意见430件、政协委员提案329件,办复率100%。切实转变作风。深入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大兴学习之风,以学促干,驾驭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加强政府廉政建设,认真开展“四风”问题监督检查,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2015年是 “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主动把握新常态,积极抢抓新机遇,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一)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64.84亿元、增长12.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8亿元、增长8.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6亿元、增长9.4%。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实现粮食总产量9650万公斤,完成烟叶收购任务815万公斤,实现烟叶税4883万元,畜禽牧渔业实现产值6.5亿元,本榨季预计实现蔗农收入1.12亿元;新增林果种植面积5.2万亩,芦荟、茉莉花、芒果、火龙果等热区特色生物资源实现产值17亿元。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万象省级精品农业庄园项目稳步推进。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严把农产品环境安全和质量标准关,农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完成芦荟产业化精深加工项目,稳步推进大有为年产1.5万吨果蔬汁和植物蛋白饮料项目。羊岔街风电场、甘庄2万千瓦光伏、北泽坝农业大棚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新增装机容量22.4万千瓦。甘庄工业聚集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基础设施项目稳步推进,年内新增入园规上企业6户。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严格落实哈尼云海梯田保护办法,加强那路、者嘎、昆南等特色旅游村建设,稳步推进山云华界庄园、红河谷热海项目建设,启动大明庵山徒步旅游栈道建设,成功举办传统节事节庆和中国·元江冬季滑翔伞邀请赛、首届“云海梯田杯”山地自行车赛等活动,全年接待游客112.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8亿元,分别增长6%、14 %。建立餐饮品牌奖励机制,完成10家特色餐饮企业评选授牌,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4亿元、增长12%。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完成融资4.66亿元。实施小微企业“助保贷”项目,完成“两个十万元”微型企业培育任务,发放贷款1581万元。(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制定出台《元江县滨江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土地和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安置小区主体工程快速推进,开工建设元江商贸城、城北城市综合体(一期)等重点项目,滨江路、向阳路东延线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实施元江变三期、中低压配电网新建(改造)等电力工程,完成700口爱心水窖建设,信息惠民、信息消费、“宽带乡村”国家试点工程扎实推进。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编制完成全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方案,陆家店村民小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启动实施,深入实施因远镇整乡推进,完成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等项目22个。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有序推进,完成城乡统筹转户699户。持续深入开展“创模”工作,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完成县城面山绿化二、三期工程,出台面山管理办法,实现绿化造林5.5万亩,林政执法、森林防火、水源保护等工作不断强化,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稳步推进4个示范村、42个整治村建设。全面开展“六城同创”工作,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三)项目建设稳步实施。严格落实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和工作目标倒逼倒排机制,健全完善奖惩机制,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切实解决前期项目审批难、新建项目落地难、续建项目推进难等问题。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8.53亿元、增长32.5%。石红高速公路(元江段)等8个项目建设完成,鲁布水库等34个项目稳步推进,玉磨铁路(元江段)、热带水果商贸城等22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云南省S35永金高速新平至元江(玉溪境内)段高速公路、陆家店水库、云海路等16个项目前期工作快速推进。(四)改革开放活力迸发。创新改革思路,融资1.75亿元完成国营红光农场主体改革任务。“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初显成效,金融机构发放“三农”贷款21.19亿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全面推开,红河街道试点基本完成。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启动服务组织载体和示范基地建设、科技推广服务等各项试点工作。殡葬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火化区火化率100%、100%进入公墓安葬的双百目标。统筹推进财税金融、水价、公车改革等各项改革任务。坚持不懈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组团赴青岛、上海、杭州等地开展重点产业推介活动,积极参加昆交会、“百户国企进玉溪”等招商活动,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3项,年内实际利用县外资金45.13亿元。(五)民生事业持续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顺利通过第二轮省级教育督导评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5%,县中医医院门诊综合楼开工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成功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开办“元江讲坛”53期,成功举办了首届广场舞大赛。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941万元。关心支持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龄工作,统计、外事、防震减灾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全面落实为民办好的10件实事。1. 完成红侨片区市政道路设施修缮改造项目;2.完成甘岔线、党舵线等11条农村路面硬化工程;3.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3000户,发放贴息贷款7704万元;4.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93件,解决22939人的饮水困难问题;5.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42个;6.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3.24万亩;7.完成10kv及以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8.完成县城第二自来水厂供水配套管网建设;9.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10人,新增城镇就业2120人,帮助41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实施20个全民健身工程,建成县城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启动江东田径场改造工程。(六)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开通市县乡三级视频接访系统,拓宽群众信访渠道,全面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依法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965件。创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缉枪治爆、两抢一盗等专项整治行动,各类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18.9%。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积极开展防洪、防暴恐等应急演练。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等13项专项检查整治工作,实现生产经营单位检查全覆盖、隐患挂牌整改、建立安全生产检查档案三个100%目标。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隐患,年内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和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直面发展中的困难,始终坚定必胜信念,勇于担当发展重任,一个个工作难点得以解决,一项项工作任务得以完成,一年年工作目标得以实现,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新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奋勇争先、合力攻坚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衷共济、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央省市驻元单位、驻元军警官兵、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实干催生巨变,奋斗成就辉煌,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用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发展的大提速;必须改革开放,以改革激发内力,以开放借助外力,以创新驱动活力;必须以民为本,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必须尊重自然,坚持生态优先,保住青山绿水,实现集约、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执行,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自我加压,攻坚克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促进各项工作有突破、见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小,产业支撑力不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改革开放内生动力不足,发展软硬环境不优、基础不牢;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山区发展缓慢、贫困面广,群众增收致富难,公共资源配置不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四是生态环境脆弱,全民生态意识有待加强,实现可持续发展压力大;五是部分领导干部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争先进位意识淡薄,作风不实、担当不足、执行不力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二、“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十三五”时期是全县综合实力加快提升的关键期,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滇中城市经济圈、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实施机遇,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元江资源、区位优势,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应对发展新挑战,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创新活县、开放兴县发展战略,着力打基础、强产业、美城乡、建生态、促开放、惠民生,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把元江建设成为云南最美热区、云南热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冬季避寒旅游胜地。今后五年的预期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5%;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年均递增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3%,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控制在市级下达指标范围内。为全面完成以上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突出五网建设,打牢发展基础。今后五年,要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政策导向和投资重点,抓住云南省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机遇,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大干基础设施建设,打牢元江跨越发展的基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昆曼大通道沿线优势,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建成玉磨铁路(元江段)和云南省S35永金高速新平至元江(玉溪境内)段高速公路,新建70公里以上铁路和6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构筑联通周边县区、国际国内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加快县内交通主要通道联络线、县际公路、乡村组道路建设,实施元车线、元龙线、元洼线等县道改扩建工程,完成20余条780公里以上等级公路建设,实施120个以上农村公路项目和30余座桥梁建设,实现建制村、自然村组100%路面硬化。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江河流域综合治理、西水东调、抗旱应急引调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对青龙厂河等2个小流域和曼来河等4条农村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完成500件以上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和45件以上农村坝塘综合整治工程,完成鲁布水库、小拉史水库、西拉河水库渠道配套等在建重点工程,加快陆家店水库、那诺一库等水源工程建设,完成元江干流县城段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不断健全科学合理的供用水体系,扩大供水覆盖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及可再生新能源开发利用,攻克桥头电站、罗垤电站建设瓶颈,推进城乡一体化电网建设,改造升级变电站、输电线路和农村电网,着力提升农村用电质量和保障水平。推进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县城中心气化率达40%以上,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移动互联网、乡村宽带建设和“村村通互联网”工程,实现固定宽带接入用户突破5.4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70%以上,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100%,推进电信、广电、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有线、地面、卫星传输相结合的数字电视网络全覆盖,积极开展“互联网+”行动计划,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多惠及农村和群众,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构筑高速信息网络。加快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云南和谐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按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投资新建一类通用机场,力争一年内完成前期工作,两年内投入试运营,开创元江航空机场建设先河,助推我县航空旅游及现代服务业发展。(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联动发展。坚持“全力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一产、促进二产、强推三产,努力打造三产联动发展新格局”的产业发展思路不动摇,加快产业优化升级,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提升第一产业。农业是元江产业联动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就是要紧紧围绕《元江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牢牢抓住热、水两大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围绕山区培育2个年产值上亿元产业、坝区培育7个年产值上亿元庄园的“2+7”目标,坚持不懈做好“山坝”结合文章。山区要巩固发展烤烟、畜牧等传统产业,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和林下种养殖经济,加快培育核桃和林下种养殖2个年产值上亿元产业;坝区要加大热区资源开发,加快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万象、芦荟、火龙果、辣木、金芒果、茉莉花、鳄鱼养殖7个年产值上亿元的农业庄园,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紧紧抓住我县列入省21个县市核心糖料甘蔗基地建设机遇,抓好甘蔗品种改良,积极推广高糖高产品种。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市场物流体系建设,增强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7%以上。促进第二产业。工业是我县产业发展的短板,也是强县富民的重要载体,丢不得,丢不起,要坚持传统产业提升、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和清洁能源开发齐头并进,集中力量打造整体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骨干地位突出的四大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形成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以镍、铜冶炼加工为基础的矿产品加工业集群,支持镍矿企业开发新型镍精深加工产品,推进铜矿资源整合,加大铁合金企业和金矿选厂技改力度,探索蛇纹石深加工综合利用,稳步推进铸造业的发展,实现综合产值30亿元以上。突出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以热区特色食品加工为核心的特色生物资源开发集群,支持万绿、大有为等企业研发新产品,整合现有芒果、茉莉花等加工企业,做深做细芦荟、火龙果、辣木、生态牛肉、鳄鱼等特色生物资源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综合产值20亿元以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以水能、风能和太阳能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加快开发电力资源,力争实现水电装机容量25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4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45万千瓦,实现电力产值30亿元以上,全力推进天然气综合利用等清洁能源开发,争创云南省“绿色能源试点县”。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打造以石材加工为基础的建筑建材产业集群,加快石材加工产业发展,引导优势资源、生产要素向有开发实力的企业集中,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实现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江东片区全省食品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打造云南热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示范区。“十三五”末,成功培育2-3家省级“百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8%以上。强推第三产业。三产是我县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就是要以城乡建设为基础,突出规划引领,围绕旅游线路、景区景点建设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挖掘,优化“一片四线”旅游空间布局,打响冬季避寒旅游胜地品牌。县城阳光田园养生休闲片区要把城市建设与旅游产业、民族文化元素有机结合,积极做好传统节事节庆和冬季滑翔伞邀请赛、山地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活动的宣传营销,推进五星级酒店、云南省低海拔体育训练等项目建设,启动哈尼罗槃王宫建设,建成3个游客集散中心,加快昆南、者嘎新村、者嘎3个民族特色村建设。咪哩—因远无火之炊旅游线要以沸泉资源开发为载体,完成红河谷热海项目周边景观提档升级,积极申报星级旅游景区,完善李和才故居保护与管理,切实加快那路特色村建设。羊街—那诺哈尼云海梯田民族风情旅游线要以梯田观光为核心,完成山路十八弯、梯田人家、万亩天梯3个观景台建设,完善传统哈尼民居保护和修缮,加快尼戈、塔朗特色村寨建设。曼来—羊岔街天然氧吧旅游线要坚持保护性开发,以羊岔街风电观光游等为重点,扶持开设10家以上特色农家乐和民俗客栈。洼垤—龙潭—甘庄彝族风情旅游线要以彝乡观光为主题,积极申报洼垤“撒摩阿哩”、龙潭“三步弦”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坡垤等特色生态旅游乡村。改造提升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迈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转变。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1%以上。(三)协调城乡发展,建设美丽家园。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促进城市的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构筑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全力推进城市建设。以建设云南最美热区为目标,紧紧围绕“一心多极网络化”产城融合空间结构,突出规划龙头作用,不断完善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等各类专项规划,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城市综合平台建设,以滨江片区旧城改造为契机,继续争取中央、省、市关于城镇棚户区改造扶持政策,全力推进棚户区建设等重大市政项目,充分发挥“一江两河”自然水系景观优势,大江造气势,两河建休闲,积极争取引进资金、项目,启动江东片区规划建设工作,协调发展中心城区与江东片区,实现依江而居,依江而兴。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主城区“五横五纵”路网框架,改造升级城区现有道路,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强化“两污”治理,中心城区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达90%、95%以上。深入推进“六城同创”工作,努力争创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实现县城建成区面积突破7.3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5%以上。统筹协调农村发展。以城市建设支持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转移人口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实施甘庄、曼来、咪哩等9个特色集镇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依托产业发展城镇,发展城镇促农增收。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争创省级文明乡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将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等项目有机整合,建设完善住房、道路、垃圾处理、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实现集中供水100%,污水集中处理率75%以上,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四)全力建好生态,筑牢绿色屏障。坚持保护治理并举,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为群众营造更生态的居住环境、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源头保护管理。积极开展绿色元江行动计划,坚持节约高效利用水利、土地资源,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继续实施县城空气质量通报制度,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实现森林覆盖率达58%以上,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0%以上,县城规划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村寨饮用水合格率达98%,区域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要求。加强资源环境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大力倡导绿色环保意识,推动形成人人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努力争创国家生态乡镇、市级生态村。强化生态修复治理。加大生态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公路、江河、水库、梯田、美丽乡村生态治理,发挥面山绿化造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扎实抓好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陡坡地生态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项目,加强森林管护,加大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进低碳循环发展。积极发展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资源可承载产业,严守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全力支持绿色清洁生产,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新建项目能耗达标和污染源头控制管理,加强重点企业能耗、污染源监测。加大低碳节能减排力度,强化城市大气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综合治理,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五)促进改革开放,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扩大开放合作,最大限度地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全力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土地流转和经营方式,推进土地、水利和林权制度改革,加快“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抓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释放农村发展活力。出台价格改革实施办法,放开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完善水、电、气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司法、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改革,全面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任务,确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元江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宽广的胸怀,走出去、请进来,吸引更多的外商到元江投资兴业。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重点,依托南博会、云台会等招商平台,深化经济交流和产业项目转移合作,深入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开辟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绿色服务通道,做好项目审批、土地使用、投融资、电力、交通等方面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确保实际利用县外资金350亿元以上。全力提高财力保障水平。抓好重点税源培植和税收征管,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积极争取政府性债务置换和项目专项建设基金。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支持项目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全口径预算,提升预算执行水平,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平台建设,健全财政监督制度,促进依法理财。充分发挥融资公司平台作用,积极盘活国有资产,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六)发展民生事业,实现全民共享。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扶贫攻坚。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五个一批”工程,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形成整乡推进、整村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扶贫格局。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重点做好6个整乡推进、14个行政村整村推进等扶贫开发项目,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扶持民办教育,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医疗卫生事业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适度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支持文化艺术创作,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加大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统筹做好统计、气象、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强化社会保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不断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社会保险筹资水平,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和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政策。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需求。完善城乡低保、灾害救济等社会救助体系,稳步发展社会慈善事业。不断加强社会治理。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强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三、2016年主要工作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力抓好今年各项工作,对“十三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打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主动适应新常态,突出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五个重点,全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2016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控制在市级下达指标范围内。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着力抓好产业建设。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一产。紧紧围绕“山坝”结合产业布局,抓好山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粮食产量持续增产增收,烤烟、畜牧、甘蔗收入分别达2亿元、6.9亿元、1.5亿元以上,新增林果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加快林下种养殖产业发展。抓好热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土地流转力度,实现芒果、火龙果、芦荟、辣木种植面积分别达13万亩、2.2万亩、1.2万亩、0.5万亩以上,提档升级特色农产品种植和水产养殖等产业。完成万象省级精品农业庄园项目建设,启动实施云南万绿、云南元江金芒、云宝芒果、元江钰钿火龙果4个庄园建设项目,为打造年产值上亿元特色农业庄园奠定基础。加大品牌创建工作力度,积极申报特色生物资源地标产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粮食、经作、畜禽、渔业等新品种、新技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培育力度,健全完善农村市场物流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业专业化经营水平。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实现外出务工总收入3.6亿元以上。积极整合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加快推进鲁布水库、小拉史水库、西拉河水库渠道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大骨干水源工程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和甘庄至漫林、那诺至梅浦等农村砼路面改造,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新型工业,促进二产。积极支持矿冶、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完成镍矿废矿综合利用、宏兴建材厂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支持芦荟、茉莉花、火龙果等加工企业研发新产品,实现芦荟产业化精深加工一期达产,启动辣木庄园精深加工产业开发项目。全力推进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扎实做好桥头电站、羊街沙坡风电场、甘庄现代农业光伏发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江东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甘庄干坝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推行工业园区实体化运作,引导增量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发展,推进吉宝公司年生产160万平方米石材加工项目建设。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强推三产。紧紧围绕“一片四线”旅游空间布局,抓住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机遇,坚持规划引领,做好元江县村镇旅游文化产业规划、元江县哈尼云海梯田保护规划等重点规划。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红河谷热海项目会议中心、洞穴式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协助项目业主申报AAA级景区,完成山云华界庄园酒店建设,加快滑翔基地、大明庵栈道等项目建设,完成万亩天梯观景台建设。积极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演艺产品、旅游商品,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加强营销宣传,着力加大金芒果文化旅游、傣族蒙面情歌等节庆品牌打造力度,实现年接待游客164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9.2亿元以上。加大民族特色餐饮行业扶持力度,推进住宿、物流商贸、休闲娱乐等其他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加快“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扩大城乡消费市场。(二)着力抓好城乡统筹。以规划引领城乡建设,继续完善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做好地下管网等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开展因远镇集镇规划修编和2016年省级规划示范村村庄规划及村庄布点规划。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市关于城镇棚户区改造扶持政策,以滨江片区旧城改造为重点,稳步推进滨江路、城北城市综合体、元江商贸城等项目建设,加快元江干流县城段水资源综合利用、团田棚户区改造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兴元路南延线、城南路、天宝路南延线等项目建设,完成兴元路北延线、西环路中段等市政道路工程,扎实抓好自来水新源水引水工程二期项目前期工作,实施220千伏元江变三期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断夯实城市发展基础。加快推进玉磨铁路(元江段)、国道21,3线元江段改造工程建设,启动云南省S35永金高速新平至元江(玉溪境内)段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做好元江县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城乡统筹步伐,积极支持重点镇和特色镇建设,加快青龙厂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项目,建成示范村4个,实施重点整治村38个。启动那诺、洼垤、龙潭美丽乡镇建设,加大它克、坡垤、者嘎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三)着力抓好生态建设。积极争当省市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编制完成《元江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健全完善生态建设示范创建以奖代补机制。严格落实县城面山管理办法,扎实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重要水库、饮用水源地等主要水源涵养地的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森林管护执法,实施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项目,完成绿化造林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平方公里。加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实现主要农产品“三品一标”种植比重达64%以上,全力推进循环低碳绿色工业发展,严禁新增资源消耗型粗加工企业,大力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和服务。坚持最严格的水资源和土地开发利用制度,贯彻实施水工程和河道管理条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深入推进“七彩云南?元江保护行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和“三同时”制度,实施环保监管网格化管理,抓好污染减排工作。扎实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完成5公里县城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做好县城江东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工程前期工作,启动曼来镇污水项目。深入开展生态文明进校园(社区)活动,积极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不断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四)着力抓好改革开放。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红光农场改革后续工作,确保红光农场改革和发展取得圆满成功;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把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落实到户;全面完成公务用车改革,建立公务出行便捷、交通费用可控、车辆管理规范、监管问责有效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加快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城乡统筹等各项改革试点工作,统筹推进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分类、财税金融、文化、殡葬、县级公立医院等各类改革,圆满完成上级各项改革任务。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代理人制度,着重抓好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项目等为重点的招商引资项目。积极参加南博会、昆交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建立对外友好往来合作机制,健全完善项目落地建设工作机制和扶商帮商联系服务制度,切实提高项目签约率和履约率,实现实际利用县外资金51.9亿元以上。(五)着力抓好社会事业。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1个整乡推进和7个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启动利当、黑嘎莫等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加大转移就业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5个产业扶贫项目,实现8000人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加快教育资源整合,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建设任务,建成县第二幼儿园,启动建设第二期学前教育建设项目,加强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卫生计生工作,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强化卫生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做好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加强各项保险扩面工作,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分别达97%、96%以上。抓好市场监管,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法监管,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巩固维护良好安全生产形势。启动“七五”普法工作,积极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加强接边地区联防联调。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加大视频接访系统应用力度,做好县级领导接访下访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新增100路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持治安防控高压态势。统筹抓好外事、民族宗教、档案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做好10件惠民实事。1﹒完成文化路西延线、向阳路东延线2条市政道路建设和澧江大桥至漫林糖厂路面改造修缮;2.完成18个建制村190公里以上公路砼路面改建;3.完成安置小区项目88幢2386套安置房建设;4.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5000户以上;5.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40个以上;6﹒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6万亩;7﹒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5万亩;8﹒完成热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15000亩;9.完成老窝底高山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中央及本地广播电视节目地面数字覆盖面;10.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1200人,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帮助4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六)着力抓好自身建设。继续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优化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切实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坚持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依法接受人大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各族各界及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强化政务公开,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与集体决策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体系,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紧紧围绕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巩固“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成果,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坚决抵制各种社会不良风气,切实改进和转变作风,接地气,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高执行力和群众满意度。各位代表,“十三五”蓝图已经绘就,新一轮发展号角已经吹响。站在新起点,谋求新跨越,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是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更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共同谱写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新篇章,为实现“十三五”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p>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小,产业支撑力不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改革开放内生动力不足,发展软硬环境不优、基础不牢;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山区发展缓慢、贫困面广,群众增收致富难,公共资源配置不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四是生态环境脆弱,全民生态意识有待加强,实现可持续发展压力大;五是部分领导干部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争先进位意识淡薄,作风不实、担当不足、执行不力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二、“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十三五”时期是全县综合实力加快提升的关键期,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滇中城市经济圈、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实施机遇,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元江资源、区位优势,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应对发展新挑战,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创新活县、开放兴县发展战略,着力打基础、强产业、美城乡、建生态、促开放、惠民生,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把元江建设成为云南最美热区、云南热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冬季避寒旅游胜地。今后五年的预期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5%;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年均递增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3%,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控制在市级下达指标范围内。为全面完成以上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突出五网建设,打牢发展基础。今后五年,要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政策导向和投资重点,抓住云南省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机遇,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大干基础设施建设,打牢元江跨越发展的基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昆曼大通道沿线优势,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建成玉磨铁路(元江段)和云南省S35永金高速新平至元江(玉溪境内)段高速公路,新建70公里以上铁路和6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构筑联通周边县区、国际国内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加快县内交通主要通道联络线、县际公路、乡村组道路建设,实施元车线、元龙线、元洼线等县道改扩建工程,完成20余条780公里以上等级公路建设,实施120个以上农村公路项目和30余座桥梁建设,实现建制村、自然村组100%路面硬化。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江河流域综合治理、西水东调、抗旱应急引调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对青龙厂河等2个小流域和曼来河等4条农村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完成500件以上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和45件以上农村坝塘综合整治工程,完成鲁布水库、小拉史水库、西拉河水库渠道配套等在建重点工程,加快陆家店水库、那诺一库等水源工程建设,完成元江干流县城段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不断健全科学合理的供用水体系,扩大供水覆盖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及可再生新能源开发利用,攻克桥头电站、罗垤电站建设瓶颈,推进城乡一体化电网建设,改造升级变电站、输电线路和农村电网,着力提升农村用电质量和保障水平。推进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县城中心气化率达40%以上,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移动互联网、乡村宽带建设和“村村通互联网”工程,实现固定宽带接入用户突破5.4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70%以上,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100%,推进电信、广电、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有线、地面、卫星传输相结合的数字电视网络全覆盖,积极开展“互联网+”行动计划,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多惠及农村和群众,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构筑高速信息网络。加快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云南和谐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按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投资新建一类通用机场,力争一年内完成前期工作,两年内投入试运营,开创元江航空机场建设先河,助推我县航空旅游及现代服务业发展。(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联动发展。坚持“全力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一产、促进二产、强推三产,努力打造三产联动发展新格局”的产业发展思路不动摇,加快产业优化升级,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提升第一产业。农业是元江产业联动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就是要紧紧围绕《元江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牢牢抓住热、水两大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围绕山区培育2个年产值上亿元产业、坝区培育7个年产值上亿元庄园的“2+7”目标,坚持不懈做好“山坝”结合文章。山区要巩固发展烤烟、畜牧等传统产业,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和林下种养殖经济,加快培育核桃和林下种养殖2个年产值上亿元产业;坝区要加大热区资源开发,加快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万象、芦荟、火龙果、辣木、金芒果、茉莉花、鳄鱼养殖7个年产值上亿元的农业庄园,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紧紧抓住我县列入省21个县市核心糖料甘蔗基地建设机遇,抓好甘蔗品种改良,积极推广高糖高产品种。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市场物流体系建设,增强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7%以上。促进第二产业。工业是我县产业发展的短板,也是强县富民的重要载体,丢不得,丢不起,要坚持传统产业提升、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和清洁能源开发齐头并进,集中力量打造整体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骨干地位突出的四大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形成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以镍、铜冶炼加工为基础的矿产品加工业集群,支持镍矿企业开发新型镍精深加工产品,推进铜矿资源整合,加大铁合金企业和金矿选厂技改力度,探索蛇纹石深加工综合利用,稳步推进铸造业的发展,实现综合产值30亿元以上。突出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以热区特色食品加工为核心的特色生物资源开发集群,支持万绿、大有为等企业研发新产品,整合现有芒果、茉莉花等加工企业,做深做细芦荟、火龙果、辣木、生态牛肉、鳄鱼等特色生物资源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综合产值20亿元以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以水能、风能和太阳能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加快开发电力资源,力争实现水电装机容量25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4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45万千瓦,实现电力产值30亿元以上,全力推进天然气综合利用等清洁能源开发,争创云南省“绿色能源试点县”。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打造以石材加工为基础的建筑建材产业集群,加快石材加工产业发展,引导优势资源、生产要素向有开发实力的企业集中,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实现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江东片区全省食品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打造云南热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示范区。“十三五”末,成功培育2-3家省级“百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8%以上。强推第三产业。三产是我县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就是要以城乡建设为基础,突出规划引领,围绕旅游线路、景区景点建设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挖掘,优化“一片四线”旅游空间布局,打响冬季避寒旅游胜地品牌。县城阳光田园养生休闲片区要把城市建设与旅游产业、民族文化元素有机结合,积极做好传统节事节庆和冬季滑翔伞邀请赛、山地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活动的宣传营销,推进五星级酒店、云南省低海拔体育训练等项目建设,启动哈尼罗槃王宫建设,建成3个游客集散中心,加快昆南、者嘎新村、者嘎3个民族特色村建设。咪哩—因远无火之炊旅游线要以沸泉资源开发为载体,完成红河谷热海项目周边景观提档升级,积极申报星级旅游景区,完善李和才故居保护与管理,切实加快那路特色村建设。羊街—那诺哈尼云海梯田民族风情旅游线要以梯田观光为核心,完成山路十八弯、梯田人家、万亩天梯3个观景台建设,完善传统哈尼民居保护和修缮,加快尼戈、塔朗特色村寨建设。曼来—羊岔街天然氧吧旅游线要坚持保护性开发,以羊岔街风电观光游等为重点,扶持开设10家以上特色农家乐和民俗客栈。洼垤—龙潭—甘庄彝族风情旅游线要以彝乡观光为主题,积极申报洼垤“撒摩阿哩”、龙潭“三步弦”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坡垤等特色生态旅游乡村。改造提升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迈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转变。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1%以上。(三)协调城乡发展,建设美丽家园。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促进城市的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构筑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全力推进城市建设。以建设云南最美热区为目标,紧紧围绕“一心多极网络化”产城融合空间结构,突出规划龙头作用,不断完善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等各类专项规划,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城市综合平台建设,以滨江片区旧城改造为契机,继续争取中央、省、市关于城镇棚户区改造扶持政策,全力推进棚户区建设等重大市政项目,充分发挥“一江两河”自然水系景观优势,大江造气势,两河建休闲,积极争取引进资金、项目,启动江东片区规划建设工作,协调发展中心城区与江东片区,实现依江而居,依江而兴。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主城区“五横五纵”路网框架,改造升级城区现有道路,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强化“两污”治理,中心城区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达90%、95%以上。深入推进“六城同创”工作,努力争创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实现县城建成区面积突破7.3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5%以上。统筹协调农村发展。以城市建设支持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转移人口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实施甘庄、曼来、咪哩等9个特色集镇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依托产业发展城镇,发展城镇促农增收。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争创省级文明乡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将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等项目有机整合,建设完善住房、道路、垃圾处理、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实现集中供水100%,污水集中处理率75%以上,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四)全力建好生态,筑牢绿色屏障。坚持保护治理并举,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为群众营造更生态的居住环境、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源头保护管理。积极开展绿色元江行动计划,坚持节约高效利用水利、土地资源,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继续实施县城空气质量通报制度,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实现森林覆盖率达58%以上,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0%以上,县城规划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村寨饮用水合格率达98%,区域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要求。加强资源环境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大力倡导绿色环保意识,推动形成人人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努力争创国家生态乡镇、市级生态村。强化生态修复治理。加大生态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公路、江河、水库、梯田、美丽乡村生态治理,发挥面山绿化造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扎实抓好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陡坡地生态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项目,加强森林管护,加大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进低碳循环发展。积极发展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资源可承载产业,严守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全力支持绿色清洁生产,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新建项目能耗达标和污染源头控制管理,加强重点企业能耗、污染源监测。加大低碳节能减排力度,强化城市大气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综合治理,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五)促进改革开放,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扩大开放合作,最大限度地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全力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土地流转和经营方式,推进土地、水利和林权制度改革,加快“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抓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释放农村发展活力。出台价格改革实施办法,放开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完善水、电、气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司法、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改革,全面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任务,确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元江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宽广的胸怀,走出去、请进来,吸引更多的外商到元江投资兴业。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重点,依托南博会、云台会等招商平台,深化经济交流和产业项目转移合作,深入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开辟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绿色服务通道,做好项目审批、土地使用、投融资、电力、交通等方面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确保实际利用县外资金350亿元以上。全力提高财力保障水平。抓好重点税源培植和税收征管,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积极争取政府性债务置换和项目专项建设基金。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支持项目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全口径预算,提升预算执行水平,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平台建设,健全财政监督制度,促进依法理财。充分发挥融资公司平台作用,积极盘活国有资产,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六)发展民生事业,实现全民共享。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扶贫攻坚。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五个一批”工程,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形成整乡推进、整村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扶贫格局。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重点做好6个整乡推进、14个行政村整村推进等扶贫开发项目,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扶持民办教育,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医疗卫生事业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适度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支持文化艺术创作,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加大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统筹做好统计、气象、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强化社会保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不断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社会保险筹资水平,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和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政策。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需求。完善城乡低保、灾害救济等社会救助体系,稳步发展社会慈善事业。不断加强社会治理。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强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三、2016年主要工作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力抓好今年各项工作,对“十三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打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主动适应新常态,突出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五个重点,全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2016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控制在市级下达指标范围内。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着力抓好产业建设。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一产。紧紧围绕“山坝”结合产业布局,抓好山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粮食产量持续增产增收,烤烟、畜牧、甘蔗收入分别达2亿元、6.9亿元、1.5亿元以上,新增林果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加快林下种养殖产业发展。抓好热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土地流转力度,实现芒果、火龙果、芦荟、辣木种植面积分别达13万亩、2.2万亩、1.2万亩、0.5万亩以上,提档升级特色农产品种植和水产养殖等产业。完成万象省级精品农业庄园项目建设,启动实施云南万绿、云南元江金芒、云宝芒果、元江钰钿火龙果4个庄园建设项目,为打造年产值上亿元特色农业庄园奠定基础。加大品牌创建工作力度,积极申报特色生物资源地标产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粮食、经作、畜禽、渔业等新品种、新技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培育力度,健全完善农村市场物流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业专业化经营水平。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实现外出务工总收入3.6亿元以上。积极整合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加快推进鲁布水库、小拉史水库、西拉河水库渠道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大骨干水源工程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和甘庄至漫林、那诺至梅浦等农村砼路面改造,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新型工业,促进二产。积极支持矿冶、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完成镍矿废矿综合利用、宏兴建材厂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支持芦荟、茉莉花、火龙果等加工企业研发新产品,实现芦荟产业化精深加工一期达产,启动辣木庄园精深加工产业开发项目。全力推进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扎实做好桥头电站、羊街沙坡风电场、甘庄现代农业光伏发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江东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甘庄干坝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推行工业园区实体化运作,引导增量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发展,推进吉宝公司年生产160万平方米石材加工项目建设。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强推三产。紧紧围绕“一片四线”旅游空间布局,抓住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机遇,坚持规划引领,做好元江县村镇旅游文化产业规划、元江县哈尼云海梯田保护规划等重点规划。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红河谷热海项目会议中心、洞穴式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协助项目业主申报AAA级景区,完成山云华界庄园酒店建设,加快滑翔基地、大明庵栈道等项目建设,完成万亩天梯观景台建设。积极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演艺产品、旅游商品,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加强营销宣传,着力加大金芒果文化旅游、傣族蒙面情歌等节庆品牌打造力度,实现年接待游客164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9.2亿元以上。加大民族特色餐饮行业扶持力度,推进住宿、物流商贸、休闲娱乐等其他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加快“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扩大城乡消费市场。(二)着力抓好城乡统筹。以规划引领城乡建设,继续完善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做好地下管网等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开展因远镇集镇规划修编和2016年省级规划示范村村庄规划及村庄布点规划。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市关于城镇棚户区改造扶持政策,以滨江片区旧城改造为重点,稳步推进滨江路、城北城市综合体、元江商贸城等项目建设,加快元江干流县城段水资源综合利用、团田棚户区改造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兴元路南延线、城南路、天宝路南延线等项目建设,完成兴元路北延线、西环路中段等市政道路工程,扎实抓好自来水新源水引水工程二期项目前期工作,实施220千伏元江变三期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断夯实城市发展基础。加快推进玉磨铁路(元江段)、国道213线元江段改造工程建设,启动云南省S35永金高速新平至元江(玉溪境内)段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做好元江县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城乡统筹步伐,积极支持重点镇和特色镇建设,加快青龙厂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项目,建成示范村4个,实施重点整治村38个。启动那诺、洼垤、龙潭美丽乡镇建设,加大它克、坡垤、者嘎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三)着力抓好生态建设。积极争当省市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编制完成《元江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健全完善生态建设示范创建以奖代补机制。严格落实县城面山管理办法,扎实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重要水库、饮用水源地等主要水源涵养地的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森林管护执法,实施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项目,完成绿化造林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平方公里。加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实现主要农产品“三品一标”种植比重达64%以上,全力推进循环低碳绿色工业发展,严禁新增资源消耗型粗加工企业,大力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和服务。坚持最严格的水资源和土地开发利用制度,贯彻实施水工程和河道管理条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深入推进“七彩云南?元江保护行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和“三同时”制度,实施环保监管网格化管理,抓好污染减排工作。扎实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完成5公里县城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做好县城江东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工程前期工作,启动曼来镇污水项目。深入开展生态文明进校园(社区)活动,积极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不断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四)着力抓好改革开放。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红光农场改革后续工作,确保红光农场改革和发展取得圆满成功;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把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落实到户;全面完成公务用车改革,建立公务出行便捷、交通费用可控、车辆管理规范、监管问责有效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加快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城乡统筹等各项改革试点工作,统筹推进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分类、财税金融、文化、殡葬、县级公立医院等各类改革,圆满完成上级各项改革任务。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代理人制度,着重抓好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项目等为重点的招商引资项目。积极参加南博会、昆交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建立对外友好往来合作机制,健全完善项目落地建设工作机制和扶商帮商联系服务制度,切实提高项目签约率和履约率,实现实际利用县外资金51.9亿元以上。(五)着力抓好社会事业。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1个整乡推进和7个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启动利当、黑嘎莫等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加大转移就业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5个产业扶贫项目,实现8000人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加快教育资源整合,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建设任务,建成县第二幼儿园,启动建设第二期学前教育建设项目,加强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卫生计生工作,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强化卫生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做好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加强各项保险扩面工作,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分别达97%、96%以上。抓好市场监管,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法监管,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巩固维护良好安全生产形势。启动“七五”普法工作,积极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加强接边地区联防联调。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加大视频接访系统应用力度,做好县级领导接访下访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新增100路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持治安防控高压态势。统筹抓好外事、民族宗教、档案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做好10件惠民实事。1﹒完成文化路西延线、向阳路东延线2条市政道路建设和澧江大桥至漫林糖厂路面改造修缮;2.完成18个建制村190公里以上公路砼路面改建;3.完成安置小区项目88幢2386套安置房建设;4.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5000户以上;5.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40个以上;6﹒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6万亩;7﹒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5万亩;8﹒完成热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15000亩;9.完成老窝底高山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中央及本地广播电视节目地面数字覆盖面;10.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1200人,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帮助4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六)着力抓好自身建设。继续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优化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切实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坚持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依法接受人大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各族各界及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强化政务公开,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与集体决策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体系,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紧紧围绕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巩固“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成果,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坚决抵制各种社会不良风气,切实改进和转变作风,接地气,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高执行力和群众满意度。各位代表,“十三五”蓝图已经绘就,新一轮发展号角已经吹响。站在新起点,谋求新跨越,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是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更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共同谱写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新篇章,为实现“十三五”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来源:元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p>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小,产业支撑力不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改革开放内生动力不足,发展软硬环境不优、基础不牢;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山区发展缓慢、贫困面广,群众增收致富难,公共资源配置不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四是生态环境脆弱,全民生态意识有待加强,实现可持续发展压力大;五是部分领导干部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争先进位意识淡薄,作风不实、担当不足、执行不力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二、“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十三五”时期是全县综合实力加快提升的关键期,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滇中城市经济圈、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实施机遇,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元江资源、区位优势,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应对发展新挑战,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创新活县、开放兴县发展战略,着力打基础、强产业、美城乡、建生态、促开放、惠民生,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把元江建设成为云南最美热区、云南热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冬季避寒旅游胜地。今后五年的预期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5%;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年均递增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3%,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控制在市级下达指标范围内。为全面完成以上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突出五网建设,打牢发展基础。今后五年,要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政策导向和投资重点,抓住云南省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机遇,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大干基础设施建设,打牢元江跨越发展的基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昆曼大通道沿线优势,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建成玉磨铁路(元江段)和云南省S35永金高速新平至元江(玉溪境内)段高速公路,新建70公里以上铁路和6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构筑联通周边县区、国际国内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加快县内交通主要通道联络线、县际公路、乡村组道路建设,实施元车线、元龙线、元洼线等县道改扩建工程,完成20余条780公里以上等级公路建设,实施120个以上农村公路项目和30余座桥梁建设,实现建制村、自然村组100%路面硬化。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江河流域综合治理、西水东调、抗旱应急引调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对青龙厂河等2个小流域和曼来河等4条农村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完成500件以上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和45件以上农村坝塘综合整治工程,完成鲁布水库、小拉史水库、西拉河水库渠道配套等在建重点工程,加快陆家店水库、那诺一库等水源工程建设,完成元江干流县城段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不断健全科学合理的供用水体系,扩大供水覆盖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及可再生新能源开发利用,攻克桥头电站、罗垤电站建设瓶颈,推进城乡一体化电网建设,改造升级变电站、输电线路和农村电网,着力提升农村用电质量和保障水平。推进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县城中心气化率达40%以上,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移动互联网、乡村宽带建设和“村村通互联网”工程,实现固定宽带接入用户突破5.4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70%以上,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100%,推进电信、广电、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有线、地面、卫星传输相结合的数字电视网络全覆盖,积极开展“互联网+”行动计划,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多惠及农村和群众,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构筑高速信息网络。加快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云南和谐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按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投资新建一类通用机场,力争一年内完成前期工作,两年内投入试运营,开创元江航空机场建设先河,助推我县航空旅游及现代服务业发展。(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联动发展。坚持“全力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一产、促进二产、强推三产,努力打造三产联动发展新格局”的产业发展思路不动摇,加快产业优化升级,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提升第一产业。农业是元江产业联动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就是要紧紧围绕《元江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牢牢抓住热、水两大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围绕山区培育2个年产值上亿元产业、坝区培育7个年产值上亿元庄园的“2+7”目标,坚持不懈做好“山坝”结合文章。山区要巩固发展烤烟、畜牧等传统产业,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和林下种养殖经济,加快培育核桃和林下种养殖2个年产值上亿元产业;坝区要加大热区资源开发,加快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万象、芦荟、火龙果、辣木、金芒果、茉莉花、鳄鱼养殖7个年产值上亿元的农业庄园,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紧紧抓住我县列入省21个县市核心糖料甘蔗基地建设机遇,抓好甘蔗品种改良,积极推广高糖高产品种。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市场物流体系建设,增强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7%以上。促进第二产业。工业是我县产业发展的短板,也是强县富民的重要载体,丢不得,丢不起,要坚持传统产业提升、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和清洁能源开发齐头并进,集中力量打造整体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骨干地位突出的四大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形成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以镍、铜冶炼加工为基础的矿产品加工业集群,支持镍矿企业开发新型镍精深加工产品,推进铜矿资源整合,加大铁合金企业和金矿选厂技改力度,探索蛇纹石深加工综合利用,稳步推进铸造业的发展,实现综合产值30亿元以上。突出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以热区特色食品加工为核心的特色生物资源开发集群,支持万绿、大有为等企业研发新产品,整合现有芒果、茉莉花等加工企业,做深做细芦荟、火龙果、辣木、生态牛肉、鳄鱼等特色生物资源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综合产值20亿元以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以水能、风能和太阳能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加快开发电力资源,力争实现水电装机容量25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4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45万千瓦,实现电力产值30亿元以上,全力推进天然气综合利用等清洁能源开发,争创云南省“绿色能源试点县”。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打造以石材加工为基础的建筑建材产业集群,加快石材加工产业发展,引导优势资源、生产要素向有开发实力的企业集中,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实现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江东片区全省食品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打造云南热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示范区。“十三五”末,成功培育2-3家省级“百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8%以上。强推第三产业。三产是我县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就是要以城乡建设为基础,突出规划引领,围绕旅游线路、景区景点建设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挖掘,优化“一片四线”旅游空间布局,打响冬季避寒旅游胜地品牌。县城阳光田园养生休闲片区要把城市建设与旅游产业、民族文化元素有机结合,积极做好传统节事节庆和冬季滑翔伞邀请赛、山地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活动的宣传营销,推进五星级酒店、云南省低海拔体育训练等项目建设,启动哈尼罗槃王宫建设,建成3个游客集散中心,加快昆南、者嘎新村、者嘎3个民族特色村建设。咪哩—因远无火之炊旅游线要以沸泉资源开发为载体,完成红河谷热海项目周边景观提档升级,积极申报星级旅游景区,完善李和才故居保护与管理,切实加快那路特色村建设。羊街—那诺哈尼云海梯田民族风情旅游线要以梯田观光为核心,完成山路十八弯、梯田人家、万亩天梯3个观景台建设,完善传统哈尼民居保护和修缮,加快尼戈、塔朗特色村寨建设。曼来—羊岔街天然氧吧旅游线要坚持保护性开发,以羊岔街风电观光游等为重点,扶持开设10家以上特色农家乐和民俗客栈。洼垤—龙潭—甘庄彝族风情旅游线要以彝乡观光为主题,积极申报洼垤“撒摩阿哩”、龙潭“三步弦”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坡垤等特色生态旅游乡村。改造提升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迈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转变。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1%以上。(三)协调城乡发展,建设美丽家园。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促进城市的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构筑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全力推进城市建设。以建设云南最美热区为目标,紧紧围绕“一心多极网络化”产城融合空间结构,突出规划龙头作用,不断完善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等各类专项规划,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城市综合平台建设,以滨江片区旧城改造为契机,继续争取中央、省、市关于城镇棚户区改造扶持政策,全力推进棚户区建设等重大市政项目,充分发挥“一江两河”自然水系景观优势,大江造气势,两河建休闲,积极争取引进资金、项目,启动江东片区规划建设工作,协调发展中心城区与江东片区,实现依江而居,依江而兴。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主城区“五横五纵”路网框架,改造升级城区现有道路,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强化“两污”治理,中心城区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达90%、95%以上。深入推进“六城同创”工作,努力争创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实现县城建成区面积突破7.3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5%以上。统筹协调农村发展。以城市建设支持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转移人口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实施甘庄、曼来、咪哩等9个特色集镇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依托产业发展城镇,发展城镇促农增收。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争创省级文明乡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将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等项目有机整合,建设完善住房、道路、垃圾处理、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实现集中供水100%,污水集中处理率75%以上,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四)全力建好生态,筑牢绿色屏障。坚持保护治理并举,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为群众营造更生态的居住环境、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源头保护管理。积极开展绿色元江行动计划,坚持节约高效利用水利、土地资源,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继续实施县城空气质量通报制度,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实现森林覆盖率达58%以上,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0%以上,县城规划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村寨饮用水合格率达98%,区域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要求。加强资源环境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大力倡导绿色环保意识,推动形成人人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努力争创国家生态乡镇、市级生态村。强化生态修复治理。加大生态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公路、江河、水库、梯田、美丽乡村生态治理,发挥面山绿化造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扎实抓好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陡坡地生态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项目,加强森林管护,加大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进低碳循环发展。积极发展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资源可承载产业,严守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全力支持绿色清洁生产,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新建项目能耗达标和污染源头控制管理,加强重点企业能耗、污染源监测。加大低碳节能减排力度,强化城市大气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综合治理,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五)促进改革开放,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扩大开放合作,最大限度地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全力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土地流转和经营方式,推进土地、水利和林权制度改革,加快“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抓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释放农村发展活力。出台价格改革实施办法,放开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完善水、电、气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司法、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改革,全面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任务,确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元江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宽广的胸怀,走出去、请进来,吸引更多的外商到元江投资兴业。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重点,依托南博会、云台会等招商平台,深化经济交流和产业项目转移合作,深入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开辟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绿色服务通道,做好项目审批、土地使用、投融资、电力、交通等方面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确保实际利用县外资金350亿元以上。全力提高财力保障水平。抓好重点税源培植和税收征管,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积极争取政府性债务置换和项目专项建设基金。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支持项目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全口径预算,提升预算执行水平,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平台建设,健全财政监督制度,促进依法理财。充分发挥融资公司平台作用,积极盘活国有资产,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三、2016年主要工作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力抓好今年各项工作,对“十三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打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主动适应新常态,突出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五个重点,全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2016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控制在市级下达指标范围内。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着力抓好产业建设。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一产。紧紧围绕“山坝”结合产业布局,抓好山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粮食产量持续增产增收,烤烟、畜牧、甘蔗收入分别达2亿元、6.9亿元、1.5亿元以上,新增林果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加快林下种养殖产业发展。抓好热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土地流转力度,实现芒果、火龙果、芦荟、辣木种植面积分别达13万亩、2.2万亩、1.2万亩、0.5万亩以上,提档升级特色农产品种植和水产养殖等产业。完成万象省级精品农业庄园项目建设,启动实施云南万绿、云南元江金芒、云宝芒果、元江钰钿火龙果4个庄园建设项目,为打造年产值上亿元特色农业庄园奠定基础。加大品牌创建工作力度,积极申报特色生物资源地标产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粮食、经作、畜禽、渔业等新品种、新技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培育力度,健全完善农村市场物流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业专业化经营水平。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实现外出务工总收入3.6亿元以上。积极整合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加快推进鲁布水库、小拉史水库、西拉河水库渠道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大骨干水源工程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和甘庄至漫林、那诺至梅浦等农村砼路面改造,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新型工业,促进二产。积极支持矿冶、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完成镍矿废矿综合利用、宏兴建材厂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支持芦荟、茉莉花、火龙果等加工企业研发新产品,实现芦荟产业化精深加工一期达产,启动辣木庄园精深加工产业开发项目。全力推进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扎实做好桥头电站、羊街沙坡风电场、甘庄现代农业光伏发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江东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甘庄干坝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推行工业园区实体化运作,引导增量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发展,推进吉宝公司年生产160万平方米石材加工项目建设。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强推三产。紧紧围绕“一片四线”旅游空间布局,抓住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机遇,坚持规划引领,做好元江县村镇旅游文化产业规划、元江县哈尼云海梯田保护规划等重点规划。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红河谷热海项目会议中心、洞穴式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协助项目业主申报AAA级景区,完成山云华界庄园酒店建设,加快滑翔基地、大明庵栈道等项目建设,完成万亩天梯观景台建设。积极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演艺产品、旅游商品,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加强营销宣传,着力加大金芒果文化旅游、傣族蒙面情歌等节庆品牌打造力度,实现年接待游客164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9.2亿元以上。加大民族特色餐饮行业扶持力度,推进住宿、物流商贸、休闲娱乐等其他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加快“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扩大城乡消费市场。(二)着力抓好城乡统筹。以规划引领城乡建设,继续完善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做好地下管网等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开展因远镇集镇规划修编和2016年省级规划示范村村庄规划及村庄布点规划。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市关于城镇棚户区改造扶持政策,以滨江片区旧城改造为重点,稳步推进滨江路、城北城市综合体、元江商贸城等项目建设,加快元江干流县城段水资源综合利用、团田棚户区改造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兴元路南延线、城南路、天宝路南延线等项目建设,完成兴元路北延线、西环路中段等市政道路工程,扎实抓好自来水新源水引水工程二期项目前期工作,实施220千伏元江变三期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断夯实城市发展基础。加快推进玉磨铁路(元江段)、国道213线元江段改造工程建设,启动云南省S35永金高速新平至元江(玉溪境内)段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做好元江县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城乡统筹步伐,积极支持重点镇和特色镇建设,加快青龙厂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项目,建成示范村4个,实施重点整治村38个。启动那诺、洼垤、龙潭美丽乡镇建设,加大它克、坡垤、者嘎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三)着力抓好生态建设。积极争当省市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编制完成《元江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健全完善生态建设示范创建以奖代补机制。严格落实县城面山管理办法,扎实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重要水库、饮用水源地等主要水源涵养地的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森林管护执法,实施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项目,完成绿化造林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平方公里。加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实现主要农产品“三品一标”种植比重达64%以上,全力推进循环低碳绿色工业发展,严禁新增资源消耗型粗加工企业,大力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和服务。坚持最严格的水资源和土地开发利用制度,贯彻实施水工程和河道管理条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深入推进“七彩云南?元江保护行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和“三同时”制度,实施环保监管网格化管理,抓好污染减排工作。扎实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完成5公里县城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做好县城江东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工程前期工作,启动曼来镇污水项目。深入开展生态文明进校园(社区)活动,积极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不断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四)着力抓好改革开放。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红光农场改革后续工作,确保红光农场改革和发展取得圆满成功;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把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落实到户;全面完成公务用车改革,建立公务出行便捷、交通费用可控、车辆管理规范、监管问责有效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加快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城乡统筹等各项改革试点工作,统筹推进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分类、财税金融、文化、殡葬、县级公立医院等各类改革,圆满完成上级各项改革任务。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代理人制度,着重抓好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项目等为重点的招商引资项目。积极参加南博会、昆交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建立对外友好往来合作机制,健全完善项目落地建设工作机制和扶商帮商联系服务制度,切实提高项目签约率和履约率,实现实际利用县外资金51.9亿元以上。(五)着力抓好社会事业。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1个整乡推进和7个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启动利当、黑嘎莫等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加大转移就业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5个产业扶贫项目,实现8000人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加快教育资源整合,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建设任务,建成县第二幼儿园,启动建设第二期学前教育建设项目,加强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卫生计生工作,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强化卫生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做好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加强各项保险扩面工作,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分别达97%、96%以上。抓好市场监管,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法监管,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巩固维护良好安全生产形势。启动“七五”普法工作,积极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加强接边地区联防联调。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加大视频接访系统应用力度,做好县级领导接访下访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新增100路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持治安防控高压态势。统筹抓好外事、民族宗教、档案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做好10件惠民实事。1﹒完成文化路西延线、向阳路东延线2条市政道路建设和澧江大桥至漫林糖厂路面改造修缮;2.完成18个建制村190公里以上公路砼路面改建;3.完成安置小区项目88幢2386套安置房建设;4.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5000户以上;5.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40个以上;6﹒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6万亩;7﹒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5万亩;8﹒完成热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15000亩;9.完成老窝底高山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中央及本地广播电视节目地面数字覆盖面;10.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1200人,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帮助4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六)着力抓好自身建设。继续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优化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切实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坚持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依法接受人大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各族各界及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强化政务公开,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与集体决策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体系,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紧紧围绕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巩固“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成果,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坚决抵制各种社会不良风气,切实改进和转变作风,接地气,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高执行力和群众满意度。各位代表,“十三五”蓝图已经绘就,新一轮发展号角已经吹响。站在新起点,谋求新跨越,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是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更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共同谱写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新篇章,为实现“十三五”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六)发展民生事业,实现全民共享。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扶贫攻坚。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五个一批”工程,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形成整乡推进、整村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扶贫格局。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重点做好6个整乡推进、14个行政村整村推进等扶贫开发项目,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扶持民办教育,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医疗卫生事业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适度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支持文化艺术创作,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加大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统筹做好统计、气象、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强化社会保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不断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社会保险筹资水平,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和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政策。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需求。完善城乡低保、灾害救济等社会救助体系,稳步发展社会慈善事业。不断加强社会治理。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强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三、2016年主要工作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力抓好今年各项工作,对“十三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打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主动适应新常态,突出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五个重点,全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2016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控制在市级下达指标范围内。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着力抓好产业建设。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一产。紧紧围绕“山坝”结合产业布局,抓好山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粮食产量持续增产增收,烤烟、畜牧、甘蔗收入分别达2亿元、6.9亿元、1.5亿元以上,新增林果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加快林下种养殖产业发展。抓好热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土地流转力度,实现芒果、火龙果、芦荟、辣木种植面积分别达13万亩、2.2万亩、1.2万亩、0.5万亩以上,提档升级特色农产品种植和水产养殖等产业。完成万象省级精品农业庄园项目建设,启动实施云南万绿、云南元江金芒、云宝芒果、元江钰钿火龙果4个庄园建设项目,为打造年产值上亿元特色农业庄园奠定基础。加大品牌创建工作力度,积极申报特色生物资源地标产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粮食、经作、畜禽、渔业等新品种、新技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培育力度,健全完善农村市场物流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业专业化经营水平。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实现外出务工总收入3.6亿元以上。积极整合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加快推进鲁布水库、小拉史水库、西拉河水库渠道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大骨干水源工程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和甘庄至漫林、那诺至梅浦等农村砼路面改造,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新型工业,促进二产。积极支持矿冶、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完成镍矿废矿综合利用、宏兴建材厂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支持芦荟、茉莉花、火龙果等加工企业研发新产品,实现芦荟产业化精深加工一期达产,启动辣木庄园精深加工产业开发项目。全力推进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扎实做好桥头电站、羊街沙坡风电场、甘庄现代农业光伏发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江东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甘庄干坝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推行工业园区实体化运作,引导增量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发展,推进吉宝公司年生产160万平方米石材加工项目建设。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强推三产。紧紧围绕“一片四线”旅游空间布局,抓住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机遇,坚持规划引领,做好元江县村镇旅游文化产业规划、元江县哈尼云海梯田保护规划等重点规划。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红河谷热海项目会议中心、洞穴式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协助项目业主申报AAA级景区,完成山云华界庄园酒店建设,加快滑翔基地、大明庵栈道等项目建设,完成万亩天梯观景台建设。积极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演艺产品、旅游商品,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加强营销宣传,着力加大金芒果文化旅游、傣族蒙面情歌等节庆品牌打造力度,实现年接待游客164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9.2亿元以上。加大民族特色餐饮行业扶持力度,推进住宿、物流商贸、休闲娱乐等其他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加快“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扩大城乡消费市场。(二)着力抓好城乡统筹。以规划引领城乡建设,继续完善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做好地下管网等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开展因远镇集镇规划修编和2016年省级规划示范村村庄规划及村庄布点规划。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市关于城镇棚户区改造扶持政策,以滨江片区旧城改造为重点,稳步推进滨江路、城北城市综合体、元江商贸城等项目建设,加快元江干流县城段水资源综合利用、团田棚户区改造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兴元路南延线、城南路、天宝路南延线等项目建设,完成兴元路北延线、西环路中段等市政道路工程,扎实抓好自来水新源水引水工程二期项目前期工作,实施220千伏元江变三期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断夯实城市发展基础。加快推进玉磨铁路(元江段)、国道21,3线元江段改造工程建设,启动云南省S35永金高速新平至元江(玉溪境内)段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做好元江县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城乡统筹步伐,积极支持重点镇和特色镇建设,加快青龙厂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项目,建成示范村4个,实施重点整治村38个。启动那诺、洼垤、龙潭美丽乡镇建设,加大它克、坡垤、者嘎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三)着力抓好生态建设。积极争当省市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编制完成《元江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健全完善生态建设示范创建以奖代补机制。严格落实县城面山管理办法,扎实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重要水库、饮用水源地等主要水源涵养地的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森林管护执法,实施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项目,完成绿化造林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平方公里。加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实现主要农产品“三品一标”种植比重达64%以上,全力推进循环低碳绿色工业发展,严禁新增资源消耗型粗加工企业,大力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和服务。坚持最严格的水资源和土地开发利用制度,贯彻实施水工程和河道管理条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深入推进“七彩云南?元江保护行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和“三同时”制度,实施环保监管网格化管理,抓好污染减排工作。扎实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完成5公里县城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做好县城江东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工程前期工作,启动曼来镇污水项目。深入开展生态文明进校园(社区)活动,积极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不断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四)着力抓好改革开放。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红光农场改革后续工作,确保红光农场改革和发展取得圆满成功;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把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落实到户;全面完成公务用车改革,建立公务出行便捷、交通费用可控、车辆管理规范、监管问责有效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加快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城乡统筹等各项改革试点工作,统筹推进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分类、财税金融、文化、殡葬、县级公立医院等各类改革,圆满完成上级各项改革任务。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代理人制度,着重抓好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项目等为重点的招商引资项目。积极参加南博会、昆交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建立对外友好往来合作机制,健全完善项目落地建设工作机制和扶商帮商联系服务制度,切实提高项目签约率和履约率,实现实际利用县外资金51.9亿元以上。(五)着力抓好社会事业。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1个整乡推进和7个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启动利当、黑嘎莫等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加大转移就业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5个产业扶贫项目,实现8000人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加快教育资源整合,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建设任务,建成县第二幼儿园,启动建设第二期学前教育建设项目,加强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卫生计生工作,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强化卫生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做好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加强各项保险扩面工作,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分别达97%、96%以上。抓好市场监管,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法监管,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巩固维护良好安全生产形势。启动“七五”普法工作,积极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加强接边地区联防联调。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加大视频接访系统应用力度,做好县级领导接访下访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新增100路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持治安防控高压态势。统筹抓好外事、民族宗教、档案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做好10件惠民实事。1﹒完成文化路西延线、向阳路东延线2条市政道路建设和澧江大桥至漫林糖厂路面改造修缮;2.完成18个建制村190公里以上公路砼路面改建;3.完成安置小区项目88幢2386套安置房建设;4.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5000户以上;5.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40个以上;6﹒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6万亩;7﹒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5万亩;8﹒完成热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15000亩;9.完成老窝底高山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中央及本地广播电视节目地面数字覆盖面;10.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1200人,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帮助4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六)着力抓好自身建设。继续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优化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切实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坚持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依法接受人大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各族各界及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强化政务公开,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与集体决策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体系,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紧紧围绕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巩固“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成果,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坚决抵制各种社会不良风气,切实改进和转变作风,接地气,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高执行力和群众满意度。各位代表,“十三五”蓝图已经绘就,新一轮发展号角已经吹响。站在新起点,谋求新跨越,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是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更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共同谱写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新篇章,为实现“十三五”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p>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小,产业支撑力不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改革开放内生动力不足,发展软硬环境不优、基础不牢;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山区发展缓慢、贫困面广,群众增收致富难,公共资源配置不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四是生态环境脆弱,全民生态意识有待加强,实现可持续发展压力大;五是部分领导干部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争先进位意识淡薄,作风不实、担当不足、执行不力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二、“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十三五”时期是全县综合实力加快提升的关键期,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滇中城市经济圈、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实施机遇,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元江资源、区位优势,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应对发展新挑战,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创新活县、开放兴县发展战略,着力打基础、强产业、美城乡、建生态、促开放、惠民生,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把元江建设成为云南最美热区、云南热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冬季避寒旅游胜地。今后五年的预期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5%;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年均递增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3%,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控制在市级下达指标范围内。为全面完成以上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突出五网建设,打牢发展基础。今后五年,要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政策导向和投资重点,抓住云南省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机遇,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大干基础设施建设,打牢元江跨越发展的基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昆曼大通道沿线优势,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建成玉磨铁路(元江段)和云南省S35永金高速新平至元江(玉溪境内)段高速公路,新建70公里以上铁路和6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构筑联通周边县区、国际国内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加快县内交通主要通道联络线、县际公路、乡村组道路建设,实施元车线、元龙线、元洼线等县道改扩建工程,完成20余条780公里以上等级公路建设,实施120个以上农村公路项目和30余座桥梁建设,实现建制村、自然村组100%路面硬化。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江河流域综合治理、西水东调、抗旱应急引调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对青龙厂河等2个小流域和曼来河等4条农村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完成500件以上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和45件以上农村坝塘综合整治工程,完成鲁布水库、小拉史水库、西拉河水库渠道配套等在建重点工程,加快陆家店水库、那诺一库等水源工程建设,完成元江干流县城段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不断健全科学合理的供用水体系,扩大供水覆盖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及可再生新能源开发利用,攻克桥头电站、罗垤电站建设瓶颈,推进城乡一体化电网建设,改造升级变电站、输电线路和农村电网,着力提升农村用电质量和保障水平。推进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县城中心气化率达40%以上,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移动互联网、乡村宽带建设和“村村通互联网”工程,实现固定宽带接入用户突破5.4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70%以上,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100%,推进电信、广电、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有线、地面、卫星传输相结合的数字电视网络全覆盖,积极开展“互联网+”行动计划,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多惠及农村和群众,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构筑高速信息网络。加快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云南和谐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按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投资新建一类通用机场,力争一年内完成前期工作,两年内投入试运营,开创元江航空机场建设先河,助推我县航空旅游及现代服务业发展。(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联动发展。坚持“全力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一产、促进二产、强推三产,努力打造三产联动发展新格局”的产业发展思路不动摇,加快产业优化升级,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提升第一产业。农业是元江产业联动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就是要紧紧围绕《元江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牢牢抓住热、水两大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围绕山区培育2个年产值上亿元产业、坝区培育7个年产值上亿元庄园的“2+7”目标,坚持不懈做好“山坝”结合文章。山区要巩固发展烤烟、畜牧等传统产业,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和林下种养殖经济,加快培育核桃和林下种养殖2个年产值上亿元产业;坝区要加大热区资源开发,加快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万象、芦荟、火龙果、辣木、金芒果、茉莉花、鳄鱼养殖7个年产值上亿元的农业庄园,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紧紧抓住我县列入省21个县市核心糖料甘蔗基地建设机遇,抓好甘蔗品种改良,积极推广高糖高产品种。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市场物流体系建设,增强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7%以上。促进第二产业。工业是我县产业发展的短板,也是强县富民的重要载体,丢不得,丢不起,要坚持传统产业提升、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和清洁能源开发齐头并进,集中力量打造整体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骨干地位突出的四大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形成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以镍、铜冶炼加工为基础的矿产品加工业集群,支持镍矿企业开发新型镍精深加工产品,推进铜矿资源整合,加大铁合金企业和金矿选厂技改力度,探索蛇纹石深加工综合利用,稳步推进铸造业的发展,实现综合产值30亿元以上。突出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以热区特色食品加工为核心的特色生物资源开发集群,支持万绿、大有为等企业研发新产品,整合现有芒果、茉莉花等加工企业,做深做细芦荟、火龙果、辣木、生态牛肉、鳄鱼等特色生物资源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综合产值20亿元以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以水能、风能和太阳能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加快开发电力资源,力争实现水电装机容量25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4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45万千瓦,实现电力产值30亿元以上,全力推进天然气综合利用等清洁能源开发,争创云南省“绿色能源试点县”。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打造以石材加工为基础的建筑建材产业集群,加快石材加工产业发展,引导优势资源、生产要素向有开发实力的企业集中,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实现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江东片区全省食品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打造云南热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示范区。“十三五”末,成功培育2-3家省级“百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8%以上。强推第三产业。三产是我县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就是要以城乡建设为基础,突出规划引领,围绕旅游线路、景区景点建设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挖掘,优化“一片四线”旅游空间布局,打响冬季避寒旅游胜地品牌。县城阳光田园养生休闲片区要把城市建设与旅游产业、民族文化元素有机结合,积极做好传统节事节庆和冬季滑翔伞邀请赛、山地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活动的宣传营销,推进五星级酒店、云南省低海拔体育训练等项目建设,启动哈尼罗槃王宫建设,建成3个游客集散中心,加快昆南、者嘎新村、者嘎3个民族特色村建设。咪哩—因远无火之炊旅游线要以沸泉资源开发为载体,完成红河谷热海项目周边景观提档升级,积极申报星级旅游景区,完善李和才故居保护与管理,切实加快那路特色村建设。羊街—那诺哈尼云海梯田民族风情旅游线要以梯田观光为核心,完成山路十八弯、梯田人家、万亩天梯3个观景台建设,完善传统哈尼民居保护和修缮,加快尼戈、塔朗特色村寨建设。曼来—羊岔街天然氧吧旅游线要坚持保护性开发,以羊岔街风电观光游等为重点,扶持开设10家以上特色农家乐和民俗客栈。洼垤—龙潭—甘庄彝族风情旅游线要以彝乡观光为主题,积极申报洼垤“撒摩阿哩”、龙潭“三步弦”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坡垤等特色生态旅游乡村。改造提升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迈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转变。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1%以上。(三)协调城乡发展,建设美丽家园。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促进城市的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构筑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全力推进城市建设。以建设云南最美热区为目标,紧紧围绕“一心多极网络化”产城融合空间结构,突出规划龙头作用,不断完善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等各类专项规划,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城市综合平台建设,以滨江片区旧城改造为契机,继续争取中央、省、市关于城镇棚户区改造扶持政策,全力推进棚户区建设等重大市政项目,充分发挥“一江两河”自然水系景观优势,大江造气势,两河建休闲,积极争取引进资金、项目,启动江东片区规划建设工作,协调发展中心城区与江东片区,实现依江而居,依江而兴。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主城区“五横五纵”路网框架,改造升级城区现有道路,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强化“两污”治理,中心城区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达90%、95%以上。深入推进“六城同创”工作,努力争创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实现县城建成区面积突破7.3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5%以上。统筹协调农村发展。以城市建设支持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转移人口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实施甘庄、曼来、咪哩等9个特色集镇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依托产业发展城镇,发展城镇促农增收。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争创省级文明乡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将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等项目有机整合,建设完善住房、道路、垃圾处理、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实现集中供水100%,污水集中处理率75%以上,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四)全力建好生态,筑牢绿色屏障。坚持保护治理并举,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为群众营造更生态的居住环境、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源头保护管理。积极开展绿色元江行动计划,坚持节约高效利用水利、土地资源,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继续实施县城空气质量通报制度,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实现森林覆盖率达58%以上,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0%以上,县城规划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村寨饮用水合格率达98%,区域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要求。加强资源环境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大力倡导绿色环保意识,推动形成人人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努力争创国家生态乡镇、市级生态村。强化生态修复治理。加大生态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公路、江河、水库、梯田、美丽乡村生态治理,发挥面山绿化造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扎实抓好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陡坡地生态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项目,加强森林管护,加大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进低碳循环发展。积极发展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资源可承载产业,严守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全力支持绿色清洁生产,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新建项目能耗达标和污染源头控制管理,加强重点企业能耗、污染源监测。加大低碳节能减排力度,强化城市大气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综合治理,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五)促进改革开放,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扩大开放合作,最大限度地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全力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土地流转和经营方式,推进土地、水利和林权制度改革,加快“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抓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释放农村发展活力。出台价格改革实施办法,放开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完善水、电、气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司法、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改革,全面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任务,确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元江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宽广的胸怀,走出去、请进来,吸引更多的外商到元江投资兴业。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重点,依托南博会、云台会等招商平台,深化经济交流和产业项目转移合作,深入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开辟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绿色服务通道,做好项目审批、土地使用、投融资、电力、交通等方面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确保实际利用县外资金350亿元以上。全力提高财力保障水平。抓好重点税源培植和税收征管,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积极争取政府性债务置换和项目专项建设基金。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支持项目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全口径预算,提升预算执行水平,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平台建设,健全财政监督制度,促进依法理财。充分发挥融资公司平台作用,积极盘活国有资产,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六)发展民生事业,实现全民共享。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扶贫攻坚。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五个一批”工程,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形成整乡推进、整村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扶贫格局。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重点做好6个整乡推进、14个行政村整村推进等扶贫开发项目,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扶持民办教育,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医疗卫生事业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适度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支持文化艺术创作,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加大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统筹做好统计、气象、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强化社会保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不断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社会保险筹资水平,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和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政策。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需求。完善城乡低保、灾害救济等社会救助体系,稳步发展社会慈善事业。不断加强社会治理。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强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标签: 云南省 元江县

评论留言